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年級組作文比賽:中文和人文基礎的呈現

2017/11/26 葛健生/加拿大報導

「寫給家人的一封信」不但文字通暢,更能「文以傳情」。攝影者:丘啟源2017年11月26日在慈濟北多倫多人文學校高年級組舉行靜思語作文比賽中,從六年級到進修四的學生們的作文,有抒情的書信,也有敘事的文章,但不論抒情或敘事,多能呈現出平時所學的中文和人文基礎,讓讀者在閱讀書信時,彷彿感受到作者的溫情、溫馨和溫度;在敘事的文章中,也似乎看到了栩栩如生的場景再現。

本次高年級作文比賽參賽班級包括六年級、進修一、進修二、進修三和進修四等五個班,共分兩組,第一競賽組為六年級和進修一,作文比賽題目為「給家人的一封信」;第二競賽組為進修二、進修三和進修四,作文題目為「考試前後」。在經評定後,高年級兩組分別選出兩組的前三名和佳作,並於十二月十七日,由張素雯(慮緻)校長親自頒獎。

 

◎ 真情流露 展現文字的力量

 

在六年級和進修一「寫給家人的一封信」中,有寫給外公、外婆、爺爺、奶奶、爸爸、媽媽、姐姐、弟弟等不同對象的信,其中有多篇信件文字優美而通暢。

然而,還有部分信件不僅文意通暢的敘述與家人的共同回憶,更重要的是,有幾篇信件在敘述和親人的經歷、相處、觀察或共同回憶之後,最終寫信人對收信人產生了想法(reflection)、意見或情感(feeling)的聯結,進而真情流露地表達出來,而由這份真情所產生令人感動的力量,早已超越了文字的表面意義,從字裡行間自然而然的流洩出來。

在作文比賽中,有描述姐妹真情的信件,「感覺姐妹,就是互相可以欺負和愛護,但是欺負又是有很溫馨的感覺。親愛的祖希姐姐,我常常望著蔚藍的天空,把祝福承載在雲頭,當你仰望天空時,每一片雲上都掛滿了我的祝福」。

也有感念母親辛勞的信件,「有時候,我看見妳很累的樣子,我就會忍不住會去抱妳拍妳的背,我常常想念媽媽以前沒有上班的時候,我可以常常和媽媽一起說話,但是我知道媽媽是為了我和姐姐而努力工作,我希望我快點長大,能幫媽媽做更多事」。

「你雖然不是世界上最好的弟弟,但是我也不是最完美的姐姐,所以讓我們一起努力成為更好的姐弟倆」,這是令人莞爾的姐弟情深;當然,還有瞭解到外公外婆身體逐漸大不如前的信件,「經過這次的事,我才感覺到外公外婆年紀已經大了,不能再陪我們到處玩」。

學生作文比賽的書信在文字通暢之餘,更能「文以傳情」,當是這些「寫給家人的一封信」中最難能可貴之處,因為這些「真情和感受」已經超越文字的表面敘述,真摰情感和人性光輝,透過文字流淌,才正是足以喚起收信人感動、落淚,甚至是永生不忘的隻字片語。


「考試前後」的過程、心情、感受、得失心各有不同。攝影者:丘啟源 學生們在作文比賽中,運用所學靜思語、成語和字詞。攝影者:丘啟源
 

◎ 靜思人文 潛移默化於生活中

 

進修二、進修三和進修四的作文比賽題目是「考試前後」。學生們多從自身經驗的角度出發,闡述考試前後的過程、心情、感受,以及得失心,並以自身經歷和親身感受作為文中的故事,同時運用所學的靜思語、成語和字詞,使得這篇描述性的文章,文意通暢、生動活潑,又富有反思反省的想法。

不論在「給家人的一封信」,無形中表達出的是孝順、感恩、仁愛的意義;或是在「考試前後」,背後所隱含的是每位學生的精勤、負責和服務的精神。其實這些,反映出的正是學生們從開學至今所學的靜思語主題,正在日常生活中發揮著潛移默化的效果。

從六年級到進修四的作文比賽,有抒情的書信,也有敘事的文章。攝影者:莊博雄 高年級靜思語作文比賽「進修二~進修四組」第一名王晨而同學與張素雯校長、葛健生老師合照留念。攝影者:丘啟源

高年級靜思語作文比賽「六年級~進修一組」第一名林祖穎同學與張素雯校長、麻生沅老師合照留念。攝影者:丘啟源 高年級靜思語作文比賽得獎學生、校長及老師們合照留念。攝影者:丘啟源

