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四年級聯合教學活動報導
事件日期:2013/10/27
大家來體驗「自製環保清潔劑」的威力
◎黃麗華、賴麗瑜 /加拿大報導
◎ 新校創立, 攜手合作繼續為環保呼籲
老師們正教導學生如何自製清潔劑梁延康師兄攝)
今年是北多倫多人文學校創校第一年,三誠賴麗瑜老師與四誠黃麗華老師同時轉移至新校續任教,以前在原多倫多人文學校均教三年級班,自二零零八年起每年均舉辦聯合靜思語教學,彼此默契十足,如今在新校想再次發揮以往的合作默契,決定再接再厲跨年級共為環保呼籲。延繼前幾年的環保清潔劑DIY,體驗綠豆萌芽「負責」活動,搜集米袋自製環保購物袋,利用Yogurt 筒或豆腐塑膠罐自製環保童玩-迴力球, 以及去年用即將丟棄的容器或瓶罐,由同學與家長在家中先腦力激盪,共同創作完成的創意童玩,每年都得到學生與家長的熱烈回響與肯定。
由於環保是全球關心的議題,鼓勵由自己小我做起,實用的「自製環保清潔劑」將被選擇為今年的聯合靜思語主題,並配合本週的中心德目「負責」- 愛地球就從應由自我負責做起,一個人也可以做好環保,讓無毒的環境還給地球一個乾淨的家,兩班的同學只要收集一支空保特瓶在十月二十七號上課時帶來分裝即可。為此原因賴、黃兩位老師特別交待同學要轉告家長,千萬不要刻意去購買保特瓶水,以免製造額外的垃圾。其實可以利用住家環保回收日,到街坊鄰居回收箱內的垃圾尋寶, 撿回家用水洗一下再帶來學校。
◎增加環保意識拯救地球
賴麗瑜老師正實驗小蘇打的妙用(梁延康師兄攝)
首先,賴麗瑜老師播放「可怕的廢塑料」投影片,告訴小朋友廢塑料對地球人類造成的災害。內容顯示可怕的數據與事實: 包括每瓶瓶裝水的平均價格超過 $1.5 美元,是自來水價格的 1900 倍 ! 每秒鐘有1500個塑膠水瓶,被隨意丟棄 ! 根據統計, 以西元 2004年為例,瓶裝水的使用量高達 260億(公升) ; 260億公升意味著一年近280億個塑膠瓶; 而86%的瓶子,就被當作垃圾丟棄了,而在製造瓶子的過程,更產生了250萬噸的二氧化碳。另一個不可不知的事實,塑膠瓶在高溫存放下,會釋出致癌物質飲用之後, 對人體健康有害。至於塑膠袋,雖然有它的方便性,已成為人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卻嚴重污染地球、地下水和其他的水域,對生態環境的產生具大的影響; 因此,全球很多國家, 都提倡使用環保袋,來代替塑膠袋、並拒喝瓶裝水以減少廢塑料日益嚴重的污染問題。總之,當您在享受瓶裝水和其他塑料製品的方便性的同時,不僅傷荷包、損害健康、更危害環境,大地之母和你的荷包一片慘綠 !
