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外收穫!自家院子蔬果鮮甜
疫情讓加拿大多數地區的學校、餐廳和娛樂場所都被迫關閉。北多倫多慈濟志工利用待在家的時間,自己種植蔬果,不僅讓家人吃得健康,也藉由分享,來推廣蔬食。
慈濟志工 黃淑惠:「有一位慈濟的師姑,她拿了一些豆子來給我的媽媽,然後我媽媽就試著用這些紙,每天澆水 種了這些豆子,我們現在晚上每天吃的豆苗,很多都是我媽媽自己親手種的。」
受到疫情影響,加拿大幾乎各地學校、餐廳和酒吧,都受到控管或關閉,但加拿大北多倫多的慈濟志工也沒閒著,推素茹素,從自家後院開始。
慈濟志工 黃淑惠:「我媽媽手上拿著的罐子,就是她特別自己做的澆水器,她試了很多種,結果發現這種環保再利用的塑膠瓶子,上面戳了幾個洞,這樣子澆水是很方便的。」
細心澆水,耐心培育,小小的室內空間,成為黃淑惠的開心農場。
慈濟志工 黃淑惠:「剛開始種的時候,感覺滿好玩的,看著那個植物發芽 成長,非常開心。」
同樣把握時間不空過的還有她,後院的番茄粒粒碩大肥美,摘取下來,要與大家分享,也不忘推廣素食。
慈濟志工 甄月群:「哇 好多番茄呀,我們種了有番茄,還有青瓜 還有豆,今年收成很好,所以我打算,(跟)大家分享我自己種的番茄,也可以讓大家多多吃蔬菜。」
收成的有機作物,搖身一變,成為熱騰騰的餐桌佳餚,不僅讓家人吃得安心,也在疫情期間,把握當下,持續推素。
真善美志工 加拿大報導
2020/08/15 蔬食無痕野餐日 雲端相會共襄盛舉
「蔬食無痕野餐日」,在加拿大東岸舉辦,不是聚眾方式,而是與自己家人共享蔬食。至於野餐,就是包括北多倫多、渥太華、蒙特婁的慈濟志工,以網路連線同時間參與。
野餐的樂趣,讓難得「外食」的人,在天地之間享用美食。
加拿大東岸慈濟志工,自煮蔬食,各自在北多倫多、渥太華、蒙特婁,網路連線舉辦「蔬食無痕野餐日」。
志工親友:「透過今天的活動,長輩們提醒我們要多吃素,還有儘量,不要使用一次性的塑膠產品,今天我們看這邊桌上都很豐盛,我們不僅無痕的 都是自家的餐具,而且很多食材來自我們後院這一塊,這邊有茄子 還有碗裡的番茄,其實我是一個 原來是一個,嚴重的葷食主義者,但是現在也嘗試吃素食,感覺很舒服。」
自家庭院、社區公園,除了家人之外,不聚眾,但也可以分享素食心情。
志工親友 Richard:「我最喜歡的是壽司 妳呢。」
志工親友 Kelly:「我喜歡的其中一樣是沙拉,很新鮮 很好吃。」
環保不能等待,接受素食、拒絕塑膠,號召大家一起來。
加拿大報導:真善美志工。
後疫情時代 大愛相伴不停歇
2020/07/17 張素雯/加拿大報導
攝影者:丘啟源經過這一季春寒,拿大也迎來了以往常在東南亞常聽到的名詞【酷暑】。因為全球暖化的關係,今年的夏天有超過10天溫度上升到33度,雖然近來加拿大新冠病毒確診人數已跨過了高峰期,進入後疫情時代的多倫多,暑氣與蟬聲,並未阻止新冠病毒的蔓延。每天確診人數仍然是在350以上,確診人數來到11.2萬。 隨著政府逐漸解封,第三階段人們的自由更多了,群聚也可以達到50人以上。 溫暖的氣候人們迫不及待要跨出家門享受著難得幾個月的清風與陽光。然而,相信大多數多倫多市民認同市長莊德利的想法,擔心第二波疫情出現,又要再回復更嚴格的封城,對民眾的健康以至正在重啟的安省經濟,帶來更災難性的影響。有鑑於美國一些地區在進一步重啟後,新冠病毒感染個案暴升,多倫多當然都不想重蹈覆轍。
