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學校茶道課 親子一起靜心品茗



加拿大「北多倫多慈濟人文學校」舉辦靜思茶道課,讓大家體驗品茶的禮儀、以及與佛法的結合、還有培養學生靜心的能力。

北多倫多慈濟人文學校,為六年誠班的學生和家長,舉辦靜思茶道課。

展布茶席、觀想「布施」。

置茶入壺、深思「持戒」。

行茶流儀,把佛教六度萬行融入其中,學生也體驗,在靜思中、清淨己心、並向父母敬茶。

家長 林捷賢:「這一次茶道活動,更是讓我們家長有直接的機會,跟小孩子一起體會我們,一直以來的那種人文,還有禮儀的教養跟教育。」

家長 蔡沛芳:「來這邊看到小孩子學的這個方式,其實讓我更覺得我應該在家裡,更是需要教她一些生活的道理。」

「心發好願、口說好話、身行好事」喝心茶、傳心法。生活禮儀,以茶為媒介、也帶給人人美的賞析。

吳佳鮮 梁延康 甄月群 真善美志工-加拿大報導

2019-2020學年度 高年級靜思語作文比賽得奬名單

2019-2020學年度 高年級靜思語作文比賽得奬名單

六年級
第一名 王欣琳 第二名 李后珊 第三名 Katherine Li
佳作 劉向晴 劉鑾雯


七年級
第一名 陳芊叡 第二名 李昱呈 第三名 張雯茜

八/九年級
第一名 陳佳嬣 第二名 郭培琦 第三名 唐子恆 
佳作 林祖潁、陳欣宜

十年級
第一名 周天慧 第二名 梁家豪 第三名 楊方穎
佳作 黃嘉欣 鄭萓方

 

寒冬送暖 用愛編織

2019/11/15  張素雯(慮緻)/加拿大報導

師姊們將慈濟環保毛毯及發放物資搬運到街友中心。攝影者:劉今恒慈濟北多倫多聯絡點雖位於富裕的約克郡,但仍有不少隱藏的遊民。街友服務專車LOFT為照顧街友,一週七天,巡迴於郡內各區,找尋隱藏的街友,提供及時的服務。慈濟北多倫多聯絡點的慈善腳步也跟上,與服務專車中心LOFT合作已經將逾5年。每個月根據街友的需求和提供不同的物資。為了能夠貼近服務街友們,負責採購的師兄師姊們都必須要發盡心思找尋合適的尺寸的物資。

 

2019年多倫多的冬天來得特別早,萬聖節剛過,11月初就開始下起鵝毛般的大雪,溫度已經降到零下10度。Newmarket志工站站長張素雯師姊(慮緻)與副站長詹遠足師姊(明愔)為街友們著想,特別與街友服務中心的聯絡窗口Maryam在九月底就是先了解今年冬天的需求。在2018年街友服務專車提供了367條的睡袋與毯子給街友們。而今年冬天預期較往年嚴峻,因此需要多條堅實的毛毯來助街友度過寒風凜凜的冬日。感恩互愛長朱少玲師姊與其他師兄姊的協助,共取得 40條環保毛毯。 並提前一個月,排定在十一月份時發放。

 

慈濟的毛毯既溫暖又厚實,40條毛毯裝在7箱裡面, 著實不輕。每箱需要兩位志工才搬得動。 師姊們開的都是小車,加上其他十一月份的發放物資,所以需要分三輛車才放得下。11月15日的中午,六位師姊們出發至Newmarket前往發放。 兩天前,剛下過一場大雪,溫度雖然回升到零度,但地上到處是積雪,濕漉漉的。踩著濕雪,慈濟的師姊們都當男人用,小心翼翼搬運一箱箱的物資,也趁著人多,接力幫忙專車整理物資。

 

在搬動的過程,街友中心的職員Laura撫摸著我們的毛毯,很好奇我們的毛毯的品質竟然是那麼的柔軟舒適,當我告訴他這是由寶特瓶製成的,她露出驚訝的眼神,直說真是太神奇了。

 