◎ 環保實踐就由家中清潔劑開始
環保清潔劑在世面上流傳有多種配方,麗華老師多方比較找到一個超級配方:
1/2 杯醋+1/4杯蘇打粉+1/2加侖水, 將此對等換算成cc 比較容易了解,大概是: 130cc醋+65cc蘇打粉+1900加侖水=2100cc環保清潔劑,由此醋與蘇打均可食用,
所以製成的清潔劑不會對下水道及大自然生態環境造成污染。不過因為有加蘇打粉的關係,此配方不適用在有光澤的木質桌面或表面,怕會損害它們的光澤度,刷馬桶或廚房大理石桌面應會有不錯的效果。
最後須由同學們要將自製清潔劑帶回家實務操作, 由家長見證並完成簽名再於隔週交回學習單讓學生於課堂上分享。經過老師指導,同學調配的清潔劑,不僅學習「環保」的意識,也體驗「一個人也能做環保」的重要性,讓全體學生了解身為地球村一份子的我們,也能為環保盡一份心力,承擔一份責任,因為地球只有一個,「環保地球」你我皆可為。
黃麗華老師正在說明自製清潔劑配方(梁延康師兄攝)
學生正自製清潔劑(梁延康師兄攝)
◎一人一點一滴的力量
在2008年做過「自製環保清潔劑」的聯合靜思語教學之後, 隔年的學期末, 賴麗瑜老師特別詢問班上的學生 ,誰家裡還有繼續始用小蘇打當清潔劑 ? 很驚訝的有一位小朋友舉手, 他說媽媽仍然持續使用小蘇打清潔家裡, 賴老師聽了之後心裡十分欣慰與感動,這就是環保意識傳遞的重要性, 只有根生蒂固的環保意識: 一人一點一滴的力量才能拯救地球,落實環保。環保議題沒有新舊之分 ,唯有不斷宣傳與教育, 讓環保意識深入人心 ,使地球的每一份子都能為捍衛地球盡心盡力。今年再次以「自製環保清潔劑」為聯合靜思語主題,在教學結束後,三年級和四年級的小朋友們手裡小心翼翼地拿著自製的清潔劑,臉上洋溢著驕傲與滿足的笑容,看在賴老師和黃老師的眼裡 ,心裡有著無限的喜悅與期許,盼望這每一個環保小尖兵一點一滴的力量, 能成為環保最大的動力,共同用綠化的手,做大地的園丁。
北多倫多人文學校開校開學典禮
慈濟北多倫多人文學校 開校開學典禮
(2013-10-15)
熱鬧的舞獅獻瑞表演為慈濟北多倫多人文學校的開校開學典禮揭開序幕
全校師生 家長以及多位地方貴賓共同前來祝賀
這是慈濟在大多倫多地區的第三所人文學校也是慈濟在加拿大成立的第八所人文學校
這個在慈濟的教育志業的發展是一個很重要的這個里程碑
也證明了說 慈濟人文學校受到社會大眾的重視
特別是多倫多的人文學校
包括北多倫多它跟西岸溫哥華這邊
有一個很大的不同 就是西岸的話
來自於臺灣的家庭比較多
而這裡是來自大陸的家庭比較多
所以也代表了說中華文化的這種
慈濟所代表的中華文化的精神
這樣的一個最重要的呈現
是人文的精神
這種人文精神是廣受到
所有的華人的支持
慈濟北多倫多人文學校
設立在萬錦市於人村高中內
招收幼兒班到七年級
總共11個班級 220位學生
開校教學主題是
"人文教育化清流 環保清淨護地球"
不少家長都很高興孩子
有機會接受正統的華語文教育
我覺得很開心
因為終於在北邊可以有一個學校
很早以前在密西沙加時我就很想去
但太遠了 所以我覺得很開心
然後今天來到 整個環境也很
就像剛剛校長講的 說是"愛的包圍"
在開校典禮中
14位慈濟北多倫多學校老師
和同學們相見歡
校長林來亮特地將頭髮理光
展現辦學的熱忱和決心
我把頭理光了 學習佛陀的精神
我也把一切煩惱都去除掉
往前走 往前看
往前能夠讓所有的北區
北邊多倫多的人都能了解到慈濟
因為廣大的福田 很大的福田
真的要我們很用心去深耕
慈濟人文學校
一向強調中華文化的人文精神
也積極營造感恩 尊重 愛的環境
期盼學生能夠學習到奉獻的精神
臺灣宏觀電視 胡玉立 (編輯 郭品慈)
