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濟北多倫多人文學校 懇親會讓家長看見教育的力量

2017/04/09  張素雯(慮緻)/加拿大報導

多采多姿的教學看板,讓家長能了解孩子們在人文學校的學習成果。 (攝影者:梁延康)慈濟北多倫多人文學校已成立近四年,稟持上人的人文教育理念,推廣靜思語教學。在約克郡逐漸獲得華語學習人士的信賴。

 

教育的力量是什麽?是以愛為核心,堅持為原則,提供孩子機會,讓天賦自由。懇親會是慈濟北多倫多人文學校的傳統,藉由親師生三者的互動,與其說是展現教學成果,不如說是老師們以近22週的努力,與孩子建立互信的學習模式,在活動中推展人文,孩子的表現除了呈現在靜態的看板,更在有禮的框架中,跳躍出孩子活潑的本性,讓家長看見教育的力量!

 

◎感恩尊重愛 回報家長的踴躍出席

 

學校已有16班的規模,為讓家中有多位孩子就讀的家長能不缺席任一個孩子的懇親會,校方分兩天,各兩個時段進行懇親會,也同時是學校開放日。歡迎新生家長參觀。由於已建立口碑,自3月26日起,4月2&9日三場懇親會近250位家長的參與,加上近二十位新生及家長蒞臨參觀。整個學校氛圍,處處有感恩,親師生彼此尊重,非常溫馨而熱烈。全校志工團隊更全力以赴,搭配老師的教學品質,呈現慈濟境教人文,讓參與的來賓感受到。張素雯校長(慮緻)更親自到各班感恩家長與老師共同成為孩子們愛的榜樣。

 

◎教學展示板 呈現師生努力成果

 

一早校園被教學看板妝點得多采多姿。道盡老師要傳達給家長的訊息。幼兒班以笑臉,寶貝們的學習天地,加上照片展示孩子的歡樂童顏,顯示孩子充分在的明亮,開心的環境中學習。中高年級收集開學至今師生間共同努力成果,亦有以毛毛蟲為象徵,表示孩子即將蛻變,展翅飛翔。成長的喜悅,分享課堂中的小故事。各式各樣的靜思卡,告訴孩子您很棒。也有傳達老師的教材內容,展現給家長平常看不到的教學理念。琳瑯滿目的行動卡,孝親卡,智慧卡與認錯卡等,充分將靜思語「多做多得」完美詮釋。

 

◎親子互動 真情流露 溫馨感人

 

學校的中心德目都是引領孩子人生方向的主題,懇親會時,多位老師選擇最適合親子互動的「孝順」題材作活動主軸。

 

幼小誠班程安琪老師教導孩子們「口說好話」與「手做好事」。(攝影者:林婕)幼小誠程安琪老師與幼小正黃郁菁老師兩班的家長出席率百分之一百二,因為除了爸爸媽媽,連爺爺奶奶都一起來,參加懇親會已經是合家歡的活動了。此次靜思語活動以誠實-口說好話」為主題。要教幼小班的孩子口說好話,學靜思語,就先從可愛的故事「小白兔」入門吧!再一起玩「口說好話」與「手做好事」的找注音遊戲來落實誠實的觀念和如何做到口說好話。愛的交流氛圍在教室中瀰漫著。結束前,小朋友們做一隻會口說好話的小兔子帶回家,小兔子可以時時提醒小朋友要做一個「誠實-口說好話」的好孩子。

 

幼大的孩子仍是天真爛漫,也常不按牌理出牌,幼大誠班小朋友的即興演出「珍愛大自然」手語歌曲,讓張欣萍老師與家長驚喜。老師預備讓親子共同完成的小紅傘,竟有孩子說太漂亮了,捨不得畫,讓老師下半場差點演不下去。所幸家長配合引導才完成大作,完美結束今年的懇親會。幼大正的小朋友在看完紀秋紅老師播放「白鶴的故事」影片後,熱烈回答問題,並親子一起玩「猜猜我是誰」,家長與孩子個個玩得不亦樂乎!

