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風暴雨樹倒電斷 素食供應長者感恩
2022/05/21 黃淑芳(慮覺)/加拿大報導
志工黃淑珍師姊家停放在車道上的車被鄰居掉下來的樹擊中,擋風玻璃全碎。攝影者:梁延康極端的氣候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越來越常出現。2022年5月21日慈濟北多倫多聯絡點志工原本預計要在下午前往金星老人公寓舉辦戶外音樂會和80份蔬食便當發放活動。沒想到中午時間,暴風雨來臨前,手機都收到來自政府的惡劣天氣警報,請民眾尋找安全的地方躲避。志工黃淑芳趕緊在LINE群組中通知大家今天下午的戶外音樂會取消,但是素食便當的發放照常舉行。
根據加拿大廣播公司(CBC)周六報導,當地時間下午,一場猛烈的暴風雨席捲了大多地區及安省南部大部分地區,部分城鎮亦掛起雷暴警告。聯邦環境部表示,在風暴高峰期間,部分地方或會有時速高達100公里以上的陣風,足以摧毀建築物、將森林夷為平地,並將車輛吹離道路。受風暴波及的地區亦會出現2元硬幣大小的冰雹,或會損壞財產並造成傷害。
不到一個小時的狂風暴雨,志工們在群組中陸陸續續都通報自己家裡或是附近鄰居的災情。志工黃淑珍師姊家停放在車道上的車被鄰居掉下來的樹擊中,擋風玻璃全碎。張素雯師姊隔壁鄰居家後院的大樹吹倒壓在她們家的圍籬上。洪桂英師姊家的圍籬也被吹倒。很幸運的是大家都平安。
下午三點鐘,太陽已經升起,藍天白雲,好像幾個小時前的狂風暴雨是一場夢境。可是,八位志工前往知味齋打包素食便當的路途上,眼前所見是一片狼藉。很多的樹木都被吹倒,倒在路中間或是壓到路上的車子。路上的很多交通號誌都沒有訊號。以往只要十幾分鐘的車程,大家都多花了一倍的時間抵達。在在證明了剛才的暴風雨是真實發生過的。
原本預計四點半發放的素食便當,志工們也晚了大約二十分鐘才抵達。一進門,就聽到警報器的響聲持續不斷,因為整棟老人公寓停電超過四個多小時了。十多位的長者坐在一樓大廳,看到志工們到來,直說真高興我們能來。
因為停電,整棟大樓都不是很明亮。能夠行動自如的長者們,很快的就排隊來領取素食便當。每一位長者嘴裡都說著感謝,因為停電,沒有辦法煮東西,冰箱不敢打開,所以志工們能帶來熱騰騰的便當,大家都好開心。更有一些長者說他們期待今天的音樂會已經很久了,沒想到會取消。林思瑋師姊告訴長者們志工也很掛念他們,並且向他們保證一定會重新約定戶外音樂會時間。
以往沒有停電時,素食便當的發放都是在一、二十分鐘內就完成。可是,有長者告訴我們很多住在三樓或四樓的長者,因為電梯停電都無法下樓來拿便當。所以,志工們決定兵分兩路。一組留在大廳等待長者前來領取便當,另外一組抬著便當上樓,從四樓開始往下挨家挨戶的敲門,送上便當。每一個長者打開門,看到志工專程送上來的便當,都很感動。
因為沒有電,加上暴風雨後的大太陽,空氣很悶熱。整個老人公寓也有點像是大烤箱。戴著口罩的志工余偉平、林思瑋和甄月群三人在長廊中進行發放,不僅要努力的呼吸還全身都溼透了,就像是在洗三溫暖一樣。活動結束後,離開老人公寓,他們連忙拿下口罩,大口的呼吸,志工林思瑋還說這樣的發放比戶外音樂會曬大太陽還辛苦。