2017-2018學年度靜思語作文比賽得獎名單

進修二~四組 
第一名 : 王晨而  (班級:進修)
第二名 : 黃雯茵  (班級:進修)
第三名 : 祖兒  (班級:進修
佳    作 : 林袓希  (班級:進修三)
 
 
六年級~進修一組
第一名 : 林祖穎  (班級:進修一)
第二名 : 郭维恆  (班級:六年誠)
第三名 : 慧昀  (班級:進修一)
佳    作 : 唐子軒  (班級:進修一)
 

慈濟北多倫多人文學校 推廣環保人文 由您我做起

2017/11/19  鄭楊河、張素雯/加拿大報導

環保志工們穿起蔬果裝,跟進門的親師生們打招呼。攝影者:梁延康1990年證嚴上人在臺中新民商工演說時,請大家用鼓掌的雙手做環保。慈濟環保志業自此啟動。而今環保已經是世界性的議題。身處加拿大福地的我們,如何以實際行動做到人文教育化清流,清淨環保救地球?慈濟加拿大多倫多志工特地於大都會廣場做環保樂活宣傳活動,持續一週以來(2017年11月13-18日),成果豐碩。志工們除了為響應加拿大漢博學院中醫醫學中心裝修款的二手貨義賣募款外,也感恩志工聶三元老師與會眾們結緣,免費為大家足療義診,宣傳健康和養生知識。當然,環保知識和111蔬醒日(蔬食)推廣更是活動最重要的一環。經過一連串的環保活動,志工們都非常幸福!
 
慈濟環保 落實海外人文教育
 
本次的環保人文講座主題是【愛護地球,大家一起來】,由鄭楊河(濟寯)師兄主講。攝影者:丘啟源慈濟人文敬天愛地,環保也是慈濟人文教育的一環,在慈濟北多倫多人文學校的人文課程就已規劃有人文環保課程,教育學生如何就地取材,資源再回收,創造第二生命。環保推廣當然要打鐵趁熱,從小扎根!為讓家長與新進志工能更進一步了解我們是如何教育海外的學子成為一個的愛家,愛地球的世界公民,感恩慈濟加東環保組接受北多倫多人文學校的邀約, 2017年11月19日一大早8點40分,頂著風雪,鄭楊河(濟寯)師兄和邵美珍(慈杰)師姊,協同二位環保志工(來自上海夫妻同修的湯齊師兄和崔萍師姊)風塵僕僕來到慈濟北多倫多人文學校。環保志工們穿起蔬果裝,跟進門的親師生們打招呼,為了就是希望帶給學生,家長一個新奇,並進而邀約參加9點50分的環保人文推廣講座。

 

愛護地球 您我做起 轉【溫室效應】為【心室效應】

 

本次的環保人文講座主題是【愛護地球,大家一起來】。由於宣傳得力,座無虛席,出席講座的家長志工近30人。首先由邵美珍師姊介紹了環保週的成果和簡單的有獎問答後,由鄭楊河師兄開始介紹當今地球的危機。現場聽眾都很驚訝原來地球告急的最大原因是畜牧業盛行造成地球暖化的最大殺手。全球有10億人處於飢餓,而人類卻耗用三分之一的穀物養牲畜。鄭師兄舉例了一池子浮萍的數學問題。提醒大家雖然加拿大是天堂寶地,但地球只有一個,每個人都不能置外於地球危機。由於工業化和人心的種種貪慾,造成目前的地球處於非常危急的時刻!唯有從人心淨化開始才能減少地球被破壞,讓子孫有乾淨的生存環境。而減緩地球危機最最重要的是從每個人每天的飲食開始。人類蔬食,不但可以減少蓄養牲畜的土地和水污染,更阻止了森林被砍伐。蔬食是有益身心健康更是減少地球惡化的最快方法。

 

講座結束前,鄭楊河師兄與張素雯校長一起鼓勵大家發願簽署世界甦醒日的活動簽名,讓聯署人數到達111萬,力促聯合國制定每年1月11日為世界蔬食日。現場聽眾馬上響應,紛紛填寫響應登記表。推動環保人文由您我做起,期待人人小小的動作中減緩地球破壞,讓下一代有乾淨安全的環境,更期許因蔬食帶來的【心室效應】,匯聚善心,人心淨化以沖淡【溫室效應】

邵美珍(慈杰)師姊與穿起蔬果裝的環保志工跟進門的親師生們打招呼,並進而邀約家長參加9點50分的環保人文推廣講座。攝影者:梁延康 當天近30位家長及志工出席講座。攝影者:梁延康