 

一年誠呂秀圓老師與一年正楊景雯老師進行的方式各有千秋,但不約而同以「百善孝為先」來引領親子瞭解彼此。小小採訪員,關懷爸爸媽媽的需要,一起動手做點心,展現的笑容,溫暖了彼此,讓花費多時籌畫製作故事劇場道具,指導唱「孝順不能等」的老師們,因為家長的理解與支持,而感動到希望一直陪伴孩子成長,真正深入知恩感恩報恩。


黃郁菁老師向孩子們講述[誠實的小白兔]的故事。 (攝影者:梁延康) 幼大誠班小朋友的即興演出「珍愛大自然」手語歌曲。 (攝影者:丘啟源)
 

二年級的孩子頗喜歡展現自我,二誠張佳楨老師讓孩子有機會在家長面前秀才藝,肯定自我。看孩子們精心的準備,說唱俱佳,不禁為孩子的努力與勇氣喝采!而二正詹遠足老師則玩親子默契大考驗,讓孩子瞭解父母的需求,最後並以奉茶實踐對父母的愛!

三四年級的家長的出席率也是不遑多讓,四處調椅子,讓家長能陪伴孩子一起玩小貼紙遊戲及製作愛的撲滿。不論是四年誠班黃麗華老師精彩的紅沙發故事講述,或是三年誠班陳薏如老師設計的小手牽大手,當孩子握著家長的手寫字時,讓家長感受孩子,您這麼大了,一個擁抱,代替千言萬語。感動自不在話下。同時也讓家長也重溫當學生時課堂上的氣氛,發現家長竟比學生還在意, 認真的態度未嘗對孩子們不是作了很好身教典範。

五六年級,才十歲,十一歲,如何理解「行善不能等」,如何對陌生人釋出善意,伸出援手?老師有辦法!五年級隋文彬老師以警世敘利亞難民影片,讓十歲的孩子也能理解分享的真諦,不分種族膚色,國籍尊重生命,並藉著賓果遊戲,結合此專題中所學習到的中文,充分寓教於樂!六年級黃淑芳老師以一張30公分的紙就能讓學生體驗是日已失,追不回來的警惕。行善不能等,行孝也是!

 

可能是已經熟悉學校作業,以往家長參與高年級懇親會的人數都比中低年級要少許多,但今年高年級參與的家長非常踴躍,想必在老師們的盡心準備與努力邀約下達到了效果。而老師們的表現也讓家長們覺得這是一場不容錯過的盛會。
 
進修一邵榆翔老師精心準備的幻燈片記錄著開學以來全班一起經歷的點點滴滴。家長看著自己的娃兒聚精會神的樣子,自己臉上的笑容也從不間斷,這是家長平時看不到的景象,瞧見孩子的表現,真是以他們為榮呀!老師更讓已是青少年的學生握家長的手,理解父母對自己的愛不求回報也了解到關心及孝順不是在有節日的時候才做,而是在平時的時候就要去做的。

進修二麻生沅老師讓已經浸淫在人文教學多年的同學用另外一個角度來學習如何不以貌取人,並不是所有事情都是眼見為憑,與人相處要用平常心,才是智慧。外表真的不重要?讓孩子猜猜影片中的人物的真實背景,並引導學生除了表現出來的, 我們還有什麼可以幫助我們下判斷。透過特別設計的投影片,以及相關的影片, 希望傳達就如同王晨而爸爸所說的,要「聽其言,觀其行」。而不能只用外觀來評斷他人。孩子與家長都學到了!也替這次的活動畫下圓滿的句點。

 

進修三葛健生老師勇敢嘗試新作風,邀請家長上台以第二語言分享靜思語心得。不論是家長或孩子,只要敢站上台,以自己不熟悉的第二語言分享對靜思語的個人經驗,其實已經表現出最佳的勇氣、勇敢,雙方都值得彼此給予掌聲鼓勵。

進修四畢業班即將驗收人文成果,王元培老師鼓勵學生從事志工活動,展現人文,從校內到低年級班指導學弟妹製作卡片大手牽小手開始。家長更是全員出席,表示對堅持到畢業的孩子的支持。也期待剩下幾週為畢業典禮預備的畢業生感言,畢業照,手語演出與奉茶禮儀等的畢業巡禮為多年的人文果實驗收。

 

孩子是父母親的寶,不管孩子幾歲,永遠是父母親心中的寶貝!懇親會不僅是教學觀摩,成果展示,更是讓親師生共同付出努力,拉近彼此距離的一場盛會,認同人文教育的力量!

