婆婆媽媽動起來 採購物資送家暴中心
加拿大北多倫多慈濟志工定期關心家暴中心,八月底,家暴中心經理提出需求清單,需要一些家庭清潔用品。負責採購的師姊們,發揮婆媽精神,找到需要的物品。
女人懂得女人心,打理一個家,需要什麼,做對的選擇。
慈濟志工 邱美伸:「像掃把 清潔劑 還有拖把,這個的話就是我們家庭,平常需要用到的。」
志工 王小容:「今天很開心來到北多倫多會所,來幫忙打包物資 送去家暴中心,這是我第一次來參加,謝謝師姊邀請我做幫手。」
關心家暴中心的需要,秋季發放有清潔用品之外,還有午餐袋與冰袋,多倫多慈濟志工分箱包裝、貼好品項單與標籤。送至家暴中心,經理歡喜迎接,對於志工們彙整物資的豐富經驗,交流學習。
真善美志工 黃淑芳 甄月群 加拿大報導
疫後別來無恙 蔬福用心過生活
加拿大北多倫多的慈濟志工長期關懷金星老人之家,在去年五、六月份的時候曾經前往拜訪,雙方是相約要在2021年再見。而最近終於是等到了新冠肺炎疫情接種率超過8成,志工終於是能夠再把熱情傳遞到這。
把志工分兩路,不論台前或幕後都是慈善訪視重要支柱,一行人前往素食餐廳打包餐盒,另一行人則抵達金星老人公寓位長者暌違一年多的戶外音樂會。
廣泛年齡層都喜愛的夕陽老歌讓彼此散發熱情,長者不單加入舞動行列,還端出秘密驚喜。
金星老人公寓長者Zan Hewett:「唱歌是很普遍,它可以喚醒身體和靈魂的一切,讓我們的情感揚升。每當慈濟志工要來,我們都很期待。我們想要唱歌給你們聽,因為你們是那樣地好,總帶給我們熱情」
大方真性情,北多倫多慈濟志工和長者也早已默契十足。
音樂會尾聲以手語表達愛與關懷,約定珍重再見面。
大愛新聞真善美志工 黃淑芳、梁延康、甄月群、余偉平 加拿大報導
自覺緣深來得遲 日日薰法勤精進 懺悔往昔諸惡業 茹素勸素結善緣
慈濟志工麥蓮在自家客廳,靜坐靜心,與花蓮靜思精舍連線做早課與聆聽上人的開示。攝影者:甄月群2020年3月中加拿大安大略省宣布封城。感恩上人在2020年4月周年慶禮拜《法華經》共修時,同意並開放了之後每一天的與花蓮靜思精舍同步的早課、薰法香與志工早會連線。也就是從那一刻開始了慈濟志工麥蓮每日沐浴、齋戒、茹素、勸素、薰法香的生活。
今年73歲的麥蓮師姊,2018年底授證時,她已經70歲了。在廣東話讀書會中,她最常分享的話就是「退休了,才認識上人、知道慈濟,真的是太晚了!太晚了!老了,很多事都學不會,你們這麼年輕可以做慈濟,真的要好好把握。所以,我也會認真,師兄姊們有事要給我做,我一定會盡力做到。」「年輕的時候只知道賺錢,對先生也常常嫌東嫌西,脾氣也不太好。但是,以前覺得自己沒做壞事,就是好人。聽了上人的法,才知道要幫助人,才是好人。才知道在不知不覺中,自己也造了很多的惡業。」
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間,感恩上人慈允,開放精舍早課連線。麥蓮師姊每天都算好時間,跟著精舍早課連線。在古代,每當有天災時,人們就會「齋戒沐浴,祈禱災難平息」。多倫多時間下午3點多,麥蓮師姊就會上樓沐浴、穿上制服、扎好頭花,在4:20精舍早課前,到自家客廳,靜坐靜心,準備與精舍連線做早課與聆聽上人的開示。一年多來,每天雷打不動,期盼能夠透過早課,迴向法界眾生。期盼透過薰法香,開啟自己的智慧。
