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誠小記者訪問活動帶來的感動與歡喜

五誠小記者訪問活動帶來的感動與歡喜

事件日期:2014330日   加拿大/朱丹麗報導

梁譽耀 劉易祥同學訪問林校長--梁延康攝梁譽耀 劉易祥同學訪問林校長--梁延康攝

從事大眾傳播工作多年,面對變化萬千的事物,我不斷學習誠懇勇敢地面對問題、面對自己的內心,將多變的 挑戰轉化為豐富的生命嘉年華;這個功課,我也很想與心愛的孩子們分享。

正巧今年五年級第九課課文學到了《我也要做義工》一文,課文中敘述叔叔、阿姨和小朋友,到不同地方做義工的情形,引 發了我的靈感,對啊!就設計一個小記者採訪活動,讓孩子們有更深刻而真實的體認吧!

李明照師兄回答學生訪問--梁延康攝

雖然是個課堂上的語文活動,但每一個步驟都和實際採訪相同。我們先確定訪問時間和地點,再一起擬定採訪嘉賓名單、一一送上訪問邀約、製作小記者採訪證、討論採訪問題、演練採訪禮儀,最後,提醒孩子們準備筆記本和採訪器材等,便開心等待訪問時刻的來臨。

三月三十日上午十點,孩子們害羞又興奮地走進北多倫多人文學校辦公室,看見帶著微笑的林來亮(濟珣)校長、張素雯(慮緻)主任、還有好多位師姑、師伯與福利社愛心奶奶,放下了緊張的心情,開始侃侃而談;梁譽耀、郭明傑專心聆聽林校長談著本校「人文教育化清流,環保清淨護地球」的教學主題,一旁的張主任也親切地回答劉易祥的問題,告訴易祥,不論多麼忙碌,都會找出時間來做志工,十多年來,一直覺得好快樂;利秀英(慈璿)師姑、邱玉亭(慮昕)師姑、游茵茵(慈烺)師姑,也是慈愛溫柔地回答呂維維、蔡勵延、林聖晟的提問。走廊上也很熱鬧,宋傳庠、呂巧柔和劉慧民,正在訪問師伯和愛心王奶奶,聽他們說起,多年來風雪無阻地做義工,從不覺得辛苦,看到大家安全快樂的上下課,心裡只有滿滿的快樂;這些親切的話語,多麼令人感動啊!


利秀英師姊回答學生訪問--梁延康攝     朱丹麗老師指導學生訪問邱玉亭師姊--梁延康攝

這次的訪問活動,結合師長、志工、家長、學生們的親密互動,帶給孩子實際的生活教育,並透過問題設計、禮貌提問與細心聆聽,讓孩子們深入了解做義工、志工的無私愛心及快樂收穫。更在訪問過程中,幫助孩子提升說話禮儀,增進表達能力與學習中文的興趣。

活動結束後,大家回到教室整理訪問結果,孩子們內心既感動又歡喜,更加感恩每一位師姑師伯和愛心媽媽們的真誠奉獻。

這一天,我們在感動與歡喜中,學習了第九課《我也要做義工》的深意,多麼幸福感恩啊!

五年誠全班與受訪師兄師姊合照--梁延康攝     學生訪問大愛福利社的王奶奶--梁延康攝

第一夫人說故事

第一夫人說故事


「美青媽媽」專注地聆聽孩子們發問「美青媽媽」專注地聆聽孩子們發問

 

美國第一夫人陪伴小朋友的報導並不稀奇,如果聽見我們的第一夫人周美青來美國給小朋友說故事,在感覺難得之餘,更會有一分感動!

九月二十五日上午,被人暱稱「酷酷嫂」、「美青媽媽」的周美青輕車簡從來到美國總會園區;慈濟聖迪瑪斯人文學校是她在美的最後一站。「美青媽媽」身 穿印著「我是說書人」的粉橘色恤衫,搭配牛仔褲、休閒鞋,背著紅色碎花布包大步走進教室。低年級小朋友連唱帶演以手語「幸福的臉」歡迎嘉賓,然後乖乖地和 老師們一同聽「美青媽媽」說故事。為了讓學童不受打攪,故事課開始十分鐘後,媒體記者就被請出教室,駐美代表等嘉賓一行由慈濟美國總會正副執行長們陪同參 觀法華道的海報展,並在靜思書軒小憩。

書法世界更勝童話世界

「美青媽媽」為低年級小朋友準備的不是公主和王子的童話故事,而是書法家王羲之的書法世界。細膩又認真的她曾在故宮埋首研究,做足功課,這時候配合 隨身帶來的投影片,親手操控,娓娓道來從晉代以降,隋、唐、宋、明、清,有關王右軍的蘭亭序、鵝畫故事、自寫真圖等等的緣由、發展和相關人物與書畫的故 事。

生長在美國的小朋友或許從來沒聽說過王羲之,但都認真聽講。介紹大名鼎鼎的《蘭亭序》時,「美青媽媽」指出:「這流傳久遠的《蘭亭序》珍貴優美,其實只有二十八行、三百二十四字。」

故事說完,她忽然來個隨堂考:「蘭亭序有多少字啊?」一名一年級的小朋友舉手回答:「三百二十四。」居然隻字不差,讓在場老師、家長和志工十分驚喜!在熱烈的掌聲中,「美青媽媽」開心地送出自備的獎品。

清明上河圖展現當年生活

低年級的故事時間結束,由於互動熱烈,「美青媽媽」犧牲了中場休息,緊接著來到高年級教室。大孩子們獻上環保手工花和鮮花各一束,表示歡迎和感謝。「美青媽媽」為高年級孩子準備的是「清明上河圖」的故事,同樣親手操控精采的投影片,分二十段詳細介紹。

她說,「上河圖」最早的版本為北宋畫家張擇端所作,描繪宋朝京城汴梁及汴河兩岸的風光。她教大家從圖畫中認識當年的生活型態。例如,為何圖中繪的四 千餘人中,百分之九十九是男性,少見女子影蹤?她解釋說,古時候除了已婚婦女和必須自己謀生的女性之外,一般女子是大門不出、二門不邁的。她也詳細解說從 鄉村到城市,從店家百工到官宦宅第,穿長袍、著短衫、坐轎、徒步等等人士的身分。她更指出圖中生動的生活細節,例如上貨卸貨、過橋拉縴、迎親、挑水、唱 戲、擺攤、打架、偷窺、賣藝、趕路,甚至要大家留意酒帘和飯莊標幟數量的不同。

