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濟北多倫多人文學校 演講比賽多樣化 創意發揮滿堂彩

2015/02/01  黃淑芳(慮覺)/加拿大報導      

進修一 馬嘉謙同學演講:【信心 毅力 勇氣 三者具備 則天下沒有做不成的事】。(攝影者:梁延康)2015年的二月一日除了是二月的第一天,也是慈濟北多倫多人文學校舉辦靜思語演講暨說故事比賽的大日子。雖然室外溫度是負十多度的冷颼颼,但是演講比賽的會場內卻是熱鬧不已。

今年高年級組的靜思語演講比賽很不同,每個年級都各有特色。進修一到進修三的老師為了讓班上同學有最好的發揮空間,每個班都量身自訂了不同的比賽辦法。

進修一共有五位同學參加,邵榆翔老師選出的靜思語是「信心、毅力、勇氣,三者具備,則天下沒有做不成的事。」五位孩子都說一樣的題目,每一位都用自己的親身經歷,表達出只要堅持不放棄的去做一件事,就一定會有成功的一天。其中第一名的馬嘉謙同學,用了自己考試時常粗心大意的經驗,因為受這一句靜思語的影響,最後成功改變了這個壞習慣。當他說出改變後的結果讓媽媽開心,自己也開心的時候,所有在場的大人小孩都笑了出來,讓現場的氣氛頓時輕鬆不少。

進修二的李蓉芬老師讓這一場靜思語演講比賽變成一場鼓勵人心的表演。雖然只有兩位參加,但是除了一位是演講比賽常勝軍的梁惠婷同學,帶來的靜思語是「分秒不空過,步步踏實做」之外,另外一位陳品綸同學是生平第一次參加中文演講比賽,也是第一次在大庭廣眾下,背出一整篇的中文文章。前者表現的落落大方,手勢、動作、發音、台風等無一不穩,為台下的同學們呈現出最好的一個表演。後者展現的則是大無畏的勇氣,雖然緊張看得出,但是背後的努力以赴更為她搏得滿堂的掌聲。

進修三四的黃淑芳老師和班上的大孩子們溝通後,做出了「即席演講」的決定。這一個決定讓其他班的老師大吃一驚,也為這個班的同學願意接受這樣的挑戰讚嘆不已。「我最喜歡的運動」、「我最要好的朋友」和「我最喜歡的一門課」三個題目看似簡單好發揮,但是若要加上與靜思語有關的內容,可就不容易了。拿下第一名的韋明欣同學,把師公上人當做是自己最要好的朋友,因為每一句靜思語對她的生活都起了大影響。第二名的林妤同學則是透過游泳這一項最喜歡的運動,體會到精勤不懈的重要性。而第三名的李孟澤同學透過籃球了解到合作的真意。

進修二 梁惠婷同學演講:【分秒不空過,步步踏實做】。(攝影者:梁延康)  進修二 陳品綸同學演講:【看別人不順眼 就要調整自己】。(攝影者:梁延康)

進修四林妤同學即席抽題演講:【我最喜歡的運動】。(攝影者:梁延康)  進修四韋明欣同學即席抽題演講【我最好的朋友】。(攝影者:梁延康)


學習中文的聽、說、讀、寫,對於在海外成長的孩子來說,每一樣都充滿了挑戰,每一位堅持下來學習中文的孩子都或多或少受到了靜思語的影響,才能夠一路唸到畢業。當然,孩子的轉變,做父母的一定也看在眼裡,隨著每週一句的靜思語學習,受到潛移默化的還有家長群。對於每一位願意接受挑戰,站上台前參加演講比賽的孩子們,不論比賽結果如何,都為他們自己的人生留下最美好的回憶。

準備演講的同學們在等待區 等候唱名演講。(攝影者:莊博雄)  高年級組演講同學與老師 評審菩薩身影。(攝影者:梁延康)