其實,麥蓮師姊的國語不是很好,如果沒有字幕,常常都只聽得懂上人說的幾個字。去年6、7月間,上人昇座,開講《法華經》中的藥王菩薩本事品時,師姊仍然是每天堅持做早課與薰法香。有志工問她「沒有字幕,您還薰法香嗎?您聽得懂台語嗎?」麥蓮師姊很阿Q的回答「大部分都聽不懂,只聽得懂幾個字,但是,看到上人在我前面,我就很開心,聽不懂也很法喜!」師姊也分享「上人說的真是對,現在的科技就像是神通一樣,讓不會電腦的我,可以透過小小的手機螢幕,每天聽到上人對弟子的開示。這輩子還有因緣聽聞佛法,做慈濟,真的是很感恩!」
因為疫情,上人天天叮嚀弟子要茹素、推素、勸素。麥蓮師姊每天聽到國際間的天災人禍,就像是這兩天在中國河南鄭州的水災、加拿大西部與美國的山火、更別提上個星期在安大略省北部發生的龍捲風,也讓住在安大略省南部的她,自家後院的菜園被吹得亂七八糟,都深深地讓她覺得人類因為管不住自己的口慾,所以,地球的反撲也越來越兇猛。因為加入慈濟而開始茹素的她,除了自己吃素,更會將自家後院種的蔬果分享給親朋好友、會員大德,希望人人都能少肉多素。也常常善用自己的好手藝,製作素腐皮捲、素粉粿,和大家結緣,為的就是多勸一餐素,就可以為地球暖化盡一份心力。
進入慈濟後,麥蓮師姊也學會了製作手工皂,也常常用成品和大家結緣。透過這些學習,讓她了解什麼是愛護地球。如果沒有進入慈濟,環保兩個字對她來說,只是兩個字。聽了上人的開示,看了這麼多師兄姊的分享,才知道環保要從自身做起,環保和每一個人都息息相關,環保從來就不是口號,而是每一個人的責任。
暑期不虛度 線上學習共成長
加拿大安大略省,在今年放暑假之前並沒有完全解封,北多倫多慈濟人文學校的家長擔心孩子們在家太無聊,因此請問校方開設暑期班的可能性。校長詢問老師意願之後,順利籌辦,課程相當的豐富。
充分運用各種軟體,讓線上教學,更具趣味性、提高豐富度。
北多倫多慈濟人文學校的暑期班,老師帶著孩子們學生詞、念課文,或者搭配動作的童謠。
實體課當中的支援前線遊戲,也可以完成。
北多倫多慈濟人文學校教師 林婕:「勞作課,做彩色陀螺,在鏡頭中可以依樣畫作;連音樂課都已經難不倒師生。」
鏡頭前,孩子們熱烈參與,一旁的家長也不得閒,陪伴複習、並且錄製影片。宅在家的生活,老師與家長聯手,暑假恆持快樂學習。
梁延康 真善美志工
慈濟加東分會五區經藏演練系列報導─「北多倫多互愛區志工心得分享」
第一組跟第二組比「車馬華蓋摩尼珠」的妙音動作。攝影者:梁延康 邱玉亭心得分享:
◎聞法入經藏
因疫情關係,北多自今年二月六日開始,在ZOOM線上進行七月吉祥月入經藏手語演繹共修,先邀約志工,建立line群組,這次總共有十二位志工參與入經藏,首先感恩和氣活動幹事蔡蕙妃用心指導及陪伴,也感恩入經藏的菩薩們,您們克服總總的困難;例如ZOOM操作不熟悉、網路的不穩、突然斷線、空間排練的限制。有時無法看到每位菩薩們的影像,一方面又擔心菩薩們排練的壓力,手語組團隊適時打電話關心、鼓勵,必要時個別指導。因考慮線上排練的不便及錄影時間緊迫,感恩慈濟志工張素雯的建議,七月十一日是第一次在志工素雯家後院實體排練,七月十六日疫情開始緩解,遵守政府規定人數,我們進入北多會所實體排練第二次,經過大家平時用心排練,終於在七月十八日正式完成彌勒問「手語經藏演繹」錄影。
◎入經藏志工隨時接變化球
排練過程中有些志工不適應線上共修而放棄,還有位陳念萍志工,第一次接觸經藏演繹,排練時非常用心無缺席過,但因先生臨時身體不適需要開刀,只好放棄演繹排練去杜拜照顧先生。為了演繹的圓滿,積極邀約平日有上班的志工甄玉蓮,告知情形需要她補位,她克服困難答應這次演繹,感恩她當個被需要的人。
◎兩位志工從未入經藏,體悟到法喜及願力
1.當邀約培訓志工朱慕升入經藏時,正值積極安排捐腎給女兒時間,也擔心入經藏演繹時間的衝突,但她把握排練因緣繼續跟大家一起共修,我們在線上祈求佛菩薩,希望一切能順利圓滿!
