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舍的環保生活


化腐朽為神奇

天地之間的萬物是共生共成長的!精舍的菜園不噴灑農藥,以天然養分滋養菜苗。例如:堆肥就是最好的有機肥料;而豌豆苗的莖葉可食,摘取掉的根可回歸大地,營養農作物。每天揀菜剩餘的果皮菜葉經「發酵機」處理後,可製成有機肥再供給土壤營養;資源取之於大地,亦回歸於大地,並以珍惜自然資源、淨化土地為出發點,力行資源分類。

廢物再利用

精舍早期煮食用的柴火,撿拾自山中的木塊、木材行的廢料、油行的花生殼、米店的糟糠等;近年來,除來自廢紙場、木材行的廢料、建築工地的舊板模,還有環保志工回收的廢棄木箱等原本要被丟棄的「垃圾」。

老祖先的智慧將每樣植物的特性、功用發揮到極致,則是精舍的環保信條。譬如:柚子皮除了堆肥,曬乾後還可當蚊香用,多奇妙啊!體貼大地的心─落實「惜福愛物」的觀念,碗中的一粒米、一葉菜、一滴油自然不可浪費!用餐完畢,倒些熱水於盤中,輕夾一片菜葉將盤子抹淨,再倒入碗中溫溫喝下;這舉動除有分不忍油漬污染大地之母的體貼,亦方便洗碗的人。


縫縫補補又一件

隨著踩踏的節奏,老舊的縫紉機孜孜地運轉著,常住眾們身著的粗布衲衣全來自衣坊菩薩們的巧手慧心。他們運用多年的經驗,不需打紙版即可裁剪出合身的布片;回收的布料經由他們手中,展現出的是一件件大方實用的衣衫。

而選擇污染較少的肥皂洗衣服,可降低化學品的使用率;人人用手洗衣服,少用脫水機,直接在陽光下晾乾,既可消毒又節省能源。


清涼風、微微送

除了電腦器材等相關儀器,必須靠冷氣來維持一定室溫;在精舍,若天氣實在悶熱,也僅是開電風扇,來驅走褥暑。

而空間的多功能運用,則可減少家具的添置和空間的浪費,如電視架又可作為儲藏箱,床下、櫃子有儲物箱的設計等等。精舍大大小小的木製品大多出自木工專長的老志工之手,舉凡齋堂的餐桌、上人書房的書架、寮房的衣櫥、辦公室同仁的抽屜、小櫃子…甚至附近小學丟棄的椅子,經過他修補上漆後,也一張張如復活般地恢復良能,還可以接受客製喔!

本會各組辦公室所用的紙多採用再生紙,可減少許多樹木被砍伐製紙的命運。辦公紙張、影印紙皆需正反面使用。另外,文書用具以可多次重複使用為原則,例如:多用迴紋針少用訂書機;除非外寄郵件,必須用新信封較為禮貌,否則信封必用到破損方才捨棄。 巧心構思瓶瓶罐罐還可做什麼?於是在小徑轉折處、窗台上、辦公桌一隅,翠綠盎然的嫣姿綽影也就隨處可見,真正落實了美化生活的理念。

小處大用心,生活智慧如涓滴,匯聚清流繞全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