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 慈濟北多倫多大藏經 Tzu Chi North Toronto Year In Review

佳節前夕送溫馨 長者開懷志工感恩

2021/12/19  黃淑芳(慮覺)/加拿大報導  

2021年12月19日慈濟北多倫多聯絡點的志工們在聖誕節前夕,前往金星老人公寓與長者們歡慶佳節。攝影者:甄月群12月初安大略省的疫情一天才三、四百例,12月18日確診病例已經上升到一天四千一百多例。第五波的疫情也打亂了志工們原本安排的行程。12月19日慈濟北多倫多聯絡點的志工們在聖誕節前夕,前往金星老人公寓與長者們歡慶佳節。原本預計會有多一點的志工參與,因為疫情攪局,所以最後是用最少的人力,五位志工前往關懷。

 

小小圍巾 大大愛心

 

安大略省的冬天總是靄靄白雪,寒冷的氣候,不只影響了人們的活動,更影響了人的心情。所以,冬天常常是憂鬱症爆發的季節。慈濟志工每年冬季都用一些巧思,想要把歡樂帶給長者們。今年,由鄧鳳齊師姊帶領的一些志工,早在幾個月前就開始編織圍巾,一條又一條,小小的圍巾,卻有著大大的愛心,就是要在冬季送給長者們。總計70條的圍巾,每一條附上一張靜思語書籤,這是最有溫度的聖誕禮物,溫暖了長者們的心。

 

美味素食 暖心暖胃

 

以往在老人公寓餐廳享用的聖誕大餐,今年也轉變為派送美味又健康的素食餐盒。這也是疫情下,志工們仍是想要讓長者們吃到熱騰騰的料理,暖胃又暖心的另一種方式。6位志工在當天下午2點就前往知味齋素食餐廳打包70份的餐盒。緊接著3點鐘志工們又前往會所包裝圍巾,也將為長者們準備的口罩與乾洗手等防疫物資搬上車,五位志工分兩輛車前往老人公寓。

 

4點半還沒有到,長者們已經陸續來排隊,準備領取志工們準備的熱食餐盒、口罩與乾洗手。沒想到還有手工圍巾可以挑選,長者們都覺得很驚喜。有一位長者Ute在接受訪問時說,她覺得自己好像已經認識了慈濟幾個世紀了,多年來慈濟志工不間斷的關懷,讓長者們覺得很溫馨。

 

卡片傳感恩 志工受肯定

 

還有一位長者Anna Carling帶來了手寫的聖誕卡片,短短的幾句,代表著整個老人公寓對慈濟志工們的祝福與感恩。最特別的是這一張卡片是由老人公寓的長者Corina Tataru的畫作製成的。畫作的內容是長者從自己公寓的窗外望出去,除了有隔壁小學的景象,還有附近的磚紅房屋與結冰湖面上的加拿大鵝。這張卡片也讓志工們覺得元氣滿滿。

 

長者Mark Saunders在與志工閒話家常時,數次雙手合十,提及志工們過去多年都有在老人公寓舉辦的浴佛活動。教導人人要淨化己心的用意,讓他印象深刻。

 

竹筒回娘家 志工受鼓勵

 

更讓志工們覺得感動的是長者Ingrid Bellenson親手將竹筒歲月拿給志工們,滿滿的零錢,是她對慈濟志工的肯定。除了希望志工可以再給她一個新竹筒之外,她更期待慈濟志工們的志工精神能夠在社區裡,傳遞的更深、更廣、更遠。

 

老人公寓的職員Shani Brothers對於慈濟志工在疫情期間對長者們的關懷與付出,不僅沒有減少,還增加了付出的力道,是一切的感謝再感謝!看到這熱騰騰的素食餐盒,加上現階段實用性十足的口罩與乾洗手,她完全感受到志工們的細心與貼心。

 

長期在關懷老人公寓的慈濟志工林思瑋表示,儘管疫情嚴峻、氣候寒冷,但是志工們關懷的動力不會減少,一定會將每一分每一毫捐款大德們的愛心送到長者們的身上。

6位志工在當天下午2點就前往知味齋素食餐廳打包70份的餐盒。攝影者:甄月群 熱騰騰的素食料理,暖胃又暖心。攝影者:甄月群

志工們在會所包裝圍巾,為長者們準備的口罩與乾洗手等防疫物資。攝影者:甄月群 慈濟志工每年冬季都用一些巧思,想要把歡樂帶給長者們。今年,由鄧鳳齊師姊帶領的一些志工,早在幾個月前就開始編織圍巾,一條又一條,小小的圍巾,卻有著大大的愛心。攝影者:甄月群

