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人的真諦

劉濟雨師兄為符喜泉女士(右)解說慈濟志業。(攝影者:劉素方,地點:新加坡靜思堂,日期 :2010/07/01)

劉濟雨師兄為符喜泉女士(右)解說慈濟志業。(攝影者:劉素方,地點:新加坡靜思堂,日期 :2010/07/01)
新加坡退休官員符喜泉女士等人來訪,請教上人如何帶動人人做好事,還能使志業遍及海外?


上人表示:「行善賑濟不只是單方面的給予,更重人與人之間的互動;慈濟志工在社區鄰里間關懷,也帶動起互愛互助的善效應,讓受助者知道自己也能助人——即使每天存下少許銅板,就能捐入功德海,讓許多苦難人得救;從而建立起自信心、歡喜付出。」

慈濟人遠赴海外賑災,來回交通等費用皆是自行負擔,善款點滴用於賑災。上人表示:「能夠如此無私無求、踏實做事,正因為人人『內修誠正信實』,發心立願為天下苦難人付出。」

人有愛 己無私

慈濟對宗教的定義是「人生宗旨、生活教育」,慈濟人即使宗教信仰不盡相同,卻都秉持上人「信己無私,信人有愛」的信念,來耕耘人心福田,外行慈、悲、喜、捨。上人說明:「慈心就是清淨無私的大愛,就像父母疼惜子女般,期待天下人皆幸福;悲心即同體大悲之心,感同身受天下人的苦難,無怨無悔、盡心力救拔。」

符女士表示,慈濟人在災難過後快速動員救災的效率,實在不可思議。上人說,拜現代科技所賜,各國慈濟志工從媒體得知災難消息後,皆能就近趕抵現場;若受災國家沒有慈濟人,也可由鄰近國度跨國合力支援。

上人舉述今年東日本大震災後,全球慈濟人就地勸募,即使在生活貧苦的國家,慈濟人也啟發民眾愛心,傳遞「竹筒歲月」點滴積聚力量的觀念與方法。

「慈濟『濟貧教富』——提振苦難人積極面對生活的動力;同時『教富濟貧』——讓經濟富有的人親見受災生活苦況,見苦知福而能自省。無論經濟上是貧是富,只要願意付出力量助人,施行慈悲喜捨,其心靈皆是富有。」

【靜思小語】慈心期待天下人皆幸福,悲心視天下苦難者為親人,無怨無悔、盡力救拔。

證嚴上人開示於2011年12月5日
※本文引用自2012.01.25《慈濟月刊》第542期衲履足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