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端環保中國年 創意十足歡樂不減
慈濟北多倫多人文學校在2022年1月30日舉辦歡樂中國年活動,黃淑珍(慮讓)校長到各班級祝福同學們新春愉快,同時叮囑大家要知福、惜福再造福。攝影者:梁延康2022年1月30日小年夜當天,慈濟北多倫多人文學校舉辦了歡樂中國年活動。由幼小班開始到五年級同學利用環保回收的材料,發揮創意製作靜思語筆筒及存錢筒創作大賽。每一個班的老師都很用心,一個月前就請孩子與家長收集材料。
從幼小班到五年級總共有98位學生,這一次的環保創意比賽共收到了60件的參賽作品。幼低年級組完成作品後,拍照上傳。而中年級組則是大多既拍照又錄影,數量之多,讓師長們都覺得很驚喜。因為疫情2月6日晚上,黃淑珍校長邀約了其他6位評審一起線上評分。有前多倫多人文學校校長劉美淳師姊、北多倫多聯絡點的負責人朱少玲師姊、北多倫多人文學校的教務主任林秀萍師姊、輔導主任甄月群師姊、愛心組長甄玉蓮師姊和九年級老師黃淑芳。
幼小誠班的第一名是黃莘昕同學。她在大大的面紙盒上,將一句一句的靜思語貼在她的筆筒和存錢筒上,加上眼睛和嘴巴,兩隻長長的耳朵,超可愛。
幼大誠班的第一名作品是鄭允和同學的創作。除了有可愛的老虎打頭陣,更有財神爺來助援,加上一串的鞭炮,讓人看了就想把錢放進他做的存錢筒。更別說,還有一句「手做好事、腳走好路。」靜思語,提醒人人要發一念善心。
蘇郁婷同學是一年級的第一名。她把小盆栽放入了設計中,讓自己的筆筒和存錢筒看起來更生機勃勃。加上「小錢行大善,日存五毛錢。」與「時時好心,就是日日好日。」讓人看了就心生歡喜。
宋依珊是二年級第一名的作品,她的創作充滿了誠意。兩個大大的紙盒,包裝著濃濃的中國年味。善用她拿到的紅包袋當作包裝紙,讓衛生紙捲筒變身成為一個個的筆筒,也為她自己的書桌做了一個最棒的收納盒。
三年級的任珮璇同學用可愛的嗓音,緩緩地介紹自己的存錢筒和筆筒。更向大家介紹了「任何事都是從一個決心,一粒種子開始。」這一句靜思語。而她最喜歡這一句靜思語的原因是因為第一個字就是她的姓,讓評審委員們每一個人都會心一笑,印象深刻。
到了四年級,創意更多元。第一名的李正之同學除了用口香糖罐做了存錢筒,也將衛生紙捲筒包裝上畫有青竹的圖案,更設計了小抽屜來放紅包和筆記本。
五年級競爭更是激烈,最後評審無法取捨,只好讓Daria和樊思辰兩位同學並列第一名。Daria同學利用保麗龍,把每一個文具的位置都固定,讓使用的人方便歸還。樊思辰同學設計上下兩層,上層用了六個格子可以放不同的錢幣;下層可以放各項文具。
評審劉美淳師姊分享這是一個很有意義的活動,看了孩子們的創意後,連她自己都很想在家裡試做看看,這就是好的影響。林秀萍主任則是覺得孩子們在設計製作環保筆筒或存錢筒時,還能夠加入靜思語,可見老師們平時上課一定是很用心的教學,才能夠讓孩子們融合在創意中。
高年級剪窗花 認識傳統文化
七年級以上的同學則是用剪窗花來歡慶中國年。黃淑芳老師先用影片介紹了剪紙是中國文化的傳統藝術之一,只需要一把剪刀和紙張。七年級的甘靖嵐同學和林德馨同學兩位在第一次接觸剪紙藝術時都展現了很高的天賦。從來沒剪過窗花的她們,作品讓人眼睛為之一亮。
九年級劉熙民同學的媽媽甚至和孩子一起來剪窗花。在鏡頭前,熙民媽媽直說好有趣,能夠讓孩子們感受到傳統中國年的藝術真好,連她自己也在一起學習。因為身在加拿大,所以老師也介紹了如何用一張紙剪出六片楓葉,同學們都覺得很實用。
台北經濟文化辦事處孫國祥主任還特地參加七年級的歡樂中國年剪窗花活動,看到同學們的巧手藝,很是讚嘆!除了向所有的同學拜年,祝福大家學業進步之外,孫主任更是鼓勵同學在慈濟學習,就要學習好品格。除了要多幫忙做家事,更要多多做善事喔!