這次的發放我們也一併捐贈一條牛奶袋製成的地墊。慈濟北多倫多為了響應環保,回收用過的牛奶袋已經好幾個月。最近志工站站長張素雯師姊(慮緻)剛學會編織牛奶袋地墊。於是買齊了工具,及借到了編織架,召集8位位志工一起共襄盛舉,大家合心編製牛奶袋地墊。由於蒐集的數量還不夠,感恩有牛奶袋廠商提供的瑕疵品。用了超過500個才能織成一個地墊。過去,街友服務專車曾獲贈36條牛奶袋地墊。以後,也將有慈濟北多倫多編織的成品在其中了。加拿大政府在做社區環保部分一直頗盡心力,一般的民眾也非常配合。但是利用牛奶袋來編織溫暖的地墊給街友,則是最新的idea。慈濟志工總是秉持的上人的心願,用鼓掌的雙手做環保。一有機會就採用牛奶袋編織地墊,再捐給街友在加拿大,取之當地,用之當地,慈濟北多倫多以毛毯與牛奶袋地墊,不僅寒冬送暖,更包含全體師生志工的愛心,用愛編織,讓環保與慈善在多倫多落地生根。

師姊們整理發放物資。攝影者:劉今恒 師姊們向街友中心職員展示環保毛毯及發放物資。攝影者:劉今恒

慈濟志工與街友中心職員合照留念。攝影者:劉今恒


慈濟北多倫多人文學校花道課



讓小朋友從花道,體驗人文,慈濟北多倫多人文學校,替學生上花道課,從花語著手,特別挑選了太陽花和康乃馨,希望孩子永遠純真快樂。

太陽花配上滿天星點綴,這盆美麗的花出自小學生之手,要做出這樣的成品,從第一步開始,就不能馬虎。

慈濟志工 鄭月櫻:「插哪裡 中間的上面一點點。」

慈濟北多倫多人文學校,上起花道課,花材的品種,根據花語,都有特別挑選過。

慈濟志工 鄭月櫻:「太陽花 它的語意呢,就像小孩子一樣的,希望小孩子有純真愉快的臉,所以一路就以顏色,像母親花 康乃馨來陪襯。」

慈濟志工 邱美伸:「有小朋友兩位 旁邊都是爸爸,爸爸在做什麼 維護你們,有機會這樣子的(上課),對小孩子本身,也是提升他們自己的能力。」

透過花道培養美感,讓孩子在學習過程中,體會人文之美。

梁延康 甄月群 真善美志工-加拿大報導

茶之道 父母恩

2019/12/05  吳佳鮮/加拿大報導

2019年11月24日慈濟北多倫多人文學校在六年誠班舉行靜思茶道課,由陳英鸞(慈敏)師姊展演靜思茶道,黃淑珍(慮讓)校長主講,共15位家長、16位學生及21位志工參與活動。攝影者:甄月群華人移居在海外,怎樣能讓出生在海外的下一代學好中文的同時,又能傳承中華禮儀禮法,成為有禮貌有道德的孩子呢?慈濟人文學校與其它中文學校的不同之處,也正是注重在這一點上。在一句一句的靜思好語中,注重孩子的品格教育;在一個一個的人文活動中,把感恩、尊重、愛的種子傳播。

 

2019.11.24日,慈濟北多倫多人文學校的314人文教室裏,飄蕩著滿滿的愛與感動。這裡正在進行的是六年級誠班「人文靜思茶道課」。

今天,大家有幸坐在一起,品香茗,學茶道,這是緣分;今天,家長們將會喝上孩子親自奉上的感恩之茶,這是福氣。

「請大家用一分鐘的時間閉上您的眼睛,讓我們先把自己的心靜下來。」主講人黃淑珍校長用親切緩慢的語言,引導著在場的人,靜心去躁。

茶人陳英鸞(慈敏)師姊無聲展演茶道,默默傳遞著六度【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智慧】行茶禮法。英鸞師姊優雅流暢的動作,帶給人們的是一種美的欣賞,一種以茶為介的生活禮儀,一種以茶修身的生活方式。

 

此次人文茶道活動,適逢靜思語三十載,在孩子們聽完茶道介紹和影片展示後,黃淑珍(慮讓)校長向家長們介紹了靜思語的由來及靜思語教學的利益,並把她自己很受用的一句靜思好語分享給家長共修——「生氣就是拿別人的過錯來懲罰自己」。當您察覺自己心情有波動時,坐下來,喝杯茶,讓不平靜的心隨著舒緩的茶香靜下來。