慈濟北多倫多聯絡點的負責人朱少玲師姊則是很感恩志工們的合和互協,才能夠讓今天的發放圓滿完成。在很多區域都停電的狀況下,知味齋餐廳卻沒有停電,能夠如期的出餐,讓這麼多的長者可以不用擔心今天的晚餐沒著落,更是令她心懷感恩。她也和其他志工分享,大家要聽上人的話,戒慎虔誠,愛護大自然,減少破壞,才能夠降低大自然的災害。
漢博學院師生年度共修 中醫理調初體驗
這幾年,國外的中醫治療,越來越夯,加拿大,漢博學院師生理事會,在當地疫情趨緩後,第一次在校園舉辦年度共修,提供養生操,以及義診等等暖心服務。
「緩緩而上,再緩緩向下。」 八種緩慢的動作,教你如何做到養生。
漢博學院師生理事會,在疫情趨緩後,首次在校園舉辦共修活動,邀請慈濟漢博中醫診所一起參與。
漢博中醫學院籌備委員 希拉摩爾 :「我們做了各種不同的活動,這個設施裡提供2項活動,我們有機會讓一些員工,實際地去校園裡的慈濟中醫診所,體驗診所提供的服務。」
同時李釋然醫師,也帶著9位中醫系學生,免費提供義診服務。
慈濟加東分會執行長 鄭楊河:「八段錦的效果 其實滿不錯的,推廣之後 我們就到我們的,漢博中醫診所看診,結果所有的診間都客滿。」
在學校推動傳統另類醫療,能夠得到更大的認同,更是大家前進的動力。
真善美志工 甄月群 黃淑芳 報導
家訪烏克蘭難民 - 平安抵加 身安卻心酸
2022年5月20日慈濟志工一行五人前往士嘉堡市的一棟公寓大樓,去拜訪於3月31日抵達加拿大的特羅柯茲(Trokoz)一家人。攝影者:甄月群因為5月15日在烏克蘭裔教堂的第二次捐贈發放的因緣,慈濟志工認識了Liubov Trokoz年輕媽媽,她當天開車帶著一位行動不便的朋友前來教堂領取物資。看到志工們整齊的隊伍和親切和藹的態度,她鼓起勇氣告訴志工們自己的公寓內住著先生的弟弟和弟媳婦一家人,也是從烏克蘭逃離俄烏戰火。自己和先生能力也不夠,如果符合資格得到慈濟的捐贈,那對他們一家人將會是很大的幫助。
2022年5月20日慈濟志工一行五人前往士嘉堡市的一棟公寓大樓,去拜訪於3月31日抵達加拿大的特羅柯茲(Trokoz)一家人。62歲的奶奶Iryna、37歲的爸爸尤里(Yuriy)、39歲的媽媽特蒂亞娜(Tetiana)、3歲的哥哥Mykhailo和1歲2個月的弟弟Oleksii。一家五口人目前住在哥哥公寓的客廳裡。
一房兩廳的公寓,空間原本就不大。突然間多住進了5個人,客廳多了一張雙人床和兩張嬰兒床,入口玄關處就擺了一張沙發床。志工們到來的時候,讓整個空間變的更擁擠。但是可以看得出來一家人努力的把擁擠的空間擺放的整整齊齊。
雖然一開始大家的互動有點生澀,但在身兼慈濟人文學校老師的黃淑芳(慮覺)師姊與小男孩親切互動後,很快的把大人的距離也拉近了。合心關懷組的朱啟誠師兄和尤里爸爸坐在地上聊天,看起來就像是好朋友。尤里爸爸有博士學位,原本在基輔是在一家物流管理公司的部門主管,因為已經有工作簽證,所以現在很努力的在找工作。因為缺少了加拿大的工作經驗,遇到一些困難。在加拿大工作經驗豐富的朱啟誠師兄馬上拿出手機給予他很多建議,也主動提供願意幫他修改履歷表,讓他的求職可以更順利。
和氣訪視組幹事劉天秀師姊雖然語言不通,但是多年的訪視經驗和燦爛溫暖的笑容,馬上就讓兩個孩子主動親近。在3歲的Mykhailo哭鬧時,馬上就能夠運用手邊有的東西,讓孩子破涕為笑。也因為有天秀師姊在一旁與孩子互動,讓大人們可以很自在的聊天,所以在訪視的過程中,每一個角色都很重要,缺一不可。