幼大誠班老師向孩子們講解環保創作大賽。攝影者:梁延康
三年誠班同學展示用環保回收的材料製作的作品。攝影者:梁延康
九年誠班同學們剪窗花來歡慶中國年。攝影者:梁延康
從幼小班到五年級總共收到了60件的參賽作品並在2月6日晚進行線上評分。攝影者:梁延康
黃淑珍校長邀約了其他6位評審一起在線上評分。有前多倫多人文學校校長劉美淳師姊、北多倫多聯絡點的負責人朱少玲師姊、北多倫多人文學校的教務主任林秀萍師姊、輔導主任甄月群師姊、愛心組長甄玉蓮師姊和九年級老師黃淑芳。攝影者:梁延康
幼小誠班黃莘昕同學在大大的面紙盒上,將一句一句的靜思語貼在她的筆筒和存錢筒上,加上眼睛和嘴巴,兩隻長長的耳朵,超可愛。
幼大誠班鄭允和同學的創作讓人看了就想把錢放進他做的存錢筒。
一年誠班蘇郁婷同學把小盆栽放入了設計中,讓自己的筆筒和存錢筒看起來更生機勃勃。
二年誠班宋依珊同學善用她拿到的紅包袋當作包裝紙,讓衛生紙捲筒變身成為一個個的筆筒,也為她自己的書桌做了一個最棒的收納盒。
三年誠班任珮璇同學向大家介紹了「任何事都是從一個決心,一粒種子開始。」這一句靜思語,她最喜歡這一句靜思語的原因是因為第一個字就是她的姓,讓評審委員們每一個人都會心一笑,印象深刻。
四年誠班李正之同學除了用口香糖罐做了存錢筒,也將衛生紙捲筒包裝上畫有青竹的圖案,更設計了小抽屜來放紅包和筆記本。
五年誠班Daria同學利用保麗龍,把每一個文具的位置都固定,讓使用的人方便歸還。
五年誠班樊思辰同學設計上下兩層,上層用了六個格子可以放不同的錢幣;下層可以放各項文具。
評審們分享他們看到孩子創意後的感想。攝影者:梁延康
林德馨同學聚精會神地剪窗花。攝影者:梁延康
甘靖嵐同學展示第一次剪紙的作品。攝影者:梁延康
九年誠班劉熙民同學的媽媽甚至和孩子一起來剪窗花。攝影者:梁延康
台北經濟文化辦事處孫國祥主任還蒞臨參加七年級的歡樂中國年剪窗花活動,看到同學們的巧手藝,很是讚嘆!攝影者:梁延康
分享: 2022虎年靜思語筆筒及存錢筒環保創作大賽得獎名單及作品集 PDF
雲端線上歲末祝福 愛與關懷心不變
慈濟北多倫多聯絡點在2022年1月28日透過雲端舉辦歲末祝福。攝影者:梁延康 2022年1月28日慈濟北多倫多聯絡點別開生面,在晚上舉辦雲端線上歲末祝福。因為安省第五波的疫情攪局,原本小型的實體茶會模式也無法舉辦。所以,將活動轉為線上舉行。但是志工們想要把過去一年志工的足跡分享給會員大德的熱情不減,70多位的參與者在鏡頭前和我們一起見證了這一個時刻。
空中相見,聽著有過年風味的音樂,許多會眾都覺得今年的歲末祝福很特別。更特別的是慈濟北多倫多聯絡點大藏經,今年的編輯風格和以往完全不同。人文真善美志工梁延康(惟禮)師兄早在一個多月前就已經和活動組黃淑芳(慮覺)師姊一來一回討論今年的呈現風格。然後,花了一個多星期,備齊所有素材。在歲末祝福來臨前,更花了10多天,數不清的時數,將今年聯絡點的大藏經編輯完成。短短六分多鐘的影片,除了梁師兄這個幕後功臣之外,更是數十位慈濟北多倫多聯絡點志工在過去的一年無私付出的點點滴滴。
證嚴上人殷殷叮嚀弟子們除了自己要茹素,更希望全人類如果不能夠茹素,最少都能夠少葷多素。今晚的貴賓中,來自列治文山市的市議員廖立暉先生在致詞中,感恩所有志工的付出,更表達了希望今年疫情能夠趨緩,讓我們可以再次前往市政府推廣素食,並且一起清掃我們的社區環境。期盼透過政府的力量,讓我們的社區和地球更美好。