慈濟北多倫多人文學校 低年級組靜思語說故事比賽心得分享

2015/02/06  呂秀圓/加拿大報導

一年級鐘家靜同學靜思語說故事神情。(攝影者:梁延康)**賽前訓練,建立信心

從得知學校將舉辦說故事比賽,我內心充滿無限的期待,因為我們總是扮演說故事的角色,雖然孩子們聽得津津有味,但總覺得還能再做些什麼,讓孩子更進一步,因此我非常鼓勵孩子參加此次的說故事比賽。要讓孩子從「聽故事」到「說故事」這段過程是需要親、師、生三方面一起合作才能達成的任務。

在平常上課時,我很喜歡和孩子們說故事,說完後,會請孩子們先回想一下老師剛剛說的故事,再鼓勵他們用自己的話重說一次老師剛剛的故事內容,剛開始孩子們重述故事的能力還有待加強,從幾句話、幾個片段開始練習,這也能同時訓練孩子口語的能力,和分享的勇氣,直到能說出整個故事的大意。我會再進一步,請孩子選自己最喜歡的一本書或一個故事,學習與他人分享故事的內容。

決定參賽的人選後,我給孩子們一些時間去選一篇最喜歡的故事。首先,在家裡可以利用時間先練習說故事給家人聽,讓家人一同參與此次活動;在課堂中,讓這些參賽的孩子上臺練習說故事,再請臺下的孩子當小評審,發揮團隊合作的力量,經由一次次的練習,孩子們表現越來越穩定,也越來越有自信。雖然說是比賽,但我賽前仍然鼓勵孩子,以平常心、開心地參加比賽。過程中我們已經盡力,無論有沒有得名,這都是一個特別的經驗,可以讓自己在慈濟人文學校留下一個精彩的回憶。

 一年誠楊智誠同學靜思語說故事神情。(攝影者:余偉平)  二年誠李昱呈同學靜思語說故事神情。(攝影者:梁延康)

三年誠唐子恆同學靜思語說故事神情。(攝影者:梁延康)  一年級同學用心聆聽說故事者。(攝影者:余偉平)


**賽後檢討,學習長處

            終於比賽結束了,孩子們的表現可圈可點,我很高興他們的努力獲得評審的肯定,從孩子們開心的表情,我相信他們會越來越有信心,越來越喜歡說故事,我也會在「靜思語故事」這塊領域持續努力。此外,透過這次比賽,我和孩子們也有機會觀摩其他班級同學的表現,有許多值得我們思考、學習的地方,我也會和孩子們討論,我們與其它班同學的差異,有什麼優點是值得學習的。看到孩子們的分享與發表,我相信這次的比賽,已經在他們心裡留下深刻的印象,我相信老師們同樣也藉由觀摩各班的比現,更能激盪出更多的教學想像,帶領孩子們看到不一樣的視野。

我覺得傳承靜思語是每位老師的職責,對於低年級的孩子,透過說故事的形式,來傳遞上人的教育理念,是一個最直接、有效的方式,每個孩子都喜歡聽故事,甚至喜歡自己在臺上說故事,老師們若能在故事中結合孩子們的生活經驗,讓孩子確實在日常生活中執行上人的理念,我想如此從事靜思語教學的效果是很有效的,我也會有信心持續向上人與各位前輩學習、努力。

同學與評審、老師用心聆聽說故事者。(攝影者:余偉平)  低年級組靜思語說故事得獎同學與評審、老師合影。(攝影者:梁延康)

2014 Tzu Chi Global Footprints English 全球慈濟大藏經

進修二 、進修三書法課心得分享

2015/01/04  李蓉芬/加拿大報導

王元培老師殷殷提醒書法技巧。(攝影者:梁延康)在海外的中文學校裡, 慈濟是以「人文教育」為其最大特色。 在正統中文教育外 ,也經由靜思語及各種人文課程如花道、奉茶 、書法等課程來潛移默化學生,以成為內外兼修的青年。本學年慈濟北多倫多人文學校將書法課安排在進修二 、三(8,9年級) , 或許是考慮青春期的孩子, 血氣方剛, 情緒容易浮動 ,練書法正可以磨磨性子; 另一方面學生對漢字也累積了一定的基礎 。藉由這門課, 更能領略出中文字之美。

 

