慈濟中醫門診與教學中心慶祝成立週年
日前,加拿大慈濟基金會和Humber College合作設立的中醫門診與教學中心,舉行了一個相當溫馨的活動,慶祝成立滿週年,還記得一年之前,這個中醫診所剛成立的時候,我們特別請到了慈濟的代表,為大家介紹了診所提供的服務,現在一年過去了,各方的反饋如何? 慈濟中醫診所與教學中心未來又有什麼計畫? 我們今天就特別邀請到慈濟中醫門診與教學中心院長鍾政哲醫師,以及診所營運總監李釋然醫師,和大家一起分享。
2019/09/29 緊急疏散演習
慈濟北多倫多人文學校在2019年9月29日舉行了一年一度的緊急疏散演習,16個班級共260位學生、16位老師及46位志工參與活動。
本次疏散計劃考量:
1. 疏散圖以單一火源狀態設計。
2. 因為真實火警隨時都會發生,所以師生及志工們需要儘早了解疏散路線,確保大家生命安全。
3. 在計劃過程中,要平均分配每條疏散路線學生人數。每個樓梯間或出口上的交通負荷量也要平均。 這樣可以防止擁擠並減少總體疏散時間。
4. 如果疏散路線有分叉,請部署疏導員以阻止錯誤的路線被使用。 例如,樓梯間的底部有兩扇門,一扇通向室外安全區,另一扇通向學校建築內部。疏導員必須擋在通向內部的門前, 以防誤入。
5. 在未使用的樓梯間門前,也必須部署疏導員,以防誤入。
6. 最大量化疏導員的職責,所以最小化疏導員的數量。越少的疏導員人數會提高撤離效率。
7. 疏導員要成對組成2人小組。 因此,他們可彼此照顧互相的安全和撤離。 如果疏導員必須獨自行動,撤離後必須由安全組長確認他已到達安全區。
8. 疏導員的主要職責是指揮疏散和確認教室/洗手間/走廊在疏導後的淨空。 他們是離開學校建築最後的人員。
9. 放置疏導員在疏散路線的起點。 這將使他能夠看到他前面的所有學生。當所有學生離開教室後,立即從洗手間開始,檢查各班教室。
10. 行政人員可以在他們的疏散路線上提供協助,例如保持學生的秩序行為和防止學生走錯方向。 這額外的協助可確保安全並可減少部署疏導員的數量。
11. 請勿依賴雙向無線電通信設備(例如Walkie Talkie),因為響亮的警報聲音會掩蓋任何傳輸的語音。
12. 每個疏導員到達安全區後必須向安全組長告他/她的安全抵達。
13. 與學校行政部門協調,當天到校上課的學生必須在安全區內點名,以確認他們的安全到達。
備註:
1. 2019年9月29日消防演習的時間期限為7分鐘。 如果在該限定時間內沒有完成演習並關閉演習的警鈴,警報系統將自動通知當地消防部門為真實火災。
2. 疏散的重點是所有教師都準確知道並遵循疏散路線。 因為在火災時,老師是引導學生到安全區最有效的人員。
3. 安全組長必須負責確保每個疏導員執行職責及其人身安全,共7位疏導人員參與。
總體觀察:
慈濟北多倫多人文學校2019年的消防演習在沒有發生任何事故中圓滿完成。計劃和準備工作在開學的第一天就開始,參與人員包括校長,行政組,教師和安全組。我作為新任安全組長,許多資深的師兄師姐提供許多有用和有價值的信息. 我感恩他們的分享和經驗使這次演習成功。我觀察到每個人都秉持著嚴肅和認真的態度對待這次消防演習。 這些態度使疏散過程高效,快速而安全。 當疏散結束時,我非常驚訝的發現總疏散時間為2分30秒。據記錄,這是自開校以來最短的一次。 祝賀並感恩全體人員刷新紀錄, 我們繼續為學生的安全努力。小孩子們聽到警報立刻跟隨老師離開教室。攝影者:梁延康
老師與愛心志工陪伴孩子們下樓梯。攝影者:梁延康