張素雯校長與幼大正班紀秋紅老師孩子們小錢可以行大善,投錢入竹筒。 (攝影者:林婕) 二年誠班學生介紹茶道。 (攝影者:余偉平)

二年正班孩子們學習孝順父母,幫家長按摩。(攝影者:梁延康) 四年誠班黃麗華老師與家長及孩子們一同展示愛的撲滿。(攝影者:李孟澤)

五年級隋文彬老師以警世敘利亞難民影片,讓十歲的孩子也能理解分享的真諦,不分種族膚色,國籍尊重生命。 (攝影者:丘啟源) 進修二麻生沅老師讓已經浸淫在人文教學多年的同學用另外一個角度來學習如何不以貌取人。(攝影者:甄月群)

2017/05/03 以工代賑畫下句點 厄居民依依不捨




慈濟志工在厄瓜多 連續八天的以工代賑行動,清除了水患後 大範圍的淤泥。緊接著當地時間的周三,就要進行大型發放了。短期援助,可以說是階段性的一波接一波。居民從原本的絕望無助,到面露笑容,還親筆畫了海報和圖畫,送給慈濟志工。

慈濟在聖塔安娜以工代賑畫下句點,志工和居民依依不捨道別。

莉亞:「閱讀了上人的來信,我能夠體會到他偉大的愛,上人由衷地感受到我們的痛苦,也注意到遠在厄瓜多的我們,遭受到的這些災難。」

現在你所看到的,是由聖塔安娜會計學校的學生,手工製作而成的。

聖塔安娜縣長 費爾南多:「在這一天,慈濟以及上人教導我們愛與仁慈,讓我們用更多的關懷,讓世界更好。」

慈濟紐約分會執行長 張濟舵:「有人說慈濟把希望帶來,但我認為是你們找回了希望。」

聖塔安娜 居民:「我們沒有任何工作,這一定是上天下凡來祝福我們的,我們決定要準備,一些小小的禮物來回報他們。」

加拿大慈濟志工 劉豐特:「太陽很大,每天工作時間很長,但是我不覺得累,因為我穿上慈濟制服,很高興有機會來到這裡付出。」

聖塔安娜 居民:「知道這些工作,就像是螞蟻的力量一樣的微小,夜以繼日的工作,真的很開心大家把工作跟家庭先放一邊,為了整個城市在努力,聖塔安娜已經回復昔日的美麗。」

以工代賑居民 拉雷撒:「他們能夠無所求的付出,不要求回報,我深愛這種分享的喜悅,我們一起改變了這一切,他們總是開心的友善的前來,而且願意傾聽我們的聲音。」

美國慈濟志工 葛濟覺:「你可以認養一個竹筒,你可以將存滿的竹筒,捐給你的教會、你的學校,當然也可以捐給慈濟,選擇任何一種你喜歡的方式,從自己的家裡做起,這是慈濟能夠分享給你,最好的禮物,儘管我們都即將離開。」(2017.05.03)

救救Gebbie募捐幹細胞運動



救救Gebbie募捐幹細胞運動
給侯欣欣Gebbie及其他垂危病人一個希望

身居溫哥華的侯欣欣(Gebbie Hou)患淋巴癌第4期,經化療無效,現在唯一的希望就是幹細胞移植,但至今仍未找到合適的幹細胞。 侯欣欣命懸一線,急需幹細胞移植。 華人社區組織現聯手協助加拿大血庫舉行"救救侯欣欣Gebbie募捐幹細胞運動",鼓勵年齡在17至35歲的華人踴躍參加登記, 以便找到能夠與其匹配的幹細胞, 拯救侯欣欣Gebbie 及其他800名垂危病人。 登記者可能就是成功救人的捐贈者。參加登記只須 用棉簽採集口腔壁細胞,全無痛楚或不適。 整個登記手續過程只需時約10分鐘。