孩子們經過師姑們認真的指導後,馬上就要奉茶給自己的爸爸媽媽了,看他們個個摩拳擦掌、躍躍欲試的樣子,很是興奮。

學生及家長們進教室前要「洗手洗心,煥然一新」將浮動的心慢慢靜下來。攝影者:余偉平 六年誠班吳佳鮮老師歡迎家長們蒞臨參與靜思茶道課。攝影者:梁延康

陳英鸞師姊展演靜思茶道,行茶禮法--六度:布施〈展布茶席〉、持戒〈置茶入壺〉、忍辱〈注水入壺〉、精進〈靜候茶湯〉、禪定〈傾盡茶盅〉、與智慧〈分茶入盞〉。攝影者:余偉平 黃淑珍校長將無量義經及六度波羅蜜修行的法門在靜思茶道課中講解,同時也介紹慈濟「竹筒歲月」小錢行大善的精神,啟發人人的愛心。攝影者:梁延康

今年是證嚴法師靜思語30週年,慈濟北多倫多人文學校推行「克己復禮」,力行三好(心發好願、口說好話、身行好事),與慈濟三好茶意思相同。攝影者:甄月群 人文教室外,王淑玲(明津)師姊教導同學們如何奉茶及茶道禮儀。攝影者:甄月群

 

「爸爸/媽媽辛苦了,請您喝茶。」孩子們略帶稚嫩的聲音,誠懇的對自己的爸爸媽媽說,並雙手恭敬的奉上一杯茶給爸爸媽媽。證嚴上人說:「對父母盡孝,是人生最大的福氣。」此時此刻,孩子們的孝心,觸動了在場所有家長的心弦,許多人紅了眼眶,激動不已。有家長哽咽著回說「謝謝」,有家長拿出手機,永遠留下了這美好瞬間。每一個家長的感動與愛都是真實的。

有家長說:「今天我度過了很特別的一課,我非常喜歡」;有家長說:「我第一次喝到孩子奉茶,感覺特別溫暖」;也有家長非常感恩慈濟並且說:「把孩子送到慈濟,我們最放心。」

 

有人說,生活如茶,唯有慢慢品味,才知其真味。家長們喝上的這杯茶,是孩子的感恩養育之茶,也是慈濟人注入了感謝之情的茶,感謝家長們放心的把孩子送到慈濟來。課程最後,英鸞師姐說:「學茶道可以修身養性,以茶會友祥和社會。歡迎大家一起來學茶道,自我心靈成長,同時和大眾結好緣,家家幸福圓滿。』

茶道課雖然結束了,無聲茶道傳遞的慈濟人文精神卻像一顆小小的種子,種在了大家的心理,廣結善緣。

林德馨同學的爸爸林捷賢分享:「這一次茶道的活動,更是讓我們家長有這一個機會跟小孩子一起體會我們中國原本一直以來的那一種人文,還有禮儀的教養跟教育。這個我們在國外最擔心沒有機會能夠給他們有實習的機會能夠學習到東西。」

蔡槙慧同學的媽媽蔡沛芳分享:「今天參加這個慈濟的茶道,我覺得很有意義,因為來這邊看到小孩子學的這個方式,讓我覺得應該在家裡更需要教她生活的道理,把茶道的這個心發好願、口說好話、身行好事這樣的人文然後把它帶回家裡行。」

李后珊同學的媽媽何永玲分享:「我的孩子今天跟我們一起在慈濟人文學校裡面上了一堂茶道課,讓孩子們學了中國傳統最基本的人文教育,教育他們怎麼做一個有感恩心的人,然後也要尊敬所有的父母親長輩們,所以很有意義,感恩所有志工,感恩慈濟人文學校。」

同學們對奉茶禮儀充滿好奇心。攝影者:甄月群 期待人人都能夠照顧好自己的內在心靈及外在的威儀,以禮待人,待人以誠,愛護環境,美化人生。攝影者:余偉平

希望從茶道中,培養生活的美感,學習恭敬的禮儀,養成安定的心境。攝影者:甄月群 唐嘉儀同學向父母恭敬奉上「慈濟三好茶」,可以看出家長臉上的歡喜與感動。攝影者:梁延康

鍾家靜同學向父母恭敬奉上「慈濟三好茶」,家長們臉上發自內心的微笑。攝影者:梁延康 剛從台灣得到證嚴上人授證歸來的甄玉蓮(明粧)師姊向同學恭敬奉上慈濟三好茶。攝影者:梁延康

慈濟北多倫多聯絡點負責人朱少玲(慮寧)師姊向同學恭敬奉上慈濟三好茶。攝影者:梁延康 陳英鸞師姊指導慈濟三好茶是要用三心,感恩、尊重、愛將一杯茶分三口喝,喝第一口時(心發好願),喝第二口時(口說好話),喝第三口時(身行好事)。攝影者:梁延康