老師盡快帶領學生們離開學校。攝影者:林緹
所有人都聚集到學校外面的草坪上,老師點名確認每一位學生都安全。攝影者:梁延康
這次緊急疏散時間為2分30秒,每個人都秉持著嚴肅和認真的態度對待這次消防演習。 攝影者:林緹
緊急疏散演習順利結束,老師帶領孩子們返回學校。攝影者:余偉平
緊急疏散演習順利結束,老師帶領孩子們返回學校。攝影者:余偉平
同學們排隊返回學校。攝影者:梁延康
大愛不限於有情,大愛更在無情中
2019/10/17 朱春喜/加拿大報導志工今年準備的菜色有素咕嚕肉、清炒高麗菜、豉汁馬鈴薯、花椰菜與紅蘿蔔、椒鹽百頁豆腐等五道菜 ,還有含有茉莉香味的白米飯。攝影者:余偉平素食可讓身心健康, 又能保護地球。克己,則能減少碳足跡。人心中湧現淨水,才能拯救發燒的地球.—《證嚴法師靜思語》
2019年9月5日,我有幸參與慈濟北多倫多聯絡點在Richmond Hill市政府舉辦的年度素食推廣活動。活動的主題是由慈濟為政府公務員提供精美的免費素食,借此向大眾宣傳慈濟的低碳環保、大愛慈悲理念。慈濟希望通過市府工作人員這些善的種子,將慈濟的理念再傳播開來。
整個活動可謂成功,市府工作人員對於慈濟的理念都非常認同,除了市長大力褒揚之外,不少市府工作人員也很熱情地向慈濟北多倫多聯絡點的志工們瞭解慈濟的環保理念,並在愛心樹上寫下自己愛護地球的心願。
針對這次活動,證嚴上人在大愛電視台10月17日的「人間菩提」節目中開示:「慈濟幾年前一直在推動一人一素,一一一。要推的每一個人、每一天,每一餐素食。」
我所見到的慈濟北多倫多人文學校所有的師兄師姐均持素食。在僑務委員會主辦和加東中文學校聯合會協辦的2019年教師節敬師表揚餐會的晚宴上,服務員先是給每一桌都呈上了一盤看起來很誘人的海鮮美食,但慈濟人文學校團隊異口同聲說到:我們吃素食。旋即服務員也醒悟過來,對喔,慈濟一直是素食的。趕緊端回去換了素食上來。由此可見,慈濟的素食理念已經得到大眾的認同。 副負責人黃淑珍(慮讓)師姊向市議員廖立暉先生介紹慈濟北多倫多香積團隊準備的美味蔬食。攝影者:梁延康
師姊們臉上擦上慈濟面霜歡迎市政府的員工陸續到來。攝影者:梁延康
新發意志工劉今恒師兄介紹慈濟環保志業。攝影者:梁延康
師姊們把握因緣介紹慈濟四大志業,八大法印。攝影者:甄月群
志工與貴賓們合照留念。攝影者:梁延康
證嚴上人在大愛電視台10月17日的「人間菩提」開示關於北多倫多聯絡點在列治文山市政府蔬食推廣活動
關於素食的福報、功德、利益之著述已如汗牛充棟,數不勝數。
何以素食?佛陀說:「夫食肉者有如是等無量過失,斷而不食獲大功德,凡愚不知如是損益,是故我今為汝開演,凡是肉者悉不應食。」
為什麼呢?再進一步來看。古人有偈云,「欲知世上刀兵劫,但聽屠門夜半聲」。
世上之所以有戰爭,首要原因乃是人類殺生之故。觀中國歷史,改朝換代均以無數人命為代價。元朝蒙古國建國過程尤其慘烈,不管是對現在中國概念領域內的金、西夏、南宋,抑或是對伊拉克等西域國家人民的屠殺均殘暴至極。據《元史》記載,蒙古軍隊攻打成都一城就屠殺了140萬人以上,「城中骸骨一百四十萬,城外者不計。」整個四川省被殺人口千萬有餘。這個數字相當於加拿大三大城市大多倫多、大溫哥華和蒙特利爾的人口之和。至於其他殘暴殺戮,罄竹難書。元朝成吉思汗、窩闊台、忽必烈三代大汗所殺人口數字在人類歷史上首屈一指,成吉思汗也被認為是歷史頭號殺人魔王。