美珍師姊介紹了環保週的成果。攝影者:丘啟源 慈濟加拿大多倫多志工特地於大都會廣場做環保樂活宣傳活動,持續一週以來(2017年11月13-18日),成果豐碩。攝影者:梁延康

師兄師姊向市民推廣慈濟活動。攝影者:梁延康 兩位可愛的小妹妹一同支持111蔬醒日。攝影者:梁延康

師姊向市民講解環保酵素的製作及使用方法。攝影者:梁延康 志工聶三元老師(穿紅衣者)與會眾們結緣,免費為大家足療義診,宣傳健康和養生知識。攝影者:梁延康

大都會二手惜福義賣,志工向民眾介紹精美木刻【般若波羅密多心經】。攝影者:梁延康 慈濟志工大合照。攝影者:梁延康

節能減碳環保救地球-創意滿滿的人文環保課

2017/10/29  麻生沅/加拿大報導

林茹菁老師細心為我們準備的材料。攝影者: 梁延康環保一直是慈濟人文學校教學的重點之一,教導學生從日常生活中,愛物惜物,減少浪費,為地球環境保護盡一份個人的心力。

 

環保除了在家裡,也可以在學校實踐。感恩學校特別為六年級及進修一學生安排人文環保課程。在上之前,進修一麻生沅老師利用一堂課的時間,來跟同學們分享環保的意義以及做法。我們都知道我們只有一個地球,而每天製造出來的垃圾,尤其是塑膠垃圾,卻對環境以及海洋生物造成了很大的危害。麻老師藉由短片的播放,就讓同學們看到了漂流在海洋裡的塑膠垃圾,對於生物及景觀所造成的傷害。而更進一步的指出,回歸到我們每一個人的日常生活中,每人若是能夠減少製造垃圾,就能為地球盡一份自己的心力。

 

除了垃圾減量之外,另一個做法便是資源回收物品的再利用。我們很高興也很幸運,本次的人文環保課,能夠邀請到老師來指導六年級及進修一的同學,利用回收的玻璃瓶以及不用的白襪子,來為我們的日常生活增加趣味!


六年級的同學們為回收瓶加上美麗色彩。攝影者: 梁延康 誰能想得到,回收的玻璃瓶也可以變身為美麗的花瓶!攝影者: 梁延康
 

經過林老師妙手的示範,原本毫不起眼的空瓶子以及小白襪馬上變身為美麗的花瓶和可愛的小雪人。 同學們看到了都覺得好神奇,迫不及待地自己動手做做看。看到同學們認真的表情,老師們也都覺得好高興。這跟平常上課時的氣氛完全不同,能夠看到同學們親自動手做,專心又細心的認真神情,真的非常難得。

 

十分感謝如菁老師細心的教導,也驚喜同學們發揮了自己的創意,成品不但有模有樣,更有一些令人意想不到的優秀作品,頗有青出於藍而勝於藍的姿態呢!

 

利用資源回收的材料,經由老師的指導,加入自己的巧思,就能成為裝扮生活的飾品!我們都上了一堂有趣又有意義的人文環保課。

同學們迫不及待的動手做做看。攝影者: 麻生沅 笑容可掬的林茹菁老師。攝影者: 麻生沅

進修一張儀華同學的作品。 攝影者: 麻生沅 進修一彭奕翔及佑育瑋同學的作品。攝影者: 麻生沅

進修一林祖穎同學的作品。攝影者: 麻生沅 誰可以想得到,不用的白襪也可以變成這麼美麗的小雪人!攝影者: 麻生沅

2017/11/26 師徒之約莫相忘 慈濟情誼生生世世



在台中靜思堂舉辦的海外培訓研習營,今天上午舉行受證,來自十六個國家,195位志工受證,志工上台分享,感動落淚,表示這是承擔的開始,不會忘記師徒之約。 

終於能夠受證,志工流下的是歡喜的眼淚。 

胸前的佛心師志,是承擔的開始。 

來自十六個國家、195位海外志工,回到台灣受證。每個人因為不同的因緣加入慈濟的,但現在共同一念心, 

新加慈濟志工 張曉馨:「帶動更多的年輕的同學,紮根當地,深入志業,期許自己是那盞永不熄滅的燈。」 

加拿大慈濟志工 肖南:「弟子發願,回到加拿大之後,一定把法帶進人文真善美,一定好好擔負起人文真善美的責任。」 

證嚴上人期許大家,要恆持初心。 

證嚴上人開示:「要放下身段,要無我相的大修行,才真的能成就這樣的大志業,我們的四大志業,都是這樣子,點滴彙集起來。」 

慈濟志工謹記師徒約定,用真誠的心來互動,這也慈濟最可貴的情誼! 