加拿大多倫多 採訪報導
20131027 慶祝萬聖節
萬聖節將屆,慈濟北多倫多人文學校在十月二十七日(週日)為孩子們準備萬聖節慶祝活動。 大、小孩子們大都打扮成童話人物歡度節慶,低年級和幼兒班的小朋友們在父母精心裝扮下,更是化身公主、王子、超人等,紗裙、蕾絲、皇冠、權杖,各式行頭一應俱全。
慈 濟人文學校要求孩子平時穿制服上課,是樸素而美好的堅持。但在萬聖節,孩子藉著costumes表達對節日的想像與歡慶。而在歡慶的氛圍下,老師的教學重 點卻始終緊扣環保。穿著王子、公主、及超人服的小朋友,在老師引導下平緩的回到現實,討論著群己、及地球永續生態等議題。一切的活動只為一個教育宗旨:希 望孩子在肯定自我、定位自我、增進自信的同時,更能樹立助人的觀念。
20131110 大愛新聞 以天下事為己任 慈青傳承菩提林
為期四天的海外慈濟培訓委員慈誠精神研習會,今天是最後一天課程,下午志工們也和證嚴-上人進行一場溫馨座談。這次來自加拿大的授證志工多達33位,其中一位黃淑芳,他是加-拿大人文學校的老師,她利用靜思語教導學生,幾年來,看到孩子們不僅尊師重道,更懂得-孝順父母,這樣的改變讓他更堅定教學這條路。另外還有三位年輕慈誠,他們也是接受到人-文洗禮,一路從慈青走到慈誠,更發願要追隨上人、承擔天下事。
台上三個年輕面孔,他們是來自加拿大的志工,三人身份都一樣,從小就是慈青,後來變成-慈青學長,今年都受證成為慈誠。在與上人的溫馨座談上,承諾跟緊上人腳步,勇於承擔。
加拿大慈濟志工 楊竣翔:「上人說的,來不及了,跟上人很希望有人可以回來承擔,在多倫多的時間,我也-就承擔起了,那邊支會的會物,承擔起了事務組的副組長,還有另外一方面陪伴慈青。」
證嚴上人開示:「現在我在說話,人人用心聽,不知道哪一秒鐘你聽到了一句話,你受用在-心裡,這都是很紮實的,不空過的。」
因為有美善的教育,才能養成這群品德良好的孩子。而黃淑芳 就是擔任傳遞善知識的腳色,他是加拿大人文小學的老師
加拿大慈濟志工 黃淑芳:「一開始是誠惶誠恐的,我這輩子都沒想過我會去當老師。」
每週的靜思語課程,黃淑芳都用心準備,透過故事、影片、或是討論,將人文觀念,深植學-生心中。
加拿大慈濟志工 黃淑芳:「有一次在超級市場遇到了,突然在背後有人叫我一聲黃老師,我心裡其實那時第-一個反應,覺得那是慈濟的孩子,後來跟他確認,我想這真的是慈濟的人文,慈濟的教育有-進到孩子的心裡面 不然以一班的孩子來講,看到老師都先閃了。]
孩子表現,讓他越教越有成就感,原本以為自己兩三年就會離開教職,而現在他發下宏願,-要廣布善種子。
加拿大慈濟志工 黃淑芳:「每一年越教越法喜,真的法喜充滿,我自己未來期許,可以度更多人文學校老師 進來見習培訓,吸收上人的法。」
台北報導
林昱伶 李明華 (2013.11.10)
2013/09/22 北多倫多人文學校創校日
2013年9月22日慈濟北多倫多人文學校創校日,來賓老師志工合照。[攝影者:梁延康]
2013年9月22日慈濟北多倫多人文學校創校日,來賓老師志工合照。[攝影者:梁延康]
全加拿大第八所慈濟人文學校,位於北多倫多於人村高中(Unionville High School)的慈濟北多倫多人文學校,22日上午舉行開校開學典禮,加拿大慈濟人文學校總校長何國慶指出,該校強調中華文化中的人文精神,意在營造愛的環境,注重行善、符合加國義工精神。