這樣喝茶才能歡喜自在,感恩、尊重、惜物愛人。攝影者:余偉平 除了慈濟三好茶外,師姊們同時準備了很有人文的茶食。攝影者:梁延康

黃淑珍校長介紹一串六粒的葡萄象徵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智慧的六度波羅蜜。一方一圓的餅乾讓我們做人要隨方就圓,處事圓融。花束則是對父母表達感恩。攝影者:梁延康 林德馨同學的爸爸林捷賢分享:「謝謝各位的師兄師姊還有上人的教導,讓我們都能夠在這邊,雖然距離那麼遠,都能夠感受到這一份難得的恩惠。」攝影者:甄月群

蔡槙慧同學的媽媽蔡沛芳分享靜思茶道課的感受。攝影者:梁延康 李后珊同學的媽媽何永玲分享:「慈濟人文學校的老師還有志工們都非常的有愛心,這個精心的安排茶道課,讓我覺得很感恩大家。」攝影者:梁延康

慈濟北多倫多人文學校 人文花道課心得分享

2019/12/01  黃淑珍(慮讓)、詹遠足(明愔)、呂秀圓/加拿大報導  

2019年11月17日的人文花道課主題是「心中有愛、人見人愛」,邱美伸(明瑝)師姊以康乃馨來代表母親的愛,籍此教導孩子們用心學習就是孝順父母。攝影者:梁延康 黃淑珍(慮讓)分享

教育是百年樹人的工作,也是守護「慧命」的磐石、「愛」的教育,也就是啟發人人的愛心。人文課程是慈濟人文學校的特色,慈濟基金會創辦人證嚴上人以一棵樹為譬喻,「合心」是樹根,「和氣」是樹幹,「互愛」是樹椏,「協力」是枝葉。衷心期盼學校裡的親師生「合和互協」,一起成就慧命。 

2019年11月3日及17日是慈濟北多倫多人文學校的人文花道課,11月3日是由鄭月櫻(慈可)師姊分別教導二年誠班及二年正班的同學花道課程,主題是「微笑是世界上最美的臉」,鄭月櫻師姊特別為學生去找的花材是非洲菊,太陽花的寓意就像小孩子一樣,希望小孩子有純真愉快的臉,讓小孩子自己插出一盆漂亮的花。

11月17日的人文花道課是由邱美伸(明瑝)師姊教導四年誠班的學生,這也是邱美伸師姊第一次教導孩子們人文花道課程,透過一句證嚴法師靜思語「心中有愛、人見人愛」,以康乃馨來代表母親的愛,孩子們用心學習就是孝順父母,報答父母養育之恩,也是尊敬師長,感恩師長們的教導。

心美看什麼都美,期待將真善美的意境透過花道課程深植孩子們的小小心靈裡,培養學生愛大自然的情懷。這次的花道課程內容豐富,潛移默化中使學生學會敬天愛地、愛自然,陶冶真善美的人文涵養。

2019年11月17日是四年誠班的人文花道課,師姊們協助分派花材。攝影者:甄月群 心中有愛,也要「行」中有愛。輔導副主任朱少玲(慮寧)師姊(左)與教務主任林秀萍師姊(右)細心指導孩子。攝影者:梁延康

花道是人文課程,也是人文的根本,在教導人人回歸心寬念純的美善境界。同學們自信的展示自己的創作。攝影者:甄月群 孩子們開心捧著已經完成的插花作品和輔導副主任陳英鸞(慈敏)師姊一起合照。攝影者:梁延康

這次的花道課程內容豐富,潛移默化中使學生學會敬天愛地、愛自然,陶冶真善美的人文涵養。四年誠班大合照。攝影者:梁延康 課程結束後,四年誠班黃麗華老師與師姊們協助將花盆包起來讓孩子們帶回家。小朋友迫不及待的把花送給父母,人人滿心歡喜。攝影者:余偉平


呂秀圓老師教導學生一定要用心學習。攝影者:梁延康二年誠班呂秀圓老師

2019年11月3日星期日,當天下著小雨,為了一掃雨天的陰霾,一早我就和孩子們預告,我們第三節課會有一堂精彩的花道課,孩子們睜大著好奇的雙眼,紛紛舉手詢問:「什麼是花道課?」、「花道課要做些什麼?」……,我能從孩子的眼睛裡看見他們對此次課程的期待與興奮的心情。在課程開始前,我一如往常的和孩子們約定好,我們一定要:「靜心等待、專心聽講、用心學習。」


