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立聯絡處 聚人心傳人文

(攝影者:莊魏鋒)

(攝影者:莊魏鋒)
馬來西亞慈濟志工葉淑美帶領緬甸志工李金蘭及同修林彥甫拜見上人,並報告今年浴佛活動,以照片介紹今年將返臺受證之十五位當地志工。上人表示每一粒種子都很優質、單純,期待可以在當地趕緊找到地點成立聯絡處。


在納吉斯風災的大災難過後,馬來西亞慈濟人持續關懷、幫助緬甸災民,也將法水帶到緬甸,當地志工殷勤精進,掌握法脈宗門精髓,能就地成長菩提林。上人表示,三年來慈濟所做已受政府與民眾肯定,鋪出基礎道路,應把握機緣就地尋找合適地點成立會所,讓散居各處的志工有固定聚會的「家」,凝聚心力讓志業穩步發展。

「緬甸有許多需要幫助的苦難人,無論是經濟上、心靈上或無常意外的困難等,只要有慈濟聯絡點,能夠較為迅速地使苦難人得到幫助,否則雖然已有受證慈濟人,但大家散居各地,急難時難以在短時間內集合動員。另則是聯絡點的成立,有助精神理念、慈濟人文的落實。」

馬國志工穩固根本 帶動慈濟理念

上人且言,緬甸本是佛教國家,經過這三年來的慈善援助與彼此互動,法師也肯定慈濟,應把握時機,讓緬甸佛教徒都能理解,佛陀的教育並非獨善其身,佛教徒在了解道理之後,應該要為人付出。「緬甸天然資源很豐富,但人心思想、行事保守,致善門難開,若能開啟心胸與思想,就能較積極地行善造福,慈濟在當地,會引導開啟這道善門。」

上人再提到,緬甸貧苦農家在聽到慈濟人講述「竹筒歲月」的精神理念後,即使沒有能力捐款,也會存「米撲滿」,在不影響生活的狀態下量力行善。由此可見緬甸民心純樸良善,只要加以引導,他們就能在正確的道路上精進。再者,緬甸出產農糧,慈濟也可以在農業方面予以支援,不只有助促進富足也能向外輸出,紓解糧食短缺的危機。

馬來西亞葉淑美表示,慈濟志工郭濟緣等人每月會安排一群馬來西亞慈濟人到緬甸,除了協助慈善濟貧也為當地志工上課。上人欣言,三年前剛開始進入緬甸,大家就如此用心承擔,又如南馬慈濟人負責關懷、輔導的斯里蘭卡慈濟聯絡處也已建立制度。師父經常向全球慈濟人稱許馬來西亞的志業發展,希望全馬慈濟人穩固根本,相互讚歎勉勵、持續精進。

「你我都是第一代的慈濟人,要固守好靜思法脈與慈濟宗門的理念,後續運行的方向才會正確。」上人慈示,緬甸慈濟會所成立後,對於志工平時幫助的對象就要建立名冊,由當地志工負責平時的志業運作,本會做經費後援,而馬來西亞慈濟人繼續定期前往輔導、帶動精神理念以及補充人力。

※本文摘自:《證嚴法師衲履足跡》 二0一一年‧夏之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