除了藉畫中認識當時百姓的生活,「美青媽媽」更不忘以古喻今,機會教育,她指著被撞倒在地的挑夫和前面騎馬快跑的人說:「這是肇事逃逸,不應該!」屠狗的人被眾狗追吠的場景則是警惕大家「不該殺生」。

細心的她利用實物讓孩子們更能了解,例如講到圖畫的尺寸時,她邁開大步示範:「三公尺就是我這樣的三大步。」介紹畫中城裡各色不同的窗櫺時,她拿出 隨身帶的戒尺說明。「五位畫家費了九年,才成就這幅畫。」為甚麼需要那麼久的時間?她解釋道,除了細活費工之外,另一原因是當時紙筆都不像今日的方便,若 是墨色未乾就不能進行下一步!

最佳說書人吸引無數粉絲

聖迪瑪斯人文學校校長許惠紅帶著小朋友為「美青媽媽」獻上感恩卡聖迪瑪斯人文學校校長許惠紅帶著小朋友為「美青媽媽」獻上感恩卡

 

兩 堂豐富的「人文故事講座」結束時,「美青媽媽」不忘諄諄提醒:「希望大家能回到台北的故宮觀賞,親身體會我們的書畫之美!」教育基金會執行長穆慈滔立刻獻 上志工拍攝的講故事現場照片,配有學生的簽名感恩卡。雖然這時候已經超出預定時間,教室中的家長與小朋友不斷搶著要求合照、簽名,「美青媽媽」親切地一一 滿足大家的心願。一位老師讚嘆說:「大書法家王羲之和清明上河圖我們絕對不陌生,但如此細膩的認識和介紹卻是絕對少見。」

「出來了!出來了!」在園區等待的人群響起企盼多時的呼聲,陽光灑亮的九重葛花藤前、園區老樹濃蔭下,只見無數舉得高高的照相機、攝影機,第一夫人 周美青被簇擁在人群中間,帶著笑容,顯現絕大的親和力。最後的大合照在欲罷不能的情形下結束,嘉賓一一上車,由於行程緊湊,車隊繞行園區一周,略賞總會園 區之美,即與大家揮手告別。

故事取材於《美國慈濟世界》季刊 2011年12月-193期

修行是修己 不是修正別人

修行是修己 不是修正別人


全球志工總督導黃思賢以「菩提道心相續」為題,在「2012年全球四合一幹部精進研習會」大家分享。(攝影者:陳基雄,地點:慈濟新北市板橋志業園區,日期:2012/06/19)全球志工總督導黃思賢以「菩提道心相續」為題,在「2012年全球四合一幹部精進研習會」大家分享。(攝影者:陳基雄,地點:慈濟新北市板橋志業園區,日期:2012/06/19)

 

黃思賢說,「上人最擔心弟子慧命沒有成長,心中有沒有佛法。又說,人人都有佛性,只因妄想、執著而迷失本性,修行是修自己,不是修正別人的行為。」面對臺下參與「2012年全球四合一幹部精進研習會」的功能幹部,全球志工總督導黃思賢以「菩提道心相續」為題和大家分享。

6月19日一早,慈濟板橋志業園區講經堂裡,黃思賢看到證嚴上人的法座,有感而發地對著臺下參加精進的「遠行菩薩」說:「上人無法到海外,但請法如 同師在。」他接著說,上人有云,「說我所說法,行我所行道,雖離我千里就如處一室。」換言之,不論所處的地方遠近,只要用恭敬心將上人的法運用在生活中, 就是沒有離開上人的身邊。

黃思賢說,不論是志工、皈依的靜思弟子、或是發願承擔的慈誠、委員,走在慈濟的菩提大道上,「聽到上人開示會心一笑,與上人的心貼近,這就是佛法。真正瞭解上人的心,實現上人想做的事,就是最窩心的弟子。」

「一種是把自己的意見或思想灌入別人的腦袋,就如用靜思語去教化;另一種就是把別人的錢放進自己的口袋,就像是募款……」黃思賢說,兩樣都很難,但慈濟人都做到了,為了濟世救人不但募心又募款,突破兩難接引了眾生。

正向正法 有覺有悟

面對臺下各國幹部,黃思賢希望組隊長要耐得住折磨,要能忍辱才能成佛。(攝影者:陳基雄,慈濟新北市板橋志業園區,日期:2012/06/19)面對臺下各國幹部,黃思賢希望組隊長要耐得住折磨,要能忍辱才能成佛。(攝影者:陳基雄,慈濟新北市板橋志業園區,日期:2012/06/19)

 

曾 經有人問:「您一路追隨上人二、三十年,道理是什麼?」黃思賢回答:「上人給弟子正確的方向、方法,這正是我想要的。」他認為,人不能糊裡糊塗地被生下 來,又糊裡糊塗地往生,一輩子不知道自己在做什麼。他說:「還好我進入慈濟宗門,有正信、正知、正見,學法要入心,行中要有法,才是正覺、正悟。」

「想到了就走慈濟道,沒想到的就走自己的路,這是業力牽引,隨業流轉……」黃思賢一語道盡箇中三昧。修行的道路漫長,他籲眾要覺悟不迷,能付出是福,用智慧去付出就是福慧雙修,亦即上人常說的:「福從做中得歡喜,慧從善解得自在。」

「譬如結婚有如入黑社會,不進去不知道,進去才知黑暗……」妙語如珠的黃思賢,半開玩笑逗得學員笑開懷。他談及,自己吃飯自己飽,個人的業障連佛陀 都不能轉,自己業障要自己了,覺悟就不再有癡迷,眾生要有明有覺,不要糊塗地過一生,只知道追逐名、利、情。他說:「上求佛法,廣度有情,慈濟是福慧雙修 的法門。」