2014年11月9日, 校方請到本地知名書法家王元培老師擔任為期三週的書法講解及示範課程。 甫上課老師便略作調查 ,同學們中只有少部分學過,但都不曾參加過比賽 ,大多數對書法均感陌生, 也因此對於這課程有極大的興趣。

 

老師有著多年教學經驗,開宗明義表示學書法是學中國五千年的歷史,先從文字的演變,到文房四寶(筆墨紙硯)一一說明。 平日要求的筆順練習, 在寫書法是更顯其重要。老師拿出了事前準備的九宮格,讓同學們跟著老師的筆法, 一筆一畫的描紅。

 

第二堂課,老師介紹了幾位有名的書法家 ,並輔以動畫片「王羲之吃墨」 及 「王羲之妙書迎春對聯」讓學生欣賞。 大家都看得津津有味。 接下來, 同學們開始嘗試臨摹。同學們十分珍惜這難得的機會 ,屏氣凝神地一張又一張的練習。


進修三同學屏氣凝神習書法。(攝影者:余偉平)  同學認真一筆一畫小心臨摹。(攝影者:陳建廷)
 

當第三堂課還沒開始, 同學們早迫不及待的將報紙貼好在書桌上。 老師以「靜夜思」為例 ,一步步的教同學們如何將稿中的字畫成九宮格 ,按比例寫在宣紙上。大家沉浸在寫書法的過程中陸續完成作品。進修三的黃淑芳老師也提筆寫出讓同學們讚佩不已的佳作, 她雖謙稱有數年沒動筆 ,但看得出基本功紮實!

 

這三週的課程, 同學們由起初對書法的全然陌生, 逐步學習如何靜心到寫出自己得意的作品, 體會出創作的喜悅並欣賞漢字之美 。更值得欣慰的是,同學們會自動的負責事前的準備到課後的清潔善後, 這也見證了平日人文教育的成功。

進修三黃老師指導該班同學書法。(攝影者:馬嘉呈)  進修二李老師指導該班雷樂文同學運筆。(攝影者:馬嘉呈)

幼小班首度舉辦心素食儀 親師生全體總動員

2015/01/15  蔡美貞/加拿大報導

陶琬琳母女分享心素食儀作品其樂融融.(攝影者:莊博雄)事前準備 合和互協

 

這是北多倫多慈濟人文學校首度舉辦全校性的心素食儀活動,在我們的幼小班級,雖然沒有參加最後擺盤陳列的說明部分,但是基於相信小小孩子一樣也可以做到環保愛地球,我們和家長溝通協調之後,展開這親師生都第一次的心素食儀探險之旅。

 

結合聖誕假期的節慶,這次幼小班級的活動主題設定為『和聖誕老人一起素素看』;利用新鮮草莓、棉花糖、糖果米,以及裝飾用的糖霜,來製作聖誕老人。在上課前,老師發出E-Mail給家長,說明在活動設計上所需要的物資,原先擔心因為時間緊迫,家長會來不及籌備;沒想到,信件一發出去不到兩天的時間,全部的物資都已經有家長來認領準備,並且全數免費提供。新鮮的草莓在冬天的多倫多並不容易買到,班上的文豪媽媽不僅首先發難,提供採買之外,還幫我們在家就先把草莓洗淨、切半備用。而一般裝飾用的糖霜就像牙膏一樣,很大一管,對幼小班的學生來說其實不方便使用,但是非常有心的詩浵媽媽就四處幫忙蒐尋,幫我們買了20支迷你版的糖霜條,讓每個學生不僅可以一人用一支、不需輪流,而且大小適宜、使用上非常方便。家長主動熱心的協助,讓老師減輕許多事前準備的工作負擔,也讓整個活動的進行更加順暢。

 
林思瑋老師指導傅堉婷 龍态希同學.(攝影者:莊博雄)  陳詩浵父女開心參與活動.(攝影者:蔡美貞)

活動會上 歡笑不斷

 

活動一開始,老師採用幾年前多倫多慈青孩子所公演的[保純期限﹞音樂劇,介紹給家長知道,慈濟推廣的心素食儀活動,並不像一般傳統的宗教素食,而是愛護地球的環保素食理念,藉由少吃肉來增加地球的氧氣,進而推廣「食用」的禮儀。