這種殺戮自商周有紀錄以來就不斷往復輪回。觀中國歷朝百姓,歷經痛苦劫難,如金庸小說《倚天屠龍記》中小昭所唱「憐我世人,憂患實多」。
殺生引致戰爭。人殺動物最終會演變為無可避免的人類自相殘殺。然而人類為何殺生,大多為滿足口腹之欲。
佛說,「凡殺生者多為人食,人若不食亦無殺事,是故食肉與殺同罪。奇哉世間貪著肉味,於人身肉尚取食之,況於鳥獸有不食者?」
2003年源於中國、肆虐於全球的SARS(非典型肺炎)病毒就來自於中國南方人喜捕食的野生動物果子狸。
所以,人們常說,沒有買賣,便沒有殺害。然而,歷史總是在重復自己。
中國廣西玉林市這些年來之所以廣為人知,是因為其一年一度的「狗肉節」。每年6月,全國各地1萬多只狗被運到玉林集體宰殺,滿足各地食客。一些環保工作者、動物愛好者拍攝到大量的品種各異、表情痛苦的狗狗被整車整車運輸的照片。
上人講:「你看我們(臺灣)才二千多萬人口,吃二億多的動物,我就問說,『你們稍微分攤看看,一個人口差不多吃多少?』早上算,每一個人一年吃二百三十八隻,所以你們想看看,這有吃就有份。我們應該要知道,現在人類已經是超戴,七十多億人口,為了供應我們的口欲,光是臺灣就二億多被殺的動物,幾億的牲口就是供應給人的人口這樣吞食。」除了家禽,還有家畜,億萬生靈在臺灣因為口腹之欲而被吞食,實是共業。
黑格爾說:「人類從歷史中學到的唯一教訓,就是人類無法從歷史中學到任何教訓」。悲夫!
然而,正因為如此,我們才更需要身體力行,以慈悲為芯,發出亮光,幫助他人照亮前路。
上人講:「我們人人有五穀雜糧的習慣,才會讓出更多的土地。乾淨的土地來自五穀雜糧。要不然,真的人口已經是佔了大片的土地……人已經在污染大地了,再多了每一天人的再多幾倍的污染。總而言之,好好地想一想,推,趕快推動,即時推動,這才是能減少了碳排放。那種污濁的污染,讓我們的地球不要那樣的污濁……」
上人所言,不使地球受到污染更是將慈悲心推及無情。因為草木沙石,稻麻竹葦,谷米寶貝等無情眾生無始以來一直默默奉獻維持人類的生活,我們應該感恩。素食是我們愛護有情、培養慈悲心的第一步。然而,大愛不限於有情,大愛更在無情中啊!
2019/11/07 漢博大學中醫系 迎來首屆畢業生
加拿大 漢博大學舉辦畢業典禮,中醫系 迎來首屆畢業生,慈濟志工專程觀禮。
漢博大學畢業典禮,慈濟西多倫多聯絡處負責人廖純緹,代表慈濟基金會在台上觀禮,因為今天的畢業生當中,有12位第一屆傳統中醫學系學生。
漢博中醫學系畢業生 梅甘:「我非常感謝漢博學院,以及慈濟基金會幫助我實現目標,非常感謝。」
漢博中醫學系畢業生 曼格拉:「非常感謝慈濟基金會的診所,對我們非常有用,我認為這是加拿大最好的診所之一,也謝謝慈濟志工為我們做的一切。」
漢博中醫學系畢業生 莎拉:「我覺得很棒,因為我們有很多的練習,累積經驗 我覺得對我的未來,是相當有價值的 讓我準備得更好。」
領取畢業證書,是學校課業告一段落,不過醫學是一條無止盡的路,慈濟醫療人文則是以病為師,為患者找回健康。
梁延康 真善美志工-加拿大報導
慈濟北多倫多人文學校 萬聖節踩街討糖活動
2019/10/27 黃郁菁/加拿大報導
幼小正班黃郁菁老師與同學們合照。攝影者:林緹 2019年10月27日這天慈濟北多倫多人文學校幼兒班和一年級的小朋友們都在爸媽的精心打扮下,開開心心地進入教室,當看到彼此的服裝打扮時,小朋友們熱烈的互相討論誰打扮成誰,看到老師們扮成蠟筆盒和女巫時,小朋友們更是開心的一直圍著老師們。 當天早上,小朋友們看見老師準備的糖果袋時,更是頻頻追問何時去踩街討糖。
