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思好話一條街 敦親睦鄰聚福緣

2015/02/20  張素雯(慮緻)/加拿大報導

嚴寒天氣下,在時代廣場師兄師姊手持靜思語春聯及結緣品整隊及行前叮嚀。(攝影者:余偉平)今年的多倫多嚴冬持續多日,零下22度(風寒效應零下36度)阻擋不住北多倫多慈濟人敦親睦鄰的心意。2015年二月二十日(農曆大年初二)剛遷居八個月的北多倫多聯絡點十四位志工們一早在會所集合。合心準備了48袋新春結緣品(內含蘋果橘子文宣及平安吊飾)及靜思好話春聯,只為了傳達慈濟人誠摯溫暖的心意。

 

儘管低溫,所幸陽光普照,在活動組張素雯(慮緻)師姊行前溫馨叮嚀,向上人問訊後,即分為兩路人馬:一組前往就近的時代廣場,銀禧商場初會結緣。另一組則前往去年已經耕耘有成的好景商場拜年。每組組員各有不同的任務,有的是向店家介紹慈濟(依店家語言隨時調動),兩位負責貼春聯,其餘師兄姊提新春結緣品。一路上以整齊隊伍,一家一家拜訪。連商場的警衛都為之側目,前來關懷,我們趁機奉上結緣品,又結下好緣。

 

慈濟人與「知味齋」素食餐廳結緣多時,一進門,老闆、員工都主動拜年,歡喜接下結緣品,也提供合適地點張貼春聯。另一位餐廳的韓國籍老闆雖然不懂國語或廣東話,經以英文溝通,簡單看了我們的慈濟加東文宣後,也開心接下新春結緣袋,並告知歡迎我們在店內任何角落貼春聯。

 人生何處不相逢,經過一家乾洗店時,老闆娘一看到素雯師姊,即喊出「張老師」,原來是以前多倫多人文學校的家長,儘管孩子已經上大學,仍記得當時任教的老師。既然是人文學校家長,老闆娘熟悉靜思語,對靜思語春聯自是接受度百分百。我們也邀約歡迎隨時到會所喝茶。

另一組則前往去年已經耕耘有成的好景商場拜年。(攝影者:林思瑋) 師姊們在好景超市門口與途人結緣及介紹靜思語春聯。(攝影者:林思瑋)

連商場的警衛都為之側目,前來關懷,我們趁機奉上結緣品,又結下好緣。(攝影者:余偉平) 永信建康食品商家職員挑選靜思語春聯。(攝影者:余偉平)
 

就在我們進行愛灑時,有一位SNAPD列治文社區媒體的記者JOANNE WITT剛好經過時代廣場,原本打算採訪前往華人商圈拜年的商會會長,議員,看到我們一致的服裝與親切的態度,便很好奇的過來採訪我們,請問我們是何團體。我們當下把握因緣,介紹慈濟,融入主流社會。JOANNE也表示很佩服我們在冰冷的寒冬,以誠之情誼與店家結好緣。

 

上人的靜思好話是慈濟人展現誠意最佳的橋樑,在寒風中,雖然兩頰凍紅,挨家挨戶送上新春祝福,表達了北多倫多殷殷實實深耕社區的決心。願此好話愛灑耕福田,能帶來人間祥兆,留住永恆的、心靈的春天。

師兄師姊在乾洗店介紹及分享加東文宣小冊。(攝影者:余偉平) 師兄在大山行店家張貼靜思語春聯在指定位置。(攝影者:余偉平)

 皇廷餅店老闆很歡喜接受師兄姊們結緣的靜思語春聯。(攝影者:林思瑋)

慈濟北多倫多人文學校 中年級組靜思語看圖作文比賽花絮

2015/01/29  黃麗華/加拿大報導

四誠黃麗華老師協助學生們進行靜思語漫畫看圖作文比賽。(攝影者:余偉平)      在慈濟人文學校就讀的學生當念到中年級時,在語文的學習上已具備寫出完整句子的表達能力,所以學校決定由今年開始讓四年級至六年級的學生實施靜思語看圖作文比賽,其目的為提升學生學習中文及靜思語的興趣,及培養學生文字表達的能力,並透過美學來體驗慈濟人文精神,鼓勵學生平時多寫及訓練臨場構思能力。