最近聽慕升的分享:女兒有配對到捐腎給她的人了,她的願力感動諸佛菩薩,也恭喜志工慕升今年完成授證培訓,即將成為新發意菩薩。
2.另一位精進志工王小蓉師姊,因參加北多社區手語共修,也參加品書會,邀約入經藏手語演繹時,她自認記性不好,沒有信心也沒有智慧,現在的她體會到靜思語:有願就有力、有心就不難的道理了,期許自己還要更精進。
◎合和互協、互相成就
感恩每位入經藏的菩薩們,有您們的參與才能成就這次靜思法髓妙蓮華手語入經藏演繹,感恩手語團隊及人文真善美,有大家真好!
張素雯心得分享:
◎ 因緣殊勝 把握機會入經藏
2011年,有機會看到台灣慈濟水懺經藏演繹,看到慈濟志工們全心投入演繹帶來的震撼在心中久久無法散去。心中就默默記著,一旦有機會,自己一定要加入經藏演繹以法入心,以法入行。
自2013年授證以來,只要有任何的經藏演繹一定排除萬難參與。因為每練習一次經文,我對法的理解就更深一層。2021年初在加東活動幹事蕙妃的號召下,加東五區將開始著手演繹法華經序的四段經文,我把握因緣欣然加入北多倫多【彌勒問】的經藏演繹團隊。
從2月開始168天,每週六的下午1點半到3點是我的經藏演繹練習時段。但是平日,只要有空就拿著經文的妙音動作手稿,一次又一次的練習,也一遍遍地咀嚼經文的涵義,【因果歷歷皆不爽,好醜受報此悉見】不時地警惕我的日常起心動念,也學習著菩薩的【持戒律,忍辱力】,提醒自己要【侮辱謾罵與攻擊,悉皆能忍無瞋意】。
因為疫情封城,我們只能在線上練習。但非常感恩志工蕙妃用心準備經文講解與分享無量法門菩薩拳,讓我們不僅動手也能夠在經文中沉澱心靈。
◎ 提供道場 成就菩薩演練的機會
六月29日,安省第二段解封,我們終於可以有實體的練習機會, 但是礙於室內聚集不能超過五人,戶外聚集上限25人,北多倫多的經藏演繹團隊共12人,所以我們只能選擇在戶外練習。在大家煩惱選場地時,我提議就到我家後院吧。我家後院雖然不大,但是有一半的地面鋪有地磚,容納12-15人綽綽有餘了。7月11日當天,有幸北多經藏演繹菩薩雲集我家後院。大家齊心整理場地,排放椅子。而我的同修丘啟源也承擔當天的視聽與人文真善美。 為經藏演繹的菩薩們紀錄發心練習的瞬間。 當天傍晚時分涼風徐徐, 伴隨夏日難得的溫煦陽光,加上後院傳來的鳥叫蟲鳴一起聞法, 身體手勢隨著經文舞動,大家浸淫在經文中,深覺有幸能參與這場經藏法會。
因為大家的默契十足,在7月15號在會所練習之後,志工蕙妃隨即決定我們已經可以錄影了,因此在7月18號北多經藏演繹團隊成為加東區的第一場錄影。不過在大家求好心切下,也算是一場魔考,即使大家已經練習5個月,在最後錄影時,此起彼落的出錯,但是3個小時之後,當我們終於完成時,大家為這麼多個月來合和互協的努力,內心激動不已而歡呼起來。雖然我們的演繹已經告一個段落,但是這段彌勒問經文336個字,已經深深印在我心中。我將永遠記得這段以法相會的日子,更期許自我在未來歲月將法入行。
朱慕升心得分享:
恭敬的上人,常住師父,慈濟志工們,大家好!我是志工朱慕升,很感恩這一次參與「彌勒問」經藏演繹,經過幾個月和志工們一起在線上練習;直到能夠到會所實體一起演練的時候,那種感覺,真是很像置身與志工們深入經藏,令悟因果追求佛法心徹,身在其中的領域裡的那種喜悅!真是從心而發,人生在世,感恩遇到慈濟讓我有機會參與,我應把握機會學習,感恩!〔Worship〕〔Worship〕〔Worship〕
王小蓉心得分享:
新冠疫情已持續了一年多,大家都困在家裡,心情有時也覺得鬱悶。科技發達也拉近了人與人的距離,疫情下也成就了很多的好因緣,讓大家有機會上線學習不同的知識。在此很感謝志工玉亭把我帶進了慈濟手語世界、品書會和入經藏的演繹。
在學習入經藏妙音中,很感恩志工蕙妃非常用心和耐心的指導,全體學員也很認真的練習,還得到兩位小組長玉亭、芳玲細心的提醒!再經過五個多月努力排練,大家帶著虔誠的心和歡喜的心在演繹,最後終於圓滿了這次入經藏的演繹,大家心中都充滿了喜悅和感動。
我是第一次參加入經藏妙音,剛開始怕自己做不來,只要求做候補學員,但經過玉亭不斷的鼓勵!終於可以順利完成,真的「不要小看自己,因為人有無限的可能」,只要用心一定能成功。在此非常感恩大家的付出!