黃淑珍師姊在一旁和媽媽特蒂亞娜聊天,聽到她緩緩道出這一段時間的心路歷程。她在烏克蘭是一位律師。2月24日戰爭爆發當天,她被先生搖醒,告訴她戰爭開始了,導彈擊中了他們旁邊的公寓,所以要趕快把重要的東西拿一拿避難了。她說:「我無法想像21世紀了,為什麼會有戰爭?」過後那幾天,防空警報器下午三點響、傍晚六點響、早上五點響、有時候還半夜響,每次一聽到警報器響,他們就要帶著兩個孩子到地下室防空洞避難。幾天下來,真的是精神耗弱。短短幾天,就讓他們決定要逃離家園,什麼房子、車子都不要了。這個年輕的媽媽說要做出這個決定真的是很困難。
兩位在烏克蘭都是高學歷、高收入的年輕人,突然間逃難來到加拿大,身無長物。在志工們的眼裡,他們是很幸運的人,可以來到這個國家。但是,這只是身安,因為加拿大是一個安全的國度。但是,整個逃難的過程,從基輔到烏克蘭的西部,然後到德國,在輾轉到不同的國家,這一段旅程不像以前去渡假旅遊,是被戰爭逼著離開家園,一家五口人因為人數多,連買機票都困難重重,他們的內心充滿了無助與害怕,終於在一個月後抵達加拿大。可是他們知道雖然身體是安全了,但是回想過去這兩、三個月生活的大轉變,內心充滿了酸楚。
黃淑珍師姊還拿出了四國語言靜思語本和媽媽特蒂亞娜分享。告訴她未來生活中有煩惱時就隨時翻開一頁,就可以讓她的心靈得到膚慰和平靜。沒想到她第一次翻就看到「做人固然不應將自我看得太重,但也不要自輕己靈。」這一句靜思語。她告訴志工這本書真的是充滿了智慧,為了她的兩個孩子,她一定會更堅強。
在同意接受人文真善美志工採訪時,媽媽特蒂亞娜說她沒想過戰爭會爆發,能夠平安抵達加拿大,她很感恩逃離過程中幫助過他們的人。也感恩慈濟志工送來的毛毯、口罩、消毒液、濕紙巾和禮物現值卡。尤其是現值卡,對他們一家人來說太重要了。
離開公寓前,志工們分享了烏克蘭文的一家人這首歌。每一個人都露出驚喜的表情。媽媽特蒂亞娜說很好聽,可是為什麼他們從來沒聽過這個旋律。志工們分享這是慈濟的歌曲。有中文、英文、西班牙文等很多語言的版本,在波蘭支援烏克蘭難民的因緣下,有了烏克蘭文的版本。溫柔的旋律搭配上動人的歌詞,特羅柯茲(Trokoz)一家人感受到了親人般的溫暖,也更有勇氣面對未來的各項挑戰。雖然一開始大家的互動有點生澀,但在身兼慈濟人文學校老師的黃淑芳(慮覺)師姊與小男孩親切互動後,很快的把大人的距離也拉近了。攝影者:甄月群
合心關懷組的朱啟誠師兄和尤里爸爸坐在地上聊天,看起來就像是好朋友。攝影者:甄月群
媽媽特蒂亞娜向黃淑珍師姊(左一)及劉天秀師姊(右一)分享自2月24日戰爭爆發以來,做出決定要逃離家園真的是很困難。攝影者:甄月群
黃淑珍師姊拿出了四國語言靜思語本和媽媽特蒂亞娜分享。告訴她未來生活中有煩惱時就隨時翻開一頁,就可以讓她的心靈得到膚慰和平靜。攝影者:甄月群
兩位在烏克蘭都是高學歷、高收入的年輕人,突然間逃難來到加拿大,身無長物。攝影者:甄月群
朱誠啟師兄(左)代表代表慈濟基金會送上五張禮物現值卡,每張價值一百五十元加幣。期盼他們一家人能夠盡快安頓好生活。攝影者:甄月群
志工們手語呈現烏克蘭文的《一家人》。攝影者:甄月群
志工們與特羅柯茲特全家合照。攝影者:甄月群
特蒂亞娜女士表示要感謝慈濟基金會的幫助和善意,因爲現在非常需要禮物現值卡,所以非常感謝慈濟的好意。攝影者:甄月群
悲智雙運~ 採購物資貨比三家