「佛陀是百分百的佛性,而我們是百分百的習性……」黃思賢此語一出,又立刻引起現場一片笑聲。想到上人四十六年引領慈濟交出漂亮的成績單,智慧及德 行是弟子所不能及。他談到,自性、本性、佛性都是清淨如琉璃道心,而凡夫長期被無明薰習,既有因緣接觸佛法,就要開啟心靈,力行菩薩道。

去除無明 修忍辱心

黃思賢妙語如珠的精彩分享,經常逗得學員笑開懷。(攝影者:陳基雄,地點:慈濟新北市板橋志業園區,日期:2012/06/19)黃思賢妙語如珠的精彩分享,經常逗得學員笑開懷。(攝影者:陳基雄,地點:慈濟新北市板橋志業園區,日期:2012/06/19)

 

「菩提是覺悟之道,一念不覺就是無明,而覺悟就是要把自己的無明修去。」黃思賢說,上人最擔心弟子慧命沒有成長,心中有沒有佛法。又說,人人都有佛性,只因妄想、執著而迷失本性,修行是修自己,不是修正別人的行為。

「上人看到弟子精進,自己再辛苦也要往前走。」走遍世界多國,見多識廣的黃思賢說,慈濟從克難起步到現在四十多年,上人一生不改其志,踏實四大八步志業,腳印指引著大家的路,他舉例,「禪定」不是坐著不動,而是方向、方法選定以後,要守之不動,生生世世億百千劫。

面對臺下各國幹部,黃思賢話鋒一轉:「組隊長要耐得住折磨,把不聽話、找麻煩的組員當成感恩戶,要能忍辱才能成佛。」他說:「進入宗門,既為法親就不要結怨,有什麼不滿要說出來,講出來三次就要放下,這就是輕安自在。」

慈濟人在六度波羅蜜中,唯有「忍辱」需要他人配合才能修行。黃思賢表示,不經菩薩道「自我」還在,無法成「無我」,唯有修菩薩道「我」才能去得掉。

菩提相續 合和有愛

尤其,面對進來社會亂象叢生,黃思賢要大家心定不疑。他提及,上人一直擔心弟子心中沒法,如何菩提道心相續?他勉勵學員,只要不離開慈濟,就有上人的法度,一定要堅定道心,只要決心不斷、念念相續,就能把業報身,轉為願力身,不浪費一秒鐘,做個有智慧的人。

「太受用了!在慈濟首要學會『忍辱』,師父的法要很用心聽,聽了就去做。」來自新加坡的馮麗英說,未入慈濟前,遇逆境總看人不順眼,覺得對方為什麼 要這樣呢?心裡會有芥蒂;進來後,這兩年已慢慢學會了忍、讓、順,凡事包容、不固執己見強出頭,聽完黃思賢莊重不失詼諧、信手拈來都是法的分享後,馮麗英 覺得收穫多,讓自己更有方向感。

「這堂課對身為幹部的我來說,很攝心!」來自新加坡在社區承擔互愛醫療幹事的周來好,面對團體中人事的紛擾,她說,難免會起煩惱心,甚至法親間會互 相埋怨。周來好說:「想想過去,可能是自己聲色不好;也許是事務繁多或各種原因來阻礙,但真的要『和』,如思賢師兄所言,要學習感恩磨練我們的人,勤務才 可以順利推動。」【更多內容,請參閱慈濟全球社區網】

(文:林淑緞 新北市板橋報導2012/06/19)

靜思妙蓮華 全球聞法實況

靜思妙蓮華 全球聞法實況

E-mail 列印
大愛電視「靜思妙蓮華」開播播,包括美國、馬來西亞等各地的慈濟人齊聚,聆聽證嚴上人講述法華經。(圖:翻攝自大愛新聞)大愛電視「靜思妙蓮華」開播播,包括美國、馬來西亞等各地的慈濟人齊聚,聆聽證嚴上人講述法華經。(圖:翻攝自大愛新聞)
一天中,每個人可能都要面對很多不同的事務,而早晨往往是內心最平靜的時候,大愛電視臺自3月15日清晨五點半的節目《靜思晨語》,將開播「靜思妙蓮華」,由證嚴上人講述法華經,希望大家能夠晨鐘起薰法香,讓新的一天有好的開始。

全球聞法零時差 法水滌心除垢穢

環保站裡,環保志工目不轉睛,他們是在聽《靜思晨語》裡,上人講述法華經義理。這部經典是兩千五百多年前,佛陀在靈鷲山宣講法華經開始說起,一字一句都深入人心。

低著頭專注抄寫筆記的慈濟志工李中庸說:「上人講的法是在講心境,所以我一直都很專心在聽上人的開示,我們

就照上人(教導的)去做,內心會有些感受,那個感受可能要自己去體會。」

大愛電視「靜思妙蓮華」開播播,包括美國、馬來西亞等各地的慈濟人齊聚,聆聽證嚴上人講述法華經。在馬來西亞馬六甲分會,五十位志工用恭敬的態度吸收佛法。

一大清早慈濟志工陳玉芳就來到分會,端正而坐、打起精神聞法,她說:「因為心很多雜念,我是希望我自己的心整個能夠清淨下來,把我整個心的汙穢除掉。」

承擔幹部的慈濟志工劉木蘭,收獲頗多她說:「在承擔的過程就了解到法,這對我們實在是太重要,更加要深入以法來處事,要不然會用自己的方法來處事,可能就是會偏差。」

在地球另一邊的美國新澤西,正是下班、放學的時間,也有近五十位志工,從工作崗位或家裡趕到會所看節目,學習運用佛法,在家庭、職場、社會上能更正面地待人處事。靜思妙蓮華節目開播,透過科技,讓世界各地的人聞法零時差。

晨鐘早起薰法香 全球收看齊共修

法華經是佛教裡入世的修行之道,因此選在清晨五點半首播,希望大家早起,帶著最平靜的心浸潤法水。同時,為了讓大家聞法零時差,節目還搭配中英文字幕。

靜思妙蓮華節目製作人董瓔滿說:「除了海外的夏威夷翻譯志工,然後也在美國好幾個地區,進行(翻譯)一二年的時間,因為佛法要翻譯非常的不容易,希望讓全球所有人都能一起來共修。」