運動發起者之一王裕佳醫生說, 侯欣欣所患的是一種血液和骨髓疾病,現實而有效的治療方法只能是骨髓或幹細胞移植。 由於受遺傳因子匹配性所限,候欣欣的幹細胞捐贈者幾乎肯定必須是華裔。 可惜,加拿大血庫的數據顯示,華裔捐贈者只佔全部捐贈者的6%。白人患者找到合適的幹細胞的機會約為80%,而華裔則只有20%! 因此急需大量華人參加登記。 募捐登記的數據將放在一個國際性幹細胞數據總庫,以供各國病患者作匹配搜索。因此,當我們幫助候欣欣的同時,也增加了世界其他國家的華裔患者得到可以匹配的幹細胞的機會。

組織者呼籲市民親自或鼓勵親友到下面列出的地點踴躍參加登記,或上網 blood.ca/stem-cells 登記。 登記捐贈者須為持有安省醫療保險(OHIP)的17至35歲的健康人士。 請上blood.ca網址查閱最新有關條件。


大多倫多地區募捐幹細胞登記活動的時間和地點如下:

2017年5月13日(星期六)上午 11 時至 下午 4 時
萬錦市: 萬錦廣場 First Markham Place (food court),3255 Highway 7 East, Markham (Hwy 7 & Woodbine)

2017年5月14日(星期日)上午 11 時 至 下午 4 時  (4處不同地點)
密西沙加市: 頤康中心 Yee Hong Centre for Geriatric Care,  5510 Mavis Rd., Mississauga (Mavis & Hwy 401)
仕嘉堡市  : 加拿大中國專業人員協會 CPAC, 4150 Finch Avenue East, Scarborough (Finch & Midland)
萬錦市    : 城市廣場 Market Village (food court) - the stage area, 4390 Steeles Avenue East (Steeles & Kennedy)
列治文山市: 時代廣場 Times Square Mall.  550 Hwy 7, Richmond Hill (Hwy 7 & Leslie)

詳情查詢 : 王裕佳醫生 (416)806-0082; 陳嘉年 (416)858-2282
網址:Blood.ca/stem-cells

2017/04/21 加拿大街友發放 熱食蘊含媽媽味



加拿大多倫多慈濟人,關懷街友,前往街友收容所進行熱食發放,每道餐點都蘊含媽媽味,豐富多樣化,儘管準備了兩倍的份量,依舊供不應求。

廚房的忙碌,中式料理的滋味,慈濟志工帶進加拿大新市街友中心。

志工 莊博雄:「我們很高興看到新的臉孔,也看到一些老朋友,認識了新朋友,感恩給我們機會服務大家,代表慈濟基金會,感恩大家到來。」

好多人都因為餐點合胃口,一連吃了好幾盤,一百五十人份的餐點,七十多位街友,享用一空。滿足,在街友的臉上,也在志工的心裡。

真善美志工 梁延康 甄月群 加拿大報導(2017.04.30)

2017/04/29 以工代賑有成 居民歡欣互擁鼓勵



慈濟在聖塔安娜水患,以工代賑進入第五天,來自美國、阿根廷、加拿大、瓜地馬拉,以及厄瓜多的當地志工,一早依照時間赴約,來到擠滿近1700個人的體育場。

加拿大慈濟志工 莊立仁:「去年厄瓜多的地震跟這次的水災,大家辛苦了。」

瓜地馬拉慈濟志工 柯慈法:「這次是我第一次參加國際賑災,好幾個國家(志工)聚在一起,很感動 。」

連續四天,以工代賑的居民,不斷打掃著拉多羅若薩社區的聖塔安娜中學,清理爛泥巴。

老師 威爾森:「我們在這裡有一個球場,被25公分厚的淤泥覆蓋著,在廁所裡則有40公分厚的淤泥。」

以工代賑 民眾:「這裡有15公分厚的淤泥,我會切成這樣比較好搬運,你看 這裡 這裡會比較難處理,因為淤泥很軟 不太好鏟 。」

老師 威爾森:「我們本來要在上周一開學,但已經遲了八天,我們預計花一個月的時間,讓老師和學生一起清理淤泥,現在非常感恩 得到慈濟的幫助,清理速度加快了很多,我們應該可以 在五月二日開學了。」