 

接著,我們將食材發給出席的家長,由家長陪同孩子一起動手製作聖誕老人,孩子們小小的手,動作上顯得有些不靈活,但是在家長各個愛心耐心的共同協作之下,不到一下子的功夫,每個小朋友都做好了他們自己專屬的聖誕老公公。

 

活動最後,還有剩餘一些棉花糖、糖果米和糖霜,有些小朋友和家長特別有巧思,不僅做了草莓棉花糖聖誕老人,還利用剩餘的食材,連棉花糖雪人也都完成了好幾個,在教室裡每一張桌面上,彷彿成了心素食儀特有的雪地場景。小朋友們迫不及待要和家長拿著滿意的作品合照,然後就可以馬上心滿意足的享用著自己親自參與製作出來的食物。

 

心素食儀 多做多得

 

四個星期的聖誕假期結束後,收回心素食儀的學習回饋單,發現班上有三分之一以上的孩子,都有利用一個星期的時間,每天都做到:歡喜不愛生氣(心)、至少一餐的素食(素)、外出時準備自己的餐具(食)、表現應有的餐桌禮儀(儀)。看到回饋單上,孩子們著色完成任務的可愛模樣,深深相信雖然學生小小年紀,卻都可以是環保小小兵,愛地球,只要大家多做多得,你我一樣可以做得到。

陳睿揚同學與爸媽歡喜感受課程的意義.(攝影者:蔡美貞)  吳憂 吳為同學與母親歡樂身影.(攝影者:蔡美貞)

HELLO 有禮 笑展人文

2014/12/14  張素雯(慮緻) /加拿大報導

學生陳亮宇、蔣慧昀與主任分享HELLO有禮活動--陳建廷攝慈濟北多倫多人文學校才剛創校滿一年,2014年九月即迎來逾百位的新生,這一切要感恩所有教育團隊的努力。

 

慈濟人文學校的教育宗旨,是「教之以禮,育之以德」。在這近百位的新生當中,有很多位是從中年級以上才開始就讀。校園裡面因為湧進這許多的新生,當然熱鬧。但是在這許許多多的聲音中,好像缺少了一點寒暄,溫馨的感覺。哦,原來是因為大家彼此都不認識,剛開學,新生陸陸續續報到,也還沒來得及教孩子一些禮儀規範。雖然在校務會議中已提醒老師們,將上人「克己復禮」的理念帶進教室裡。但是,在教室走廊外,似乎還是缺少了那一點「規矩」。在教室裡,孩子的行為規範是老師的責任。那在教室外面呢?應該是全體教育團隊的責任。如何將上人所寄望的「人品典範、文史流芳」的傳統常駐北多倫多,人文如何展現?或許就從一聲招呼開始吧!

 

◎    你有禮  我投票  全體動員

 

因此,教務處開始規劃「HELLO有禮,你有禮,我投票」運動。由全校一年級以上的學生參加(幼兒班學生大部分時間都在教室裡,平常不會自己出來走廊上走動,就由老師在教室裡教導)。而由全體志工,在下課期間,只要學生跟他打招呼,就記下該名學生的班級及姓名。每週統計各班得票結果。此運動是整年度,但是計票期間則從10月26日到12月14日。在12月14日的校務會議中公佈得票最高的班級,並於結業典禮頒獎給全班學生。剛開始有老師有疑慮說我們班上的孩子們沒有別班的人數多,那豈不是得票數會比較少呢? 故為公平起見,我們是以「人次」來計算。


◎    機會教育 溫暖人心 拉近距離

 

為了傳達「克己復禮、有禮真好」人文理念,鼓勵大家開口打招呼,爭取團體榮譽,教務處張素雯主任到各個教室向老師學生們,來推展這個活動。其實今年的志工團隊多了許多的新面孔。有許多年輕活潑仍在高中就讀的志工們第一次接觸人文學校,因此這是個好機會,讓這群年輕朋友們,來見識慈濟的有禮人文。