今年的踩街討糖活動,由一年級開始。當老師說準備出發時,班上的愛心媽媽及哥哥姊姊便開始幫忙整裝及分發糖果袋,小朋友們更是雀躍興奮不已。幼小班老師們裝扮成蠟筆盒,幼大班及一年級老師們則裝扮成可愛的女巫,各個班級的孩子們分別在老師的帶領下,有秩序的到辦公室走廊上。校長,主任,及師姑們手上都有個可愛的南瓜籃子,裡面裝滿了糖果,當小朋友們經過時,小朋友們手上的糖果袋裡就會被裝滿糖果。小朋友們各個是滿心歡喜,有禮貌的道謝。看著小朋友們裝扮成各式各樣不同的人物進行踩街活動,學校團隊真的忍不住想多照幾張相片, 記錄下這些可愛的身影。
踩街討糖的活動後,幼小幼大班的小朋友們做了萬聖節面具的彩繪,有南瓜面具,小貓面具,可愛小丑面具,讓小朋友們自由發揮自己的想像力去做出屬於自己的面具。
放學時,黃淑珍校長與教育團隊們在校門口分派糖果與貼紙,孩子們都很興奮。今年的萬聖節活動,因為志工們的用心付出,以及老師們精心的安排,讓小朋友們在校內度過ㄧ個歡樂的萬聖節。黃郁菁老師帶著小朋友來到學校辦公室。攝影者:林緹
孩子們人人期待拿到糖果。攝影者:林緹
Trick-or-treat,幼小誠班程安琪老師帶著同學排隊拿糖。攝影者:林緹
幼小誠班程安琪老師與同學們合照。攝影者:甄月群
幼大誠班安冬老師與同學們合照。攝影者:林緹
萬聖節是加拿大小朋友每年最期待的日子。攝影者:余偉平
幼大正班徐瑞俐老師與同學們合照。攝影者:甄月群
不只小朋友開心,師姊們與老師也滿心歡喜。攝影者:甄月群一年誠班袁璟老師與同學們合照。攝影者:甄月群
一年正班紀秋紅老師與同學們合照。攝影者:林緹
放學了,黃淑珍校長與教育團隊在校門口分派糖果與貼紙。攝影者:余偉平
今年的萬聖節活動,校園內外都充滿著大人與小朋友們歡樂的笑聲。攝影者:余偉平
2019/10/27 人文學校親子活動 師長把握交流
學中文也學人文。慈濟加拿大北多倫多的人文學校,舉辦親子活動,也讓家長了解孩子的上課情形。
角色扮演,無設限。人文學校辦活動,小朋友自由發想。
這天,其實也是各年級的親師交流會,讓家長更清楚孩子在校的學習。
慈濟人文學校老師:「寫筆順 我還是會跟著他們筆順,我知道這裡小朋友,把中文當作圖畫來畫,就是看著有時候,從下面寫到上面來,(有一個口字的時候用畫的),他就連一個框,(周記)簡單的同學可能就 ,幾月幾日星期幾 天氣怎麼樣,你這個禮拜上的最有趣的,發生的最有趣的一件事情,(作文)分析什麼人什麼事,什麼地點做什麼事情,為什麼 還有一個理由,可以加上你的心得感想,那這些東西真的要依賴,各位家長的幫忙,所以我們說學中文,好像是家長在學中文一樣,你的孩子有兩個,你就 他們學兩次 你就跟著學兩次。」
在海外,學中文是趨勢,華裔孩子更是如此。人文學校,從說好話,學中文,學做人。
梁延康 甄月群 林緹 真善美志工-加拿大報導
2019-2020 慈濟北多倫多人文學校親師交流會心得分享
家長們用心在觀看學校資訊。攝影者:梁延康慈濟北多倫多人文學校新的學年度剛開學,依照學校行事曆,2019年10月20日為我們幼兒班的親師生交流會。
當天不到十點鐘,已經可以看到參加的家長們很有耐心的等在樓梯口的等候區,待小朋友們整隊帶離教室到人文手語課室後,家長們在教務人員的帶領下很有秩序地進到教室。由於今年教務處很貼心的規劃親師交流會在各班教室內進行,除了可免於老師們的奔波,也可讓家長們看看自己孩子們的上課環境。