終於到了第三節課,我與孩子們迫不及待的將桌面收拾得乾乾淨淨,準備迎接這堂有趣的課程。鄭月櫻老師一來就請我在黑板寫上:「微笑的臉最美」,希望在場的每個人都能夠開心的參與課程,放鬆心情享受這美好的一刻。這是孩子們的第一堂花道課,因此他們聚精會神的聆聽老師上課的內容,我從孩子的眼神與微笑中發現,有一種寧靜的美,原來花道課有讓人平心靜氣的魔力。


鄭月櫻老師為大家準備的花材有:向日葵、康乃馨、滿天星,還有許多不同的綠色植物。我們的花道老師非常專業,也很懂孩子的心,他一邊說故事一邊做示範,讓孩子們更能有效率的進入課程。在課程進行中,有些孩子因為不熟悉而不知所措,但經過花道老師的指導與師姊們的協助下,也漸漸步上了軌道,我們都覺得這些孩子都有當花道小老師的潛力呢!


課程到了尾聲,孩子們興奮又得意的展示他們第一個花道成品,這些花道小老師的作品都有自己的獨特性,當家長來接孩子時,看到孩子們雙手捧著自己的花道作品時,大家都露出驚喜的表情,當自己孩子自信滿滿的介紹世上獨一無二的作品及分享這一堂成功的花道課時,我相信每位家長都會不由自主的為自己的孩子感到驕傲,也都給予學校設計這堂課最大的肯定,他們也期待著,能再次聽到孩子們和他們分享更多有趣又多元的課程。


鄭月櫻師姊特別為學生去找的花材是非洲菊,太陽花的寓意就像小孩子一樣,希望小孩子有純真愉快的臉,讓小孩子自己插出一盆漂亮的花。攝影者:梁延康 證嚴上人說:「對父母盡孝,是人生最大的福氣」太陽花象徵太陽光大,如父母親情深似海,圖為黃淑珍(慮讓)校長指導學生插花,注意位置的拿捏。攝影者:梁延康
孩子們經過花道老師的指導與師姊們的協助下,也漸漸步上了軌道,我們都覺得這些孩子都有當花道小老師的潛力呢!攝影者:梁延康 二年誠班的孩子們興奮又得意的展示他們第一個花道成品。攝影者:梁延康


2019年11月3日是慈濟北多倫多人文學校的人文花道課,由鄭月櫻師姊擔任講師。攝影者:梁延康 二年正班 詹遠足(明愔)老師

2019年11月3日,慈濟北多倫多人文學校第二堂課鐘聲一響,小朋友迅速回到教室,乖巧的等候師姑到教室,上人文花道課程。

此次非常感恩鄭月櫻師姊用心準備好多新鮮的花材,配合靜思語教學 “微笑是世界上最美的臉” 為主題,以活潑有趣且易懂的插花技巧,讓每位小朋友很開心又愉悅的心情學習花道。

剛開始小朋友因生平第一次學習插花,手藝比較生疏,但是在師姑們耐心的指導及志工和愛心媽媽的協助下,用心完成個人得意的作品,有些小朋友說要把花送給媽媽,有些要送給爸爸,有些要送給奶奶,有些要送給妹妹……真是令人感動。

課程結束後,家長到教室接小朋友回家時,每個小朋友迫不及待的把花送給家長,然而每個家長臉上都顯現著訝異跟驚喜,好像對孩子說你是如何做到的。由於孩子的自信與成就,贏得了家長對學校的認同與支持。非常感恩今天參與花道課程的師兄師姐們無私的奉獻與付出,讓花道課程圓滿結束,感恩!