即使因為疫情嚴重,北多倫多志工在社區內協助街友的腳步仍不停歇。在七月17日的例行發放時,街友服務專車LOFT 的負責人Mary Ann Prolux感恩我們多年來不間斷的付出與配合,提供過去一年的服務成果,其中當然包含慈濟每個月盡心準備的物質,清點我們的努力的足跡,在過去2019年,街友服務專車一年355天在路上奔馳著,總共協助了聯繫7,472位街友,也分發1767份的生活物資,另有分發215份數的住房物資(睡袋,毯子,防水布,睡墊)。 2020年因為疫情的關係,半年來,街友服務專車的出勤天數減少至166天,但街友需要更多的協助。僅僅半年的時間LOFT所發的生活物資幾乎跟2019年一整年一樣,所發的餐點甚至比過去1年還多。 今年所發出的帳篷數量已經達15個,預計還要發10頂。 Mary Ann也感恩我們每個月定期由北多倫多志工提供的牛奶袋編織的地墊,他們得以跟帳篷一起發給街友。此外,配合安省政府的規定,室內強制戴口罩,街友們的日子比以前難過了,我們也盡量定期提供口罩。
攝影者:丘啟源
攝影者:丘啟源
攝影者:丘啟源
攝影者:丘啟源
攝影者:丘啟源
在逐步解封的情況之下,一般民眾容易忘記疫情仍舊嚴峻,但我們並沒有忘記街友所處的困境,慈濟也特別關懷在Newmarket的另一個志工站 Inn From the Cold(IFTC) 在夏天是否有特殊的需求。配合Drop in program,慈濟北多倫多也提供IFTC多項夏日所需的物資像是夏日衣襪,飲料等,當然也包括防疫物資:口罩手套。IFTC 負責人Ann Watson 適時也提供了他們剛出爐的2019年的統計數字:在送給街友的2190件衣物,投入8660的志工時數及25269份熱食中,每一樣都有慈濟志工付出的足跡。 看了這些統計資料,浮現在我們眼前的,不只是冷冰冰的數字,而是志工們揮著汗水付出的一個個的笑臉。
每天看著疫情攀升的數字,我想全人類還有很長了一段時間要奮鬥。後疫情的時代,人們焦慮情緒浮現檯面,如何安定心思,就在上人的每日一叮嚀中。同心共濟弭災疫,在提供物資外,我們也附上靜思語書籤,希望能安慰到街友們的心靈。我們守在社區,如何發揮智慧,造福社會?讓我們做好我們該做的事 - 持續關懷街友,以大愛相伴,一起跨過這個庚子疫情。攝影者:丘啟源
攝影者:丘啟源
攝影者:丘啟源
攝影者:丘啟源
攝影者:丘啟源
攝影者:丘啟源
2020/07/14 四合一線上精進 雲端妙蓮盛開
全球四合一線上精進研習營,加拿大慈濟志工,同步在家裡或是會所參加,受到感動發心立願,接引更多人間菩薩,也要積極推素,希望讓疫情遠離。
透過網路,北多倫多慈濟志工,有的家裡,有的在陽台,以最及時的方法,與全美洲慈濟志工,同步參與線上四合一精進研習營課程。
慈濟志工 甄月群:「回去不要跟家人講那是素的,因為很多吃葷的人,一聽到素的就不吃了。」
列治文聯絡點,參與課程的志工們,戴好口罩,保持安全距離,一同聆聽,了解各地發放物資的情況,也對推素的重要性有認同,更看見了平安的幸福。
慈濟志工 徐雲權:「我們要想到疫情會來,是大地的 瘟疫的 動物的反撲,因為我們過去殺害太多生命。」
慈濟志工 梅丁滿:「不同的人種 不同的宗教,大家秉持這感恩尊重愛的精神,來完成這些(發放)工作。」
慈濟志工 郭梅華:「我們生在加拿大的人,真的是覺得說我們太幸福了。」
因為疫情無法回到台灣參與,但透過科技,彼此依舊能零距離,為共同的目標而努力。
真善美志工 加拿大報導
20200614 志工獻愛長輩開懷 草地上唱老歌跳舞
為老人家一掃疫情期間的苦悶心情。慈濟志工與慈青,來到金星老人公寓,舉辦草地音樂會,帶來幾首長者們懷念的老歌,一起唱跳,也送上一百份防疫物資。
草地音樂會,歡樂氣氛不斷升溫,長者一起跳起來。還有快節奏長笛,帶來輕快好心情。
慈濟志工與慈青,在金星老人公寓戶外演出,同一棟樓,三個面向,通通照顧到,一掃疫情期間的苦悶心情。