江麗君 楊俊亭 台中報導(2017.11.26)

2017/11/25 聯合國官員倡素 響應蔬醒日活動



聯合國公共資訊部執行委員主席布魯斯諾茨,去年皈依證嚴上人,把握因緣傳遞清流。最近他在勞里埃大學聯合國永續發展青年培訓活動,和慈青一同宣導世界蔬醒日的連署行動,希望更多人響應素食,建立良好的飲食觀念。

聯合國公共資訊部執行委員主席布魯斯諾茨,在勞里埃大學聯合國永續發展青年培訓活動,宣導素食。

聯合國NGO資訊執委主席 布魯斯‧諾茨:「我想,人類覺醒得太晚了,我們不能只停留在食物的消費等級,我們唯一能夠讓大家,有足夠食物的方法就是要素食,如果人們可以知道素食有多好吃,那就沒理由不去食用那就是自私,不管你是1%或50%吃素,那都是自私的一種,如果我們有足夠的食物,我們就可以分享。」

慈青也把握因緣,宣導世界蔬醒日的連署行動,信奉猶太教的撒科斯尼說,從小就跟著祖母和媽媽吃素。

學員 撒科斯尼:「當我十八歲的時候,我做了一個實驗之後,我發現肉沒有比較好吃,絕對不值得讓動物受苦,所以決定回頭吃素。」

觀念的改變護健康也護地球,慈青穿梭校園帶動素食清流。

真善美志工 王贊維 鄭維元 季瑾之 加拿大報導
(2017.11.25)

萬聖節靜思語教學 五誠親子新體驗

2017/11/10  黃惠英/加拿大報導

彭鳳如老師用心上課,孩子專心學習。攝影者:黃惠英萬聖節是孩子們期待的西方節日,2017年10月29日上午十一點在慈濟北多倫多人文學校的幼小班舉辦歡樂踩街活動的同時,特邀彭鳳如老師給五誠的孩子們上一堂配合萬聖節的靜思語教學課程。

 

不給糖就搗蛋,真是個淘氣「鬼」! 鬼有可愛的,可怕的,彭老師首先要大家想想自己身上有沒有可怕的鬼?懶散鬼、骯髒鬼、自私鬼…各式各樣不好的鬼都一一被檢討了。當孩子們低著頭,發現自己或多或少都有些不好的習慣在身上時,彭老師帶進了解決的方法-靜思語「一個人不怕錯,只怕不改過,改過並不難。」期許大家知錯能改,用心排除掉身上的鬼,讓自己越來越好,越來越棒! 彭老師還精心設計了萬聖節靜思語學習單,讓孩子回家後可以學中文、學人文,學靜思好話。

 

讓孩子期待已久的雕刻南瓜燈活動終於上場,彭老師上課時總是提醒著同學要惜福愛物,那麼挖出南瓜的種子該如何處理? 陳冠宇同學提出可以收集好,送到有收購種子的農場,換來的錢還可以捐款助人,這真是慈濟的好學生。而雕刻後的南瓜燈,可以先將雕刻面背後的南瓜趁鮮切下,去皮、打碎,加牛奶熬成南瓜濃湯,營養好吃。在過節後,南瓜燈則可在後院挖坑掩埋,充當天然肥料。彭老師再度叮嚀大家,別當浪費鬼喔!

為了應景,黃惠英老師設計了靜思語紙南瓜燈,讓同學當回家作業,既可複習本學期學過的八句靜思語,又可記錄這次不一樣的萬聖節靜思語教學,一舉兩得。

 

為了讓孩子安全、專心的雕刻南瓜,緊急徵求五誠家長來協助課堂活動,感恩芊叡媽媽、亮宇媽媽、昱呈媽媽及昌言媽媽的熱心幫忙,讓孩子在極短的時間完成南瓜雕刻,並清理完畢。由於家長們的參與,讓這堂課多了親子互動的溫馨與親師合作的圓滿。更感恩彭老師為五誠親師生帶來美好愉快的萬聖節靜思語教學活動,有您真好,五誠的孩子們幸福了!

