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私喜捨快樂輕安

2013年 06月 11日

慈濟47周年慶系列活動,陳爺爺(右)響應回歸竹筒歲月運動,捐贈善款。(攝影者:陳淑芬)

慈濟47周年慶系列活動,陳爺爺(右)響應回歸竹筒歲月運動,捐贈善款。(攝影者:陳淑芬)
「能捨」的人生最快樂!


煩惱和快樂是相對的,為什麼世人會煩惱?因為「捨不得」:為什麼有人會覺得很快樂?原因是「捨得」!有喜捨之心,無不捨之念,則快樂自在;有不捨之念,歡喜之心不存在,則煩惱叢生,你要選擇快樂還是煩惱呢?

名利財色 煩惱之源

社會上煩惱重重的人何其多!而且,愈是富有、地位愈高的人,常常煩惱也愈多。原因是──擁有愈多,愈是貪求──富有還要更富有,地位高還要更高,往往為了達到目的而不擇手段;我們也經常可以看到有些人生活浮華,天天過著紙醉金迷的日子,不只傷害自己,也困擾了全家人;這樣的人雖然富有,但沒有正確的人生方向,當然煩惱就接踵而至了。

曾經有位委員對我說:「好在我已經加入慈濟,認識師父、聽聞佛法!否則我現在一定不知怎麼活下去!」

我問:「發生什麼事呢?」她說:「我先生一無所有時,我跟他併肩攜手地努力;但是他事業成功後,卻貪戀美色,四處留情。我和『姊妹』們相互體諒,希望先生知足,不要再到外面拈花惹草,但是……。」

原來她先生事業很成功,可是卻經常「金屋藏嬌」;幾十年來,這位委員不只跟著他辛苦地工作,還要包容他的婚外情。現在他年紀已七十多歲了,最近竟然又和一位二十多歲,比他們的女兒更小的少女在一起,所以,太太們紛紛抗議了──過去的包容忍耐,總希望先生能夠節制情欲,現在他卻一犯再犯、貪得無厭!

這位委員說:「師父!我能包容他這次的行為,但是,其他的『姊妹』都很生氣,要我去監督他!」

我說:「光是生氣沒有用哪!要好好運用智慧。」

她說:「是呀!有時我也愈想愈生氣,不過,只要想起師父開示過的話,就不再跟他計較了。」

她來到慈濟,為先生捐了一筆錢,她說:「他雖然會賺錢,可惜不會善用金錢,才會這麼荒唐,對女色想入非非!他用的錢,只是讓幾個人享受物欲,又讓我生氣;而我為他布施做功德,讓很多窮困人家因此得到溫飽,所以我心裡很輕安、很歡喜。同樣是捨,為何不歡歡喜喜地捨呢?」

對呀!同樣是捨,但是她的先生不懂得「捨」的藝術,弄得焦頭爛額,左右夾攻,落得處處有家、又處處不是家,幾乎沒有容身之地──到這一家,別的姨太太不滿意;到另一家,其他姨太太也計較得到的寵愛比較少。雖然「金屋」處處有,但是處處多煩惱啊!他這位太太心量很大又很有智慧,能夠保持冷靜,包容先生的荒唐行徑,又知道如何善用金錢,以大捨之心悲憫受苦的人。

付出大愛 歡喜自在

佛教的教主──釋迦牟尼佛,更是難捨能捨。他原本是迦毘羅衛國的悉達多太子,擁有世人欣羨的富貴、名位,但為了追求人生的真理,這一切他都看透、放下了。

悉達多太子捨棄王位,出家修行,行腳來到摩竭陀國首都王舍城時,由於他的相貌與風度既高雅又莊嚴,吸引了許多民眾圍繞瞻仰。當時國王頻婆娑羅王正在宮殿高處俯覽城市景致,看到許多民眾對一位年輕的沙門恭敬禮拜,感到非常好奇,於是,派遣侍衛把他請過來。

太子走到國王面前,國王見到他那殊勝的相貌,打從內心生起敬重之念,他知道眼前這位年輕人,一定不是泛泛之輩。

國王向他說:「我看你不是平常之人,應有一番大作為才對。你是不是能放棄修行,幫助我治理國事?我會給你很高的職位,給你許多兵卒。」

太子搖搖頭,面帶笑容地說:「我的志向不在於世俗的富貴,也不在於領兵掌政。」國王說:「如果這樣你還不滿意,那我讓你擔任元帥,協助我保衛國家。」太子仍然安詳地說:「我已厭離世俗之事,我要追尋豐富的心靈寶藏。」

國王又說:「要不然這樣吧!我給你一半的國土,我們一起來掌政。」太子說:「我既已捨棄原有的國土出家修行,怎會貪戀這些呢?」國王覺得很奇怪,問道:「你從那裡來呢?」

太子說:「在雪山南麓一帶,有一個富足安樂的國家,國王的族姓是『釋迦』,我就是釋迦族的太子。為了探討人生最超然、最珍貴的心靈領土,我捨棄了一切,所以,我不希望在此受到高位的束縛!」

國王聽了訝異地說:「噢!原來你是釋迦族的太子!為了出家修行而捨棄王位,實在令人欽佩!我們在此約定,如果你修行有成,千萬別忘了回來度我!祝福你!」

幸福之道 存乎一心

悉達多太子成佛後,果真依約來度化頻婆娑羅王,後來頻婆娑羅王成為佛教的大護法。由這個故事,我們可以看到悉達多太子為了追求真理而捨去一切;而頻婆娑羅王為了愛才,也願意捨半國之地。可見,能捨的人,才是大福大慧之人。

像剛才說的那位委員,他的先生花大錢花天酒地,處處留情的結果是處處煩惱,不得安寧;而他的太太將金錢布施給窮苦人,同樣是「捨」,但因為沒有私心,所以心無掛礙。無所求的喜捨,得到的是大福大慧及大自在;而有所求的付出,得到的是等量的煩惱。唯有無所求地奉獻,才能完全捨棄煩惱,快樂無比!

當我們「捨」的時候,我們的心念是朝向那裡呢?是朝著福利人群的方向?或者是朝著私愛的方向?若是為服務人群而捨,就是快樂自在之道;若是有所求,為名利財色而捨,就是煩惱之源。這一切都是從心而起,心懷大愛才能自在輕安,請大家多用心啊!

本文摘自:《慈濟道侶》22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