長者 琳達:「今天真的很好玩,在後方有我的菜園,天天做園藝讓我筋疲力盡,但是這音樂會很有趣,而且運動的感覺讓我年輕20歲,真的。」
長者 安娜:「這幾年來,我已經在這裡見過你們很多次了,每次你們都帶來了幸福和歡樂。」
慈青 林祖怡:「為老人家點了幾首他們熟悉的,還有屬於他們年代的歌,然後見到他們在窗裡揮著手向我們,然後微笑著對著我們,讓我們覺得很感恩很幸福。」
帶來歡樂,更要帶來防護力,慈青事先打包好一百份防疫物資。
慈青 林婕:「我們再把口罩跟手套分裝成小包裝,還有上人的靜思語書籤,我們在分裝時也都有做好自我防護。」
災疫尚未停歇,愛的陪伴,從未止步。
真善美志工 黃淑芳 梁延康 甄月群 加拿大報導
網課教學的感受與心得
新冠肺炎大流行,安省政府在三月中宣布所有學校關閉。慈濟北多倫多人文學校啟動網上遠距教學,讓孩子們可以繼續學習中文與人文。世事無常,任誰也想不到2020年所有學校會因為一場突如其來的疫情而關閉。為了不中斷學生的學習,網課成為首選。我所任教的慈濟北多倫多人文學校,也在第一時間組織老師學習各種教學軟件,幫助老師們積極投入到線上遠距網課教學中。
經過學習和反覆實驗,六年誠班最終確定使用Google Classroom教學軟件,再結合Google Meet進行線上同步視頻教學。
線上與線下兩種教學方式有著非常大的區別。這主要是表現在老師和學生兩大主體上。
對於善用白板教學的老師來說,學習如何熟練運用網絡軟件、製作網課教綱,都是一個很大的挑戰。
網課課堂上,老師不能面對面的指導學生,很多時候也不太清楚學生在網絡的另一端是否是認真聽了課,還有自己講的課學生是否能聽懂。很多可預測或不可預測的問題,網絡上都會隨時發生。這也需要老師隨機應變,很好地處理。
記得4月12號我班第一次同步視頻網課時,我誠惶誠恐。特別是在感知到有很多家長陪同在課堂上,更是緊張的手心出汗。雖然精心準備了課件,心裏有底,可是這樣被不露臉的家長圍觀,還是第一次。這期間證嚴上人靜思語及時出現在了腦海,「障礙不在別人,在自己。最怕的是自己障礙自己。」於是及時調整好了心態。好在孩子們也都很配合,不知不覺中沒有了那種緊張,課程也進行的很順暢。
經過兩個半月的線上教學,到現在已是行雲流水。作為老師的我,收穫不少。這裏,我總結出上課三步曲。
第一步,提前充分準備授課內容,並把要學習的課程內容發佈在Google Classroom裡,讓學生們提前預習,大概瞭解要上課的內容。
第二步,正式上同步視頻課時,課堂氣氛要活潑,課堂形式要多樣。課堂上多些互動,跟讀、分讀、一起讀、再隨時提問,引導著孩子們的專注力。
第三步,上完課趁熱打鐵,立刻上傳學生需要完成的作業及上課錄製的教學視頻。學生提交的作業,通過軟件批改注釋反饋給他們,他們收到後也會及時改正再發給老師。這樣來回幾次的郵件文字,不僅提高了學生的拼音能力,也增強了老師和學生間的親切感。幾節課下來後,學生們就很能生出同理心,感受到老師對他們的關愛。
當然,網課有它的好處也有不利的地方。
對於本來就害羞的同學,網課或許帶給了他們更大的優勢。他們問問題時不需要面對很多人,不需要舉手,只是把問題打字出來就可以了,這類同學面對網課,他們會更自如,學習會更主動認真。就像我班的這次結業典禮,真沒想到孩子們那麼有才能、那麼優秀。吹拉彈唱、遊戲魔方,十八般武藝,個個高強。這很大的原因就是因為網絡,網絡讓孩子們不需要面對面表演,免除了他們的害羞,增加了他們的勇氣,也給他們表演使用道具帶來了方便。他們只需要自己提前錄製好他們要表演的VIDEO,典禮現場時做個簡單的自我介紹,然後分享自己的VIDEO即可。六年誠班運用Google Classroom進行網上教學。