當家長們進到教室後,我就請家長們坐落於自家寶貝的座位上,請家長們先做簡單的自我介紹,讓我也進一步的認識家長們。首先我向家長們說明今天親師交流會的主要目的,也感謝各位家長們的參與;接著向家長們一一說明我們幼大班的各種書本教材用法,如課本、習作本、靜思語聯絡簿及綠本練習簿;當中為了不讓交流會覺得枯燥乏味,我跟家長們分享了幾個有趣的教學經驗及跟家長的有趣互動,如:有位學生的奶奶每周都會在靜思語聯絡簿中跟老師報告其自家孫子做了哪些讓她感動驕傲的事… ,讓與會的家長們都露出會心的一笑。接著我也跟家長們說明我們幼大班整個學年度的教學計劃、關於期中及期末考的內容及每週email裡的溫馨提示;除了讓家長們傳閱我們的教學進度表、考試卷範例外,我還特地展示了班上幾位上課認真的小朋友所寫的練習單,讓家長們對老師的教學方式有多一層的瞭解,這同時,我們也在這幾位家長的臉上見到了絲絲的驚訝及滿滿的驕傲。
最後,我將孩子們於第一天上課所繪”自我畫像”的圖紙給各家長們看,老師認為孩子們的繪圖充份顯示出第一天上課時的心情及其童真;這些圖當中,有些色彩很鮮明活潑,有些很隋性,也有些比較灰色,其中一位男同學在隔周很靦腆的才將圖紙交給老師,因為在開學當天他鬧了點小小的脾氣,於後半段課時才慢慢地融入課室的氛圍中,然後帶著有點哭啞的聲音問老師可否將圖紙帶回家…,現在,每個星期上課時看到班上孩子們笑嘻嘻的笑臉是我上課時最大的動力。
在今天的親師交流會結束前,我建議家長們可以跟老師一樣採用鼓勵及獎勵的方式;適時的利用機會、地點及場合,鼓勵孩子開口說中文,並且要不厭其煩重複的把句子說出來,如果孩子做到了,可以給他們一些獎勵;例如給一張貼紙,然後集滿10張可以讓孩子看電視或玩ipad或是買一本書都可以,讓孩子知道爸爸媽媽看到他的努力。整個親師會在一片溫馨的歡笑聲及家長的感謝聲中圓滿結束。
本次的親師交流會,一開始,見有校長和主任現場坐鎮,心頓時安定不少。感恩您們與我同在!
每一位來參加交流會的家長都是帶著一顆虔誠的心到來的,進行過程中,家長們很認真的傾聽我的講述,讓我覺得再多的付出都是值得的。交流會尾聲數位家長排隊詢問孩子的課上表現,對老師提出合理的懇求,請老師在力所能及的範圍內給予孩子更多的輔導,拳拳愛子之心讓人動容。父母的坦誠會給老師一個機會更立體的瞭解孩子的需求,更好的針對每個孩子的特性做出相應的教學變動。有的家長覺得作業留得有些難,孩子寫起來有情緒,特別感恩這位家長及時提出來,讓我們的教學少走彎路,我們最終達成共識,保留孩子的熱情和自信,更有長遠的價值。我們做了簡易版的練習簿,讓班裡部分年齡較小的孩子順利完成幼小幼大的銜接過渡。
家長的關注程度直接會影響孩子對中文的重視程度。得到的收穫和結果最終是顯而易見的,希望我們親師生,團結一心,共同進步。
2019/10/24 加國慈濟中醫診所 一周年感恩晚宴
慈濟加拿大中醫門診與教學中心,一周年慶暨百草園感恩牆揭幕,晚宴以蔬食待客,讓大家吃得更健康。
福田一方邀天下善士,慈濟加拿大分會推動中醫,多年來,凝聚了愛與支持的力量。
慈濟加拿大分會副執行長 莊立仁:「我們很感謝過去的兩年,我們一共募得了,將近九十萬加幣,為了這個漢博中醫的辦學,真的大家沒有分彼此。」
加拿大慈濟中醫門診與教學中心,一周年暨百草園感恩牆落成揭幕,漢博學院副校長、健康科學院院長、與各界貴賓蒞臨祝福。
與會來賓 林秀萍:「我覺得慈濟這兩個字,很打動我的心,因為慈悲還有拔苦的意思,就是要多多的做善事 去幫助人。」