志工把餐盒與物資從車上搬到老人公寓裡面的大廳,設台擺放餐盒物資,準備長者們來領餐。攝影者:甄月群 朱少玲師姊遞上熱食餐盒,溫暖長者的心。攝影者:甄月群

志工林思瑋(左)表示,儘管疫情嚴峻、氣候寒冷,但是志工們關懷的動力不會減少,一定會將每一分每一毫捐款大德們的愛心送到長者們的身上。攝影者:甄月群 保暖圍巾,還有洗手液與口罩,志工點滴的心意,就能帶給長者們大大的快樂,暖和了大樓裡面所有長者們的心。攝影者:甄月群

黃淑芳師姊親自為長者Linda帶上圍巾。攝影者:甄月群 長者Anna Carling帶來了手寫的聖誕卡片,短短的幾句,代表著整個老人公寓對慈濟志工們的祝福與感恩。攝影者:甄月群

長者挑選自己喜歡的圍巾。攝影者:甄月群 長者Mark Saunders在與志工閒話家常時,數次雙手合十,提及志工們過去多年都有在老人公寓舉辦的浴佛活動。教導人人要淨化己心的用意,讓他印象深刻。攝影者:甄月群

長者Ingrid Bellenson將裝滿零錢的竹筒帶來給志工。攝影者:甄月群 長者Ute(後排中間)特地推著100歲的媽媽Ruth到大廳與志工們相見,兩母女都是長期護持慈濟的會員。攝影者:甄月群

心繫台灣疫苗 手工皂來助緣

2021/11/24  黃淑芳(慮覺)/加拿大報導  

王淑玲師姊說這次募到的不止只是善款,更多的是募到了人人的心,即便她再忙再累都是值得的。攝影者:甄月群慈濟北多倫多聯絡點會所不大,也沒有廚房。沒有辦法像其他地區的志工們啟動素食義賣,為台灣疫苗籌款。但是,每每看到上人,從新冠疫情爆發以來,殷殷企盼疫情早日消弭,除了關心全天下的苦難眾生,也心繫台灣的疫情。本著搶救生命的人道精神,期盼人人能夠接種疫苗,讓社會能夠在最短的時間內恢復正常生活,與一切活動。所以,扛下了500萬劑BNT疫苗的採購。

 

將近台幣50億的金額,聽到我們這些小螞蟻的弟子們耳朵裡,大家一開始都是手軟腳軟,想著該怎麼做。但是,想到上人平時諄諄的教誨「時時多用心」、「有心,就不難。」、「積少成多,小錢行大善。」信手拈來,都是上人的法語。就讓慈濟志工王淑玲和甄月群鼓起勇氣,善用自己的能力 --「製作手工皂」義賣來籌款。一開始,兩位志工都沒什麼信心,一邊討論要一塊一塊賣?還是一份一份賣?價格該如何訂,太貴怕沒人買,太便宜又募不到款?該如何宣傳?誰負責接訂單、送貨?誰負責製作?一番討論後,敲定由月群師姊負責接單、送貨;淑玲師姊與同修李明照師兄在家負責製作。最後,還請了黃淑芳師姊設計了宣傳海報。

 

一份內含8塊手工皂,每份50元加幣,一切準備就緒。一開始,兩位志工都沒有什麼信心可以賣得很好。雖然,兩個人私底下都發了一個小希望可以以100份手工皂,5000元加幣為目標。但是,兩個人其實都沒什麼信心。

 

沒想到,有愛真的不孤單!當宣傳的電子海報分享給自己周邊的親朋好友後,心繫台灣的愛,源源不絕的湧出。短短一個星期,已經超過80份以上的訂單。負責製作的王淑玲師姊和李明照師兄,在家一邊做,一邊感恩,手很痠,但是嘴角上揚的幅度卻越來越大,夫妻兩人覺得自己實在太有福了。

 