詹遠足老師陪伴學生一起插花陶冶性情。攝影者:梁延康 太陽花的寓意就像小孩子一樣,希望小孩子有純真愉快的臉,讓小孩子自己插出一盆漂亮的花。教務主任林秀萍(明緣)師姊細心指導同學們插花技巧。攝影者:甄月群

很多小朋友因生平第一次學習插花,手藝比較生疏,行政主任邱玉亭(慮昕)師姊耐心指導二年正班同學。攝影者:梁延康 證嚴上人靜思語「欣賞他人,即是莊嚴自己。」二年正班的孩子們紛紛展示自己的作品。攝影者:梁延康

 

慈濟中醫門診與教學中心慶祝成立週年



日前,加拿大慈濟基金會和Humber College合作設立的中醫門診與教學中心,舉行了一個相當溫馨的活動,慶祝成立滿週年,還記得一年之前,這個中醫診所剛成立的時候,我們特別請到了慈濟的代表,為大家介紹了診所提供的服務,現在一年過去了,各方的反饋如何? 慈濟中醫診所與教學中心未來又有什麼計畫? 我們今天就特別邀請到慈濟中醫門診與教學中心院長鍾政哲醫師,以及診所營運總監李釋然醫師,和大家一起分享。

2019/09/29 緊急疏散演習

2019/11/10  劉今/加拿大報導  

2019年9月29日,早上10時15分,慈濟北多倫多人文學校進行火警疏散演習。攝影者:梁延康

慈濟北多倫多人文學校在2019年9月29日舉行了一年一度的緊急疏散演習,16個班級共260位學生、16位老師及46位志工參與活動。

本次疏散計劃考量:

1. 疏散圖以單一火源狀態設計。

2. 因為真實火警隨時都會發生,所以師生及志工們需要儘早了解疏散路線,確保大家生命安全。

3. 在計劃過程中,要平均分配每條疏散路線學生人數。每個樓梯間或出口上的交通負荷量也要平均。 這樣可以防止擁擠並減少總體疏散時間。

4. 如果疏散路線有分叉,請部署疏導員以阻止錯誤的路線被使用。 例如,樓梯間的底部有兩扇門,一扇通向室外安全區,另一扇通向學校建築內部。疏導員必須擋在通向內部的門前, 以防誤入。

5. 在未使用的樓梯間門前,也必須部署疏導員,以防誤入。

6. 最大量化疏導員的職責,所以最小化疏導員的數量。越少的疏導員人數會提高撤離效率。

7. 疏導員要成對組成2人小組。 因此,他們可彼此照顧互相的安全和撤離。 如果疏導員必須獨自行動,撤離後必須由安全組長確認他已到達安全區。

8. 疏導員的主要職責是指揮疏散和確認教室/洗手間/走廊在疏導後的淨空。 他們是離開學校建築最後的人員。

9. 放置疏導員在疏散路線的起點。 這將使他能夠看到他前面的所有學生。當所有學生離開教室後,立即從洗手間開始,檢查各班教室。

10. 行政人員可以在他們的疏散路線上提供協助,例如保持學生的秩序行為和防止學生走錯方向。 這額外的協助可確保安全並可減少部署疏導員的數量。

11. 請勿依賴雙向無線電通信設備(例如Walkie Talkie),因為響亮的警報聲音會掩蓋任何傳輸的語音。

12. 每個疏導員到達安全區後必須向安全組長告他/她的安全抵達。

13. 與學校行政部門協調,當天到校上課的學生必須在安全區內點名,以確認他們的安全到達。


備註:


1. 2019年9月29日消防演習的時間期限為7分鐘。 如果在該限定時間內沒有完成演習並關閉演習的警鈴,警報系統將自動通知當地消防部門為真實火災。

2. 疏散的重點是所有教師都準確知道並遵循疏散路線。 因為在火災時,老師是引導學生到安全區最有效的人員。

3. 安全組長必須負責確保每個疏導員執行職責及其人身安全,共7位疏導人員參與。


總體觀察:

慈濟北多倫多人文學校2019年的消防演習在沒有發生任何事故中圓滿完成。計劃和準備工作在開學的第一天就開始,參與人員包括校長,行政組,教師和安全組。我作為新任安全組長,許多資深的師兄師姐提供許多有用和有價值的信息. 我感恩他們的分享和經驗使這次演習成功。我觀察到每個人都秉持著嚴肅和認真的態度對待這次消防演習。 這些態度使疏散過程高效,快速而安全。 當疏散結束時,我非常驚訝的發現總疏散時間為2分30秒。據記錄,這是自開校以來最短的一次。 祝賀並感恩全體人員刷新紀錄, 我們繼續為學生的安全努力。