疫情加上戰爭,許多國家的物價越來越高。在加拿大列治文山市,慈濟合作的食物銀行,一個月內,服務人數暴增千人,額外尋求慈濟援助,志工前往不同賣場採購物資,希望善款可以幫助更多家庭。
「小黃瓜,蘋果,橘子這邊部分上面的部分,全部都去好市多(賣場)買,下面的這些麵粉,主要來沃瑪(賣場)拿麵粉。」
這群娘子軍,發揮家庭主婦採買的功夫,就為了善用每一筆愛心捐款,買到更多的食材,錙銖必較貨比三家。「這個(袋子)可以重複的,這個很棒,而且今天又特價。」 三大車的物資,都要送往列治文山社區。
慈濟與社區食物銀行一年前開始合作,也定期捐贈新鮮的蔬果。最近需求人數爆增,額外再提供援助,要共同幫助生活陷入困境的人。:「(洋蔥)以前只要6.99(約170台幣),但是現在要9.99元(約240台幣)。」
慈濟志工 黃淑珍:「在今年年初的時候,為這個推了一個活動,叫做「食在有愛」,50塊的加幣,可以幫助一個家庭一個月,可以有這個新鮮蔬果。」
列治文山市社區食物銀行經理 李雷瑞茲:「上個月領取的民眾,已經從原本1800人增加到2800人,代表有750戶家庭需要幫助,我們很感恩有這些新鮮的蔬果。」
疫情已經2年多,加上俄烏戰事動盪萬物皆漲,即使在社會福利優的加拿大,需要援助的族群越來越多,但也看見了愛心一直在增加。
真善美志工: 梁延康 黃淑芳 黃淑珍 報導
加拿大原住民保留區 中醫義診引共鳴
加拿大慈濟志工,來到原住民人口最多的「大河六國保留區」,舉辦中醫義診。當地民眾傳統是利用草藥治療,跟中醫有異曲同工之妙,未來也希望藉由義診,深化雙方的合作。
販賣工藝品的小店,擺放著琳琅滿目的草藥,這裡也是原住民的藥房。
原住民傳統治療中心負責人蓋爾女士:「我們都會拿這些天然的藥物,來解決我們遇到的任何問題(病痛),這就是為什麼我們稱它為藥物,因為它們是天然醫生,它們是我們天然的藥房。」
蓋爾的女兒 珍妮爾:「藥物其實喜歡被認可,它們也會呼喚你,它會說,嘿,我在這裡。但是如果它不適合你,它也會告訴你,因為你的身體就會變得很怪異。」
認同自然療法,如同漢醫,遵循老祖先傳承下來的智慧,治癒百病。加東慈濟志工,四月底與原住民傳統醫療中心合作,首次舉辦中醫義診,六位地方長老是第一批患者。
牧師 琳達:「原本手臂是白色,現在膚色紅起來了,變粉紅色了,應該是血液開始循環了。」
原住民長老 蕊娜:「很有親切感,因為感受到我們有相同的價值觀,相信身體有治癒能力,這分善意具有我們需要的能量和靈性。」
大河六國,是加拿大原住民最多的保留區,曾參加過慈濟中醫義診活動的祖母之音組織,特地來邀約,要定期共同守護居民健康。
慈濟人醫會醫師 張若然:「這是一個偉大的事情,我們從病患身上可以感受到,他們健康有問題,而我們就有辦法幫他們治療。」
慈濟人醫會醫師 陳仲彥:「當初他(張若然)在漢博學習的時候,享用了慈濟的資源,現在他就來回饋,這就是他們所做的,取之當地用之當地。」
師徒同心,服務在地耆老,傳承醫術,也共結善緣。
真善美志工 洪友仁 加拿大報導
2021-2022學年度 慈濟北多倫多人文學校回顧
2021~2022學年度今天已圓滿結束,感恩家長們一路以來對慈濟北多倫多人文學校的支持與愛護。
期待2022~2023新學年度九月份將能回到Unionville High School與大家相見。如果您還沒有為貴子女註冊的,請盡快完成註冊繳費報名。歡迎廣傳此訊息。感恩!