長期護持慈濟的黃淑惠就表示,一塊一塊的手工皂,每一份看起來都像藝術品,看的出來志工們製作的用心。她在收到手工皂義賣的海報後,就和朋友分享,她也沒想到有這麼多的朋友主動響應這次的義賣,可見得在海外異鄉的游子們都很關心台灣疫苗施打的情況。每個人都希望台灣民眾可以像我們在加拿大一樣,不用擔心沒有疫苗接種。

 

負責接訂單和送貨的甄月群師姊,發了朋友群後,朋友紛紛表示真是及時雨。因為臨近年底,又到了送禮季節,有了這個手工皂,不只解決了送禮的煩惱,還可以捐款做好事,更可以幫助到台灣的人民,更別說手工皂的使用是對自己皮膚、也是對大地的保護,一舉「五」得,是真正的善效應。

 

證嚴上人常教導弟子們「有願就有力。」只要人人心中有愛,都能發揮愛心共同付出,就能夠成就好事。兩位志工的發心很快的圓滿了。短短兩個星期,現在已經超過了一百份的訂單,就是最好的證明。


純天然手工皂,環保,安全又健康。攝影者:甄月群 經過多天日夜趕工,終於到了包裝階段,王淑玲師姊與同修李明照師兄分工合作。攝影者:甄月群

淑玲師姊用心包裝成一份份精致禮品。攝影者:甄月群 李明照師兄在禮盒貼上訂購者的名字,以便送貨時不會出錯。攝影者:甄月群

出貨的時候到了。攝影者:甄月群 王淑玲師姐將包裝好的手工皂從家裡搬到車上,甄月群師姊與黃淑芳師姊也一起分區來承擔送皂工作。攝影者:甄月群

淑玲師姊將手工皂送到會員楊幸娟女士家。攝影者:甄月群 楊幸娟女士表示非常感恩淑玲師姊讓她有這樣的機會為台灣疫苗付出,她身為台灣人應該出心出力的,說著說著流下了感動的眼淚,淑玲師姊上前兩人相抱而泣,瞬間變成了兩個愛哭鬼。攝影者:甄月群

志工甄月群挨家挨戶去送皂,在送皂的過程中聽到多位訂購者都說希望能夠為這一波又一波的疫情出一分力。 李慶蘭女士表示非常感恩,在疫情期間她一直都想做些善事,但不知道該如何去做,剛好慈濟推出購買疫苗手工皂義賣,她立刻訂購手工皂把握機會付出。攝影者:甄月群

長期護持慈濟的黃淑惠女士表示,一塊一塊的手工皂,每一份看起來都像藝術品,看的出來志工們製作的用心。她在收到手工皂義賣的海報後,就和朋友分享,她也沒想到有這麼多的朋友主動響應這次的義賣,可見得在海外異鄉的游子們都很關心台灣疫苗施打的情況。攝影者:甄月群 住在北邊林秀萍師姊(右)的手工皂,由黃淑芳師姊(左)負責送。秀萍師姊收到手工皂也非常歡喜,她感恩淑芳師姊這麼遠的路程也把手工皂送到她家。攝影者:甄月群

這是王淑玲師姊在2021年7月8日線上教授製作手工皂的身影,慈濟北多倫多聯絡點曾有幾年的歲末祝福,都是淑玲師姊親手做的手工皂為結緣品與會員大眾結緣。攝影者:甄月群

點滴愛心,聚沙成塔 成就美善人生

2021/11/19  張素雯/加拿大報導  

慈濟志工編織的圍巾。攝影者:甄月群 一份禮物能夠帶來多少溫度,取決於裡面包含了多少的愛心!2021年慈濟北多倫多聯絡點志工匯聚眾人的力量與心意,準備了100份聖誕禮物包,就是為了在寒冷的北國傳遞一份溫度到街友的心中!