      為了完成這個目標,中年級組的三位老師在學年一開始就經過討論,達成共識,決定用靜思語的漫畫為故事架構,融入到作文寫作,先由老師在班上帶領同學解讀每一張漫畫內容,配合靜思語的含意,再寫成三段式或以上的文章。經過數次的練習之後,正式比賽於寒假結束後回校上課時在各班舉行。為符合公平、公開的原則,比賽當天所發的靜思語漫畫內容,跟之前練習的漫畫不重覆,不過三位老師也一致認為,比賽當天的漫畫應選用應淺顯易統懂的主題,以便學生能容易發揮。

         我本身任教四年級,總覺若能在四年級幫學生打下紮實的基礎,是為高年級鋪路,我做了七次練習學習單的設計,前三張是段落的完成,第四次之後就實際要達成三段落的寫作模式。我個人將後四次練習的方式採用分析式的帶領,指導同學用5W1H(人物角色、地點、時間、做什麼?為什麼?與如何做?結果?)先進行分解,同學只要跟著這幾個重點,加上對靜思語的解釋就能完成第一段與第二段,至於第三段就要由同學自由發揮,可以是自己的體驗,或他人的故事,亦或歷史上的實例;最後再加上總結,那麼一篇完整的作文就大功告成,這一切教導是為了給初學寫作的同學建立自信與概念,了解作文其實沒有想像中的困難。

四誠學生們正埋首沉思如何下筆。(攝影者:陳建廷)  五年誠隋文彬老師指導班上學生。(攝影者:陳建廷)

        比賽當天同學似乎能跟著平日老師所教過的步驟進行,只是很多想寫的「字」忘記了,而搔頭苦腦或埋頭猛查字典,當然也可以向老師詢問。整個氣氛雖有些緊張,畢竟這是一場公開的比賽,會考驗出同學的真正實力,也許有點殘酷,但是背後可以看到同學的寫作正在精進,身為教師的我都會有些許的感動。在慈濟為師,唯一的期許是每位莘莘學子,不僅能學習到慈濟人文的精髓,並能將靜思語應用於日常生活中,與家人朋友互動交流而體驗實踐。

五年誠班學生們用心寫作。(左起:曹智皓、劉曉菩、鄭萓方、林楷恆)(攝影者:陳建廷)  五年誠班學生馮路用心寫作。(攝影者:余偉平)

六年誠班同學們用心寫作。(攝影者:馬嘉呈)




2014/12/08 以自然花草為師 感恩心欣賞讚歎



在加拿大的北多倫多人文學校,學生從茶道,學習傳統文化禮儀。

家長:「我們是中西合併的家庭,所以對我來說是非常的有意義,讓她學這個中國的禮儀,­尤其是茶道,練習他們的耐心,和他們那分尊重的心。」

慈濟人文學校學生 馬加茄:「我喜歡茶道,因為可以幫媽媽端茶,然後也可以說我愛你。」

家庭少子化,許多孩子養尊處優,不懂禮儀,從奉茶過程體驗固有傳統文化。

真善美志工 加拿大報導 (2014.12.08)

2014年慈濟西多倫多回顧

2015/01/31 聯絡點心靈依歸 北多倫多歲末祝福聚一堂



慈濟加拿大「北多倫多聯絡點」,自前年九月15號成立以來,儼然成為社區慈濟人,心靈­的皈依,一連兩天在會所舉辦歲末祝福感恩會(1/24-25),志工和與會民眾,超過­三百人,在隆冬之際,相互取暖。

慈濟加拿大「北多倫多聯絡點」,前年九月成立以來,大家庭的感覺,逐漸營造出來,也在­歲末祝福活動,表露無疑。

因應全球伊波拉疫情,今年是由加拿大分會副執行長,代表證嚴上人,為當地委員及榮董授­證。

慈濟志工 簡秀桂:「一分好因緣讓我認識慈濟,我到慈濟人文學校,當起愛心媽媽,從那裡我真的得­到很多,師兄師姊的協助,來到加拿大第一年的冬天,這個氣候對我來講,應該是好冷好凍­,但是那一年冬天,天似乎不是那麼的寒。」

頻頻有極地冷氣團侵襲的加拿大,天寒地凍的天氣,多了這股,人心的暖。

真善美志工 林來亮 程驤 加拿大報導 (2015.01.31)

慈濟北多倫多人文學校 演講比賽多樣化 創意發揮滿堂彩

2015/02/01  黃淑芳(慮覺)/加拿大報導      

進修一 馬嘉謙同學演講:【信心 毅力 勇氣 三者具備 則天下沒有做不成的事】。(攝影者:梁延康)2015年的二月一日除了是二月的第一天,也是慈濟北多倫多人文學校舉辦靜思語演講暨說故事比賽的大日子。雖然室外溫度是負十多度的冷颼颼,但是演講比賽的會場內卻是熱鬧不已。