剛開始施行的前幾週,走廊上,頓時熱鬧起來。學生們逐漸走出教室,向在走廊上的志工們打招呼。很多新生們,一開始還分不清楚慈濟的制服,但是只要看到穿老師制服的,會點頭說老師好!還不習慣說師姑師伯的,至少會說,「早安」,「早上好」!十一月份中心德目是禮節,許多老師剛好將這個Hello有禮的活動帶入教學,下課時請學生到走廊上實踐「要別人笑,自己先要笑」。漸漸地,下課時我在走廊巡視的時間變長了,因為不斷有學生跟我打招呼,而我也要記下他們的名字。在短短的幾週之內,我認識的好多孩子,也記得他們的名字。不管是高班的林婕、惠婷,中年級的文文,言恩,還是低班的彥安、柏言,孩子的面孔開始印在我的心裡。彼此之間的距離,拉近了許多。而幾位酷酷的愛心哥哥,愛心姊姊們也嶄露笑容,歡喜記下孩子們的班級名字。整個走廊的氛圍一點也不像十一月天,走路時都覺得春風拂面。

雖然有時候因為學校有其他活動,孩子比較沒有機會到走廊上來跟志工打招呼,但是當志工有機會到班上敲門時,老師也會引領孩子跟志工們打招呼。「見面三分情,開口傳心意」,在北多人文學校,彼此之間的情誼正在增長中。每個週日的十一點多,教務處的志工,都很歡喜地記下每班的得票數。有愛心哥哥來不及記下名字,乾脆寫道「幼小班全班都很有禮貌」等。可見老師們教育的有禮種子,正在發芽!

 

◎    回歸禮儀社會 由一人一口好話開始


12月14日終於來到,張主任公布9週以來,得票最高的班級是五年誠班。五誠隋文彬老師是第一年在慈濟任教的老師,隋老師開心之餘,更是與有榮焉。老師是孩子的模,父母是孩子的樣,在親師的共同努力下,才教導出有模有樣的孩子。誠心的恭喜五年誠班同學。也感恩全體志工們記錄孩子的表現,與老師一起圓滿成就孩子的教育。

 

教育是個長期經營的工程,今日我們撒下有禮的種子,給孩子一個人文的期許。希望藉由你我之間的一聲招呼,培養孩子懂得關懷的情操。更期許回歸禮儀社會,讓「克己復禮、有禮真好」人文理念,由一人一口好話傳出去。Hello有禮不是口號,而是一個確確實實的生活實踐。將長長久久地在北多倫多人文學校持續下去。將來我們的孩子即使離開校門,也能讓人馬上體認到―「啊!他是慈濟人文學校的學生。」

幼小班學生沈子靖、陳洭霆與老師分享HELLO有禮活動--梁延康攝  五年誠學生龍芊雲與主任分享HELLO有禮活動--陳建廷攝

進修一「家長座談會」紀實

2014/12/06  邵榆翔/加拿大報導

進修一家長會老師與家長們互動情況--梁延康攝又是新的學年開始,第二屆慈濟北多倫多人文學校於2014年10月5日及19日舉行家長座談會,本班進修一是安排在第二場:10月19日。

 

那天早上天氣晴朗,我滿心期待著家長的到來。依照指定的時間,家長們都到了,雖然人文學校課程只有週日三個小時的時間授課,但是家長們關心孩子的心意是時時刻刻,從不間斷。

 

在彼此交談到孩子的種種時,家長們都聚精會神地聆聽其他家長們的敘述,因為可從每位家長的口述當中彼此學習到帶孩子的經驗,頓時之間,就成為融合的大家庭了!在言談的過程當中,有好幾位家長提出孩子們應如何增強寫作能力的疑問,而我依以往的經驗跟家長們分享:因為在加拿大閱讀中文的機會比較少,相形之下作文就是很難的課題了,由於少閱讀,所以我會準備範本讓孩子們學習,首先在課堂上講解故事內容,以及寫作的技巧,運用故事的內容來激發孩子的想像空間,讓孩子們著手嘗試寫作,雖網站有作文範本,但有些故事內容較深,孩子不容易了解,所以要找一篇適合孩子的教材來幫助;若真的腸枯思竭也沒有關係,可以將輔助教材抄一遍,一方面可以學習新字,另一方面可以增加孩子們的閱讀能力。