慈濟人文學校自1997年成立以來,至今學生已達1700人,此次北多倫多校區學生人數已逾200餘 人。何國慶表示,慈濟要以人文精神嘉惠學生,讓學生沉浸在愛的環境中,並學到義工奉獻學習無所求的付出精神,未來也能回饋社會。何總校長認為,中華文化本 身就富含人文精神,慈濟的人文精神又特別強調行善與行孝。其中行善不僅是加國的義工精神,更符合普世價值,他盼透過慈濟人文學校教育的學生,營造愛的環 境,未來能更進一步擴散到全加拿大。
駐多倫多台北經濟文化辦事處處長陳文儀應邀致詞時表示,慈濟校訓為慈悲喜捨、誠正信實為世界通用的處世原則,他讚揚慈濟的教師與義工,傳承中華文化和語言,把對宗教熱愛化為精華,是教學的靈魂人物。
代表萬錦市長薛家平出席慈濟北多倫多人文學校開學典禮的萬錦市區域議員李國賢回憶,在印度出生的他,感念當年父親規定他學中文,他更盼未來在萬錦市能成立一所全日制的中文學校。
慈濟北多倫多人文學校校長林來亮表示,開校教學主題「人文教育化清流,環保清淨護地球」,意在引導學生學習感恩、尊重和愛,並進一步把對家人的愛,擴大到地球村;該校特色靜思語已推行22年,意在注重人格教育。
該次開校開學典禮在於人村高中體育館內舉行,新校共招收11班約220名新學生,共有14名富有多年教學經驗的教師執教。
22 日的北區新校開學典禮由舞獅獻瑞慶祝創校,隨後並有以「老師心、菩薩心」為主題的手語演出,出席人士包括加拿大分會執行長兼全加總校長何國慶、副執行長莊 立仁、慈濟北多倫多人文學校校長林來亮、駐多倫多台北經濟文化辦事處長陳文儀、組長洪松暉、台北文化中心主任劉惠芬、副主任歐宏偉、萬錦市區議員李國賢等 百餘人。
北區新校共有11位中文教師,以及3位人文才藝教師共同任教;學年課程自今年9月22日起,至2014年6月8日止共計30周,上課時間為每周日上午9時至11時50分,招收對象自幼兒班至七年級小朋友均可就讀。招生報名電話為647-931-3092或647-982-8269 歡迎致電查詢。
慈濟志言
佛教慈濟功德會,秉承佛陀「無緣大慈、同體大悲」之心念,服膺上印下順上人「為佛教、為眾生」之志節,從事濟貧教富之志業。
因此,我們的理想是:以慈悲喜捨之心,起救苦救難之行,與樂拔苦,締造清新潔淨之慈濟世界。
我們的方法是:以理事圓融之智慧,力邀天下善士,同耕一方之福田;勤植萬蕊心蓮,同造愛的社會。
我們的工作是:集慈善、醫療、教育與人文四大志業於一爐。
而我們的精神是誠、正、信、實。
我們深信眾生平等,人人具有佛性,只要能從慈門入,必能一窺佛門的莊嚴美妙殿堂;只要能從善門入,富者施之,必能得福而樂;貧者受之,必能得救而安。
人生無常,生命隨日俱逝,我們應該把握難得的人生,造善因,得善果,才不致有深入寶山,空手而回之憾。
慈濟人以智慧相結合,以愛心相扶持,以殊勝之因緣攜手闊步於菩薩道上。
全球慈濟人,因為能夠「以佛心為己心」,故一眼觀時千眼觀;能夠「以師志為己志」,故一手動時千手動,聞聲救苦,即時解難,何異於觀世音菩薩之千千手眼。
「一月普現千江水,千江水月一月攝」,佛陀以慈眼視眾生,法雨普施,故千山競秀,何等慈悲,又何等智慧。
凡我慈濟人都應以正信、正念,力行慈濟善道,以實際之參與,體悟生老病死、成住壞空之真諦,群策群力,共創慈濟志業於千秋,同傳美譽於世代,給自己留下人生美好的回憶,讓子孫以今天我們所做的為榮。
「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知來世果,今生做者是。」人身難得今已得,在菩薩道上,我們應該勇猛精進,讓愛心充滿我們的社會,讓我們的社會有善的循環,這才是福慧雙修、正信、正念的佛門弟子。
願與所有的慈濟人共勉之。
心量寬廣 守戒傳法
上人開示:「廣度眾生是我的心願。期待大家『合心共慧命』——你我合心,共同以佛陀的慈悲大愛與智慧,為世間苦難人付出。將慈濟菩薩道鋪得平、鋪得穩、鋪得廣、鋪得長。」(攝影者:陳李少民)