今年高年級組的靜思語演講比賽很不同,每個年級都各有特色。進修一到進修三的老師為了讓班上同學有最好的發揮空間,每個班都量身自訂了不同的比賽辦法。

進修一共有五位同學參加,邵榆翔老師選出的靜思語是「信心、毅力、勇氣,三者具備,則天下沒有做不成的事。」五位孩子都說一樣的題目,每一位都用自己的親身經歷,表達出只要堅持不放棄的去做一件事,就一定會有成功的一天。其中第一名的馬嘉謙同學,用了自己考試時常粗心大意的經驗,因為受這一句靜思語的影響,最後成功改變了這個壞習慣。當他說出改變後的結果讓媽媽開心,自己也開心的時候,所有在場的大人小孩都笑了出來,讓現場的氣氛頓時輕鬆不少。

進修二的李蓉芬老師讓這一場靜思語演講比賽變成一場鼓勵人心的表演。雖然只有兩位參加,但是除了一位是演講比賽常勝軍的梁惠婷同學,帶來的靜思語是「分秒不空過,步步踏實做」之外,另外一位陳品綸同學是生平第一次參加中文演講比賽,也是第一次在大庭廣眾下,背出一整篇的中文文章。前者表現的落落大方,手勢、動作、發音、台風等無一不穩,為台下的同學們呈現出最好的一個表演。後者展現的則是大無畏的勇氣,雖然緊張看得出,但是背後的努力以赴更為她搏得滿堂的掌聲。

進修三四的黃淑芳老師和班上的大孩子們溝通後,做出了「即席演講」的決定。這一個決定讓其他班的老師大吃一驚,也為這個班的同學願意接受這樣的挑戰讚嘆不已。「我最喜歡的運動」、「我最要好的朋友」和「我最喜歡的一門課」三個題目看似簡單好發揮,但是若要加上與靜思語有關的內容,可就不容易了。拿下第一名的韋明欣同學,把師公上人當做是自己最要好的朋友,因為每一句靜思語對她的生活都起了大影響。第二名的林妤同學則是透過游泳這一項最喜歡的運動,體會到精勤不懈的重要性。而第三名的李孟澤同學透過籃球了解到合作的真意。

進修二 梁惠婷同學演講:【分秒不空過,步步踏實做】。(攝影者:梁延康)  進修二 陳品綸同學演講:【看別人不順眼 就要調整自己】。(攝影者:梁延康)

進修四林妤同學即席抽題演講:【我最喜歡的運動】。(攝影者:梁延康)  進修四韋明欣同學即席抽題演講【我最好的朋友】。(攝影者:梁延康)


學習中文的聽、說、讀、寫,對於在海外成長的孩子來說,每一樣都充滿了挑戰,每一位堅持下來學習中文的孩子都或多或少受到了靜思語的影響,才能夠一路唸到畢業。當然,孩子的轉變,做父母的一定也看在眼裡,隨著每週一句的靜思語學習,受到潛移默化的還有家長群。對於每一位願意接受挑戰,站上台前參加演講比賽的孩子們,不論比賽結果如何,都為他們自己的人生留下最美好的回憶。

準備演講的同學們在等待區 等候唱名演講。(攝影者:莊博雄)  高年級組演講同學與老師 評審菩薩身影。(攝影者:梁延康)

慈濟北多倫多人文學校 低年級組靜思語說故事比賽心得分享

2015/02/06  呂秀圓/加拿大報導

一年級鐘家靜同學靜思語說故事神情。(攝影者:梁延康)**賽前訓練,建立信心

從得知學校將舉辦說故事比賽,我內心充滿無限的期待,因為我們總是扮演說故事的角色,雖然孩子們聽得津津有味,但總覺得還能再做些什麼,讓孩子更進一步,因此我非常鼓勵孩子參加此次的說故事比賽。要讓孩子從「聽故事」到「說故事」這段過程是需要親、師、生三方面一起合作才能達成的任務。

在平常上課時,我很喜歡和孩子們說故事,說完後,會請孩子們先回想一下老師剛剛說的故事,再鼓勵他們用自己的話重說一次老師剛剛的故事內容,剛開始孩子們重述故事的能力還有待加強,從幾句話、幾個片段開始練習,這也能同時訓練孩子口語的能力,和分享的勇氣,直到能說出整個故事的大意。我會再進一步,請孩子選自己最喜歡的一本書或一個故事,學習與他人分享故事的內容。

