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師益友何處尋

2010年 09月 13日

外國小朋友參訪花蓮慈小,小朋友們互相手牽手,展現無距離的友誼。(攝影者:顏霖沼 日期:2004/10/21)

外國小朋友參訪花蓮慈小,小朋友們互相手牽手,展現無距離的友誼。(攝影者:顏霖沼 日期:2004/10/21)
每一個人學佛,若能撥開成見,則萬事萬物皆是佛法。

古德曾說:「大道無言說。」所謂「言語道斷」,是指「道」絕對不是用言語所能表達的;但是我們若用很單純的心、很純真的意去行動,則無一不是佛法。


心障不除 善知識難逢


佛陀說:「會善知識難。」離是非惡友的確很難,然而要和善知識相會更加困難。

什麼是「善知識」?就是能夠啟發你的良知和智慧的人。在你陷於煩惱之際,他可以開導你,解除你的心結,使你從凡夫黑暗的一面,轉向聖人光明的境界。

然而在這世間,能勸導化解、圓融人我是非,並降伏我們的煩惱的善知識在哪裡?設若因緣俱足,遇到一位善知識,但是自己卻無法斷除成見,那麼,即使再好的人出現在我們面前,還是無法吸收他的知識與教化。

所以說,「成見若迷茫,則法界善知識難逢」。

人人若能將成見去除,則善知識所說的話就能解除人我是非的煩惱。

修行就是要保持天真的本性,如有「妄念」就是不真實、有迷情。

有些人說話的用意很好,但是聽者若用妄見的是非心或煩惱心去承受,就容易扭曲了對方的好意,以是為非。

雖然別人說的是真話,但是聽的人還是會起疑心,懷疑他對自己有偏見;或者看到他人在交談時,就以為他們是在談論自己的是非,在毀謗、中傷自己。這是自我產生的是非心,也是妄見與癡迷的情結;若不去除妄見,則面對再好的佛法,自己也無法接受。

善惡皆可為鏡 純真修行

孔子說:「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這也是在提醒我們,要隨時把周圍的人當作善知識看待。

好的人,他所展現的人格典範必定充滿光明、希望,讓人歡喜、讚歎,當然是我們學習的對象。

壞的人,因為表現出不好的行為,讓我們明顯地比較是非對錯,而能生出自我警惕的省思。因此,他對我們仍有教化之功,所以說:「三人行必有我師。」

修行,必定要回歸純真的本性。我們要以寬闊的心胸來看待所有的人,時時縮小自己、護佐他人,以不斷學習的心態去接受一切順逆境遇;若能如此,則世間一切萬物形態,都是我們的善知識。

因此只要大家能用純真、正直的心去面對各種境界,必定能有所領會,必定能得到善知識。

本文摘自:《生活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