小孩子們聽到警報立刻跟隨老師離開教室。攝影者:梁延康 老師與愛心志工陪伴孩子們下樓梯。攝影者:梁延康

老師盡快帶領學生們離開學校。攝影者:林緹 所有人都聚集到學校外面的草坪上,老師點名確認每一位學生都安全。攝影者:梁延康 

這次緊急疏散時間為2分30秒,每個人都秉持著嚴肅和認真的態度對待這次消防演習。 攝影者:林緹 緊急疏散演習順利結束,老師帶領孩子們返回學校。攝影者:余偉平

緊急疏散演習順利結束,老師帶領孩子們返回學校。攝影者:余偉平 同學們排隊返回學校。攝影者:梁延康



大愛不限於有情,大愛更在無情中

2019/10/17  朱春喜/加拿大報導

志工今年準備的菜色有素咕嚕肉、清炒高麗菜、豉汁馬鈴薯、花椰菜與紅蘿蔔、椒鹽百頁豆腐等五道菜 ,還有含有茉莉香味的白米飯。攝影者:余偉平素食可讓身心健康, 又能保護地球。克己,則能減少碳足跡。人心中湧現淨水,才能拯救發燒的地球.—《證嚴法師靜思語》

 

     2019年9月5日,我有幸參與慈濟北多倫多聯絡點在Richmond Hill市政府舉辦的年度素食推廣活動。活動的主題是由慈濟為政府公務員提供精美的免費素食,借此向大眾宣傳慈濟的低碳環保、大愛慈悲理念。慈濟希望通過市府工作人員這些善的種子,將慈濟的理念再傳播開來。

     整個活動可謂成功,市府工作人員對於慈濟的理念都非常認同,除了市長大力褒揚之外,不少市府工作人員也很熱情地向慈濟北多倫多聯絡點的志工們瞭解慈濟的環保理念,並在愛心樹上寫下自己愛護地球的心願。

     針對這次活動,證嚴上人在大愛電視台10月17日的「人間菩提」節目中開示:「慈濟幾年前一直在推動一人一素,一一一。要推的每一個人、每一天,每一餐素食。」

     我所見到的慈濟北多倫多人文學校所有的師兄師姐均持素食。在僑務委員會主辦和加東中文學校聯合會協辦的2019年教師節敬師表揚餐會的晚宴上,服務員先是給每一桌都呈上了一盤看起來很誘人的海鮮美食,但慈濟人文學校團隊異口同聲說到:我們吃素食。旋即服務員也醒悟過來,對喔,慈濟一直是素食的。趕緊端回去換了素食上來。由此可見,慈濟的素食理念已經得到大眾的認同。 

副負責人黃淑珍(慮讓)師姊向市議員廖立暉先生介紹慈濟北多倫多香積團隊準備的美味蔬食。攝影者:梁延康 師姊們臉上擦上慈濟面霜歡迎市政府的員工陸續到來。攝影者:梁延康

新發意志工劉今恒師兄介紹慈濟環保志業。攝影者:梁延康 師姊們把握因緣介紹慈濟四大志業,八大法印。攝影者:甄月群

志工與貴賓們合照留念。攝影者:梁延康 證嚴上人在大愛電視台10月17日的「人間菩提」開示關於北多倫多聯絡點在列治文山市政府蔬食推廣活動

     關於素食的福報、功德、利益之著述已如汗牛充棟,數不勝數。

     何以素食?佛陀說:「夫食肉者有如是等無量過失,斷而不食獲大功德,凡愚不知如是損益,是故我今為汝開演,凡是肉者悉不應食。」

     為什麼呢?再進一步來看。古人有偈云,「欲知世上刀兵劫,但聽屠門夜半聲」。

     世上之所以有戰爭,首要原因乃是人類殺生之故。觀中國歷史,改朝換代均以無數人命為代價。元朝蒙古國建國過程尤其慘烈,不管是對現在中國概念領域內的金、西夏、南宋,抑或是對伊拉克等西域國家人民的屠殺均殘暴至極。據《元史》記載,蒙古軍隊攻打成都一城就屠殺了140萬人以上,「城中骸骨一百四十萬,城外者不計。」整個四川省被殺人口千萬有餘。這個數字相當於加拿大三大城市大多倫多、大溫哥華和蒙特利爾的人口之和。至於其他殘暴殺戮,罄竹難書。元朝成吉思汗、窩闊台、忽必烈三代大汗所殺人口數字在人類歷史上首屈一指,成吉思汗也被認為是歷史頭號殺人魔王。