靜思妙蓮華,3月15日起在大愛一臺每周一到周五清晨五點半首播,重播時間在上午八點與晚上九點;大愛二臺每周一至周五早晨六點首播,重播時間在下午三點與凌晨三點,希望大家能夠準時鎖定,以法相會。

慈濟與教廷 梵諦岡首會面

慈濟與教廷 梵諦岡首會面


慈濟志工與教廷的愛心基金會會談,除了交流彼此理念,也希望透過簽訂合作備忘錄,一同讓大愛在全球流動。(翻攝自大愛新聞畫面)慈濟志工與教廷的愛心基金會會談,除了交流彼此理念,也希望透過簽訂合作備忘錄,一同讓大愛在全球流動。(翻攝自大愛新聞畫面)

 

大 愛不分宗教,慈濟志工在26號下午五點,與教廷的愛心基金會會談,除了交流彼此理念,也希望透過簽訂合作備忘錄,一同讓大愛在全球流動,鮮少與外界接觸的 教廷官方,這次則是首次與華人非政府慈善組織接觸,就是因為在去年義大利地震時看見慈濟志工進入關懷,付出無所求的精神讓天主教信仰中心的梵蒂岡也深受感 動。

慈濟志業 歐洲深耕

2012年五月,義大利北部發生6.0及5.8強震,造成嚴重傷亡,歐洲六國慈濟志工與當地聯繫提供協助,藍天白雲身影讓當地政府印象深刻,因緣牽引,讓慈濟志工和教廷的愛心基金會,當面會談。

慈濟全球志工總督導黃思賢提到這次會面的收穫:「我們也跟天主教學了很多,因為天主教當年是講博愛,沒有私的愛 我們是講大愛,希望世界人都是一家人,彼此用愛 這樣的世界才有和平,才有希望」

有希望的世界需靠大家營造,慈濟四十七年如一日,濟貧救苦,曾到許多災難國家救援,賑災經驗早已是不勝枚舉,佛教團體愛無邊,讓天主教信仰中心的教廷官方,願意跨國、跨宗教,讓天主教的「博愛」和慈濟的「大愛」交融付出。

義大利公爵Rudolfo Varano認為:「我們和慈濟的合作關係,從今天正式開始,我確信往後一定會發展得更好,往後需要急難救助,雙方肯定能夠合作無間」

首次有華人非政府慈善組織,進到梵蒂岡與官員會談,在擁有教廷司法、立法權的樞機主教,法蘭西斯柯見證下,慈濟與天主教殊途同歸,簽訂這份拉長情備忘錄,志工贈送證嚴上人的靜思語,對方官員致詞亦都引用上人的法語,兩個團體友善結合,發揮的力量無遠弗屆。

這次慈濟與教廷官員見面,不只交流經驗,更重要的是在不同宗教裡找出共同的大愛,也期待未來搭起合作的橋梁。

(大愛新聞:吳煜翔 邱品豪 梵蒂岡報導 2013/04/27)

打開海地的心靈枷鎖

打開海地的心靈枷鎖


「化廢墟為連鎖磚」綠圃工場的檢驗員以尺丈量工作小組做出的連鎖磚尺寸是否合格。(攝影/曾永莉)「化廢墟為連鎖磚」綠圃工場的檢驗員以尺丈量工作小組做出的連鎖磚尺寸是否合格。(攝影/曾永莉)
綜觀歷史,海地與外界的接觸,不僅錯綜複雜,而且充滿痛苦的經驗。一四九二年,「發現新大陸」的哥倫布在海地北部海岸建立西方強權的第一個殖民地,這裡成為全球奴隸貿易的中心,在這塊土地上的原住民幾乎全被消滅。

海地也是最早擺脫殖民主義枷鎖的地區;一名黑奴杜桑‧盧維杜爾(Toussaint Louverture) 領導人民打敗了拿破崙的軍隊,成為世界史上奴隸起義唯一成功的例子,兩百年後仍是海地人津津樂道的光榮歷史。一八○四年,海地脫離法國而獨立,成為西半球 繼美國之後第二個共和國。

歷史光輝的隱憂

然而,海地的光輝卻有隱憂;擁奴的西方勢力想盡辦法不讓殖民地上的人民效法海地,因此海地不但被隔絕,還常遭封鎖。而海地是中南美洲地區唯一以法語和當地克里歐語為主的國家,在一群說西班牙語和英語的美洲國家之間,更顯孤立。

外國勢力拒絕承認海地是主權國家;海地北方的美國一直到獨立六十年後的內戰期間,才正式承認海地。一八二五年,海地的領導人為了得到前殖民主法國的 承認,簽訂一個喪權辱國的條約,其中一個條款是海地要支付法國一億五千萬法郎的賠償金,雖然後來減少到九千萬法郎,但根據通貨膨脹計算,也相當於約一百三 十億美元。縱觀歷史,通常戰敗的一方要賠款給戰勝者,但得勝的海地卻要支付天價的賠償金給戰敗的法國!這筆巨額債款一直到一九四七年,也就是一百多年後才 完全付清。有時候,海地百分之八十的國家歲收都給了法國。

兩百年間,內部不穩、外債、國際封鎖讓海地陷入赤貧,基礎設施也嚴重缺乏。頻繁的自然災害更是雪上加霜;海地每年的颶風季都造成洪災,山坡森林遭砍 伐,大量泥石流自山上滾滾而下,毀壞了農作物,也成為傳染病的溫床。二○一○年,海地發生歷史性大地震,緊接著又遭霍亂和颶風侵襲,災難似乎如影隨形,永 無止境。

心靈枷鎖的桎梏

攝影/陳清旺攝影/陳清旺

 

最 近數十年間,許多國外非政府組織在海地以各種方式幫助這個國家,但標準寬鬆的賑濟造成了一種「應得的心態」,聖亞拉罕卓教堂的哥倫巴諾神父曾說,這種心態 是讓海地長期陷於貧窮、不發達的原因之一,可是要改變這種心態,需要很長的時間。獨立的非政府組織顧問埃里克‧格萊姆(Erik Graham)形容這個問題是「心的枷鎖」;雖然海地人革命時已擺脫身上的枷鎖,但習慣無條件接受陌生人提供食物、水和衣服,讓海地人淪為賑濟的奴隸,心 靈一直沒有真正擺脫枷鎖。埃里克認為,除非海地人開始自力更生,而不是期待別人為他們做,海地永遠不會成功。

