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工皂義賣捐疫苗 心繫家園劑劑愛心
捐助台灣買疫苗,加拿大北多倫多的慈濟人,也動了起來,義賣自製的手工皂,短短二個星期就有超過百人來訂購,有許多民眾是來自台灣,知道家鄉有需要,更是期待自己能盡一分力。
各式各樣的手工皂,王淑玲親手特製,不只是用料天然,小細節也很用心。
慈濟志工 王淑玲:「把邊邊修掉,也就沒那麼尖銳,刺手,扎手。」
王淑玲的先生 李明照:「耶誕的氣息非常非常濃厚,光是看這些有耶誕喜氣的盒子就夠了。」
要為台要為台灣募集疫苗善款,雖然人遠在加拿大,但心繫故鄉。
慈濟志工 王淑玲:「沒有這麼多的師兄師姊跟身邊的朋友,我們也是辦不到的,我們非常非常感恩,就是我們在短短不到兩個禮拜時間,我們已經募到73條。」
目標是一百條,要募集台幣十萬元,沒想到還超出預期,儘管下雪後的天氣更冷,但堅持要挨家挨戶送到。
民眾 黃淑惠:「很多的朋友,大部分都是宅在家裡面,想要做善事,也不知道怎麼做,知道這次有這樣的義賣活動,然後為台灣疫苗出一分心力,所以他們都非常開心。」
民眾 楊幸娟:「我真的不曉得該怎麼說,我覺得我能付出一點,也是應該的。」
慈濟志工 王淑玲:「妳護持的皂,還要我繼續捐出去,繼續義賣給別人,好多好多類似,我真的覺得很幸福,一點都不辛苦。」
分送芬芳,也分享歡喜,愛的回響,讓冬天有了暖意。
真善美志工 甄月群 黃淑芳 加拿大報導
慈濟北多倫多朱少玲師姊推素結好緣 食輪轉法輪
朱少玲師姊從2016年起承擔加拿大慈濟北多倫多聯絡點的負責人。攝影者:甄月群 推素結好緣 時輪轉法輪
加拿大慈濟北多倫多聯絡點的負責人朱少玲師姊與同修余偉平師兄,兩人從2010年開始從旁聽、見習、培訓,於2013年返台授證。從快樂的志工開始,夫妻兩人就是香積組的好幫手。授證後,隨即承擔香積組長的任務。2016年更是接下北多倫多互愛組組長的重擔。幾年來,兢兢業業的扮演好自己良能組的角色,更是當區協力組幾乎全勤的組員,每個志工站、每一次的精進共修、每一次的出勤,都有朱少玲與同修余偉平的身影,在北多倫多聯絡點志工們的心中他們是最樂於配合的雙人組合。
環境造就好廚藝
朱少玲師姊早年從香港嫁到牙買加,而同修余偉平師兄是客家人,但是有著八分之一的牙買加血統。夫妻兩人移居到加拿大四十多年,退休前經營披薩店,擁有非常好的西式廚藝。但是,因為本身的飲食習慣,不論是廣東式料理或是中美洲的料理,對他們夫妻兩人來說都不是問題。
退休後,夫妻兩人全心投入慈濟志工行列。原本就是佛教徒的朱少玲師姊,對於 上人的入人群、度眾生的菩薩道,拳拳服膺。完全認同上人教誨的夫妻兩人,菩薩道上一路走來,每次遇到一些境界與煩惱來考驗,最後都能夠用法水來跨過,覺得自己的智慧又增長了一點點,那種法喜,常常讓愛哭的少玲師姊眼眶泛紅,感動莫名。
勸善募款一把手 香積長才來助緣
深知佛法中布施的功德,少玲師姊覺得開口向人勸募是再正常不過的事。尤其是看到善款能夠被運用到社區裡弱勢的團體中,更希望好事大家一起來成就。所以她每次只要有社區的大愛新聞,就會馬上分享給自己的親戚朋友、會員大德。多年來的分享好習慣,讓她的會員常常都是感動的主動電話聯繫,請她去收功德款。
除了收功德款,多年來 上人殷殷期盼靜思弟子們可以茹素、推素、勸素,少玲師姊更是不放過自己上門收功德款的好機會,善用自己的香積長才,常常煮出美味的素食料理,與自己的會員大德和志工們分享。因為上人曾開示「法輪未轉、食輪先轉。」這樣無形之中的勸素,讓自己的許多會員嘗試過不同的美味素食料理後,改變了素食不好吃的觀念,也更願意在生活中少肉多素。這也就是在香積組承擔多年的她感受到的無聲說法。