慈濟紐約分會執行長 張濟舵:「鼓勵我們的學生 我們老師,我們的家長 在明天聚集在一起,全副武裝 該穿雨鞋的,該戴手套的 我們一起來投入 。」

美國慈濟志工 葛濟覺:「我們看到了像自己家人一樣的,厄瓜多的同胞 又因為,慈濟的來到 一起團結起來了,把家園清了 把校園開始清了,甚至於帶動了老師了,慈濟在他們最辛苦的當下,最需要膚慰 最需要陪伴的當下,我們在了。」

范婷 海克特 厄瓜多報導

(2017.04.29)

2017/04/15 參加培訓生活充實 歡喜奉獻付出



加拿大東岸慈濟志工,為今年參加培訓的社區志工規劃年度課程,在多倫多慈濟會所舉行。關於醫療志業的認識,許多人讚同往生後「化無用為大用」簽署了器官捐贈意願、以及大體捐贈意願。 

假日,減少逛大賣場的機會,林英江、曾秋玲夫妻參加志工培訓,生活不再漂浮、而是更加充實。 

志工 林英江:「顧好自己的心念,然後真正去幫人家,這是我們參加(慈濟)之後的心念。」 

認識慈濟醫療志業,大家對於器官捐贈、大體捐贈,十分支持。 

志工 謝慧燕:「所以我覺得能捐(器官)是福,如果到時候我的身體還好好的,器官還好好的,都可以捐給人家去用,我很高興我子女都已經,簽了(器官)捐贈卡。」 

漸漸地,以愛為傳家寶,蔚為風潮。 

真善美志工 劉豐特 肖南 加拿大報導 
(2017.04.28)

2017/04/14 慈濟加東教育人文營回顧

加東二校參與加西教育人文營同步精進視訊課程

2017/04/09  魏淑娟/加拿大報導

兩校老師利用空檔相見歡(攝影者:邱玉亭)今天(4月9日)為慈濟加西教育人文營的日子,感恩加東北多倫多與多倫多兩校亦可同步視訊精進,同時也很榮幸能夠認識多倫多分校的校長以及三位慈濟老師。

 

 在「静思語教學的精神與內涵」單元中管美惠校長分享了何謂 『好老師』? 一位好老師會不斷的創新;没有教不會的學生,只有找不到方法的老師;每位老師都是靜思語的活看板,有學生才會有老師,才會有主任及校長。

 

中間趁加西身心寬暢時間,詹遠足老師分享了班上剛辦完的懇親會教學內容: 

一、運用疊詞的教學(二個字變成四個字)及遊戲的帶動唱。

二、 奉茶的省思

讓孩子親自完成給父母親奉茶的任務,體會到自己做得來的成就感。

三、 藉由「伊比呀呀」的兒歌,讓孩子了解孝順是不需要花任何心思,一首歌,一個動作就能完全表達。

 

多倫多人文學校老師團隊分享班級經營心得(攝影者:邱玉亭)林麗琴主任分享的「静思語五段式教學」很清楚地把課程架構以及內涵解釋的很詳盡:

一、體驗活動(從活動中讓學生實際感受舆感覺,同時以安全第一爲原則)

二、 講述故事(靜思語聯絡簿A、B本或大愛引航)

三、省思(省思故事中的問題)

從故事、影片引導孩子,那些是尚未做到?從現在開始做。

四、靜思(將故事和自己連结超來)藉由此故事,帶領學生進入思考。

五、生活實踐(將靜思語落實於日常生活中)重視三教:言教、身教、自教。所以身爲人師,應該先找到感動自己的地方,自然就可以感化學生。

 