安省省議員Daisy Wai(韋邱佩芳)女士看到慈濟志工過去一年在社區的付出,非常地讚嘆與感動。更提及自己曾經再去台灣的旅程中,參訪過慈濟,對慈濟印象非常深刻。更提及,前一陣子她本人也是新冠確診患者,在鏡頭前,她特別拿出了來自台灣慈濟的本草飲濃縮液,這是在她確診後,朋友送來的急救品,讓她能夠恢復健康。所以,在鏡頭前,她表達了對慈濟的感恩與佩服。
慈濟加東分會執行長鄭楊河師兄感恩所有志工們在疫情下,還能夠這樣大勇無畏的付出,都是上人的好弟子。也感恩所有的與會貴賓對慈濟的肯定,也鼓勵志工們能夠為加拿大的這一片土地付出更多。副執行長王贊維師兄也分享疫情下,唯有聽上人的話,茹素、推素、勸素,才能夠讓疫情早日消弭。
感恩駐多倫多台北經濟文化辦事處今晚有處長陳錦玲女士、主任孫國祥先生、副主任徐沛宸女士、與秘書汪詩詩女士四位長官參加。處長陳錦玲女士分享去年此刻她還在越南參加當地的歲末祝福。在她的人生經歷中,從台灣、美國、越南、到加拿大,處處可見慈濟志工在當地付出的身影,感恩慈濟人將台灣的愛傳遞到全世界,真的是令人很感動、很讚嘆。
北多倫多聯絡點的負責人朱少玲師姊感恩所有捐款給慈濟的會員大德,因為有大家的付出,才讓我們能夠發揮更大的力量去幫助我們的社區。有錢的出錢、有力的出力。上人最近常說”螢火蟲”,一隻螢火蟲光很小,但是千千萬萬隻螢火蟲,就能夠照亮全世界每一個黑暗的角落。也誠摯的邀約大家一起來做善事,讓自己的生命更有意義。
活動的尾聲,司儀黃淑芳師姊邀請所有的與會大德一起打開鏡頭,雙手合十,共同虔誠祈禱。期盼透過眾人祈禱的力量能夠翻轉不好的事情,希望疫情早日消弭,2022年是一個平安吉祥的福慧年,祈願人心淨化、社會祥和、天下無災難。
司儀黃淑芳(慮覺)師姊引領大眾唱加拿大國歌。攝影者:梁延康
播放2021慈濟北多倫多大藏經,截圖為慈濟北多倫多聯絡點志工捐贈列治文山食物銀行活動。攝影者:梁延康
播放2021慈濟北多倫多大藏經,截圖為慈濟北多倫多人文學校黃淑珍(慮譲)校長與林秀萍(明緣)教務主任在開學前派發課本與聯絡簿。攝影者:梁延康
播放2021慈濟北多倫多大藏經,截圖為慈濟北多倫多聯絡點志工的身影。攝影者:梁延康
慈濟加東分會執行長鄭楊河師兄致詞感恩所有志工們在疫情下,還能夠這樣大勇無畏的付出,都是上人的好弟子。。攝影者:梁延康
安大略省省議員韋邱佩芳女士(MPP Daisy Wai)看到慈濟志工過去一年在社區的付出,非常地讚嘆與感動。攝影者:梁延康
列治文山市的市議員廖立暉先生在致詞中,希望今年疫情能夠趨緩,讓我們可以再次前往市政府推廣素食,並且一起清掃我們的社區環境。攝影者:梁延康
駐多倫多台北經濟文化辦事處處長陳錦玲女士感恩慈濟人將台灣的愛傳遞到全世界,真的是令人很感動、很讚嘆。攝影者:梁延康
播放2021慈濟全球大藏經。攝影者:梁延康
慈濟北多倫多聯絡點負責人朱少玲師姊用廣東話致詞感恩所有捐款給慈濟的會員大德,因為有大家的付出,才讓我們能夠發揮更大的力量去幫助我們的社區。攝影者:梁延康
大眾聆聽上人開示。攝影者:梁延康
歲末祝福活動進入尾聲,大眾虔誠祈禱。期盼疫情早日消弭,2022年是一個平安吉祥的福慧年,祈願人心淨化、社會祥和、天下無災難。攝影者:梁延康
歲末祝福活動圓滿結束,大家互相祝福新年快樂、平安吉祥。攝影者:梁延康 祝福雲端會 北多倫多一步一印