(1)分享:
https://youtu.be/Z8UbiXwA7jQ
(2)歡迎點讚加入及廣傳慈濟北多倫多人文學校及慈濟北多倫多聯絡點的Facebook專頁:
https://www.facebook.com/TzuChiAcademyNorthToronto
https://www.facebook.com/TzuChiNorthToronto
(3)線上註冊報名表
https://forms.gle/acFqk7S7qReJC7X88
祝福大家
暑假愉快、平安吉祥!
校長 黃淑珍 感恩合十
慈濟北多倫多人文學校
--------------------------
Dear Parents,
The 2021~2022 school year has come to a successful ending today. We are grateful to all the parents for your support and love for Tzu Chi Academy for the Humanities in North Toronto along the way.
We look forward to seeing you all at Unionville High School in September of the 2022~2023 new school year. If your child hasn't registered yet, please complete the registration form with the payment as soon as possible. Welcome to share this message with your friends or relatives who may be interested to learn Mandarin. Thank you!
(1)Sharing:
2021~2022 Tzu Chi Academy for the Humanities in North Toronto Year in Review
https://youtu.be/Z8UbiXwA7jQ
(2)Welcome to like, join and share the Facebook pages of Tzu Chi Academy for the Humanities in North Toronto and the Tzu Chi North Toronto Office:
https://www.facebook.com/TzuChiAcademyNorthToronto
https://www.facebook.com/TzuChiNorthToronto
(3)Online Registration Form
If you or your relatives and friends are interested in teaching Chinese, please fill out the application form below or contact Principal Jane Shu-Chen Huang at (647) 913-6936
https://forms.gle/acFqk7S7qReJC7X88
I wish everyone a happy and safe summer.
Sincerely,
Principal, Jane Shu-Chen Huang
Tzu Chi Academy for the Humanities in North Toronto
加拿大老人公寓送餐 暴風雨後別有滋味
加拿大「北多倫多」中午突然出現一場暴風雨,雖然持續不到一小時,但是一所老人工遇停電,慈濟志工取消原定的戶外音樂會,但是仍送來80份素食餐盒。
21號下午的暴風雨,來得急,去得快。
北多倫多有零星樹倒的災情,慈濟志工也把原定活動緊急調整。
保留80個素食餐盒,抵達金星老人公寓時,已經雨過天青。彼此問候,長者總是附加一句。
金星老人公寓 住戶 與 慈濟志工:「記得回來喔。謝謝你們來。嗨,好想念你們的音樂,也許下次會更好喔。」