 

2021年9月隨著學校開學,秋風漸起,安省的疫情正式進入第四波。然而在疫情稍緩後,安省政府逐步解封。人們也逐漸恢復正常作息。其實。從第一波至今,慈濟北多倫多聯絡點的街友發放始終如常進行。因為對街友的關懷是不能因為疫情的起伏而稍有停歇。路遙知馬力 慈濟北多倫多聯絡點的大愛持續了7年。不論颳風下雨,驕陽或是冰雪,每個月對街友服務專車LOFT的發放,總是隨著街友的需求按時提供。 一年三次的街友熱食發放的服務在疫情期間只有加碼,沒有縮減。因此。也獲得了Newmarket街友收容中心Inn From the Cold與街友服務專車LOFT慈善夥伴們的信賴。

 

來自臺灣的軟實力, 我們力行無差別慈善。慈濟北多倫多聯絡點自2014年草創期。就開始努力經營Newmarket Inn From the Cold 與LOFT這兩個志工站。多年來了解在約克郡街友們的實際需求。除了每個月固定的物資補充外,隨北風吹起,街友中心開放,總是有先想到街友需要過冬的物資。感恩愛心滿滿的鄧鳳齊師姐引領的圍巾編織團隊。從夏天開始,就默默的在募集毛線,為冬天的街友的保暖,努力編織圍巾。當楓葉轉紅,開始飄落時,他們也表示即將完成100條的圍巾。恰好可以給街友們在冰冷的冬天帶來暖暖的愛。十月底LOFT的負責人MaryAnn也提出聖誕禮物包的項目需求。此時,Inn From the Cold 街友收容中心也將於11月8號開放。該單位的熱食中心也要做好準備迎接街友們的到來。希望慈濟北多倫多能夠助緣多項廚房用品。新市街友中心志工站站長張素雯師姐積極聯繫該負責人Ann Watson。也在10月底拿到所需的物資清單。因此在11月初。正式啟動物資募集,發出海報向各方大德,師兄師姊們正式邀約,募集愛心。

 

即使在疫情期間。慈濟北多會所沒有正式開放。但是仍然有許多的善心人士主動聯繫素雯師姐提供物資。除了已經拿到的100條圍巾之外。更有多位長期支持的師兄師姐,即使住在不同都市,也遠赴北多倫多捐贈,就為了成就一份福緣!因此。今年改變方式,由慈濟自己來準備聖誕禮物包。裡面包含有圍巾,牙刷,梳子,指甲剪,洗面皂以及一張靜思卡。都是街友們隨身需要的物資,放在一個防水的拉鍊袋中,讓街友們隨身攜帶。好事大家做,許多師兄姊紛紛表示鼎力支持。因此。先收集的物資,再採購不足的部分,希望能夠在11月下旬就先行送禮物包給街友專車。讓街友提前收到這溫暖的祝福。更特別安排在11月13號。 七位志工難得齊聚北多會所打包物資。與慈濟結緣多年,但今年才剛加入見習的楊雲霞志工,也加入打包的陣容,深覺參與了一次有意義的活動,她表示禮物包裡有師姐們一針一線的愛,也有志工們四方奔波收集採購的情,加上靜思卡智慧加持,相信街友們收到這個實用又有含意的禮物,必有所感悟,物資與精神都得到滋養。只要人人奉獻一分愛,世界會更美好。

 

其實除了聖誕禮物包之外。還有許多物資需要給街友收容中心的。你可以想像到加拿大的冬天有多寒冷?就可以體會出這些師兄師姐們的愛心有多熱烈了。所收集到的物資包羅萬象,有牙刷,指甲剪,背包,水瓶,靴子,襪子等,還有一些廚房的用品等。真正貼切到街友的實際需要。因此當街友服務專車的負責人MaryAnn 看到慈濟志工帶來琳瑯滿目的物資,除了特別感恩慈濟多年來不間斷的支援街友們,今年特別包裝的聖誕禮物包更是在冰天雪地的歲末時節伸出溫暖的手。

 

慈濟從五毛錢的竹筒開始。行善之路。經過一點一滴的累積,聚沙成塔。今年第一輪的冬令發放剛結束,第二輪隨即展開,但縱然時光輪替,還有第三輪,第四輪…..生生不息。這份長情大愛,讓我們活出了有意義的人生。


志工鄧鳳齊師姊(左)與王淑玲師姊(右)組了一個編織團隊努力編織圍巾,這次捐贈100條圍巾到LOFT街友中心。攝影者:甄月群 今年才剛加入見習志工的楊雲霞(右)也加入打包的陣容,深覺參與了一次有意義的活動,希望有更多的人來參與愛心付出。攝影者:甄月群

