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出與貪吝

2008年 11月 03日

慈悲是人與人之間的互相扶助。有的人則是內心貪吝,捨不得付出,不懂得什麼是「善」,什麼是「惡」,只知獨善己身,希望萬物一切歸我所有,而不願付出。


為善最樂 付出不起煩惱

只要懂得打開大愛的心門,將這分愛心普施於一切,如此,便能體會到「為善最樂」的真諦。不論是有形或無形的付出,能幫助別人解決困難,就會感到心安理得,也會很歡喜、快樂!

我常說「做該做的事就是智慧,做不該做的事就是愚癡」,不肯付出良能,就會很容易被煩惱所困。其實,看到世間的苦難,我們應該要感同身受;看到開懷、歡喜、輕安自在的人,就要虛心地向對方學習,努力啟發自我的智慧,不要掉入愚癡的陷阱。


為兒子付出一切的校長

在慈濟救濟的個案中,曾有位擔任過校長的老人,一心栽培兒子出國念書,等他退休之後,為了能繼續住在學校宿舍裡,他要求當工友。歷屆的校長都希望他離開,去過真正的退休生活,畢竟他已經七、八十歲了。後來宿舍沒得住了,他就在學校旁搭一間工寮,繼續在學校當工友,只因為捨不得在外面租房子。

漸漸地工寮年久失修,無法遮風蔽雨,當我們發現他時,他已經罹患肝病。我們協助他住院,慈濟志工視如親人,無微不至地照顧他。

最後替他整理後事時,在一堆破衣服中發現儲金簿及印章。看看儲金簿裡的記錄,還存有一、二十萬元;以當時而言,已是很大的數目,而且每個月都匯錢給他在國外的兒子,自己卻生活困頓,過著寒酸慳貪的日子,當他在人生的最後階段,也不禁後悔了。

懂得布施的人之所以快樂,是因為常常去付出。一個能幫助人的人,付出之後能體會到輕安與歡喜。如果只一味地為己、為私利,即使蓄積大筆財富,最後又能得到什麼呢?所以我們要常常付出愛心,以歡喜心與人互助、互愛,如此才能擁有快樂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