原訂戶外音樂會取消,整棟大樓停電超過四個小時,住在三樓四樓的長者,沒有電梯可搭,志工前往敲敲門。
金星老人公寓 住戶 與 慈濟志工:「真是太好了,很抱歉,我沒能下樓去,謝謝你們幫忙,因為我無法煮。非常感謝你們。謝謝你們好貼心,太好了,你們可以再幫我一個忙嗎?我的助行器,你知道它的樣子嗎?它可以讓我撐著走,它在四樓。」
不怕麻煩,就怕長者客氣不說。停電的這一天,慈濟的拜訪關懷,沒有停。
黃淑芳 甄月群 黃淑珍 真善美志工報導
志工慈青徒步掃街 守護自己家園
加拿大列治文山 慈濟志工,配合政府活動,到附近的社區公園,進行清掃,人文學校的學生和家長,慈青,都為社區環境美化,保護地球,盡一分力。
公園裡,充斥著各式各樣的垃圾,大家合力撿,救地球,也帶動環保。
列治文山市 第三區市議員 廖立暉:「請到一群志工和很多,其他的學生 其他家庭 ,一起到第三區 列治文山,我們在附近進行撿垃圾運動。」
慈濟志工配合市政府,用3天的時間,到5個社區公園,進行清掃。不管是大人還是小孩,每一個彎腰,夾垃圾的動作,大約2個小時的運動,如同修行一樣。而且守護環境從小做起。
慈濟北多倫多人文學校家長 劉浩瑀:「我們住在這個社區裡面,就是要幫忙大家,然後大家一起熱熱鬧鬧地出來,天氣也很好,我覺得是很棒的一個活動,也順便教教孩子。」
慈濟北多倫多人文學校學生 李正之:「我覺得我們住在社區裡,我們應該要把它保持乾淨。」
慈青 朱遠大:「可以為下一代保護環境。」
慈濟北多倫多人文學校校長 黃淑珍:「我覺得真是一個很有意義的活動,既可以健身,也可以美化我們的社區。」
天空下著小雨,每個人的腳步依然快速移動,為市容整潔,也為減緩地球暖化的危機,盡一分力。
真善美志工 梁延康 甄月群 黃淑珍 丘啟源 加拿大報導
同是異鄉人!加拿大志工拜訪烏克蘭新移民
烏克蘭難民,一部分來到加拿大,慈濟志工,關懷特羅亞娜一家人,特羅亞娜是律師,過去生活優渥,如今帶著母親和小孩,到北多倫多投靠哥哥,客廳就是安身之處。
一房兩廳的公寓,空間本來就不大,要再多住五個人,客廳,擺上了兩張嬰兒床,再加上雙人床,更顯得擁擠,但此刻感受到的平安,抵過一切。
烏克蘭婦女 特羅亞娜:「我沒有想過,戰爭真的會在生活中發生。」
在首都基輔,特羅亞娜是位律師,一家五口生活優渥,非不得已,來到加拿大,投靠哥哥,一切要從頭開始,志工的到訪,給了他們的信心,席地而座,談未來,不再迷惘。
烏克蘭婦女 特羅亞娜:「感謝慈濟基金會的幫助,和對我們的關懷,給我們現在最需要的。」
地球村愛與尊重 接納烏克蘭新移民
加拿大今年3月,迎接第一批來自烏克蘭的新移民,慈濟志工,再度來到列治文山 社區內的烏克蘭裔教堂,依據每一戶家庭的需求,給予幫助。
援助烏克蘭新移民,志工依照每一戶居民的需求,打包物資,有些物品還會寫上受贈者的名字。社區居民陳念萍,利用假日來當志工,共同行善,覺得很有意義。
志工 陳念萍:「我今天是第一次參加慈濟志工,大家很努力地,(整理)包物資(給難民) 我很幸運,今天我能夠來參加這個活動。」
志工第二次來到社區內的烏克蘭裔教堂(Nativity of the Mother of God Orthodox Church, Kiev-Pechersk Lavra)進行發放。即使語言不通,靠著手機翻譯軟體,讓愛無國界。
安德里神父:「事實上他們離開家園時,都沒攜帶任何用品,一起為他們祈禱 未來在加拿大,希望有個家。」
幾天前跌倒,拄著拐杖前來的伊莉莎白,原本擔心留在家鄉的女兒,還好最近先生已經找到工作,接回家人的希望露出曙光。
烏克蘭新移民 伊莉莎白:「我媽媽還待在家(烏克蘭),而我的女兒 她不想來(加拿大),他們住在烏克蘭西部,我們不在他們身邊 我很擔心,我希望戰爭快點結束。」 「這個竹筒送給神父,你可以自己留著 或置放在教堂,而這個小竹筒送給大家,帶回家日存一善。」
志工傾聽每位新移民的故事,給予心靈支持和前進的力量。而善的循環,也在這一刻,開始建立。
慈濟志工 余飛燕:「希望新朋友(烏克蘭),也可以跟隨我們,做(投)這個竹筒 啟發大家的愛心,讓這個愛有更好的循環。」
慈濟志工 謝慧燕:「讓新移民知道,雖然我們是不同種族的人,我們都希望他們能夠,在新的環境裡安家立業。」
真善美志工 甄月群 梁延康 黃淑芳 加拿大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