7位志工在11月13日前往北多倫多聯絡點會所打包物資。攝影者:甄月群 志工們滿滿的愛,溫暖了街友們的身心。攝影者:甄月群

聖誕禮物包裡面包含有圍巾,牙刷,梳子,指甲剪,洗面皂以及一張靜思卡。攝影者:甄月群 2021年11月19日,慈濟志工將愛心送到新市(Newmarket) 的街友中心。攝影者:甄月群 

志工將物資搬到LOFT街友中心。攝影者:丘啟源 志工將物資搬到LOFT街友中心。攝影者:甄月群

張素雯師姐向該中心負責人MaryAnn展示聖誕禮物包。攝影者:丘啟源 慈濟志工與街友服務專車的負責人MaryAnn合照。攝影者:丘啟源

慈濟從五毛錢的竹筒開始,LOFT的工作人員也捐出自己的一分愛心。攝影者:丘啟源 能夠幫助到有需要的街友,人人都發自內心的喜悅。攝影者:丘啟源

加拿大漢字文化節~靜思語看圖說故事比賽



加東中文學校聯合會,邀請慈濟北多倫多人文學校,舉辦「漢字文化節」活動,鼓勵學生用中文說出生活經歷。

靜思語看圖說故事比賽展開,總共有30多位學生參賽,儘管有些孩子平時不常說中文,但說起故事來,清楚又生動。

學生:「比賽開始了 咻的一聲,小男孩飛快地跑出去,可是不幸的事發生了,小男孩摔倒了。」

也有學生特別準備手繪道具,讓評審老師印象深刻。

學生 樊思辰:「這些動物被殺害,其中最重要的一個原因,是因為我們人類把牠們吃了,保護動物 開始吃菜。」

慈濟北多倫多人文學校教務主任 林秀萍:「疫情的時期 在線上上課很不容易,所以孩子們都很用心去上課,然後都有吸收到 也學習到,所以我真的很以他們為榮。」

多倫多華僑文教中心副主任 徐沛宸:「我覺得這些小朋友非常地厲害,竟然可以看這個圖,可以馬上去說故事,真的是很棒的事情,因為他們是講英文的環境,我覺得老師們可以把他們教成這樣,是滿厲害的。」

線上創意競賽,將慈濟人文融入教學,鼓勵學生從日常生活,發現美善故事。

真善美志工 梁延康 黃淑芳 報導

2022/01/01 別來無恙新年好 視老如親 疼惜入心



寒冬送暖,加拿大慈濟志工探訪金星老人公寓的住戶,帶來可口的素食餐點,有親手編織的圍巾,溫暖長者們的心。

大地已經被覆蓋上厚厚一層白衣,老人公寓,更顯得冷清,難得有人來探訪,而且帶來笑聲。

可口的素食餐盒,是早上現做,還有防疫必備的用品,最後老人家拿到的是,是志工親手編織的圍巾。

長者:「我喜歡這個顏色。」

金星公寓員工 姍妮:「這是老人家們很期待的,尤其是在這麼冷的天氣,能有熱騰騰的一餐,再次感恩你們的付出。」

與金星公寓長者們,熟識多年,知道志工每年都會來,有人特地送回竹筒,也有人送上卡片。

慈濟志工 林思瑋:「這是老人家們給我們的卡片,感謝我們多年來,最精心的付出及跟他們的互動,非常感動。」

住戶 烏蒂 :「慈濟是最棒的一群人,我們認識他們很久了。」

真善美志工 甄月琴 黃淑芳 加拿大報導

加國原民首度中醫義診 讚歎療效身體好



加拿大慈濟加東分會接受「原住民族組織」的邀請,首次合作舉辦義診。不過許多原住民朋友因為第一次看到中醫針灸,起初都覺得害怕或懷疑,體驗後都讚歎不已,因為身體好轉,很快就感受到。

莫忘19世紀歷史,保留加拿大原住民文化。「原住民族組織」凝集許多有才有藝的長老級原住民族,在鄉村史蹟公園設置傳統手工藝品義賣攤位。慈濟人醫會受邀,合作舉辦義診。

當一根針扎到了身體,原以為會痛,但第一次感覺神奇。

Grace:「太神奇了,值一百萬美元,原本以為針灸時會很痛,因為我一直都知道針灸就是針,但沒想到它一點也不痛。」

Grace的母親 Mary:「其實還不錯,我沒有意識到,我一轉頭的時候,醫生就說,哇,妳看妳的脖子。我說是這裡(肩膀 頭啊),醫生說是妳的脖子(可以轉動了)。哇!我現在感覺真的很好。」