以身作則愛接引 菩薩成林承師志
在他們夫妻兩人身上還有一件事是讓大家讚嘆、佩服不已,就是菩薩的接引與陪伴。六、七年來,夫妻兩人除了自己認認真真的做慈濟事,親手遍布施之外,更是努力接引自己身邊的親朋好友來同行菩薩道。迄今已經有10位的師兄姊是他們接引與陪伴後,順利授證。其中,包含了少玲師姊的母親,而她的兩個妹妹也即將在今年的年底授證。驅動著少玲師姊和偉平師兄在慈濟菩薩道上難行能行的那股力量,其實就是想師之情。夫妻兩人把佛心師志放在胸前,在團體中勇於承擔、樂於配合,期許加拿大慈濟能夠菩薩成林。
2021年漢字文化節 靜思語看圖說故事比賽得獎名單
推廣漢字文化 靜思語更添人文素養與關懷
2021年12月5日,慈濟北多倫多人文學校舉行靜思語看圖說故事比賽線上評分,34位同學參加比賽,共有7位評審委員。攝影者:梁延康九月多底開學後沒多久,加東中文學校聯合會理事長王元培先生即連繫慈濟北多倫多人文學校黃淑珍校長,希望能夠與慈濟學校聯合舉辦漢字文化節比賽。因為受新冠疫情的影響,都無法有實體的比賽環節,所以今年的比賽方式再經過多方討論後,決定由加東中文學校聯合會主辦,慈濟北多倫多人文學校承辦,2021年的漢字文化節比賽之一即為「靜思語看圖說故事比賽」,與過往的實體比賽不同,今年參賽的同學們除了要看圖寫出故事之外,還必須要把自己寫下的文稿,錄影下來。所以可以說是聽、說、讀、寫四種技巧都要用上,大大增加了以往的比賽難度。
今年比賽的四張圖,一張是茹素護生圖案、另外三張是阿板師姊的畫作。圖畫的定案是由黃淑芳老師挑選,黃淑珍校長與王元培理事長定稿,每張搭配相關靜思語4到6句,給孩子們參考。人文學校三年級以上學生人人可以參加比賽。老師們接到這個任務之後,紛紛表示有點高難度,大家心裡都暗自擔心。而且比賽只有短短一個月的時間,對海外長大的孩子們來說,真是一大挑戰啊!因為看圖說故事,除了考驗孩子們的觀察力、也考驗著孩子們文字撰寫能力、更別說還要把曾經學過的靜思語融入到圖畫中,但是,最難的還要把這篇自己寫下來的文章一字一句的看著鏡頭錄下來,想想都為這些海外的同學捏一把冷汗。
慈濟北多倫多人文學校黃淑珍校長逐一介紹靜思語看圖說故事比賽的評審委員。攝影者:梁延康
司儀黃淑芳老師介紹今年比賽的四張圖,一張是茹素護生圖案、另外三張是阿板師姊的畫作。攝影者:梁延康
沒想到到了11月28日截止日,從三年級到九年級總共有67位的學生中,我們收到了34份的作品。其中三年級有17位同學,可能因為真的有點困難,所以只有一位李辰睿同學參賽。等於四到九年級的50位同學中,就有33位同學參加比賽,有這樣的成果,真讓人眼睛為之一亮。就如慈濟加東教育關懷窗口,也是評審委員的劉美淳師姊所說,這些孩子們要自己寫、自己講、自己錄、還要自己上傳,孩子們的用心,我們都看到了。而老師們在海外的辛勤耕耘,更是功不可沒。
四年級第一名的李正之同學說的靜思語故事是「我們最強的對手不一定是別人,而可能是我們自己。」透過一個小朋友害怕參加任何比賽,所以常常都說自己不行的反面例子來鼓勵自己,去勇於嘗試。
五年級第一名的曾新凱同學也說一樣的題目「我們最強的對手不一定是別人,而可能是我們自己。」而他是用自己參加社區足球隊的親身經歷,把自己和隊友的比賽過程說的活靈活現,聽得評審委員們都入迷了。雖然最後球隊輸球,但是,他們卻學到人生非常寶貴的一課。
同樣也是五年級第一名的樊思辰同學,為了準備「素食可讓身心健康,又能保護地球。」這個題目,製作了許多的道具,把演講者的闡明的主題,清楚的表達出來。這樣的用心,是今年作品中極少數的喔!