二○一○年海地大地震後,慈濟在急難救助期間實施的以工供糧,即本著「人助自助」的精神,也培養出強丹尼斯等多位海地志工,在美國慈濟人的陪伴下,三年來持續進行助學金、課後輔導、熱食供應等計畫,服務自己的社區。

慈濟人在太子港的據點——海外工程公司的隔壁,是基督教慈善組織「貧民供糧」(Food for the Poor)。「貧民供糧」以佛羅里達為基地,宗旨是搭建第一世界資源與第三世界需求之間的橋樑。該組織海地項目的主任貝絲‧卡羅爾 (Director of Projects Beth Car-roll)在地震發生後數日即來到海地,密切參與災後重建的工作。「貧民供糧」不僅每天早上為一千戶家庭發放食物,也建造了數千棟堅固的混凝土房 屋、學校和社區中心,並為許多社區安裝淨水系統。「貧民供糧」的運作模式與慈濟或許不同,但根本上,兩個組織都強調教育和自助,讓受助者學習打破貧窮的惡 性循環。慈濟鼓勵當地人成為志工,並效法慈濟的「竹筒歲月」精神,集合眾人一點一滴的力量,幫助自己的社區。「貧民供糧」則發掘有強烈「努力改變現狀意 願」的社區領袖,幫他們找到經濟援助,讓他們能夠完成目標。

同舟共濟的力量

貝絲分享了一個成功的例子:「貧民供糧」曾幫助阿蒂博尼特省(Artibonite)海岸一個貧窮的農村,將村裡三百戶茅草屋改建為堅固的混凝土屋。「我們的目標不僅是提供房子,還要真正改變他們的生活。」

許多居民很感激能有一個新家,於是用心裝潢、維護,社區領袖更聚集所有人,一起討論如何能改善社區。大家開始投入清掃社區的工作,並明智地分配禮 物,例如,如果有人贈送樹木,村民就分給那些在最近一次清掃行動中最努力的家庭。不久,村民們的眼光看得更遠,他們寫信給政府,表示可以進一步改善社區成 員的生活,不過必須有更好的道路。政府剛好有一筆外國資金準備支持這樣的計畫,村民如願將通往村外原本塵土飛揚的土路鋪上柏油,也改善了空氣品質。二○一 ○年十月阿蒂博尼特出現霍亂病例,這個社區被選為進行霍亂防治訓練的地點,村民有機會立刻接受重要的衛教,也有些短期的工作機會。

「貧民供糧」建的房子本身就深具意義,又啟發了受助者的信心、團隊合作精神及潛能,間接讓這偏遠的社區有了新的道路、新的工作機會、更好的健康教育,以及可以共同實現目標的信心,價值更是呈幾何級數增長。

化廢墟為連鎖磚

聯合國企業服務中心(Enterprise Service Center)「化廢墟為連鎖磚」計畫 (Project Rehabilitation)則以另一種方式,扶植當地人自立。二○一○年海地地震,約有二十五萬戶住宅、三萬棟商業建築倒塌或嚴重損毀,據估計,全國 約有一百萬立方米的廢墟。「化廢墟為連鎖磚」計畫不但解決了部分廢墟垃圾的問題,更將垃圾變黃金,也在這過程中結合社區,傳承技術,為重建海地貢獻一分力 量。

地震後湧現的當地志工強丹尼斯在社區推動幸福校園計畫。圖為他帶領課後輔導的孩子至辣木園做課外教學。(攝影/George Devis Jr.)地震後湧現的當地志工強丹尼斯在社區推動幸福校園計畫。圖為他帶領課後輔導的孩子至辣木園做課外教學。(攝影/George Devis Jr.)

 

來 自秘魯的工程顧問艾迪(Eduardo Castillon) 在海地工作了二十多年。地震後,他帶領的「化廢墟為連鎖磚」計畫收集綠圃(Canape Vert) 社區以及附近地區的廢墟,在社區工場製成連鎖磚,至二○一三年五月已處理了一萬立方尺的廢墟。他說:「我們不但減少廢墟垃圾,回收廢墟再製連鎖磚,也減少 開山或挖河床砂石製造連鎖磚的頻率。」

這個計畫不僅讓居民有一份收入,更重要的是訓練社區居民一技之長,教他們如何從廢墟中以人工挑選出好的石材,以機器磨碎,加入混凝土,做成連鎖磚, 也教他們如何鋪連鎖磚,以及工地安全和男女平等的觀念,因為在工場工作的女性比例相當高。綠圃社區位於陡峭的山坡,狹窄的道路充滿坑洞,不論大人上班、孩 子上學、婦女提水,每天都要爬上爬下,非常辛苦。經過「化廢墟為連鎖磚」計畫的努力,社區許多地方有了平整的道路和階梯,山坡上的房屋原本颶風豪雨一來, 很容易發生土石流,現在也因有了連鎖磚而地基穩固。

艾迪說,這只是計畫的第一個階段,待工人技術成熟後,會挑選出其中較好的,進一步訓練,提升製作技術,最終的目標是讓雙方角色倒轉,由社區居民租下這個工場,成為小企業主,聯合國企業服務中心則轉為向居民購買連鎖磚的顧客。

兩百年來,外界對海地常造成負面的影響。二○一○年驚世地震的大破壞之後,在「貧民供糧」等外國慈善組織的協助下,海地人有機會承擔責任,參與改善 社區的工作。而來自美國的慈濟人則努力傳揚付出無所求的志工精神,帶動當地人自助助人。海地志工與外來組織之間的良性互動,至終將會協助海地徹底解開心靈 枷鎖,讓這顆「加勒比海之珠」重新散發圓潤的光芒。(感恩志工陽陽為雷科林的英文文稿中譯)

故事取材於《美國慈濟世界》夏季刊 2013年-199期

淺談失眠 如何睡好覺?