萬聖節靜思語海報,配合彩色筆順,讓孩子學中文更加輕鬆。攝影者:黃惠英 李昱呈第一位完成了南瓜燈雕刻,開心展示作品。攝影者:黃惠英

陳亮宇說以前也有雕刻過南瓜燈,但今年因為用心,刻出來的燈特別漂亮。攝影者:黃惠英 五誠學生靜思語紙南瓜燈作品展。攝影者:黃惠英

服務慈濟人文學校10年優良教師得獎感言

2017/09/24  黃麗華/加拿大分享

慈濟北多倫多人文學校教育團隊參在典禮中合影。攝影者:梁延康

自2005 年七月移民至加拿大多倫多, 當年九月幫兩個孩子選擇在慈濟人文學校週日班繼續中文的學習,在師姐熱情的邀約下,加入愛心媽媽的行列,因此認識「靜思語」的魅力。

因為有「靜思語」,慈濟人文學校與其他中文學校的教學方針就不同了,在孩子們學習傳統中國文化的同時,不僅文字語言,最重要的是「人文精神」的教育,慈濟人文學校引用上人的智慧:「靜思語」來詮釋與傳遞。從日常生活裡的小故事,來告訴學生做人處事的道理,更活然實踐在生活中,這真可謂是證嚴上人的「大智慧」。深覺得能在慈濟學習的孩子是何等幸福,要感謝所有老師無怨無私的付出、及一群志工、愛心爸爸及媽媽的愛心與用心,我很認真的想過既然我的孩子能幸運受教於慈濟的教育體系,小小的我是否能做何回饋呢?我毅然決定加入慈濟老師的行列。

從儲備老師面試, 旁聽, 參加訓練, 班上試教到正式受聘任職,一連串的嚴謹訓練過程, 更加篤定慈濟之所以能在教育界的佳譽突出,與慈濟學生日後能在社會成為正能量的一股清流,都是慈濟教育體系不計回報在背後堅持與支援。

很感恩進入慈濟的第一年就接觸到三年級一群聰明懂事的孩子們,讓我在慈濟的教學道上收穫匪淺。學生們希望由老師身上學到的不只是「中文專業知識」,更希望藉由老師的身教傳達正確「做人處事」的規範,並且排解學生生活上任何的「疑慮 」,這不正是「師者:所謂傳道、授業、解惑者也」嗎?但是教學相長,收穫最大的還是自己。

回顧這十年來的教學點滴,不禁要為自己及孩子們齊聲歡呼,在每週日才短短的半天課程裡,我常常極盡所能的在台上賣力演出,希望台下的他們能像海棉般的汲取淵博的中華文化,他們大多時也認真努力的配合,讓老師倍感欣慰。不過也曾因為孩子們有時太過興奮而忘了本份,讓老師也出現過「短暫的發瘋」的失控場面,這一路上也曾因個人身體狀況萌生退意,有幸利用暑假休息調養,於九月初能如期歸隊,也曾遇到特別學生個案, 感到心力焦悴, 教職點滴在記憶中歷歷在現,隨時間的磨練與同儕間互勉打氣,配合不斷的自我調整心態,才讓教學的道路上得以堅持下來。

時間無聲無息的溜走, 十年似乎一眨眼已過,十年前的學生現在應已大學畢業出社會服務,孩子不停的在成長, 我也自我激勵要與孩子一起努力,期許自己要更用心才能跟上他們的腳步,我只想大聲的說:「孩子們, 你們是最棒的!老師將以你們為榮!」,也鼓勵孩子在未來的學習道路上,不管碰到任何荊棘或坎坷,都要勇敢的排除困難,堅持毅力地走下去。不管現在何處,也歡迎隨時回到慈濟母校-這個溫馨的大家庭,探望曾任教老師們,與我們分享你(妳)們的榮耀的與快樂,那將是我們最大喜悅。

上人曾經說過:「教育,重在成長智慧,開啟愛心門;學習,重在付出,服務他人。」而我自己也默默期許下一個十年教育之路。

張素雯校長後記:

黃麗華老師加入慈濟人文學校已經逾11年。 感恩麗華老師這些年來一直兢兢業業,努力傳承中華文化與上人的人文理念。嘉惠慈濟學子。麗華老師更是一位樂於分享的教育夥伴。總是不吝分享她的教學內容與經驗,傳承給新加入的老師,有她在我們的教育團隊是我們的福氣。再次感恩麗華老師在人文教育的付出,期許在未來有她的日子,慈濟人文能繼續發揚光大。