與會來賓 葉翠華:「很高興我們台灣可以將我們,中華文化的中藥 一直傳播下去,這是我們最希望看得到的。」
與會來賓 邱瑛瑛:「中醫要在主流醫療院所裡面,有一個中醫系 真的是非常不容易。」
與會來賓 朱碧英:「我想 不管東方人西方人,都是有受惠的。」
慶祝晚宴以蔬食待客,由漢博餐飲系師生與慈濟志工攜手研發,展現慈濟醫療人文,守護每個人的健康。
真善美志工 加拿大報導
初識慈濟
慈濟志工演繹「愛與關懷」和「我們都是一家人」。攝影者:梁延康 很遠很遠,就能看見那群著紅色民族服裝的女子,任何地方都掩不住紅色。小小的舞臺上,她們在表演“愛與關懷”和“我們都是一家人”。她們愛著這個世界,心繫天下。
此刻,天藍藍,雲白白。舞臺上方的天空,更是雲朵歡笑。師姊們說,連著兩年舉辦活動,舞臺還在搭建中下起瓢波大雨,不得不中斷取消活動。而今年2019年的7月14日,陽光正好,微笑拂面,慈濟北多倫多聯絡點攤位前的靜思語大轉盤轉的也正歡。一年一度在列治文山市的Mill Pond Park由國會議員馬萬里(MP Majid Jowhari)舉辦與民同樂的社區BBQ活動正在歡樂進行中。
有人說,瞭解一個團體,首先要瞭解團體的那群人。正是如此,我是被慈濟的人吸引在先,從而接觸到慈濟的,再一步一步瞭解到更深的慈濟及慈濟文化。越瞭解越心生歡喜。
師姊說,善事最關鍵就是在“做”上,把握當下奮實做好每一個正在經過的事情。走出去,實際幫助到他人是做善事的精髓。因為經歷了、感受了,才更加懂得憐憫、珍惜。歡喜地付出自己,創造更多的價值。
因此,你看到,慈濟時刻行動在需要幫助的地方。
我常常想,人來到世間到底為的是什麼?我們拼命工作努力賺錢,想要一個什麼樣的生活?怎麼樣又才算是一個真正的人?前行中透著無盡的迷茫。也有很多時候,我們發呆,我們感到無聊,我們在頹廢中打發時間、消磨自己。我們時常對生活感到焦慮、糾結、煩惱,覺得周遭一團亂麻。
那是沒找到心的寄託嗎?
接觸慈濟後,我覺得或許你可以來慈濟坐坐,讓心得到片刻的寧靜;也或許你會慢慢找到真正的自己,用更好的心念去善待生活。
願我們每一個人的平凡日子裡,都是幸福與感動,都有滿滿的愛。
2019/10/20拿大人醫會 中醫師授服
慈濟加拿大分會,首次舉辦加東人醫授服儀式,有五位中醫師加入人醫行列。
恭敬收下慈濟人醫會制服,五位中醫師加入加拿大人醫會的行列,也回想起當年從醫的初衷。
慈濟人醫會醫師 陳仲彥:「他就很感慨告訴我說,家裡沒有一個學醫,我就說,因為我爺爺跟我們關係非常好,我就跟他說,好吧,我就去。」
慈濟人醫會醫師 鄭裕君:「我希望自己可以做醫生,我好像命運中我帶著我女兒的志願,從來沒想過(做醫師)。」
這是加拿大分會首次舉辦加東人醫授服儀式,人在溫哥華的基金會副總執行長,靜憪,也藉由視訊,勉勵大家。
慈濟基金會副總執行長 靜憪:「祝福你們,真的是隨病授藥,令眾樂服,藥到病除,手到一切吉祥。」
加拿大人醫會從2016年開始,年年都在原住民日舉辦義診,中醫治療很受歡迎,如今參與的醫師正式成為慈濟大家庭一員,視病如親,是使命,更是責任。
慈濟人醫會醫師 鍾政哲:「他們覺得很驚訝,為什麼我們每個醫師不是坐在那邊,等著人家把病人送過來,是我們醫生自己過去帶患者進來的時候,他從第一個步驟已經感覺到,這個醫生不是把自己端在那個地方。」
加東人醫會添丁,慈濟在加拿大,行醫救人的團隊,更加堅強。
真善美志工 肖南 加拿大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