吳佳鮮老師在網上教學。
同學們專注的上課。
林德馨同學與佳鮮老師互動中。
王欣琳同學在網上結業典禮上表演長笛。攝影者:梁延康
周霖谷同學在網上結業典禮上表演鋼琴和朗誦。攝影者:梁延康
網課的局限性體現在以下方面:
上網課,很多學生覺得自己比平時更加忙碌。每天除了要完成學校老師規定的很多門功課的作業外,還要上課外活動的網課。長時間坐在電腦前面學習,他們的眼睛會很疲勞。這就需要老師和家長共同提醒學生注意眼睛的休息,保護好眼睛。
網課減少了學生與老師、學生與學生之間面對面的親近。很多孩子還是希望能在教室上課。因為他們覺得在教室上課可以和老師面對面交流溝通,讓他們覺得很親切、很真實。在網課上,雖然也有交流互動,卻沒有在學校的那種濃烈的學習氛圍。他們希望在教室裏和老師面對面,和學生一起坐在課室上課。課堂上和同學們搶著回答問題,下課後和同學們一起玩。
網課的局限性還體現在課堂活躍度上。線下實體課,課堂形式多樣,氣氛活潑。老師在講課的同時,穿插著謎語、笑話等來活躍課堂氣氛。而線上課程相對來說課堂就會嚴肅一些。再加上有很多無法事先預見的、突發的不可控的網絡問題,我個人認為,網課教學是實體教學的有力補充,但是它卻不能完全取代實體教學。
從一罩難求,到一罩全球
6月12日慈濟志工前往LOFT街友服務專車捐贈物資。攝影者:丘啟源6月上旬,多倫多進入第二階段解封之後,人們就像是從冬眠的洞穴中慢慢爬的出來,雀躍不已!但是社交距離還是要保持著。但是有許多人因為工作或是所處的環境,很難保持兩公尺的社交距離。此時戴上口罩就是保護你我最佳的方式。
多倫多的口罩從2-3月份的一罩難求,近日市面上已經逐漸能夠買得到非醫療用的口罩。但是價格一直居高不下。價格最高的時候一片口罩需要1.4元加幣。現在因為有多家廠商進口,價格也逐漸降了三分之一。但是跟台灣一片臺幣5元比起來,價格還是高了3倍。看來此時口罩也算是奢侈品。感恩上人始終關心著全球疫情,並關心海外慈濟志工。 一再提醒我們在付出的同時要記得保護自我。自疫情爆發以來,本會就開始協助收集採購口罩運往世界各地。慈濟北多倫多聯絡點在五月底六月初也收到了口罩。我們馬上發給疫情嚴重首當其衝的護理院,先解燃眉之急。但是我們也考量到在約克郡有為數不少的街友們受疫情影響,少了更多衛生梳洗的地方,現在要求得一餐的地方少了,更別說戴口罩。我們長期合作的NEWMARKET 志工站LOFT 及Inn From the Cold仍然在第一線上服務街友們,每天密集地接觸街友,實難保持社交距離。身為慈善夥伴的我們,除了每個月不間斷的愛心物資發放,秉持上人的教誨,感同身受,十分不捨。將來自本會支援的口罩特別留下500個給LOFT 及 Inn From the Cold 的慈善夥伴。
6月12日當天風和日麗,正是發放的好日子。我們依舊排除萬難,按照LOFT提供的需求清單準備物資前來發放,不同的是,這次我們多了一箱250個口罩,在兩個月前我們就已經先四方收集,零星的準備幾十個給LOFT急用,這次還好有了250個,讓他們又可以多堅持一段時間。雖然目前我們只能將物資送到門口,LOFT街友服務專車負責人MaryAnn還是很高興地表示感謝我們在疫情嚴峻之際不間斷的支持。也感恩慈濟志工馬千斐在這段時間恆持編織牛奶袋地墊,讓我們能夠定期每個月捐贈一條給街友們。
在完成LOFT發放之後,我們馬不停蹄來到鄰近的Inn From the Cold 街友收容/熱食發放中心,該中心的負責人Ann Watson 在兩天前得知我們能夠提供這批250個的口罩之後,表示這真是及時雨。因為從6月1號到7月23號,該中心的熱食發放由每周1天增加為3天。 接觸的街友更多了,也需要更多的口罩。 我並說明這批口罩是來自全球慈濟人的愛心。我們是秉持慈濟基金會創辦人證嚴上人的教誨將恐懼化為愛心的行動,我表示會將上人滿載膚慰與祝福的信函於發放後馬上傳給Ann 及 MaryAnn. 他們均表示一定會將上人的這份心意傳達給中心的所有工作夥伴。