七年級第一名的張碩麟同學利用自己電腦剪輯的長才,把種太陽花的經驗套用在靜思語「地上種了菜,就不易長草;心中有善,就不易生惡。」中,說的頭頭是道,讓人感受到他對這句靜思語的融會貫通。
並列七年級第一名的還有黃鈺宸同學,她的題目是「播下愛的種子,收穫快樂的果實。」透過一位安安小朋友自己計畫花園的樣子、親自去買種子、挖土、澆水、抓小蟲等的小故事,最後花園裡有了各式各樣的美麗花朵。提醒所有的人,要先付出才會有所得。
九年級第一名的林彤同學告訴大家「素食可讓身心健康,又能保護地球。」因為這學期在日校有一門地理課,老師也在課堂上提到吃牛肉對氣候變化有很大的影響。也透過養寵物的例子。請大家試想一下,如果你的寵物不得不經歷被宰殺的這種痛苦,你會有什麼樣的感受?所以,鼓勵人人下一個決心,茹素護生,愛護地球。
駐多倫多台北經濟文化辦事處華僑文教中心徐沛宸副主任也是今年的評審委員之一,看到這麼多海外的學子,能夠把中文用這麼有趣的方式表達出來,令她印象深刻,也感受到學生、家長、老師、校方各方面的努力,才有今日的成果。其中,五年級的曾新凱同學一邊看圖一邊解說的功力,讓她直呼這個孩子有做體育播報員的潛力。
評審委員之一,也是慈濟北多倫多聯絡點的負責人朱少玲師姊,看完所有參賽作品,直說我們的未來很有希望,因為孩子們用心的把靜思語聽進去也做出來了。這也是評審委員輔導主任甄月群師姊所說的把靜思語的觀念融入孩子的心裡,是所有父母最大的期盼。
在12月5日線上評分的過程中,評審委員教務主任林秀萍師姊的家中還發生了停電,因為今晚,多倫多正處於雨雪夾雜的特殊氣候。用心的她馬上改用手機的訊號上線,只因不想錯過任何一個孩子用心呈現的作品,這樣的精神令人很感佩。而人剛回到台灣,還在防疫旅館隔離的行政主任邱玉亭師姊更是不因時空環境影響,也要為這些孩子們的努力盡一份自己的心力。
這一次的漢字文化節,靜思語看圖說故事比賽能夠圓滿完成,要感謝的人實在太多。從主辦方加東中文學校聯合會,到慈濟北多倫多人文學校每一個班級的老師們、學校各級處室的配合、到所有參賽同學們與家長的努力、七位評審委員馬拉松式3個小時不停的線上觀看所有作品到及時評分,每一個環節都缺一不可,是疫情下,大家合和互協最大的成果。
三年級第一名的李辰睿同學講的故事是「我不會放棄的!」。攝影者:梁延康
四年級第一名的李正之同學說的靜思語故事是「我們最強的對手不一定是別人,而可能是我們自己。」攝影者:梁延康
五年級第一名的曾新凱同學用自己參加社區足球隊的親身經歷,把自己和隊友的比賽過程說的活靈活現,聽得評審委員們都入迷了。攝影者:梁延康
五年級第一名的樊思辰同學,為了準備「素食可讓身心健康,又能保護地球。」這個題目,製作了許多的道具,把演講者的闡明的主題,清楚的表達出來。攝影者:梁延康
七年級第一名的張碩麟同學利用自己電腦剪輯的長才,把種太陽花的經驗套用在靜思語「地上種了菜,就不易長草;心中有善,就不易生惡。」中,說的頭頭是道,讓人感受到他對這句靜思語的融會貫通。攝影者:梁延康
並列七年級第一名的還有黃鈺宸同學,她的題目是「播下愛的種子,收穫快樂的果實。」攝影者:梁延康
九年級第一名的林彤同學告訴大家「素食可讓身心健康,又能保護地球。」攝影者:梁延康