 

此外,我也發想家長們特別關心如何讓孩子在家朗讀課文。我也樂於提供我覺得不錯的網站予家長們http://www.chlearn.com/listening.php,並分享這個網站可以在家長沒有多餘的時間時,它可以陪孩子朗讀,是一個很不錯的網站。該網站內容豐富,是一個全方位的網站,有注音及漢語拼音可幫助孩子學習拼音及讀音。

進修一家長會老師與家長們互動情況--馬嘉呈攝  邵老師在家長會中向家長們展示教材的教學方式--莊博雄攝

很安慰的是有家長分享孩子會主動整理房間,真令人驚訝,並問老師是用什麼方法來告訴孩子的。我很欣慰地回覆:每週「靜思語」都有著不同的意義,藉由「靜思語」讓同學了解,什麼是身體力行,而如何運用在日常生活中,所以藉由真實故事的分享,讓同學更能了解其中的含意,也讓同學們能仿效學習及應用。而我在課堂中則告訴孩子們,你們已是進修一了,也長大了,許多事,可以幫父母親分擔些,至少可將自己的房間整理好。

 

孩子是我們的寶,不管孩子幾歲,永遠是父母親心中的寶貝,每位家長都期待著孩子們順利學習及成長,父母親再怎麼辛苦,其實都為了孩子呀!只要孩子好,自然父母親就好。很開心地見到家長們撥冗前來參與此次家長會,這不僅僅是家長會而已,而是家長心得分享會,大家無私地分享寶貴的經驗,讓在座的家長,甚至我也從中習得了如何跟孩子相處的妙法, 也深知對於孩子陪伴的重要性,只要我們肯「用心去想、用心去修、用心去做,就沒有不能成功的事」即便是對孩子的關愛也是如此。

邵老師回應家長林美惠師姊--馬嘉呈攝

慈濟密西沙加人文學校十年回顧



慈濟密西沙加人文學校十年回顧

背景音樂:慈濟歌曲與王力宏-是你

2013慈濟西多倫多聯絡處為菲律賓海燕風災募款回顧



加拿大慈濟西多倫多聯絡處的師兄姊懷抱著付出無所求與捨我其誰的心念精神,於兩天後(十五日)全加同步走入街頭,為風災的災民募心募款 。也期望點滴的愛心帶動善的循環,匯聚成大愛,儘快送到災民手中。


志工們從十五日起連續兩個週末,在四個超市募款,。其中三間位於密西沙加市(Miss­issauga),一間位於基奇那市(Kitchener) 。

前一晚剛從台灣受證返家的吳曉平師姊與王耀明師兄,第二天即投入街頭募款,並且也帶動­家人一起募款,讓大家感受到勇猛精進的菩薩精神。

此次募款志工不乏父女,母子,母女,夫妻檔,大家都希望把握行善植福的機會,即使身在­人天福報的加拿大,也要心念無常,時時戒慎。

除了街頭募心募款,密西沙加人文學校也發動同步募款與祈禱,希望啓發學生的慈悲心與惜­福造福的善心。

加拿大東岸慈濟人支援桑迪颶風賑災紀實(2012/11/15-18 )



一方有難,八方馳援

---加拿大東岸慈濟人支援賑災團於11月15日出發

珊迪颶風重創美東至今已兩週,沿海多個地區仍然無電力供應,且家家戶戶受災無一倖免,慈濟美國總會隨即展開賑災提供熱食與發放, 加拿大慈濟人包括多倫多、密西沙加與蒙特婁共計 47 人於11月15日出發至災區支援本週末大型發放。

此次風災由於適逢美國總統大選,所有媒體大幅報導選情,故而淡化風災災情的新聞,但慈­濟人仍透過各種的場合管道,取得資訊儘快來幫助災民。

一方有難,八方馳援,在地的發揮愛心募款,也有來至災區陪伴災民,2010年海地震災­與2011年日本海嘯,在災難的角落都可以看到加拿大慈濟人付出愛心的身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