暑期線上夏令營 中文人文快樂學
小班的黃淑芳老師讓孩子們用中文自我介紹,藉此了解每個孩子的程度。2021年暑假,因為新冠疫情,安大略省尚未完全解封,擔心孩子們在家太無聊的家長們,也在學期末的懇親會中詢問慈濟北多倫多人文學校開設暑期班的可能性。
黃淑珍校長了解了家長們的煩惱與需求後,就詢問了人文學校的老師們,暑期任教的意願。因為常規的時候,人文學校的課程是每年的九月到隔年六月,每個星期天早上上課。但是,如果開設暑期班,就會是每周一到週五,天天都要上課。幾經詢問後,還好有現任的吳佳鮮老師、林婕老師與黃淑芳老師願意一起來成就暑期班。緊接著,因為考慮到是暑期班,課程安排上應該更輕鬆、更多元、更豐富。所以,當下立即連繫了曾經在人文學校任教,但現在卻是在專業的音樂律動教室擔任負責人的林思瑋老師來助緣。
這次暑期班的課程特色包含中文聽、說、讀和寫、音樂、律動、繪畫、、慈濟人文、靜思語教學、環保DIY等。按年齡分成大、中、小三個班。感恩家長們對慈濟教學的信心,短短的招生時間,就有37位小朋友報名。這樣的人數,為教育團隊打了一劑強心針,老師們也期許自己可以帶給孩子更多不同的東西。
在正規學期已經教了超過10年高年級的黃淑芳老師,因緣際會當了小班老師。在規劃暑期班的課程內容時,和林婕老師都選擇了用《小豆豆學華語》一系列的書籍。除了課文與生字的學習,小班黃淑芳老師還搭配手指謠、畫圖、故事時間、說話課等,課程豐富,好幾位的家長表示,孩子們在一個月的課程中,中文的聽說能力突飛猛進。更別提,黃老師的回家作業中,時常提醒孩子們要幫忙分擔家事,潛移默化中,把上人對教育的理念,與慈濟的人文融入課程裡,讓孩子們從小就培養了對家庭的責任。
中班的林婕老師,孩子的年齡是8-11歲,不論男女都是活潑好動的時期。所以,林婕老師設計了一連串的中文課程都與遊戲有關。不只如此,林婕老師還透過分組活動,讓孩子們一起闖關、一起完成作業、一起討論等,在這個階段,培養孩子們團結合作、學習與人溝通的重要性。
大班的吳佳鮮老師,則是安排了一系列中華文化歷史課程,跟著秦、漢、唐、宋、元、明、清的時間發展,讓孩子們透過故事,了解中國文學,體會中華文化。開班前,在與家長構通暑期課程內容時,還有很多家長擔心這些內容太難了,怕母語為英文的孩子聽不懂。可是,第一天課程結束後,所有家長的擔心都不見了,第二天,還有許多家長陪著孩子在電腦一旁聽課,課後,還與老師分享,這樣的課程真是太棒了!連身為家長的他們都很享受。
而承擔音樂律動與勞作課程的林思瑋老師,每周三則是透過鋼琴、鈴鼓等各項樂器,在電腦的另外一端,透過音樂,帶著大大小小的孩子們在聆聽聲音與樂器的過程中,透過老師的指令,讓全身都活動,讓孩子們透過律動去想像、去培養對音樂的感受力,同時也增強了孩子們的專注力、思考力與節奏感。
快樂的日子總是感覺過得特別快!一個月的暑期班,校長與老師們從一開始戰戰兢兢的備課,到暑期班要結束時,還有許多家長紛紛詢問8月可有再開班的可能,這樣的回應,對老師們來說,就是最大的肯定了。
2021/08/19 雲端精進力推蔬食 七旬菩薩福慧雙修
加拿大慈濟志工「麥蓮」,70多歲,卻依舊好學精進,每天準時和台灣連線,線上薰法香;更用行動來推素,常常分送自家種的蔬果給鄰居,希望用健康美味,號召更多人響應。