由應碧玉校長分享慈濟人文與教師形象,慈濟目前共有八所學校,西岸五所,東岸三所。慈濟加拿大人文學校不是中文學校而是人文學校,以愛心培養師生之情,用智慧為學生解惑,用耐心關懷學生。慈濟教師的形象,老師穿上制服,人人都變得更有氣質。

教師成功的祕訣之一就是鼓勵孩子,给七分表現的孩子,十二分的讚美。有愛心、真心、耐心和勇猛心。秉持上人淨化人心的期許,著重具慈濟人文精神。”老師心,菩薩心”。

 

由於加東加西兩岸時差三小時,東岸5點10分就離線,無法視訊學習中文教學與班级經妙錦囊的課程。我但是們加東教育團隊把握空檔機會,趁加西午齋時間也彼此分享教學心得。陳薏如老師分享了懇親會三明治教學法以及班級經營研討,講故事是最能控制秩序,尤其是講自己的故事孩子最有興趣。多倫多的新老師也分享了自己的教學心得,觀察孩子與孩子間的互動及個性,其間的關係也要拿捏的很好。在慈濟教學是要擁有滿滿的愛。

 

感恩加西教育人文營的視訊課程,讓我們有同步視訊學習的機會,覺得非常的受用,感恩大家!

北多倫多人文學校陳薏如老師分享懇親會溫馨片段(攝影者:邱玉亭) 北多倫多與多倫多參與視訊課程的老師合影(攝影者:邱玉亭)

2017/04/09 推廣中醫愛傳承 情繫街友暖身心



加拿大海外志業成果發表,不只有中醫、醫療深入當地原民部落,街友關懷志工也不落人後。而林火也曾經在2016年,肆虐加拿大許多省的森林,更幾度影響人類居住安全,慈濟志工當時也緊急求援,毛毯物資,及時抵達,膚慰災民的心。

成立25周年的慈濟加拿大分會,走過四分之一個世紀,從慈善腳步出發,至今擴展醫療、教育與人文,回首來時路,第一步,踏的艱辛但踏實。

慈濟加拿大分會執行長 何國慶:「不論是這家子跑了,你們再幫我們介紹,我們再跑下一家,我們兩個就這樣子,一路一路這樣子跑,反應很好(因為)上人這句話,一定要回饋才能贏得別人的尊重。」

但去年5月,亞伯達省的一場林火,燒掉六分之一個台灣面積的林地,也撤離十萬人,慈濟志工緊急馳援加厚毛毯,發揮安定人心的力量。

加拿大慈濟志工 苗萬輝:「我們也將上人的智慧法語,帶進去來安定所有災民的心,那賑災中心他們都訓練志工說,你們假如有碰到情緒不穩定的,就送到這個地方那個地方慈濟,他們自然就會安定下來。」

中醫也結合慈善腳步五年前成立人醫會,不只每年都舉辦大型義診,吸引百多位在地中醫師加入。醫師們也走入當地原住民部落,跨越種族隔閡,讓需要的人都能獲得最妥善的照護。

加拿大慈濟人醫會醫師 鐘政哲:「這一百一十位的醫師當中,也有六位已經經過見習培訓,成為我們承擔重要任務的骨幹,那麼這些年來,我們一共舉辦350場,服務了將近7500位的患者,讓他們感受到,中醫可以為他們的健康做到什麼。」

志工的長情付出,也獲得加拿大政府的肯定,認可慈濟為新移民的公民典範,讓全體加拿大志工也更虔心發願。

楊婕庭 翁國嘉 花蓮報導
(2017.04.09)

慈濟北多倫多人文學校歌唱活動 稚嫩童音人文飛揚

2017/03/12  程安琪/紀秋紅 加拿大報導

三月十二日是一年一度學校歌唱表演的日子。(攝影者:李孟澤)            三月十二日是一年一度學校歌唱表演的日子,慈濟歌唱表演是慈濟人文學校的特色之一,今年北多倫多人文學校,由幼小、幼大及一年級的小朋友們,透過歌聲向大家傳遞慈濟的人文精神。當天一下樓就看見家長坐滿觀眾席,就知道家長對於慈濟人文學校的支持。