決定參賽的人選後,我給孩子們一些時間去選一篇最喜歡的故事。首先,在家裡可以利用時間先練習說故事給家人聽,讓家人一同參與此次活動;在課堂中,讓這些參賽的孩子上臺練習說故事,再請臺下的孩子當小評審,發揮團隊合作的力量,經由一次次的練習,孩子們表現越來越穩定,也越來越有自信。雖然說是比賽,但我賽前仍然鼓勵孩子,以平常心、開心地參加比賽。過程中我們已經盡力,無論有沒有得名,這都是一個特別的經驗,可以讓自己在慈濟人文學校留下一個精彩的回憶。

 一年誠楊智誠同學靜思語說故事神情。(攝影者:余偉平)  二年誠李昱呈同學靜思語說故事神情。(攝影者:梁延康)

三年誠唐子恆同學靜思語說故事神情。(攝影者:梁延康)  一年級同學用心聆聽說故事者。(攝影者:余偉平)


**賽後檢討,學習長處

            終於比賽結束了,孩子們的表現可圈可點,我很高興他們的努力獲得評審的肯定,從孩子們開心的表情,我相信他們會越來越有信心,越來越喜歡說故事,我也會在「靜思語故事」這塊領域持續努力。此外,透過這次比賽,我和孩子們也有機會觀摩其他班級同學的表現,有許多值得我們思考、學習的地方,我也會和孩子們討論,我們與其它班同學的差異,有什麼優點是值得學習的。看到孩子們的分享與發表,我相信這次的比賽,已經在他們心裡留下深刻的印象,我相信老師們同樣也藉由觀摩各班的比現,更能激盪出更多的教學想像,帶領孩子們看到不一樣的視野。

我覺得傳承靜思語是每位老師的職責,對於低年級的孩子,透過說故事的形式,來傳遞上人的教育理念,是一個最直接、有效的方式,每個孩子都喜歡聽故事,甚至喜歡自己在臺上說故事,老師們若能在故事中結合孩子們的生活經驗,讓孩子確實在日常生活中執行上人的理念,我想如此從事靜思語教學的效果是很有效的,我也會有信心持續向上人與各位前輩學習、努力。

同學與評審、老師用心聆聽說故事者。(攝影者:余偉平)  低年級組靜思語說故事得獎同學與評審、老師合影。(攝影者:梁延康)

2014 Tzu Chi Global Footprints English 全球慈濟大藏經

進修二 、進修三書法課心得分享

2015/01/04  李蓉芬/加拿大報導

王元培老師殷殷提醒書法技巧。(攝影者:梁延康)在海外的中文學校裡, 慈濟是以「人文教育」為其最大特色。 在正統中文教育外 ,也經由靜思語及各種人文課程如花道、奉茶 、書法等課程來潛移默化學生,以成為內外兼修的青年。本學年慈濟北多倫多人文學校將書法課安排在進修二 、三(8,9年級) , 或許是考慮青春期的孩子, 血氣方剛, 情緒容易浮動 ,練書法正可以磨磨性子; 另一方面學生對漢字也累積了一定的基礎 。藉由這門課, 更能領略出中文字之美。

 

2014年11月9日, 校方請到本地知名書法家王元培老師擔任為期三週的書法講解及示範課程。 甫上課老師便略作調查 ,同學們中只有少部分學過,但都不曾參加過比賽 ,大多數對書法均感陌生, 也因此對於這課程有極大的興趣。

 

老師有著多年教學經驗,開宗明義表示學書法是學中國五千年的歷史,先從文字的演變,到文房四寶(筆墨紙硯)一一說明。 平日要求的筆順練習, 在寫書法是更顯其重要。老師拿出了事前準備的九宮格,讓同學們跟著老師的筆法, 一筆一畫的描紅。

 

第二堂課,老師介紹了幾位有名的書法家 ,並輔以動畫片「王羲之吃墨」 及 「王羲之妙書迎春對聯」讓學生欣賞。 大家都看得津津有味。 接下來, 同學們開始嘗試臨摹。同學們十分珍惜這難得的機會 ,屏氣凝神地一張又一張的練習。


進修三同學屏氣凝神習書法。(攝影者:余偉平)  同學認真一筆一畫小心臨摹。(攝影者:陳建廷)
 

當第三堂課還沒開始, 同學們早迫不及待的將報紙貼好在書桌上。 老師以「靜夜思」為例 ,一步步的教同學們如何將稿中的字畫成九宮格 ,按比例寫在宣紙上。大家沉浸在寫書法的過程中陸續完成作品。進修三的黃淑芳老師也提筆寫出讓同學們讚佩不已的佳作, 她雖謙稱有數年沒動筆 ,但看得出基本功紮實!