淺談失眠 如何睡好覺?


您會覺得晚上要躺很久才能入睡嗎?您會覺得睡到一半,中途醒來後就難再入睡嗎?您會覺得晚上睡不好,白天無精打采、疲倦想睡、注意力與記憶力變的不好、心情較煩躁、身體容易不舒服、影響學習或工作嗎?

難以入睡比例高

有時候會越睡越累,怎麼都睡不夠的感覺?過去的不好睡,會讓您一到晚上就擔心今晚睡眠的情形嗎?會擔心使用安眠藥成癮,所以不知如何是好嗎?

失眠是國人常見的問題,根據臺灣睡眠醫學會的調查顯示,十五歲以上的國人,高達25.2%、約有四百八十萬人以上有睡眠問題,有10%是屬於慢性失眠的情形,其中又以難以入睡的比例較高。

雖然失眠似乎是個常見的現象,但是它可能會影響我們日常生活作息、生活品質、社會職業功能,甚至危害身體健康,因此不可不慎。

一般而言,短暫的失眠大多與焦慮有關,常發生於有特別的壓力時,例如:即將考試、面試、公開演講、親人過世、搬家、輪班或時差、生活作息改變等。當壓力過後,或作壓力調適、放鬆練習,甚至短期藥物使用,即可改善。

而長期失眠的原因較複雜,可能是其他疾病所產生的症狀之一,因此適當的評估與治療是必要的。

(一)首先,需要評估是否因身體疾病所引起的失眠,如:疼痛(頭痛、肩頸痛、關節痛、下背痛)、甲狀腺機能、心臟血管(心絞痛)、呼吸道(睡眠呼吸 暫停症候群)、消化道(胃食道逆流、消化性潰瘍)、神經科疾病(老年失智症、巴金森氏症、夜間肌肉抽動症)等問題,這些問題需先處理治療。

(二)藥物也會影響睡眠狀況,有些藥物(如:支氣管擴張劑、交感神經興奮劑、甲狀腺賀爾蒙)如果在睡前使用,易造成入睡困難的情形,必須改變用藥時間,可在晚餐後、離睡前還有一些時間時使用。

喝酒是國人常見幫助自己改善睡眠的方法,酒精雖然有幫助入睡的效果,但是因為會破壞睡眠結構,造成夜間中途醒來便無法再入睡,而且又容易成癮,其戒斷症狀之一就是失眠,所以無法真正幫助睡眠。

長期酗酒的個案,通常睡眠的狀況都不好。因此,建議不要以酒精來處理失眠,反而需逐漸將酒精減量,以其他方法來治療失眠。另外,長期使用鎮靜安眠藥助眠,產生藥物依賴時,也會造成失眠慢性化的情形。

(三)失眠也常是精神科相關疾病的症狀之一。如:憂鬱症、焦慮症、躁鬱症、精神分裂症急性精神症狀干擾等,都可能有失眠的問題,甚至,睡眠狀況可作為該疾病嚴重度與治療的指標之一。

六要與六不要

治療上,可大致分為「非藥物」與「藥物」兩種方法。

在「非藥物」,有關睡眠衛生方面,有「六要,六不要」原則;

「六要」:

(1)要維持規律的睡覺、起床時間,盡量在晚上十一點以前睡覺。

(2)要保持適當的睡眠環境,如:通風、維持適當溫度、讓光線幽暗些、減少噪音等。

(3)要放鬆,可在睡前洗或泡個溫水澡,讓肌肉放鬆,身體溫暖;喝個溫牛奶安神;如果會放鬆練習,對睡眠會有很大的幫助。

(4)要先把煩惱、擔心或未來要作的事在睡覺前先寫下來,一方面不會忘記,壓力減少了,睡覺時不會反覆想,影響睡眠,另一方面則象徵與我們隔離了,不用帶到床上去煩擾。

(5)要先上廁所,睡前少喝水,以避免要起床上廁所而睡眠中斷。

(6)白天要有規律的運動,可幫助夜間睡眠。

「六不要」:

(1)不要在睡覺前四-六小時喝咖啡、茶、巧克力、可可等刺激性飲料。

(2)不要在睡覺前抽煙(尼古丁亦為會干擾睡眠的刺激性物質)。

(3)不要喝酒助眠。

(4)不要在睡前作激烈運動(會活化交感神經,精神亢奮)。

(5)不要在床上看書、看電視、想事情,只在床上睡覺或行房,如果躺在床上睡不著超過二十分鐘,就起床,到其他房間作些安靜的活動,想睡覺時再回床上,時間久了,床便會像是個催眠的工具,因為只有睡覺與它連結。

(6)不要在白天睡過久,如果真的想休息一下,則不要超過一個小時,以免夜間失眠。

另外,有些人因為過去失眠的不舒服經驗與易焦慮的特質,一到晚上便擔心睡不著,擔心自己睡的很淺,容易被吵醒,但是白天在客廳沙發卻常不經意地睡著且睡的不錯,這可能是被條件制約了,也常發現他們的身體肌肉常呈現緊繃狀態。

漸進式肌肉放鬆 有幫助

因此,瞭解剛開始失眠時的情境與內外在壓力,施以認知行為治療,以去除條件制約是可努力的方向,而漸進式肌肉放鬆練習也很有幫助。

在「藥物」方面,主要還是針對潛在的疾病作治療。臨床上,失眠較常見的原因,是因為憂鬱症與焦慮症所造成的,利用有鎮靜效果的抗憂鬱劑為主線藥,來改善憂鬱症與焦慮症的情形,同時可改善睡眠。

而躁症所產生的睡眠需求減少的情形,主要施以情緒穩定劑,再以其他鎮靜效果較強的藥物輔助,來協助其睡眠。急性精神症狀(幻覺、妄想)造成的失眠,則是以抗精神病藥來消除其干擾。

至於鎮靜安眠藥,主要分為短效與長效兩種。短效的優點是白天起床後較不會感覺昏沈,缺點是容易依賴,產生戒斷症狀(反彈性失眠);長效的優點是比較不會成癮,缺點是易於體內累積,造成白天想睡覺,影響記憶力等情形。

