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夫人說故事


「美青媽媽」專注地聆聽孩子們發問「美青媽媽」專注地聆聽孩子們發問

 

美國第一夫人陪伴小朋友的報導並不稀奇,如果聽見我們的第一夫人周美青來美國給小朋友說故事,在感覺難得之餘,更會有一分感動!

九月二十五日上午,被人暱稱「酷酷嫂」、「美青媽媽」的周美青輕車簡從來到美國總會園區;慈濟聖迪瑪斯人文學校是她在美的最後一站。「美青媽媽」身 穿印著「我是說書人」的粉橘色恤衫,搭配牛仔褲、休閒鞋,背著紅色碎花布包大步走進教室。低年級小朋友連唱帶演以手語「幸福的臉」歡迎嘉賓,然後乖乖地和 老師們一同聽「美青媽媽」說故事。為了讓學童不受打攪,故事課開始十分鐘後,媒體記者就被請出教室,駐美代表等嘉賓一行由慈濟美國總會正副執行長們陪同參 觀法華道的海報展,並在靜思書軒小憩。

書法世界更勝童話世界

「美青媽媽」為低年級小朋友準備的不是公主和王子的童話故事,而是書法家王羲之的書法世界。細膩又認真的她曾在故宮埋首研究,做足功課,這時候配合 隨身帶來的投影片,親手操控,娓娓道來從晉代以降,隋、唐、宋、明、清,有關王右軍的蘭亭序、鵝畫故事、自寫真圖等等的緣由、發展和相關人物與書畫的故 事。

生長在美國的小朋友或許從來沒聽說過王羲之,但都認真聽講。介紹大名鼎鼎的《蘭亭序》時,「美青媽媽」指出:「這流傳久遠的《蘭亭序》珍貴優美,其實只有二十八行、三百二十四字。」

故事說完,她忽然來個隨堂考:「蘭亭序有多少字啊?」一名一年級的小朋友舉手回答:「三百二十四。」居然隻字不差,讓在場老師、家長和志工十分驚喜!在熱烈的掌聲中,「美青媽媽」開心地送出自備的獎品。

清明上河圖展現當年生活

低年級的故事時間結束,由於互動熱烈,「美青媽媽」犧牲了中場休息,緊接著來到高年級教室。大孩子們獻上環保手工花和鮮花各一束,表示歡迎和感謝。「美青媽媽」為高年級孩子準備的是「清明上河圖」的故事,同樣親手操控精采的投影片,分二十段詳細介紹。

她說,「上河圖」最早的版本為北宋畫家張擇端所作,描繪宋朝京城汴梁及汴河兩岸的風光。她教大家從圖畫中認識當年的生活型態。例如,為何圖中繪的四 千餘人中,百分之九十九是男性,少見女子影蹤?她解釋說,古時候除了已婚婦女和必須自己謀生的女性之外,一般女子是大門不出、二門不邁的。她也詳細解說從 鄉村到城市,從店家百工到官宦宅第,穿長袍、著短衫、坐轎、徒步等等人士的身分。她更指出圖中生動的生活細節,例如上貨卸貨、過橋拉縴、迎親、挑水、唱 戲、擺攤、打架、偷窺、賣藝、趕路,甚至要大家留意酒帘和飯莊標幟數量的不同。

除了藉畫中認識當時百姓的生活,「美青媽媽」更不忘以古喻今,機會教育,她指著被撞倒在地的挑夫和前面騎馬快跑的人說:「這是肇事逃逸,不應該!」屠狗的人被眾狗追吠的場景則是警惕大家「不該殺生」。

細心的她利用實物讓孩子們更能了解,例如講到圖畫的尺寸時,她邁開大步示範:「三公尺就是我這樣的三大步。」介紹畫中城裡各色不同的窗櫺時,她拿出 隨身帶的戒尺說明。「五位畫家費了九年,才成就這幅畫。」為甚麼需要那麼久的時間?她解釋道,除了細活費工之外,另一原因是當時紙筆都不像今日的方便,若 是墨色未乾就不能進行下一步!

最佳說書人吸引無數粉絲

聖迪瑪斯人文學校校長許惠紅帶著小朋友為「美青媽媽」獻上感恩卡聖迪瑪斯人文學校校長許惠紅帶著小朋友為「美青媽媽」獻上感恩卡

 

兩 堂豐富的「人文故事講座」結束時,「美青媽媽」不忘諄諄提醒:「希望大家能回到台北的故宮觀賞,親身體會我們的書畫之美!」教育基金會執行長穆慈滔立刻獻 上志工拍攝的講故事現場照片,配有學生的簽名感恩卡。雖然這時候已經超出預定時間,教室中的家長與小朋友不斷搶著要求合照、簽名,「美青媽媽」親切地一一 滿足大家的心願。一位老師讚嘆說:「大書法家王羲之和清明上河圖我們絕對不陌生,但如此細膩的認識和介紹卻是絕對少見。」

「出來了!出來了!」在園區等待的人群響起企盼多時的呼聲,陽光灑亮的九重葛花藤前、園區老樹濃蔭下,只見無數舉得高高的照相機、攝影機,第一夫人 周美青被簇擁在人群中間,帶著笑容,顯現絕大的親和力。最後的大合照在欲罷不能的情形下結束,嘉賓一一上車,由於行程緊湊,車隊繞行園區一周,略賞總會園 區之美,即與大家揮手告別。

故事取材於《美國慈濟世界》季刊 2011年12月-19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