疫情延燒,全球歲末祝福,部分國家、地區調整為線上舉辦。慈濟北多倫多聯絡點,雲端舉辦歲末祝福。透過影片,帶民眾了解 ,過去一年,慈濟深耕社區的成果。
2021年,北多倫多慈濟志工,愛的足跡遍及社區。六分鐘的影片讓70多位民眾,一起見證。
安省省議員 韋邱佩芳:「慈濟志工過去一年在社區的付出,我非常地讚歎,我很感動 慈濟在醫療上的努力。」
列治文山市市議員 廖立暉:「盼望疫情過去之後, 我們可以跟你們一起,在列治文山市(推)素,並且一起清掃垃圾。」
慈濟志工 朱少玲:「我們有這個機會去付出,是因為大家長期捐款給慈濟,才能讓我們發揮更大的力量,去幫助我們社區和我們的地球。」
歲末祝福尾聲,在祈禱歌聲中,心中有期許 有感恩。
真善美志工 梁延康 黃淑芳 報導
佳節前夕送溫馨 長者開懷志工感恩
2021年12月19日慈濟北多倫多聯絡點的志工們在聖誕節前夕,前往金星老人公寓與長者們歡慶佳節。攝影者:甄月群12月初安大略省的疫情一天才三、四百例,12月18日確診病例已經上升到一天四千一百多例。第五波的疫情也打亂了志工們原本安排的行程。12月19日慈濟北多倫多聯絡點的志工們在聖誕節前夕,前往金星老人公寓與長者們歡慶佳節。原本預計會有多一點的志工參與,因為疫情攪局,所以最後是用最少的人力,五位志工前往關懷。
小小圍巾 大大愛心
安大略省的冬天總是靄靄白雪,寒冷的氣候,不只影響了人們的活動,更影響了人的心情。所以,冬天常常是憂鬱症爆發的季節。慈濟志工每年冬季都用一些巧思,想要把歡樂帶給長者們。今年,由鄧鳳齊師姊帶領的一些志工,早在幾個月前就開始編織圍巾,一條又一條,小小的圍巾,卻有著大大的愛心,就是要在冬季送給長者們。總計70條的圍巾,每一條附上一張靜思語書籤,這是最有溫度的聖誕禮物,溫暖了長者們的心。
美味素食 暖心暖胃
以往在老人公寓餐廳享用的聖誕大餐,今年也轉變為派送美味又健康的素食餐盒。這也是疫情下,志工們仍是想要讓長者們吃到熱騰騰的料理,暖胃又暖心的另一種方式。6位志工在當天下午2點就前往知味齋素食餐廳打包70份的餐盒。緊接著3點鐘志工們又前往會所包裝圍巾,也將為長者們準備的口罩與乾洗手等防疫物資搬上車,五位志工分兩輛車前往老人公寓。
4點半還沒有到,長者們已經陸續來排隊,準備領取志工們準備的熱食餐盒、口罩與乾洗手。沒想到還有手工圍巾可以挑選,長者們都覺得很驚喜。有一位長者Ute在接受訪問時說,她覺得自己好像已經認識了慈濟幾個世紀了,多年來慈濟志工不間斷的關懷,讓長者們覺得很溫馨。
卡片傳感恩 志工受肯定
還有一位長者Anna Carling帶來了手寫的聖誕卡片,短短的幾句,代表著整個老人公寓對慈濟志工們的祝福與感恩。最特別的是這一張卡片是由老人公寓的長者Corina Tataru的畫作製成的。畫作的內容是長者從自己公寓的窗外望出去,除了有隔壁小學的景象,還有附近的磚紅房屋與結冰湖面上的加拿大鵝。這張卡片也讓志工們覺得元氣滿滿。
長者Mark Saunders在與志工閒話家常時,數次雙手合十,提及志工們過去多年都有在老人公寓舉辦的浴佛活動。教導人人要淨化己心的用意,讓他印象深刻。
竹筒回娘家 志工受鼓勵
更讓志工們覺得感動的是長者Ingrid Bellenson親手將竹筒歲月拿給志工們,滿滿的零錢,是她對慈濟志工的肯定。除了希望志工可以再給她一個新竹筒之外,她更期待慈濟志工們的志工精神能夠在社區裡,傳遞的更深、更廣、更遠。