多倫多華僑文教中心徐沛宸副主任是今年的評審委員之一,看到這麼多海外的學子,能夠把中文用這麼有趣的方式表達出來,令她印象深刻,也感受到學生、家長、老師、校方各方面的努力,才有今日的成果。攝影者:梁延康
慈濟加東教育關懷窗口,慈濟多倫多人文學校前校長劉美淳師姊表示這些孩子們要自己寫、自己講、自己錄、還要自己上傳,孩子們的用心,我們都看到了。攝影者:梁延康
慈濟北多倫多聯絡點的負責人朱少玲師姊說我們的未來很有希望,因為孩子們用心的把靜思語聽進去也做出來了。攝影者:梁延康
輔導主任甄月群師姊所說的把靜思語的觀念融入孩子的心裡,是所有父母最大的期盼。攝影者:梁延康
在12月5日線上評分的過程中,評審委員教務主任林秀萍師姊的家中還發生了停電,用心的她馬上改用手機的訊號上線,只因不想錯過任何一個孩子用心呈現的作品,這樣的精神令人很感佩。攝影者:梁延康
剛回到台灣,還在防疫旅館隔離的行政主任邱玉亭師姊更是不因時空環境影響,也要為這些孩子們的努力盡一份自己的心力。攝影者:梁延康
七位評審委員馬拉松式3個小時不停的線上觀看所有作品到及時評分,每一個環節都缺一不可,是疫情下,大家合和互協最大的成果。攝影者:梁延康%20Final.jpg)
有溫度的耶誕禮包 關懷多倫多街友
慈濟加拿大北多倫多志工,準備100份耶誕禮物包,送給街友,陪伴他們歡度佳節。
防疫在家,編織圍巾。寒冬將至,傳達暖意。北多倫多慈濟志工另外準備了梳子、牙刷、指甲剪,整齊裝進夾鏈袋,還附上一張靜思語卡片。
一箱一箱物資,志工送往街友庇護中心,彷彿耶誕老人提早到來,中心負責人歡喜迎接。
街友庇護中心負責人 瑪莉:「我在Loft街頭外展車工作,我們主要是援助街友與生活貧困者,慈濟多年來一直支持我們組織,每個月我們都會收到各種物品的捐贈,今天慈濟給我帶來了許多食物、背包、睡墊等物品,而且還慷慨地包裝100個耶誕禮品袋,我們將一起放在即將發送的物資中。」
年度冬令發放起步,還有好幾場,接力準備中。
真善美志工 張素雯 甄月群 加拿大報導
同心做慈濟 蔬食好手藝廣結善
加拿大北多倫多志工「朱少玲」,過去經營披薩店,現在積極推廣素食,向會員收功德款,都會帶來不一樣的素食,吸引越來越多人茹素。
一早起床含飴弄孫,還要教導混血孫女學中文,她是變身阿媽「朱少玲」。
換上藍天白雲,化身推素大使,簡單食材,三兩下就變成不簡單的焗烤千層義大利麵,不是自己吃,而是要趕忙送去給親朋好友。
大方和會員分享好廚藝,每趟來收功德款,總會帶來不一樣的驚喜,讓大家一起愛上素食料理。
朱少玲 和 劉女士:「給您 (多謝多謝),感謝您的支持,(不會不會 別這麼說),感恩感恩 我好開心呀,我下次再煮別的料理,跟大家分享。」
朱少玲 和 Rekhan:「我聽說妳茹素很久了,(對 差不多持續25年了),(我覺得素食也很好吃),(很健康 對身體來說也很營養)。」
想去哪裡,都有先生當她的專屬司機,退休後的生活,和先生全心投入慈濟事,對朱少玲來說,既幸福又感恩。
慈濟志工 朱少玲:「好感恩我師兄跟我一起,夫妻同做慈濟,一起行菩薩道,如果沒有我師兄跟我一起,我沒辦法做那麼多。」
走進慈濟十多年,未來夫妻倆,還要彼此扶持,一起在社區付出。
黃淑芳 甄月群 真善美志工
志工挺身支援 加拿大慈濟志工協助食物銀行
加拿大北多倫多慈濟志工,長期支援食物銀行,十月有感恩節,就先採購一批食物,分量大約一個月。