黃麗華老師由教育局官員代表中接受紀念獎狀。攝影者:梁延康 敬師餐會上,慈濟教育團隊同桌道賀同儕互勵合照。攝影者:梁延康

張素雯校長代表學校獻花給黃麗華老師,恭賀得獎。攝影者:梁延康

萬聖節踩街 歡樂滿校園

2017/10/29  程安琪/黃郁菁 加拿大報導

由幼大正班徐瑞俐老師帶領小朋友們展開了今天的活動:不給糖就搗蛋(Trick or Treat) – 萬聖節踩街活動。攝影者:梁延康每年的十月三十一日是西方國家的萬聖節,身處在加拿大的我們,也融入了這裡的生活。慈濟北多倫多人文學校在2017年十月二十九日,以媽媽心疼愛學生的幼兒班老師們帶著小朋友一起歡度萬聖節。

  十月二十九日這天早上,幼兒班的小朋友們精心打扮成各種不同造型的人物,開開心心地來到學校。在前兩節課專心地學習後,第三節課鈴聲一響,就由幼大正班展開了今天的活動:不給糖就搗蛋(Trick or Treat) – 萬聖節踩街活動。雖然是不給糖就搗蛋,但是,幼大正幼小誠及幼小正班的小朋友,卻是很有人文,依序地走在學校長廊上準備討糖,來到辦公室,接下滿心歡喜的在張素雯校長發給的糖果後,更是很有禮貌的道謝。看著小朋友們裝扮成各式各樣不同的人物進行踩街活動,真的是令人忍不住要多照幾張相片, 記錄下將這些可愛的身影。

幼小誠班程安琪老師(左)與幼小正班黃郁菁老師(右)一起搞怪。攝影者:張莉娜  除了不給糖就搗蛋外,幼兒班的老師也準備豐富的活動,帶著小朋友們在班上一起慶祝。幼大誠和幼大正班的老師帶著學生們在班上做萬聖節面具,每一副面具都各具不同風格。幼大誠班的小朋友非常滿意自己的作品,還要求老師放在教室外讓大家欣賞呢!除此之外, 這天也是幼大誠班張欣萍老師的生日,幼大誠班的小朋友在教室和老師一起玩闖關學注音和戳戳樂的遊戲來慶生。

  幼小誠和幼小正班的小朋友則是和老師的超級創意下,用棒棒糖做可愛的小蜘蛛。當小朋友們看到老師拿出棒棒糖時已經很高興了,當聽到要拿棒棒糖做成小蜘蛛時,更是興奮的迫不及待動手開始做了。不久,幼小班的小朋友們又用點心盤設計出各種不同樣式的大蜘蛛。看著小朋友們做的大蜘蛛、小蜘蛛,真的讓人覺得蜘蛛原來可以這麼可愛啊!

  非常感恩張素雯校長和學校的師兄師姐們的陪伴,讓幼兒班的小朋友歡度既有人文又生動的萬聖節,並準備給小朋友們喜愛的糖果,記錄了孩子的天真可愛。今天的萬聖節活動,不論是教室內或是教室外,校園裡都迴盪著小朋友們歡樂的笑聲!

小朋友們來到辦公室討糖。攝影者:梁延康 小朋友們精心打扮成各種不同造型的人物。攝影者:甄月群

張素雯校長派發糖果給小朋友。攝影者:丘啟源 幼大正幼小誠及幼小正班的小朋友,依序地走在學校長廊上討糖。攝影者:甄月群

這天也是幼大誠班張欣萍老師的生日,幼大誠班的小朋友在教室和老師一起玩闖關學注音和戳戳樂的遊戲來慶生。攝影者:梁延康 幼大誠班的小朋友非常滿意自己在班上做萬聖節面具,還要求老師放在教室外讓大家欣賞呢!攝影者:梁延康

幼大正班合照。攝影者:梁延康 幼小正班合照。攝影者:甄月群

幼小誠班合照。攝影者:甄月群

慈濟加西教育人文營 大愛引航老師心 品格學堂赤子情

2017/10/15 許譽豑/加拿大報導

北多倫多與多倫多兩校老師與大愛媽媽共18位學員在北多倫多聯絡點會所,參與視訊連線課程。攝影者:邱玉亭教育是一種使命感,也是一種責任心,在兩者互相的激勵下,教育工作者不斷地思考,不斷地前進,傳播知識傳播愛,期待莘莘學子們在充滿知識與人文的學習環境中成長,茁壯。在海外,中文教學的推動從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在東西文化的衝擊下,西方教育下長大的海外學子對中文學習產生矛盾、抗拒的心理時有所聞。慈濟加拿大人文學校秉持著「教之以禮、育之以德」的精神去教育孩子,透過教育人文營讓加拿大各校教師分享教學經驗,在教育路上互相加油打氣,互相扶持,不只著重於中文教學,更希望在人文教育的薰陶下,讓孩子自幼培養禮儀、人品道德,進而教育出懂得感恩惜福、尊重與愛的孩子。