老人公寓的職員Shani Brothers對於慈濟志工在疫情期間對長者們的關懷與付出,不僅沒有減少,還增加了付出的力道,是一切的感謝再感謝!看到這熱騰騰的素食餐盒,加上現階段實用性十足的口罩與乾洗手,她完全感受到志工們的細心與貼心。
長期在關懷老人公寓的慈濟志工林思瑋表示,儘管疫情嚴峻、氣候寒冷,但是志工們關懷的動力不會減少,一定會將每一分每一毫捐款大德們的愛心送到長者們的身上。6位志工在當天下午2點就前往知味齋素食餐廳打包70份的餐盒。攝影者:甄月群
熱騰騰的素食料理,暖胃又暖心。攝影者:甄月群
志工們在會所包裝圍巾,為長者們準備的口罩與乾洗手等防疫物資。攝影者:甄月群
慈濟志工每年冬季都用一些巧思,想要把歡樂帶給長者們。今年,由鄧鳳齊師姊帶領的一些志工,早在幾個月前就開始編織圍巾,一條又一條,小小的圍巾,卻有著大大的愛心。攝影者:甄月群
志工把餐盒與物資從車上搬到老人公寓裡面的大廳,設台擺放餐盒物資,準備長者們來領餐。攝影者:甄月群
朱少玲師姊遞上熱食餐盒,溫暖長者的心。攝影者:甄月群
志工林思瑋(左)表示,儘管疫情嚴峻、氣候寒冷,但是志工們關懷的動力不會減少,一定會將每一分每一毫捐款大德們的愛心送到長者們的身上。攝影者:甄月群
保暖圍巾,還有洗手液與口罩,志工點滴的心意,就能帶給長者們大大的快樂,暖和了大樓裡面所有長者們的心。攝影者:甄月群
黃淑芳師姊親自為長者Linda帶上圍巾。攝影者:甄月群
長者Anna Carling帶來了手寫的聖誕卡片,短短的幾句,代表著整個老人公寓對慈濟志工們的祝福與感恩。攝影者:甄月群
長者挑選自己喜歡的圍巾。攝影者:甄月群
長者Mark Saunders在與志工閒話家常時,數次雙手合十,提及志工們過去多年都有在老人公寓舉辦的浴佛活動。教導人人要淨化己心的用意,讓他印象深刻。攝影者:甄月群
長者Ingrid Bellenson將裝滿零錢的竹筒帶來給志工。攝影者:甄月群
長者Ute(後排中間)特地推著100歲的媽媽Ruth到大廳與志工們相見,兩母女都是長期護持慈濟的會員。攝影者:甄月群
心繫台灣疫苗 手工皂來助緣
王淑玲師姊說這次募到的不止只是善款,更多的是募到了人人的心,即便她再忙再累都是值得的。攝影者:甄月群慈濟北多倫多聯絡點會所不大,也沒有廚房。沒有辦法像其他地區的志工們啟動素食義賣,為台灣疫苗籌款。但是,每每看到上人,從新冠疫情爆發以來,殷殷企盼疫情早日消弭,除了關心全天下的苦難眾生,也心繫台灣的疫情。本著搶救生命的人道精神,期盼人人能夠接種疫苗,讓社會能夠在最短的時間內恢復正常生活,與一切活動。所以,扛下了500萬劑BNT疫苗的採購。
將近台幣50億的金額,聽到我們這些小螞蟻的弟子們耳朵裡,大家一開始都是手軟腳軟,想著該怎麼做。但是,想到上人平時諄諄的教誨「時時多用心」、「有心,就不難。」、「積少成多,小錢行大善。」信手拈來,都是上人的法語。就讓慈濟志工王淑玲和甄月群鼓起勇氣,善用自己的能力 --「製作手工皂」義賣來籌款。一開始,兩位志工都沒什麼信心,一邊討論要一塊一塊賣?還是一份一份賣?價格該如何訂,太貴怕沒人買,太便宜又募不到款?該如何宣傳?誰負責接訂單、送貨?誰負責製作?一番討論後,敲定由月群師姊負責接單、送貨;淑玲師姊與同修李明照師兄在家負責製作。最後,還請了黃淑芳師姊設計了宣傳海報。