落葉知秋,也到了加拿大的感恩節,北多倫多慈濟志工大採購,白米、麵粉與各式罐頭、調味料,目的地前往食物銀行。
食物銀行理事會主席 斐濟:「越來越多家庭需要社區救濟,很多居民因為失業,不得已 前來食物銀行領取物資,非常謝謝 有這麼大的協助,您們基金會贊助食物銀行 非常感謝。」
原本預期,慈濟可能捐贈一個星期的需求量。看到兩部車輛載滿、又不停卸貨,食物銀行經理與理事會主席表示,大概可以支持一個月左右。
真善美志工 黃淑芳,甄月群
加拿大培訓受證 雲端同霑法喜
北多倫多,見習培訓課開課,人文禮儀,是重點。
慈濟志工 黃淑珍:「右肩挑如來家業,左肩掛的是慈濟的精神,我們在穿上這套衣服,就是要展現氣質出來。」
每一個動作,一對一做修正,就為展現,整體之美。
志工 朱慕升:「慈濟的每一個制服,都有一個意義在裡面。」
志工 丘啟源:「我們都知道慈濟是一個團體,團體我們都知道是由個人來形成,團體要美,基本上個人要一致 要整齊。」
從最基本開始自我要求,懂得縮小自己,修行的路,已經開始。
真善美志工 尤德坤 翁淑如 吳群芳 梁延康 加拿大報導
感恩節前夕 支援食物銀行
慈濟北多倫多聯絡點志工收到食物銀行回覆的物資需求清單後,前往各大賣場採購容易保存的物資。攝影者:甄月群10月對加拿大人來說,除了是進入秋天楓紅的季節,2021年10月11日(第二個星期一)也是加拿大人的感恩節。如同華人的中國農曆新年一樣,在加拿大,感恩節家家戶戶團聚,互祝平安、互道感恩,人人期盼來年有個平安豐收年。
然而,2019年底起,新冠肺炎肆虐,世界上每個國家或多或少都遭受了不同的經濟衝擊,加拿大的失業率也是居高不下。每個月前來食物銀行領取救濟物資的居民也屢創新高。列治文山市社區食物銀行理事會的主席斐濟(Fergie Reynolds)先生就表示,自疫情以來,看到很多的居民因為失業,不得已前來食物銀行領取物資,那種心情很難以用言語來形容。
9月30日慈濟北多倫多聯絡點志工收到食物銀行回覆的物資需求清單,因為了解到這一批物資是為了讓前來食物銀行領取物資的民眾,有個安心的感恩節,如同華人常說的「要過個好年。」所以,三天之內,志工們分兩批動員。一批先前往各大賣場採購容易保存的物資,如:白米、麵粉、鹽、果醬、蜂蜜、沙拉醬、義大麵醬、番茄醬、芥末醬、營養餅乾、衛生棉、洗髮精等。另外一批將於捐贈當天中午出發前往賣場採購新鮮蔬菜後,立即送往列治文山市食物銀行。
應時應機貼心採購
10月4日秋風秋雨的一天。五位志工不畏風雨,採購了馬鈴薯、洋蔥、紅蘿蔔、胡桃南瓜、小黃瓜等共10箱蔬菜與10箱果汁後,分兩台8人座廂型車,將滿滿的物資送抵食物銀行。經理Lee Reynolds女士已經在倉庫門前等待志工們的來臨。當志工們將後車廂打開,滿滿的物資,讓Lee女士直呼好感動。看到志工們一項一項的將物資卸下,她直說:「這些都是目前食物銀行急缺的物資,你們真的是照需求清單來送物資的,真是太令人感動了。原本只是預計慈濟可能只是捐贈一個星期左右的需求量,但是,現在看到這麼多的物資,我想大概可以支持我們一個月左右的需求量了。真的太謝謝你們了!」