 

這三週的課程, 同學們由起初對書法的全然陌生, 逐步學習如何靜心到寫出自己得意的作品, 體會出創作的喜悅並欣賞漢字之美 。更值得欣慰的是,同學們會自動的負責事前的準備到課後的清潔善後, 這也見證了平日人文教育的成功。

進修三黃老師指導該班同學書法。(攝影者:馬嘉呈)  進修二李老師指導該班雷樂文同學運筆。(攝影者:馬嘉呈)

幼小班首度舉辦心素食儀 親師生全體總動員

2015/01/15  蔡美貞/加拿大報導

陶琬琳母女分享心素食儀作品其樂融融.(攝影者:莊博雄)事前準備 合和互協

 

這是北多倫多慈濟人文學校首度舉辦全校性的心素食儀活動,在我們的幼小班級,雖然沒有參加最後擺盤陳列的說明部分,但是基於相信小小孩子一樣也可以做到環保愛地球,我們和家長溝通協調之後,展開這親師生都第一次的心素食儀探險之旅。

 

結合聖誕假期的節慶,這次幼小班級的活動主題設定為『和聖誕老人一起素素看』;利用新鮮草莓、棉花糖、糖果米,以及裝飾用的糖霜,來製作聖誕老人。在上課前,老師發出E-Mail給家長,說明在活動設計上所需要的物資,原先擔心因為時間緊迫,家長會來不及籌備;沒想到,信件一發出去不到兩天的時間,全部的物資都已經有家長來認領準備,並且全數免費提供。新鮮的草莓在冬天的多倫多並不容易買到,班上的文豪媽媽不僅首先發難,提供採買之外,還幫我們在家就先把草莓洗淨、切半備用。而一般裝飾用的糖霜就像牙膏一樣,很大一管,對幼小班的學生來說其實不方便使用,但是非常有心的詩浵媽媽就四處幫忙蒐尋,幫我們買了20支迷你版的糖霜條,讓每個學生不僅可以一人用一支、不需輪流,而且大小適宜、使用上非常方便。家長主動熱心的協助,讓老師減輕許多事前準備的工作負擔,也讓整個活動的進行更加順暢。

 
林思瑋老師指導傅堉婷 龍态希同學.(攝影者:莊博雄)  陳詩浵父女開心參與活動.(攝影者:蔡美貞)

活動會上 歡笑不斷

 

活動一開始,老師採用幾年前多倫多慈青孩子所公演的[保純期限﹞音樂劇,介紹給家長知道,慈濟推廣的心素食儀活動,並不像一般傳統的宗教素食,而是愛護地球的環保素食理念,藉由少吃肉來增加地球的氧氣,進而推廣「食用」的禮儀。

 

接著,我們將食材發給出席的家長,由家長陪同孩子一起動手製作聖誕老人,孩子們小小的手,動作上顯得有些不靈活,但是在家長各個愛心耐心的共同協作之下,不到一下子的功夫,每個小朋友都做好了他們自己專屬的聖誕老公公。

 

活動最後,還有剩餘一些棉花糖、糖果米和糖霜,有些小朋友和家長特別有巧思,不僅做了草莓棉花糖聖誕老人,還利用剩餘的食材,連棉花糖雪人也都完成了好幾個,在教室裡每一張桌面上,彷彿成了心素食儀特有的雪地場景。小朋友們迫不及待要和家長拿著滿意的作品合照,然後就可以馬上心滿意足的享用著自己親自參與製作出來的食物。

 

心素食儀 多做多得

 

四個星期的聖誕假期結束後,收回心素食儀的學習回饋單,發現班上有三分之一以上的孩子,都有利用一個星期的時間,每天都做到:歡喜不愛生氣(心)、至少一餐的素食(素)、外出時準備自己的餐具(食)、表現應有的餐桌禮儀(儀)。看到回饋單上,孩子們著色完成任務的可愛模樣,深深相信雖然學生小小年紀,卻都可以是環保小小兵,愛地球,只要大家多做多得,你我一樣可以做得到。

陳睿揚同學與爸媽歡喜感受課程的意義.(攝影者:蔡美貞)  吳憂 吳為同學與母親歡樂身影.(攝影者:蔡美貞)

一個人不怕錯,就怕不改過,改過並不難。
Fear not , the making of mistakes, but rather, the reluctance , to correct ourselves., It is in fact, not that difficult, for us to change.
證嚴法師靜思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