一份內含8塊手工皂,每份50元加幣,一切準備就緒。一開始,兩位志工都沒有什麼信心可以賣得很好。雖然,兩個人私底下都發了一個小希望可以以100份手工皂,5000元加幣為目標。但是,兩個人其實都沒什麼信心。
沒想到,有愛真的不孤單!當宣傳的電子海報分享給自己周邊的親朋好友後,心繫台灣的愛,源源不絕的湧出。短短一個星期,已經超過80份以上的訂單。負責製作的王淑玲師姊和李明照師兄,在家一邊做,一邊感恩,手很痠,但是嘴角上揚的幅度卻越來越大,夫妻兩人覺得自己實在太有福了。
長期護持慈濟的黃淑惠就表示,一塊一塊的手工皂,每一份看起來都像藝術品,看的出來志工們製作的用心。她在收到手工皂義賣的海報後,就和朋友分享,她也沒想到有這麼多的朋友主動響應這次的義賣,可見得在海外異鄉的游子們都很關心台灣疫苗施打的情況。每個人都希望台灣民眾可以像我們在加拿大一樣,不用擔心沒有疫苗接種。
負責接訂單和送貨的甄月群師姊,發了朋友群後,朋友紛紛表示真是及時雨。因為臨近年底,又到了送禮季節,有了這個手工皂,不只解決了送禮的煩惱,還可以捐款做好事,更可以幫助到台灣的人民,更別說手工皂的使用是對自己皮膚、也是對大地的保護,一舉「五」得,是真正的善效應。
證嚴上人常教導弟子們「有願就有力。」只要人人心中有愛,都能發揮愛心共同付出,就能夠成就好事。兩位志工的發心很快的圓滿了。短短兩個星期,現在已經超過了一百份的訂單,就是最好的證明。
純天然手工皂,環保,安全又健康。攝影者:甄月群
經過多天日夜趕工,終於到了包裝階段,王淑玲師姊與同修李明照師兄分工合作。攝影者:甄月群
淑玲師姊用心包裝成一份份精致禮品。攝影者:甄月群
李明照師兄在禮盒貼上訂購者的名字,以便送貨時不會出錯。攝影者:甄月群
出貨的時候到了。攝影者:甄月群
王淑玲師姐將包裝好的手工皂從家裡搬到車上,甄月群師姊與黃淑芳師姊也一起分區來承擔送皂工作。攝影者:甄月群
淑玲師姊將手工皂送到會員楊幸娟女士家。攝影者:甄月群
楊幸娟女士表示非常感恩淑玲師姊讓她有這樣的機會為台灣疫苗付出,她身為台灣人應該出心出力的,說著說著流下了感動的眼淚,淑玲師姊上前兩人相抱而泣,瞬間變成了兩個愛哭鬼。攝影者:甄月群
志工甄月群挨家挨戶去送皂,在送皂的過程中聽到多位訂購者都說希望能夠為這一波又一波的疫情出一分力。
李慶蘭女士表示非常感恩,在疫情期間她一直都想做些善事,但不知道該如何去做,剛好慈濟推出購買疫苗手工皂義賣,她立刻訂購手工皂把握機會付出。攝影者:甄月群
長期護持慈濟的黃淑惠女士表示,一塊一塊的手工皂,每一份看起來都像藝術品,看的出來志工們製作的用心。她在收到手工皂義賣的海報後,就和朋友分享,她也沒想到有這麼多的朋友主動響應這次的義賣,可見得在海外異鄉的游子們都很關心台灣疫苗施打的情況。攝影者:甄月群
住在北邊林秀萍師姊(右)的手工皂,由黃淑芳師姊(左)負責送。秀萍師姊收到手工皂也非常歡喜,她感恩淑芳師姊這麼遠的路程也把手工皂送到她家。攝影者:甄月群
這是王淑玲師姊在2021年7月8日線上教授製作手工皂的身影,慈濟北多倫多聯絡點曾有幾年的歲末祝福,都是淑玲師姊親手做的手工皂為結緣品與會員大眾結緣。攝影者:甄月群點滴愛心,聚沙成塔 成就美善人生
2021/11/19 張素雯/加拿大報導
慈濟志工編織的圍巾。攝影者:甄月群 一份禮物能夠帶來多少溫度,取決於裡面包含了多少的愛心!2021年慈濟北多倫多聯絡點志工匯聚眾人的力量與心意,準備了100份聖誕禮物包,就是為了在寒冷的北國傳遞一份溫度到街友的心中!