「要有健全的團體,就要有健全的人心。法水要入心,莫像水管,只是讓水流通過;唯有將法水儲存在心,才能隨時運用、隨時滋養慧命。」慈濟是人間菩薩團體,為利益廣大眾生,必須不斷培養人才。上人於基金會董事會中致勉,身處團體核心的主管們,要發菩提心、行菩薩道,以天下為重。
有權有責立宏願
四大志業需要學有專精的人才投入,上人總是以感恩、尊重、愛,全然付託。「我尊重每一個人,以『普天三無』的寬闊心量對待;希望大家也要彼此珍惜、相互尊重,共同一心為大地人群付出。」
世俗人的心態認為,得罪「王爺」無妨,因為王爺不會責怪;反而是「小鬼」難纏,千萬不能得罪小鬼。上人希望大家莫有此心態,要真正做到相互尊重。
「天下米一個人吃不完,天下事一個人擔不起。有人願意跟你我有志一同,為苦難人付出,菩薩道上不孤單,彼此應該感恩、尊重、愛。」
人人都有一念心,各人的心,能否合為一心?上人勉眾:「以愛出發,不以私利出發,彼此就能合和互協;人人用心、合心,天下就無難事。」
四十多年來,慈濟人由少到多,空間由近至遠,承擔愈來愈繁重。對於核心的主管,上人致勉「有職權,就有職責」。「心量要寬廣,更要發心立宏願。招募人才進來,就要授予職權、授予責任,讓大家安心發揮良能。」
全球慈濟人擔負菩薩使命,付出無所求;上人期勉同仁也要「守志」。「要學習志工歡喜付出而不計較的心態,發大心、立宏願,在崗位上用心盡力付出。」
守戒有愛傳法脈
「慈濟大團體『以戒為制度』,有了戒,團體才會永遠善而美。」上人期待同仁們以「同事度」相互提醒,遵守規範、守持戒律,共同維護慈濟團體的制度。
此外,團體中還要「以愛為管理」。上人教示:「愛如雨露,能滋潤人人心地,讓菩提種子萌芽、茁壯,蔚然成林。心中有愛、心量寬闊,才能以開闊的胸襟培養人才、扶持後進,使愛的能量如大樹般根深葉茂,穩固永續。」
有戒、有愛,建立制度,還要認真執行。上人期許能用心建立組織架構與管理方式,讓大家清楚地依軌而行。
「廣度眾生是我的心願。期待大家『合心共慧命』——你我合心,共同以佛陀的慈悲大愛與智慧,為世間苦難人付出。將慈濟菩薩道鋪得平、鋪得穩、鋪得廣、鋪得長。」
宗教情操不退轉
接續舉行慈濟功德會董事會。上人指出,功德會是慈濟基金會的「母會」,但願在出家眾及清修士共同努力下,呵護、帶動四大志業更有承擔、更有宗教情操。
「四十多年來,慈濟慈善、醫療、教育、人文四大志業,皆是應社會所需而逐步開展,不為營利,惟願『為佛教、為眾生』。」上人期許每一位同仁都能融入慈濟的「慧命共同體」,以誠懇心傳法、立宏願利益眾生。
「期待大家回歸佛法的精神理念、提起使命感,共同為天下人做天下事。即使遭遇困難與挫折,只要心存佛法,就不會輕言放棄。」
為了未來的法脈宗門傳續,上人期許大家除了自己用心投入,也要不斷培養人才。「但願靜思法脈能得天下英才、立四弘誓願;更期待大開慈濟宗門,人人發四無量心,力行慈悲喜捨。」
證嚴上人開示於2013年5月24日《農四月‧十五》
※本文摘自:《慈濟月刊》559期〈證嚴上人衲履足跡〉
靜思精舍與慈濟世界
「靜思」是證嚴上人現出家相前自取的名字;「精舍」則是修行人清修的道場。靜思精舍,是慈濟功德會的發祥地,慈濟人稱之為「心靈故鄉」,也是慈濟世界的源頭活水。精舍也是常住眾們修行的道場,秉持「一日不作,一日不食」的精神,儉樸踏實依律生活,節用資源,愛惜物命,樽擳開支以為慈善濟施。這種「自力更生」的精神,如蓮花連蒂並生,開展至全球的慈濟人皆奉為圭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