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孝下育

2008年 11月 03日

父母生育子女,真的很辛苦;但是子女生日的時候,是否會想到父母的辛苦呢?有人說:「手抱孩兒,才知父母恩。」是不是真的手抱孩兒就知父母恩呢?那也很難說。

慈濟醫院曾有一個個案 - 有一位老先生,因病被送來慈濟醫院急救。老先生清醒後,神情十分默然,好像有重重的心事。志工問他是否有子女?他回答:「別問了,說了也沒用。」後來在志工們的耐心關懷下,老先生才說出兩個女兒的電話。
志工先打電話給住在花蓮的女兒,告知她父親生病的消息。她聽了卻說:「他的女兒又不是只有我一個,在台北還有女兒呀!你們可以聯絡她啊!」志工只好聯絡住在台北的女兒,沒想到她也說:「花蓮就有女兒了,為什麼還打來台北找我?」志工只好又打給老先生住在花蓮的女兒,告訴她:「妳父親的病情不輕,不管怎樣,希望妳能來看看他。」

一天中午,這個女兒提著吃的東西到醫院探視父親。當時老先生因為身體舒服了些,護士小姐便將床搖高讓他半躺著,並暫時把呼吸器拔掉。女兒一進病房,看到父親的氣色還不錯,就把手上的東西用力丟在桌上,冷漠地說:「人都還會講話,有什麼嚴重的!」說完掉頭就走。

老先生看到女兒這種態度,又說那些話,心中的痛即使不講,志工們也看在眼裏。他一直搖頭,無可奈何地喃喃說著:「你們看啦!她這種態度……。」志工們感到很奇怪:為什麼女兒會恨父親恨到這種地步呢?便不斷去關懷老先生。

原來老先生很有錢,擁有六甲土地。後來,他把房地產都分給了兩個女兒,自己手邊只留下一些現款。有一天,大女兒去找父親說:「爸,我娶媳婦需要花一筆錢,您能不能給我?」老先生說:「不行,我必須留一些錢在身邊;如果都被妳們拿光了,以後我怎麼辦?」

大女兒就說:「要不然,您將錢借給我嘛!」老先生說:「借是可以;但是,妳收了賀禮後要趕快還我。」大女兒聽了,心裡很不舒服;媳婦娶進門後第二天,她就還父親那筆錢,並說:「現在我把錢還給你了,以後你有事不要來找我。」從此,父女兩人便形同陌路。

看看這位老先生,有女兒、房子和土地,但是生病時卻沒有人來照顧他。在慈濟醫院,有太多類似這樣的個案;甚至,有些病患的子女不乏是博士、校長、律師等專業人才,個個都很有成就,但是同樣都沒有人肯照顧年邁的父母。

這種問題,不只發生在慈濟醫院而已。我們經常在報章媒體上看到一些獨居老人病死了,卻沒有人知道的消息;甚至有老人已死了多天,屍體發臭被狗拖到外面才被人發現。

現在的社會,有很多人只重視子女、為子女付出,卻冷落了父母、不懂得報答父母的宏恩。「父慈子孝」的家庭倫理,是中國人的美德。有一天我們都會老去,一定也希望子孫會對我們好;如果我們逆倫理而行、不懂得反哺,將來子孫是否能讓我們安心、滿意,就很難說了。

父母是子女的「模」,希望大家在社區中能彼此互動,不僅照顧家中的老人,也能夠幫忙照顧別家的老人。如果能讓社區族群化,把年紀大的當作是自己的長輩;年紀相當的,當作是自己的兄弟姊妹;年紀幼小的,視為自己的子女;那麼,每一個社區一定都能守望相助、敦親睦鄰。

一個家庭中的成員,若能對上有孝、夫妻互諒互愛,對下則用智慧去愛、去教育,如此家庭一定是幸福的;無數幸福的家庭合在一起,就是一個祥和的社區。希望大家在各自的社區裡,能推動敦親睦鄰並提倡孝道;這樣一來,相信我們的社會一定會更加美好、祥和!
「戒」是不起心動念;「定」是臨危不亂;「慧」能運心轉境。
Discipline is to, not give rise to , unwholesome thoughts., Meditative concentration is to , be calm under adversity., Wisdom is to , take control of our mind , and change our destiny.
證嚴法師靜思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