 

2017年10月15日慈濟加拿大西岸五校聯合精進,舉辦加西教育人文營,課程精彩,更秉持資源分享信念,讓加東三校也能透過連線視訊,參與課程。

 

北多倫多與多倫多兩校老師與大愛媽媽共18位學員的精進也不遑多讓,早上才上完課,就齊聚北多倫多聯絡點會所,參與視訊連線課程。

 

此次人文營的主題是【大愛引航老師心 品格學堂赤子情】,課程內容包羅萬象,更聘請校外講師與慈濟教育志業執行長蔡炳坤師兄分享豐富的教育經驗。雖然東岸只能上到部分課程,但由於課務組的用心,事先傳來課程簡報,即使有時收訊不良,也能理解課程內容。


Leader in Me

Mr. Mike所提到的自我領導力教育的核心源自於管理大師柯維博士(Dr. Stephen Covey),他將人類社會中許多恆古不變、放諸四海皆準的價值觀與原則,整理成為「七個習慣」:(1) 主動積極 (2)以終為始 (3)要事第一 (4)雙贏思維 (5)知彼解己 (6)統合綜效 (7)不斷更新。自我領導力教育以學生為主體,用「每個孩子都有獨特的潛能,每個孩子都可以是領導人」的方式來看待孩子,能積極地啟發孩子的天賦,在學習過程中探索出屬於自己的學習方式,了解自己,發現世界,培養出面對未來所需的能力與品格。

 

*後記:聽完Mr. Mike的演說,回想起初執教鞭那兩年教過的孩子們,有的在傳統的教育體制下如魚得水,有的卻奮力地想要跳脫傳統教育的枷鎖,身為導師的我,很想幫助他們找到屬於自己的那條路,但無奈只擔任該班導師短短兩年,就因家庭因素調至他校,與學生們斷了聯繫;在移民加拿大那一年暑假,Facebook上突然多了許多好友的邀約,仔細一看,竟發現全是當年教過的孩子,抽空與他們聚餐,聽他們說著每個人的故事,過程中有歡笑,有淚水,不過他們都找到了屬於他們的那條人生道路,而我,很感恩~

 

說唱靜思語好話

攝影者:邱玉亭靜思語教學並非要取代現有的教育方式,是期望藉由靜思語的分享,『學唱靜思歌曲,學說靜思好話』,讓孩子在愛中成長,形塑人文品格。主講者郭亮君校長與我們分享靜思語教學的『五段式教學法』:

並配合慈濟靜思歌曲的教唱,啟發孩子們的善念,讓其心中那顆愛的種子慢慢地滋長,省思自己,關懷他人,感恩家人與社會,成就『愛的教育』。靜思語的教學,在於啟發孩子們內心的那一份善念;在師生間相互分享省思的過程中,滋養心中的那一份愛,愛護自己,尊重他人,長存感恩心,將愛散播到家庭、社會、全世界,成為具備人文素養的世界公民。

*後記:在十六年的教學路上,靜思語一直是我教學內容的一部分,它不只教育著學生,我也常拿靜思語來做為我待人處世的方針;看著靜思語慢慢地在孩子的心中茲長,學生們漸漸懂得感恩知足,尊重與愛,讓身為人師的我,很替我的學生驕傲。我的三個孩子今年第一年進入北多倫多人文學校就讀,開學前四週回家常問聯絡本上的靜思語是什麼意思?希望透過老師的教導,我的孩子們能漸漸領會靜思語的含義,懂得感恩,惜福,幫助人。

~心靈的和平,須從教育開始;

人受了教育才知道愛和福,才懂得發揮人生最寶貴的功能~

 

班級經營面面觀

『班級經營』乃是教師或師生在教室社會體系中,遵循一定的準則規範,在師生互動的情境下,適當地處理班級之人、事、物,藉由良好的互動關係,建立和諧的班級氣氛,進而有效地達到教學目標,達成全人教育的歷程。與會的郭思懿老師,陳淑貞老師,路敘培老師陸續與我們分享她們對於班級經營的看法,在三位老師精闢的闡述下,使我了解良好的班級經營已不是件易事,如何與家長&志工做良好的溝通, 提升海外學子學習中文之意願更是海外華語教師面臨的重大課題。

 