     這種殺戮自商周有紀錄以來就不斷往復輪回。觀中國歷朝百姓,歷經痛苦劫難,如金庸小說《倚天屠龍記》中小昭所唱「憐我世人,憂患實多」。

     殺生引致戰爭。人殺動物最終會演變為無可避免的人類自相殘殺。然而人類為何殺生,大多為滿足口腹之欲。

     佛說,「凡殺生者多為人食,人若不食亦無殺事,是故食肉與殺同罪。奇哉世間貪著肉味,於人身肉尚取食之,況於鳥獸有不食者?」

     2003年源於中國、肆虐於全球的SARS(非典型肺炎)病毒就來自於中國南方人喜捕食的野生動物果子狸。

     所以,人們常說,沒有買賣,便沒有殺害。然而,歷史總是在重復自己。

     中國廣西玉林市這些年來之所以廣為人知,是因為其一年一度的「狗肉節」。每年6月,全國各地1萬多只狗被運到玉林集體宰殺,滿足各地食客。一些環保工作者、動物愛好者拍攝到大量的品種各異、表情痛苦的狗狗被整車整車運輸的照片。

   上人講:「你看我們(臺灣)才二千多萬人口,吃二億多的動物,我就問說,『你們稍微分攤看看,一個人口差不多吃多少?』早上算,每一個人一年吃二百三十八隻,所以你們想看看,這有吃就有份。我們應該要知道,現在人類已經是超戴,七十多億人口,為了供應我們的口欲,光是臺灣就二億多被殺的動物,幾億的牲口就是供應給人的人口這樣吞食。」除了家禽,還有家畜,億萬生靈在臺灣因為口腹之欲而被吞食,實是共業。

     黑格爾說:「人類從歷史中學到的唯一教訓,就是人類無法從歷史中學到任何教訓」。悲夫!

     然而,正因為如此,我們才更需要身體力行,以慈悲為芯,發出亮光,幫助他人照亮前路。

     上人講:「我們人人有五穀雜糧的習慣,才會讓出更多的土地。乾淨的土地來自五穀雜糧。要不然,真的人口已經是佔了大片的土地……人已經在污染大地了,再多了每一天人的再多幾倍的污染。總而言之,好好地想一想,推,趕快推動,即時推動,這才是能減少了碳排放。那種污濁的污染,讓我們的地球不要那樣的污濁……」

     上人所言,不使地球受到污染更是將慈悲心推及無情。因為草木沙石,稻麻竹葦,谷米寶貝等無情眾生無始以來一直默默奉獻維持人類的生活,我們應該感恩。素食是我們愛護有情、培養慈悲心的第一步。然而,大愛不限於有情,大愛更在無情中啊!


2019年9月28日慈濟人文學校參與2019年教師節敬師表揚餐會的晚宴。攝影者:梁延康 2019年9月28日慈濟人文學校參與2019年教師節敬師表揚餐會的晚宴。攝影者:梁延康

2019年8月17日『拚素吉祥月、拚速救地球』在北多倫多聯絡點會所舉辦的七月吉祥月蔬食推廣活動。攝影者:甄月群 2019年8月17日『拚素吉祥月、拚速救地球』在北多倫多聯絡點會所舉辦的七月吉祥月蔬食推廣活動。攝影者:梁延康

9月27日北多倫多聯絡點志工在街友中心進行蔬食發放。攝影者:甄月群 9月27日北多倫多聯絡點志工在街友中心進行蔬食發放。攝影者:甄月群

2019/11/07 漢博大學中醫系 迎來首屆畢業生



加拿大 漢博大學舉辦畢業典禮,中醫系 迎來首屆畢業生,慈濟志工專程觀禮。

漢博大學畢業典禮,慈濟西多倫多聯絡處負責人廖純緹,代表慈濟基金會在台上觀禮,因為今天的畢業生當中,有12位第一屆傳統中醫學系學生。

漢博中醫學系畢業生 梅甘:「我非常感謝漢博學院,以及慈濟基金會幫助我實現目標,非常感謝。」

漢博中醫學系畢業生 曼格拉:「非常感謝慈濟基金會的診所,對我們非常有用,我認為這是加拿大最好的診所之一,也謝謝慈濟志工為我們做的一切。」

漢博中醫學系畢業生 莎拉:「我覺得很棒,因為我們有很多的練習,累積經驗 我覺得對我的未來,是相當有價值的 讓我準備得更好。」

領取畢業證書,是學校課業告一段落,不過醫學是一條無止盡的路,慈濟醫療人文則是以病為師,為患者找回健康。

梁延康 真善美志工-加拿大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