2021年9月隨著學校開學,秋風漸起,安省的疫情正式進入第四波。然而在疫情稍緩後,安省政府逐步解封。人們也逐漸恢復正常作息。其實。從第一波至今,慈濟北多倫多聯絡點的街友發放始終如常進行。因為對街友的關懷是不能因為疫情的起伏而稍有停歇。路遙知馬力 慈濟北多倫多聯絡點的大愛持續了7年。不論颳風下雨,驕陽或是冰雪,每個月對街友服務專車LOFT的發放,總是隨著街友的需求按時提供。 一年三次的街友熱食發放的服務在疫情期間只有加碼,沒有縮減。因此。也獲得了Newmarket街友收容中心Inn From the Cold與街友服務專車LOFT慈善夥伴們的信賴。
來自臺灣的軟實力, 我們力行無差別慈善。慈濟北多倫多聯絡點自2014年草創期。就開始努力經營Newmarket Inn From the Cold 與LOFT這兩個志工站。多年來了解在約克郡街友們的實際需求。除了每個月固定的物資補充外,隨北風吹起,街友中心開放,總是有先想到街友需要過冬的物資。感恩愛心滿滿的鄧鳳齊師姐引領的圍巾編織團隊。從夏天開始,就默默的在募集毛線,為冬天的街友的保暖,努力編織圍巾。當楓葉轉紅,開始飄落時,他們也表示即將完成100條的圍巾。恰好可以給街友們在冰冷的冬天帶來暖暖的愛。十月底LOFT的負責人MaryAnn也提出聖誕禮物包的項目需求。此時,Inn From the Cold 街友收容中心也將於11月8號開放。該單位的熱食中心也要做好準備迎接街友們的到來。希望慈濟北多倫多能夠助緣多項廚房用品。新市街友中心志工站站長張素雯師姐積極聯繫該負責人Ann Watson。也在10月底拿到所需的物資清單。因此在11月初。正式啟動物資募集,發出海報向各方大德,師兄師姊們正式邀約,募集愛心。
即使在疫情期間。慈濟北多會所沒有正式開放。但是仍然有許多的善心人士主動聯繫素雯師姐提供物資。除了已經拿到的100條圍巾之外。更有多位長期支持的師兄師姐,即使住在不同都市,也遠赴北多倫多捐贈,就為了成就一份福緣!因此。今年改變方式,由慈濟自己來準備聖誕禮物包。裡面包含有圍巾,牙刷,梳子,指甲剪,洗面皂以及一張靜思卡。都是街友們隨身需要的物資,放在一個防水的拉鍊袋中,讓街友們隨身攜帶。好事大家做,許多師兄姊紛紛表示鼎力支持。因此。先收集的物資,再採購不足的部分,希望能夠在11月下旬就先行送禮物包給街友專車。讓街友提前收到這溫暖的祝福。更特別安排在11月13號。 七位志工難得齊聚北多會所打包物資。與慈濟結緣多年,但今年才剛加入見習的楊雲霞志工,也加入打包的陣容,深覺參與了一次有意義的活動,她表示禮物包裡有師姐們一針一線的愛,也有志工們四方奔波收集採購的情,加上靜思卡智慧加持,相信街友們收到這個實用又有含意的禮物,必有所感悟,物資與精神都得到滋養。只要人人奉獻一分愛,世界會更美好。
其實除了聖誕禮物包之外。還有許多物資需要給街友收容中心的。你可以想像到加拿大的冬天有多寒冷?就可以體會出這些師兄師姐們的愛心有多熱烈了。所收集到的物資包羅萬象,有牙刷,指甲剪,背包,水瓶,靴子,襪子等,還有一些廚房的用品等。真正貼切到街友的實際需要。因此當街友服務專車的負責人MaryAnn 看到慈濟志工帶來琳瑯滿目的物資,除了特別感恩慈濟多年來不間斷的支援街友們,今年特別包裝的聖誕禮物包更是在冰天雪地的歲末時節伸出溫暖的手。