尤其是這次的物資中,看到那一包一包2公斤的白米和2.5公斤的麵粉,經理Lee女士和理事會的主席斐濟Fergie先生都表示這樣的大小包裝真的是太方便了,相信來領取物資的居民也會很開心。雖然,買大包裝的白米和麵粉會比較划算,但是疫情下,志工人力的短缺與室內人數的限制令,如果是買大包裝的話,就需要很多的志工人力來分裝,以食物銀行現況來說,實在很有困難。所以,志工們這樣貼心的採購小包裝物資,真的是幫了食物銀行一個大忙。
如靜思語所說的「與其擔心社會現狀, 不如化作信心, 並付出一分愛心。」離開食物銀行前,經理Lee女士表示很期待疫情過後,慈濟志工可以定期前往食物銀行協助整理物資。志工們也很期待能夠為我們的社區弱勢居民盡一份心力,讓愛與善充滿我們的社區。
家暴中心清潔用品物資秋季捐贈
2021/09/14 黃淑芳(慮覺)/加拿大報導
慈濟志工前往Walmart購買家暴中心所需物品。攝影者:甄月群時入九月,安大略省的天氣也逐漸轉涼。隨著疫苗接種率超過8成,所有安省的中小學、大專院校也陸陸續續開學。
清潔用品掃心地 午餐冰袋新生活
疫情期間居高不下的家暴案件並沒有隨著天氣轉涼而降低。8月底家暴中心經理向慈濟志工提出需求清單,除了掃把、拖把、水桶、洗衣籃、清潔用品籃、廚房與浴室清潔劑等家庭清潔用品之外,更有午餐袋和冰袋,為的是讓出去工作的媽媽們和孩子們有全新的午餐袋,象徵著全新的生活從此展開。
為了準備這一次的秋季發放,9月初慈濟志工依照往例,前往不同商場(IKEA、WALMART、HOME DEPOT)購買所需物品。其中有一項Carry Caddys(攜帶清潔用品籃),讓志工們跑了幾家商場都買不到。詢問幾位志工後,多數人都沒有聽過、也沒有用過這個物品。上網查詢後,發現是擺放清潔用品的工具,少有商場出售。志工們只好上網訂購。還好,現在的快遞速度很快,兩天內到貨,趕得上這一次的捐贈。
9月14日7位慈濟志工先前往北多倫多聯絡點會所,整理這一次捐贈的物資。5組掃把加畚箕、5組拖把加水桶、5個洗衣籃、40瓶廚房與浴室清潔劑、15個午餐袋、22組冰袋、5個攜帶清潔用品籃、30個枕頭套、5箱175瓶的消毒液、30瓶的消毒紙巾等。整理完成後,志工們陸續將物資搬上兩台車,隨即前往家暴中心。
家暴中心項目經理Lori親切的等待在倉庫的門口,笑容可掬地迎接志工們的到來,還協助志工將物資從車上搬下來。對於志工們每一次都「使命必達」的完成捐贈任務,家暴中心的職工們的印象深刻。不論他們提出什麼樣的需求清單,志工們不只要分批採購,重點是採購的金額,也是志工們向身邊的會員大德們一筆一筆的小額募款來達成。這樣子出工、出力、出錢、更要募款的志工模式,感動了每一個和慈濟合作的單位。
品書會後 聞法力行
疫情期間參與靜思妙蓮華品書會王小蓉師姊,因為參加了讀書會,安撫了自己因為疫情惶惶不安的心之外,更接受邀約,報名了見習培訓課程。9月12日見習培訓課程開營剛結束,馬上就主動報名兩天後家暴中心的發放。親身來感受慈濟人把握當下,即時付出,付出還無所求的過程。
把握當下 見苦知福
慈濟志工邱美伸師姊看到這一次捐贈的物資,都是屬於每一個家庭常用的清潔用品時,才發現原來自己家中看起來不起眼,又常見的物品,卻是弱勢族群即需的用品時,不禁心生感慨。但是,更多的是感恩上人創造了慈濟,在全球疫情嚴峻的當下,自己還有機會能夠見苦知福。
%20Title.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