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環保 生機無限

(攝影者:楊秀麗)

(攝影者:楊秀麗)
「都市的節能減碳,存於增增減減的數據;鄉村裏的節能減碳,卻是從生活習慣真正落實。」與大愛臺氣象主播彭啟明博士談話,證嚴上人表示自己一向不注重數據,卻重視生活教育。

「早期以人力為主的農耕方法,就是最自然、最環保的有機農耕法。無論是在水田種稻,或是在旱田種花生,收成之後,稻梗與花生莖葉都能回歸大地作為堆肥。」

上人指出,每一株植物運用大地養分成長,最後也成為大地的養分,這就是天然的生機,能在土地上不斷地循環;現代農業過於機械化,截斷了地力循環,稻草也不似過去用來堆肥,而是放火燒,產生大量廢氣與污染粒子……「唯有恢復過去乾淨單純的方法,才能回復自然。」

又如電器以「節能」為宣傳,促使民眾汰舊換新,在環保站常看到很多可用的電器卻被丟棄。上人直言,研發有效節能減碳的電器用品很好,但大家為了「趕時髦」而不停地棄舊物、買新品,反而更浪費。

「徹底的節能減碳須從生活落實,要行動也要帶動。遍布臺灣社區的慈濟環保站就地發揮環保教育良能,讓民眾體認到:只要改變生活習慣,就能減輕環境的負擔。」

環保首要愛惜物命;慈濟的資源回收,徹底做到清淨歸源。「志工在拆解、分類時,每一個細小的部分都不放過,讓回收再製的品質達到『精』與『純』,才能減少開發地球資源。」

證嚴上人開示於2010年12月9日《農十一月‧初四》
※本文引用自2011.1.25《慈濟月刊》第530期衲履足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