慈濟從五毛錢的竹筒開始。行善之路。經過一點一滴的累積,聚沙成塔。今年第一輪的冬令發放剛結束,第二輪隨即展開,但縱然時光輪替,還有第三輪,第四輪…..生生不息。這份長情大愛,讓我們活出了有意義的人生。
志工鄧鳳齊師姊(左)與王淑玲師姊(右)組了一個編織團隊努力編織圍巾,這次捐贈100條圍巾到LOFT街友中心。攝影者:甄月群 加拿大漢字文化節~靜思語看圖說故事比賽
加東中文學校聯合會,邀請慈濟北多倫多人文學校,舉辦「漢字文化節」活動,鼓勵學生用中文說出生活經歷。
靜思語看圖說故事比賽展開,總共有30多位學生參賽,儘管有些孩子平時不常說中文,但說起故事來,清楚又生動。
學生:「比賽開始了 咻的一聲,小男孩飛快地跑出去,可是不幸的事發生了,小男孩摔倒了。」
也有學生特別準備手繪道具,讓評審老師印象深刻。
學生 樊思辰:「這些動物被殺害,其中最重要的一個原因,是因為我們人類把牠們吃了,保護動物 開始吃菜。」
慈濟北多倫多人文學校教務主任 林秀萍:「疫情的時期 在線上上課很不容易,所以孩子們都很用心去上課,然後都有吸收到 也學習到,所以我真的很以他們為榮。」
多倫多華僑文教中心副主任 徐沛宸:「我覺得這些小朋友非常地厲害,竟然可以看這個圖,可以馬上去說故事,真的是很棒的事情,因為他們是講英文的環境,我覺得老師們可以把他們教成這樣,是滿厲害的。」
線上創意競賽,將慈濟人文融入教學,鼓勵學生從日常生活,發現美善故事。
真善美志工 梁延康 黃淑芳 報導
2022/01/01 別來無恙新年好 視老如親 疼惜入心
加國原民首度中醫義診 讚歎療效身體好
加拿大慈濟加東分會接受「原住民族組織」的邀請,首次合作舉辦義診。不過許多原住民朋友因為第一次看到中醫針灸,起初都覺得害怕或懷疑,體驗後都讚歎不已,因為身體好轉,很快就感受到。
莫忘19世紀歷史,保留加拿大原住民文化。「原住民族組織」凝集許多有才有藝的長老級原住民族,在鄉村史蹟公園設置傳統手工藝品義賣攤位。慈濟人醫會受邀,合作舉辦義診。
當一根針扎到了身體,原以為會痛,但第一次感覺神奇。
Grace:「太神奇了,值一百萬美元,原本以為針灸時會很痛,因為我一直都知道針灸就是針,但沒想到它一點也不痛。」
Grace的母親 Mary:「其實還不錯,我沒有意識到,我一轉頭的時候,醫生就說,哇,妳看妳的脖子。我說是這裡(肩膀 頭啊),醫生說是妳的脖子(可以轉動了)。哇!我現在感覺真的很好。」
Gidget:「原先我有點懷疑,因為從來沒有針灸過,但我不確定他做了什麼,真的太棒了,因為我脖子的疼痛,從來沒辦法在不痛之下大角度轉動,我一直睡不著覺,但我剛剛睡著了,非常讚歎,他幫了我大忙。」
很多人都是藥罐子,微小的希望,只求維持現狀。
Grandmother`s voice負責人 Jody:「我現在非常激動,因為他們非常感激,他們非常高興您們來這邊,並且尊重他們的心靈與身體,也關心他們家,對,他們的家庭其實沒有社會地位,很多人不尊重他們,不過他們今天感覺受到尊重,每個人都說這是個最美好的周末。」
真善美志工 張楊超 王美玉 加拿大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