Gidget:「原先我有點懷疑,因為從來沒有針灸過,但我不確定他做了什麼,真的太棒了,因為我脖子的疼痛,從來沒辦法在不痛之下大角度轉動,我一直睡不著覺,但我剛剛睡著了,非常讚歎,他幫了我大忙。」

很多人都是藥罐子,微小的希望,只求維持現狀。

Grandmother`s voice負責人 Jody:「我現在非常激動,因為他們非常感激,他們非常高興您們來這邊,並且尊重他們的心靈與身體,也關心他們家,對,他們的家庭其實沒有社會地位,很多人不尊重他們,不過他們今天感覺受到尊重,每個人都說這是個最美好的周末。」

真善美志工 張楊超 王美玉 加拿大報導

手工皂義賣捐疫苗 心繫家園劑劑愛心



捐助台灣買疫苗,加拿大北多倫多的慈濟人,也動了起來,義賣自製的手工皂,短短二個星期就有超過百人來訂購,有許多民眾是來自台灣,知道家鄉有需要,更是期待自己能盡一分力。

各式各樣的手工皂,王淑玲親手特製,不只是用料天然,小細節也很用心。

慈濟志工 王淑玲:「把邊邊修掉,也就沒那麼尖銳,刺手,扎手。」

王淑玲的先生 李明照:「耶誕的氣息非常非常濃厚,光是看這些有耶誕喜氣的盒子就夠了。」

要為台要為台灣募集疫苗善款,雖然人遠在加拿大,但心繫故鄉。

慈濟志工 王淑玲:「沒有這麼多的師兄師姊跟身邊的朋友,我們也是辦不到的,我們非常非常感恩,就是我們在短短不到兩個禮拜時間,我們已經募到73條。」

目標是一百條,要募集台幣十萬元,沒想到還超出預期,儘管下雪後的天氣更冷,但堅持要挨家挨戶送到。

民眾 黃淑惠:「很多的朋友,大部分都是宅在家裡面,想要做善事,也不知道怎麼做,知道這次有這樣的義賣活動,然後為台灣疫苗出一分心力,所以他們都非常開心。」

民眾 楊幸娟:「我真的不曉得該怎麼說,我覺得我能付出一點,也是應該的。」

慈濟志工 王淑玲:「妳護持的皂,還要我繼續捐出去,繼續義賣給別人,好多好多類似,我真的覺得很幸福,一點都不辛苦。」

分送芬芳,也分享歡喜,愛的回響,讓冬天有了暖意。

真善美志工 甄月群 黃淑芳 加拿大報導

慈濟北多倫多朱少玲師姊推素結好緣 食輪轉法輪

2021/09/29  黃淑芳(慮覺)/加拿大報導  

朱少玲師姊從2016年起承擔加拿大慈濟北多倫多聯絡點的負責人。攝影者:甄月群 推素結好緣 時輪轉法輪

 

加拿大慈濟北多倫多聯絡點的負責人朱少玲師姊與同修余偉平師兄,兩人從2010年開始從旁聽、見習、培訓,於2013年返台授證。從快樂的志工開始,夫妻兩人就是香積組的好幫手。授證後,隨即承擔香積組長的任務。2016年更是接下北多倫多互愛組組長的重擔。幾年來,兢兢業業的扮演好自己良能組的角色,更是當區協力組幾乎全勤的組員,每個志工站、每一次的精進共修、每一次的出勤,都有朱少玲與同修余偉平的身影,在北多倫多聯絡點志工們的心中他們是最樂於配合的雙人組合。

 

環境造就好廚藝

 

朱少玲師姊早年從香港嫁到牙買加,而同修余偉平師兄是客家人,但是有著八分之一的牙買加血統。夫妻兩人移居到加拿大四十多年,退休前經營披薩店,擁有非常好的西式廚藝。但是,因為本身的飲食習慣,不論是廣東式料理或是中美洲的料理,對他們夫妻兩人來說都不是問題。

 