 

            表演在大家的期待中由幼大班的小朋友們揭開序幕。幼大正的小朋友們唱唱跳跳的帶來了兩首歌「感謝」及「生活禪」,接著幼大誠的小朋友們,用他們優美的歌聲唱出「小小的樹」和「媽媽寶貝」。從第一首歌「感謝」就已感動了在場的每一個人。生活中,我們要感謝的人、事、物太多了,即使是一朵小花、小草,我們都要心存感恩心,小朋友們從歌詞中了解到自己是多麼幸福。另一首「小小的樹」,也讓孩子們了解要愛護小樹,愛護大自然,愛護地球,只有乾淨的水、乾淨的空氣和陽光才能讓小樹更茁壯,小朋友們從歌曲中告訴大家小樹帶給我們的快樂。

        緊接著的是第一年來到慈濟人文學校,也是第一次參加慈濟歌選表演的幼小班。幼小正班的小朋友,很有創意的表演出「幸福的臉」和「請、謝謝、對不起」。而幼小誠班的小朋友,也非常投入和專注的唱出「孝順不能等」及「小太陽的微笑」。在這寒冷的冬天,看著台上的小太陽們,心中感到無限溫暖。他們第一次上台表演就有如此優秀的表現,家長們既開心又感動的在台下一邊欣賞一邊將重要的一刻拍攝下來。

表演在大家的期待中由幼大班的小朋友們揭開序幕。(攝影者:梁延康) 幼大正的小朋友們唱唱跳跳的帶來了兩首歌「感謝」及「生活禪」。(攝影者:梁延康)

            最後上場的是一年級的小朋友。已經有兩年表演經驗的一年級小朋友,表現出非常好的默契和最佳的台風。一年正和一年誠的小朋友們,分別選擇了「幸福的臉」、「感謝」和「孝順不能等」、「路要自己走」來傳達孝順和感恩的心。父母從孩子們出生開始,不論遇到什麼事,都為孩子遮雨擋風,給予滿滿的愛。「孝順不能等」這首歌,傳達了孩子們的心聲,他們感恩父母給予的一切。

            慈濟歌選表演活動,除了讓孩子們學習團隊的精神,也讓孩子們有機會了解到歌詞含意,並深印在心裡。看到現場滿滿的家長,相信師生的投入已經感動了每一個人,在生活中我們要感謝的人、事、物太多了,即使是一朵小花,小草我們都要心存感恩心。透過音樂和易懂的歌詞用跳跳唱唱的方式呈現出來,讓孩子知道自己是多麼幸福。

      感恩師生們熱情參與,感恩家長給我們熱情的掌聲與歡呼,將慈濟的人文精神傳到每個角落,散播愛的種子到每個人的心中。

幼大誠的小朋友們,用他們優美的歌聲唱出「小小的樹」和「媽媽寶貝」。(攝影者:甄月群) 另一首「小小的樹」,也讓孩子們了解要愛護小樹,愛護大自然,愛護地球,只有乾淨的水、乾淨的空氣和陽光才能讓小樹更茁壯。(攝影者:梁延康)

幼小正班的小朋友,很有創意的表演出「幸福的臉」和「請、謝謝、對不起」。(攝影者:余偉平) 幼小誠班的小朋友,也非常投入和專注的唱出「孝順不能等」及「小太陽的微笑」。(攝影者:梁延康)

幼小誠班的小朋友,也非常投入和專注的唱出「孝順不能等」及「小太陽的微笑」。(攝影者:梁延康) 一年正的小朋友們選擇了「幸福的臉」和「感謝」來傳達孝順和感恩的心。(攝影者:余偉平)

一年誠的小朋友們選擇了「孝順不能等」和「路要自己走」來傳達孝順和感恩的心。(攝影者:余偉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