因此鎮靜安眠藥的使用是以短期、輔助性為原則;使用時要有適當的評估、藥物治療計畫與睡眠衛生等衛教說明,在治療過程中讓個案熟悉運用「非藥物」的助眠方法,睡眠狀況改善後,以每兩週減半的速度,將鎮靜安眠藥慢慢停掉。

另外,一旦吃鎮靜安眠藥以後,便要到床上躺著準備睡覺,不要仍在作其他的事情,否則容易因藥效發生作用,而忘記過程中所做過的事,亦有危險性。總之,睡眠對於我們的健康、生活品質,有著重要的影響。

(文:鄭存琪 臺中慈院身心醫學科醫師 2013/10/17)

看動畫聞法 聽上人說故事

看動畫聞法 聽上人說故事


證嚴法師說故事畫面內容。(慈濟人文志業中心提供)證嚴法師說故事畫面內容。(慈濟人文志業中心提供)

 

盲人為何夜裡走路要提燈?夫妻為何讓小偷進門?老農夫為何要寫切結書?住持為何點了八萬八千多盞燈?這些出自佛教經典、或是民間故事,由證嚴上人以說故事的方式,娓娓道來。

歷時兩年的製作,大愛電視臺將在1月5日起,推出《證嚴法師說故事》動畫影片,將在每週日晚間20:48首播,隔週周六20:48重播。

結合水墨動畫 取材自開示內容

證嚴法師說故事畫面內容。(慈濟人文志業中心提供)證嚴法師說故事畫面內容。(慈濟人文志業中心提供)

 

由 大愛電視台製作,融合2D水墨動畫、音樂、以及中國國畫等元素,每一則故事都是獨一無二的動畫影片,有溫馨的親情、出乎意料的捨身故事、以及不可思議的報 恩故事……用活潑生動的動畫來說法,是上人一直期待製作的節目型態,透過動畫吸引老少觀眾看節目,進而聞法、學法,進而入法。

大愛臺法音組從2011年開始製作樣片,故事內容全部來自上人的晨語開示、志工早會以及其它的隨緣開示內容,然後從這些開示內容,找出故事性強,適合以動畫表現的故事。

大愛臺製作中心經理蕭毅君表示,包括故事的選取、角色造型以及分鏡腳本,都是由法音組與製作中心一起討論,然後交由外包廠商執行動畫製作。期間還歷 經找不到廠商,或是廠商不接案,甚至倒閉……等等情況。之後再由法音組將動畫(一張張的連續圖檔),再經過剪接,後製效果完成,過程十分艱辛。

上人不只說故事,更在每一則故事中,闡釋佛教義理,引導閱聽大眾從影片觀賞中鍛鍊思考、擴展視野,了解佛法,提供多元、客觀的思考空間,是適合小孩和大人的節目。

節目播出時間

大愛一臺及海外臺2014年元月5日起,每週六、日20:48播出《證嚴法師說故事》

大愛一臺:
2014/01/05(每週日) 20:48 證嚴法師說故事(首播)
2014/01/11(隔週六) 20:48 證嚴法師說故事(重播)

海外臺:
2014/01/05(每週日) 21:15 證嚴法師說故事(首播)
2014/01/11(隔週六) 21:15 證嚴法師說故事(重播)
2014/01/12(隔週日) 04:00 證嚴法師說故事(重播)

歐巴馬總統 致函祝福上人

歐巴馬總統 致函祝福上人


美國白宮寄來祝福,上有美國第一家庭的簽名祝福。(花蓮靜思精舍提供)美國白宮寄來祝福,上有美國第一家庭的簽名祝福。(花蓮靜思精舍提供)

 

座落於美國加州的美國慈濟總會,每一天都會收到來自四面八方的郵件,有的祈求心靈平靜、有的期盼關懷,也有人因為接觸了慈濟,特地寫信來分享法喜。這一天,一封寄件地址為「THE WHITE HOUSE」(美國總統府白宮)的潔白信函送到了總會,收件人則是證嚴上人。

美國第一家庭簽名 來函肯定人道救援精神

這封信函,由美國的慈濟總會輾轉送到臺灣花蓮的靜思精舍,端放在上人的書桌前。一打開,「白宮」立刻躍然紙上。

這張立體白宮造型卡片,收件人為證嚴上人。(花蓮靜思精舍提供)這張立體白宮造型卡片,收件人為證嚴上人。(花蓮靜思精舍提供)
這 張有著立體白宮造型的卡片,由美國總統歐巴馬(Barack Hussein Obama)全家人共同署名,包含歐巴馬總統、第一夫人蜜雪兒(Michelle LaVaughn Robinson Obama)、大女兒瑪麗亞(Malia)、小女兒莎拉(Shara)親筆簽名,甚至有一家人的寵物狗Sunny和Bo的爪印,代表著這是美國第一家庭, 致贈上人的誠摯祝福與感恩。

2013年4月24日(美國時間),六名美國慈濟志工會進入白宮,代表慈濟基金會接受白宮頒贈「傑出領袖」(Champions of Change)榮譽,這是表彰慈濟志工多年來在美國各地無所求的付出;尤其2012年10月美東一帶遭受桑迪風災襲擊後,美國慈濟志工以全球慈濟愛心為後 盾,持續關懷紐約、紐澤西等地受災戶,長期不輟的行動,受到了災民及NGO夥伴高度肯定,進而獲得推薦接受表揚。

對於歐巴馬總統肯定慈濟人道救援精神,並收到總統全家人簽名的白宮造型卡片,上人也表達了誠摯感恩。

新春伊始,這一封來自太平洋彼岸的潔白信函,代表著大愛跨越海洋,在世界各地創造愛的能量。

(慈濟基金會文發處整理 2014/02/19)

四國首聚精進 全西語汲法

四國首聚精進 全西語汲法


「中美洲本土志工培訓精進日」課程中,五國八十八位志工勤記筆記,專注學習。而課程安排全程以西班牙語進行,深入淺出,要將原汁原味的慈濟精神理念,傳遞給千里迢迢來求法的各國志工。(圖:慈濟基金會宗教處提供)「中美洲本土志工培訓精進日」課程中,五國八十八位志工勤記筆記,專注學習。而課程安排全程以西班牙語進行,深入淺出,要將原汁原味的慈濟精神理念,傳遞給千里迢迢來求法的各國志工。(圖:慈濟基金會宗教處提供)