郭思懿老師:老師與家長&志工的溝通技巧

~用什麼眼光看孩子,孩子就會變成你所看到的樣子---比馬龍效應

相較於台灣,在加拿大因教學對象,教學環境的不同,家長與志工若能有效地協助老師,配合老師,老師間互相鼓勵打氣,才能使孩子的中文學習更為有效,順利~老師要讓家長知道:老師愛您的孩子,會努力地把孩他們教好;老師要讓志工理解:老師是班上的主導者,請你幫助我;學校是老師的後盾,慈濟永遠會支持你!能當老師是一件很幸福的事,請用愛去灌溉這些小種子,讓自己成為孩子生命中的貴人~

 

陳淑貞老師:如何利用同儕力量提升學習效果

淑貞老師與參與人文營的教師分享自己的教學方式,教學內容的呈現不僅只局限於中文學習,人文藝術, 偉人故事,世界文化地理皆可融入其中,更重要的是透過同儕間的互助互信,帶出每個孩子的獨特性;與同學一起學習是件快樂的是,同儕間的互相合作與分享,讓孩子在中文學習路上不孤單,『見賢思齊,見不賢而內自省』,善用同儕力量,設計出以學生為中心及適合孩子發展階段的適性課程,共同創造~『教室裡的春天』~

 

路敘培老師:引發學生學習中文興趣妙錦囊

「知之,好之,樂之!」敘培老師與大家分享學生要學好中文的過程。不過在國外要讓孩子願意學中文,必須讓學習中文變得好玩有趣,進而激發孩子學習中文的熱誠, 告訴孩子『不要小看自己,因為人有無限可能』,鼓勵肯定孩子,孩子自然願意去學習。在教育上,學生是主體,老師是掌舵者,要「寓教於樂」、「寓動於樂」、「寓試於樂」,時時保持學生的注意力和興趣,創設教學情境,活躍課堂氣氛,激發學生學習的熱情,評量也須多元化,不同面向來肯定孩子,讓學生獲得成功的喜悅。

班級經營得好,才能營造良好的學習環境,造就教師、學生、家長三贏的局面。學習中文是快樂的期待,老師教學是快樂的專業奉獻。與大家共勉之~

 

慈濟教育面向國際

教育志業執行長蔡炳坤師兄是位老師,也是位校長,更是位政府教育行政官員,他提到老師是教育改革的力量,我們要相信教育,老師不只要傳授學生課本裡的知識,更要教導學生做人處事的道理,並關懷社會;慈濟人文學校一直秉持著『以人為本,宏觀天下』的教育理念,從生活教育(如規如禮),生命教育(行孝,行善不能等),服務教育(利他實踐)中做起,希望孩子從心出發,付出無所求;從人出發,真誠以待人;從生命出發,珍愛眾生萬物 。

慈濟教育的理想和目標是以「慈悲喜捨」為校訓,以「尊重生命,肯定人性」為宗旨;教育不是件立竿見影的工作,需要長時間的付出與陪伴才能體現其真諦。慈濟教育志業深根台灣,放眼國際,期許每個慈濟的孩子尊師重道、學思並重、自主自律、學術兼備並兼具人文情懷,懂得「自愛而不自我,自律而不自是、自信而不自大」,『感恩,尊重,愛』長存於心。

~知道,是知而行道;能「行道」才是真「知道」~

 

在西岸的午齋,身心寬暢時段,東岸兩校也把握難得的機會,進行交流,北多倫多人文學校張素雯校長與多倫多人文學校劉美淳校長,不僅讓兩校教師彼此分享教學上的心得,更提供以往在教學上的TIPS與老師們參考。新舊交替的團隊也擦出燦爛的火花。而邱玉亭師姐帶來的手語教學【師恩深,一生深】,讓老師們一窺慈濟人文手語的真善美。

 

門外的天氣涼颼颼,而我的心卻暖呼呼,參與教育人文營的所得到的絕不只侷限於文字表面,心靈上的感動才是此次最大的收穫。感恩慈濟人文學校教師為中文教學付出心力,不只教授學生書本的知識,更教導其為人處世的道理,『以親子之心教導學生,付出無限的關懷與愛心,教育不要只停留在知識的言教,除身教外,最重要是心教』,慈濟人文學校的老師們,你們做到了~

邱玉亭師姐帶來的手語教學【師恩深,一生深】,讓老師們一窺慈濟人文手語的真善美。攝影者:劉美淳 北多倫多與多倫多兩校老師、大愛媽媽及校長合照留念。攝影者:邱玉亭

Learn to remain undisturbed
in the tumult of people and events.
Remain at peace within even
when busy and occupied.
Master Cheng Yen's Jing Si Aphoris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