退休後,夫妻兩人全心投入慈濟志工行列。原本就是佛教徒的朱少玲師姊,對於  上人的入人群、度眾生的菩薩道,拳拳服膺。完全認同上人教誨的夫妻兩人,菩薩道上一路走來,每次遇到一些境界與煩惱來考驗,最後都能夠用法水來跨過,覺得自己的智慧又增長了一點點,那種法喜,常常讓愛哭的少玲師姊眼眶泛紅,感動莫名。

 

勸善募款一把手 香積長才來助緣

 

深知佛法中布施的功德,少玲師姊覺得開口向人勸募是再正常不過的事。尤其是看到善款能夠被運用到社區裡弱勢的團體中,更希望好事大家一起來成就。所以她每次只要有社區的大愛新聞,就會馬上分享給自己的親戚朋友、會員大德。多年來的分享好習慣,讓她的會員常常都是感動的主動電話聯繫,請她去收功德款。

 

除了收功德款,多年來  上人殷殷期盼靜思弟子們可以茹素、推素、勸素,少玲師姊更是不放過自己上門收功德款的好機會,善用自己的香積長才,常常煮出美味的素食料理,與自己的會員大德和志工們分享。因為上人曾開示「法輪未轉、食輪先轉。」這樣無形之中的勸素,讓自己的許多會員嘗試過不同的美味素食料理後,改變了素食不好吃的觀念,也更願意在生活中少肉多素。這也就是在香積組承擔多年的她感受到的無聲說法。

 

以身作則愛接引 菩薩成林承師志

 

在他們夫妻兩人身上還有一件事是讓大家讚嘆、佩服不已,就是菩薩的接引與陪伴。六、七年來,夫妻兩人除了自己認認真真的做慈濟事,親手遍布施之外,更是努力接引自己身邊的親朋好友來同行菩薩道。迄今已經有10位的師兄姊是他們接引與陪伴後,順利授證。其中,包含了少玲師姊的母親,而她的兩個妹妹也即將在今年的年底授證。驅動著少玲師姊和偉平師兄在慈濟菩薩道上難行能行的那股力量,其實就是想師之情。夫妻兩人把佛心師志放在胸前,在團體中勇於承擔、樂於配合,期許加拿大慈濟能夠菩薩成林。


朱少玲師姊與同修余偉平師兄夫妻兩人退休前經營披薩店,擁有非常好的西式廚藝。攝影者:甄月群 善用自己的香積長才,常常煮出美味的素食料理,與自己的會員大德和志工們分享。攝影者:甄月群

朱少玲師姊的同修余偉平師兄。從快樂的志工開始,夫妻兩人就是香積組的好幫手。攝影者:甄月群 藉著上門收功德款的好機會推廣素食。攝影者:甄月群

與自己的會員大德和志工們分享素食。攝影者:甄月群 與自己的會員大德和志工們分享素食。攝影者:甄月群

朱少玲師姊的母親朱夢娥師姊在2019年順利授證。攝影者:余偉平 朱少玲師姊的兩個妹妹朱美容師姊(右一)與朱慕升師姊(右二)也即將在今年的年底授證。攝影者:梁延康

與志工一起清掃公園。攝影者:甄月群 為街友打包素食餐盒。攝影者:甄月群

朱少玲師姊與志工們一同參與浴佛大典。攝影者:余偉平 在本地社區積極推廣慈濟。攝影者:梁延康

參與幹細胞募捐活動,為癌症病人爭取生存機會。攝影者:梁延康 朱少玲師姊和志工一起去列治文山市政府推廣素食,與市長巴羅及市議員廖立暉先生合照留念。攝影者:梁延康

2021年漢字文化節 靜思語看圖說故事比賽得獎名單

*請按各班級第一名得獎同學姓名觀看影片
班級  
得獎名次  學生姓名 
九年誠 第一名 林彤
第二名 陳芊叡
第三名 劉向晴、劉鑾雯
七年誠 第一名 張碩麟黃鈺宸
第二名 杜漢仁
第三名 甘靖嵐、劉向晞
佳作 吳采恩、趙美淇、黃莘晴
五年誠 第一名 曾新凱樊思辰
第二名 Daria
第三名 莊峻杰
佳作 黃靖珈、劉德成、唐煒晴
四年誠 第一名 李正之
第二名 羅國正
第三名 伍艾琳
佳作 梁露瓊、許子謙、廖恆優
三年誠   第一名
李辰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