 

「每次唱這首歌,都讓我很感動,當你用心去感受,不管是西語、英語或是中文,都有相同的感受,我每次都有這樣的感動,這讓我覺得我是這個大家庭的一分子,並且想要分享給更多的人。」花費十九小時車程,來到培訓課程現場的宏都拉斯志工珍妮,感動地說道。

1998年的喬治颶風及米契颶風牽起了慈濟和中美洲的因緣。時光荏苒,十六個年頭過去,慈濟的種子在中美洲數國已萌芽茁壯。2014年2月23日,共有五國八十八位志工齊聚瓜地馬拉市臺商會館,參加一場因緣殊勝的「中美洲本土志工培訓精進日」課程。

四國共聚 本土志工萃人文

八十八位志工中,有三十位來自宏都拉斯志工搭乘整整十九個小時的巴士,穿越薩爾瓦多和瓜地馬拉兩個國家的邊界,才抵達瓜地馬拉和其他三國的志工會合。課程全程以西語進行,讓這群中美洲的本土志工得以直接了解慈濟的精神理念。

2014年2月23日,五國八十八位志工齊聚瓜地馬拉市臺商會館,參加一場因緣殊勝的「中美洲本土志工培訓精進日」課程。(圖:慈濟基金會宗教處提供)2014年2月23日,五國八十八位志工齊聚瓜地馬拉市臺商會館,參加一場因緣殊勝的「中美洲本土志工培訓精進日」課程。(圖:慈濟基金會宗教處提供)

 

慈濟自1998年與中美洲因風災結下的因緣,終於在十六年後萌芽,中美洲四國宏都拉斯、瓜地馬拉、薩爾瓦多、多明尼加,加上美國慈濟人長年陪伴,也來共襄盛舉協力助緣。

其中,有宏都拉斯三十位、瓜地馬拉三十六位及薩爾瓦多十三位,絕大多數是本土志工;另外,來自美國總會及新澤西分會七位慈誠委員及多明尼加二位委員 亦不辭辛勞,前往瓜國共襄盛舉。多明尼加與瓜國委員精心設計培訓課程,從慈濟緣起到四大志業、慈濟人的形象威儀、慈濟十戒、菩薩精神、素食環保推動……課 程豐富,讓本土志工能更深入慈濟人文精神,更積極廣招人間菩薩。

從課程影片,學員們了解臺灣環保志工如何將寶特瓶變毛毯,將「垃圾變黃金、黃金變清流、清流繞全球」,以及大愛感恩科技介紹。同時為從自身落實環保,大會與每位學員結緣環保杯,以實際行動愛地球。

西語授課 不需翻譯直汲法

整天的課程,全程以西班牙語進行,深入淺出,要將原汁原味的慈濟精神理念,傳遞給千里迢迢來求法的各國志工。多明尼加朱瑤琳(慈瑤)精通西語,平日在多國承擔甚多,分享精采。多明尼加張齡方(慈揚),也是此次培訓課程中重要的講師,用心準備分享內容。

多明尼加與瓜國委員精心設計培訓課程,讓本土志工能更深入慈濟人文精神,更積極廣招人間菩薩。(圖:慈濟基金會宗教處提供)多明尼加與瓜國委員精心設計培訓課程,讓本土志工能更深入慈濟人文精神,更積極廣招人間菩薩。(圖:慈濟基金會宗教處提供)

 

慈濟新澤西分會執行長林慮瑢說:「這是一個很好的因緣,讓這麼多的志工一起來,直接用西班牙語聽課,依我們來講會好很多,期待將來中美洲有更好因緣,培養更多種子志工出來。」

美國總會葛濟覺不忘和學員們分享,善惡拔河就看那邊力量大才能勝利,勉勵每位好好吸收今日課程,返回各地後跟更多人分享慈濟精神,才能「一生無量」。

不畏路遙 經驗分享法廣傳

為了能前往瓜地馬拉參與精進一日,三地志工紛紛克服困難。薩爾瓦多十三位本土志工,搭車五小時車程前往,從中收獲滿滿。來自大愛一村的米格爾 (Miguel),在聽到上人對於素食齋戒的呼籲及志工分享「素食力量」的課題後,發願要茹素護生。薩爾瓦多志工洛非耶,也是感動不已:「這次的培訓真的 對我們很重要,因為我們從其他的師兄姊身上學習,並將這些知識分享給其他薩爾瓦多的志工,並且廣為傳散。」

八十八位學員發願共同在菩薩道精進,在西班牙文〈一家人〉的手語帶動,以及團體合照下,為本日活動畫下圓滿句點。(圖:慈濟基金會宗教處提供)八十八位學員發願共同在菩薩道精進,在西班牙文〈一家人〉的手語帶動,以及團體合照下,為本日活動畫下圓滿句點。(圖:慈濟基金會宗教處提供)
宏 都拉斯此次有三十位志工,在張鴻才(惟承)帶領下,千里迢迢搭車十九小時跨國前來,途中還遇到爆胎,可說求法路遠艱辛,但精進意志堅定。其中,曾有緣返臺 見上人的宏國本土志工伊凡尼(Ivonne),本身是老師,非常希望宏都拉斯志業能從慈善拓展到教育,因為她相信如能從小教育孩子茹素及做人的方向,才能 讓社會有更多好人。同樣來自宏都拉斯的莘蒂亞(Cynthia)分享,今日課程收穫良多,希望學習上人「普天三無」精神,更感受到四大志業的發展係人類的 希望、生命的希望、社會的希望及心靈的希望。

瓜地馬拉志工羅莎琳達說:「這真的是非常好,非常重要的,因為過去大家都只有在自己的國家(辦活動),現在我們才真的了解,還有來自其他國家的師兄師姊,我們可以彼此分享經驗。」

中美洲四國志工第一次相聚,互相切磋學習,大家相約,還要在多明尼加聯絡處十五週年的感恩茶會上再相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