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說諸法 悅可眾心

上人教眾要學習佛陀修行的過程,虛心吸收、廣納善法,並且與眾廣結善緣。(攝影者:許榮輝)

上人教眾要學習佛陀修行的過程,虛心吸收、廣納善法,並且與眾廣結善緣。(攝影者:許榮輝)
《法華經》中,佛陀告訴舍利弗尊者:「如來能種種分別,巧說諸法,言辭柔軟,悅可眾心。」晨語時間,上人說明,「如來」是佛十號之一,能施善巧方便之法,使人人皆得法益而受用歡喜。

覺者「乘真如之道,從因來果,而成正覺」,上人表示,「真如」是真實微妙的佛性。「佛陀乘著真理之道而來人間,現相成佛而對眾生說法;佛陀以大慈、大悲廣度眾生,再如何剛強頑劣的眾生,只要聽到佛陀說法,也能起歡喜心。佛陀說法『言辭柔軟』,亦因過去與眾生廣結善緣,所以人人樂於聽聞接受。」

上人教眾要學習佛陀修行的過程,虛心吸收、廣納善法,並且與眾廣結善緣。

做好事 無量心

2012年大陸華東見習志工尋根暨人文社教研習圓緣,上人開示,做好事就像朝山,只要認定方向、摒除雜念、步步精進,就能與眾合和互協,發揮淨化人心的大力量。

「行善並非有錢人的專利,只要願意在生活中節省一點點,任何人都有能力行善。」上人強調,做慈善並不困難,但是要「付出無所求」,以感恩、尊重的態度布施,並不容易,「慈濟人在助人的過程中見苦知福、有所體悟,所以能由衷感恩受助者讓自己有付出、學習的機會。」

上人教導,要用「慈悲等觀」的智慧,培養大慈、大悲、大喜、大捨「四無量心」。

「『大慈無悔』——發心造福人群,希望人人都能得到愛、快樂、幸福,所以即使與對方無親無故,或遭遇何等困難阻礙,都甘願付出無後悔;『大悲無怨』——發自內心付出不求回報,即使遭受毀謗也無怨懟。『大喜無憂』——看到別人因自己的幫助脫離苦境,且進一步付出助人,讓更多苦難人得救,內心歡喜無憂;『大捨無求』——付出無所求,還要感恩、尊重,給予真誠的愛。」

上人強調,莫輕視自己微小的力量,也不要浪費一點一滴的資源,生活節儉即得富而有餘,期待人人恆持發心,做個「富中之富」的好人。

【靜思小語】助人不難,但要「付出無所求」,實在不容易。

證嚴上人開示於2012年4月13日《農三月‧二十三》
本文摘自:《慈濟月刊》546期〈證嚴上人衲履足跡〉
夫妻間相處的言行,不僅是直接的身教,也將是子女們的處世範本。
Through their speech and behavior toward one another, parents are actually teaching their children by example, which becomes the model children use in their future behavior.
證嚴法師靜思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