小小庭園,就是慈濟志工麥蓮的開心農場,茹素、推素,不靠嘴巴,靠的是實際行動。
慈濟志工 麥蓮:「我種韭菜、芥菜跟其他的菜,有時候我種太多吃不完,會分給鄰居,希望每個人都能吃素。」
從菜圃到餐桌,全都出自她的手,人生70才開始,2018年受證慈濟委員,一有機會付出、學習,她決不放過。
慈濟志工 麥蓮:「其實我很羨慕年輕人,這麼年輕這麼早信佛,進入慈濟,我要向他們學習,因為我太晚太晚進入慈濟,。」
每天下午三點半,梳妝洗淨,不是要出門,待在家裡,跟著台灣靜思精舍,做早課、薰法香,一張茶几,架上手機,就是她的佛法殿堂。
誰說少了青春年華,就不能做新鮮事?從線上視訊讀書會,到社區大小服務,處處都有她的身影,她的精采人生,下個篇章才剛剛開始。
真善美志工 黃淑芳 甄月群 加拿大報導
慈濟北多倫多人文學校註冊通知 / Tzu Chi Academy For the Humanities in North Toronto Registration Notice
家暴中心募物資 慈濟人採購贊助
慈濟加拿大北多倫多聯絡點的志工知道家暴中心在募集物資,就了解他們的需要採購物資及時送到。
在咖啡館看到家暴中心的物資需求海報,慈濟志工說,這是十多年來首見。
慈濟北多倫多聯絡點很快的啟動採購計劃,首先前往家具大賣場選定30組床單和枕頭套,第二站的購物車裝滿小朋友的尿布,消毒紙巾和防曬乳。第三站買好廚房紙巾,匯整清點送往家暴中心。
約克郡家暴中心員工肯德拉:「疫情期間,許多婦女失去了家,她們的孩子需要一個地方做功課。如果有個地方讓孩子們上學,這些母親就可以好好照顧孩子。這些新床單,孩子在戶外需要的防曬霜,都可以幫助他們離開庇護所,在新家展開全新的生活。」
大愛新聞真善美志工 黃淑芳 甄月群 加拿大報導
加拿大志工採購蔬果 挹注食物銀行
加拿大列治文山市,低收入的家庭在疫情影響越來越多,這也讓當地食物銀行,每個月幫助人數高達1400人。北多倫多慈濟志工,在長假後,相約前往超級市場採購蔬果,送到食物銀行,其中一家超市老闆娘特地以進貨價,支持志工的行動。
選購蘋果、彩色甜椒以及多種蔬菜,兩位慈濟志工用了大約45分鐘,疊滿一部台車。
接著前往另一家超級市場,所需的蔬果品項,在這裡工作的朱慕升已經預購準備妥當。
慈濟志工 朱慕升:「很感恩這家超市的老闆娘,她給了差不多是來價,進貨價錢給我們 這是個助緣,在這個疫情裡面,她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人。」
列治文市,七月出現前所未有的熱浪,體感溫度曾高達攝氏40度,新鮮食材必須趕緊再回到冷藏室。食物銀行的冰箱,已經快要見空,慈濟來得正是時候。
食物銀行經理 Lee Reynolds:「這些新鮮的蔬菜與農產品太貴了,許多顧客都買不起,以至於經常只吃罐頭蔬菜,這批新鮮蔬菜和農產品,對列治文山社區來說,慈濟真的給了我們很大的幫助,我們每個月可以服務1400位客戶。」
疫情造成低收入家庭越來越多,小而美的食物銀行,有了慈濟與超市的後援,愛與善更擴大。
真善美志工 黃淑芳 甄月群 加拿大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