感恩上人慈示要我們仰頭懺悔齋戒護生,低頭感恩行善造福。 在一罩難求下,來自本會的支持下,一罩全球!讓我們與志工站的慈善夥伴能夠繼續拉長情,擴大愛。慈濟志工將物資搬到LOFT街友服務專車。攝影者:丘啟源
LOFT街友服務專車負責人MaryAnn與慈濟志工合照留念。攝影者:丘啟源
Inn From the Cold 街友收容/熱食發放中心的負責人Ann Watson表示感謝及需要更多的口罩。攝影者:丘啟源
慈濟捐贈第八、九、十批物資—口罩、手套、乾洗手、大小浴巾
2020/06/06 黃淑芳(慮覺)/加拿大報導
2020年6月2日星期二慈濟志工帶著1000隻醫用手套、500個防疫口罩、10瓶500毫升的乾洗手液、100條大浴巾與52條洗臉毛巾,捐贈到約克郡婦女與兒童家暴中心(Yellow Brick House)。攝影者:甄月群 疫情未緩大愛共伴
馬不停蹄造福行善
慈濟捐贈第八、九、十批物資—口罩、手套、乾洗手、大小浴巾
2020年6月的第一周加拿大慈濟北多倫多聯絡點的志工很幸福!
6月2日星期二兩位慈濟志工帶著1000隻醫用手套、500個防疫口罩、10瓶500毫升的乾洗手液、100條大浴巾與52條洗臉毛巾,送至約克郡婦女與兒童家暴中心(Yellow Brick House)。這也是新冠病毒疫情爆發以來,針對不同單位的需求,慈濟捐贈的第七個單位,同時也是第八批的物資。
相隔兩天之後,6月4日星期四,四位慈濟志工透過萬錦市議員何胡景(Alan HO)的聯繫帶著2000個防疫口罩與2000隻醫用手套來到萬錦市的頤康何黎靄雲中心。同時,這也是慈濟捐贈的第八個單位與第九批的物資。
6月6日星期六上午11點七位慈濟志工前往位於北約克區的Don Mills 社區家庭醫療衛生中心(Don Mills Family Health Team)捐贈2000個防疫口罩與2000隻醫用手套。該醫療衛生中心是由安省政府資助的社區衛生中心,為超過一萬六千位病人提供各類基礎醫療服務,也是在這一波新冠病毒疫情中,少數仍然每日持續營運的醫療衛生中心。這也是慈濟北多倫多聯絡點在此波疫情中捐贈的第九個單位,也是第十批的防疫物資。
居家防疫讓家暴案件增加
據相關媒體於4月底的報導,加拿大聯邦政府負責婦女和性別平等事務的部長蒙塞夫(Maryam Monsef)在接受加拿大廣播公司採訪時指出,COVID-19病毒肺炎抗疫期間家庭暴力事件在加拿大一些地區出現增加的現象。
蒙塞夫認為居家隔離的防疫措施把人們局限在比較小的空間,再加上一些社會支援服務在疫情期間關閉,這在一定程度上促成了家庭暴力事件的增加。加拿大一些地區基於性別的暴力和家庭暴力的比率增加了20%至30%。蒙塞夫舉例說,為多倫多以北地區居民提供服務的約克地區員警報告顯示,自3月17日起實施居家措施以來,家庭暴力事件增加了22%。
當這些受暴的婦女與孩童逃離住家時,通常只有身上的衣物,所以這一次慈濟的捐贈物資中,除了4月中已經捐贈的洗髮精、護髮素、沐浴乳、牙膏、牙刷之類的生活基本物資之外,此次,還加上了盥洗用的浴巾、臉巾、與個人使用的防疫物資。
慈濟北多倫多聯絡點長期與約克郡家暴中心合作,疫情爆發前,除了每一季定期捐贈生活物資包之外,志工更每一個月一次前往家暴中心倉庫協助處理各方捐贈的物資。代表家暴中心接受這批物資的Laura女士表示,因為疫情,中心的義工減少,收到的物資也有限,但是非常感恩許多像慈濟這樣長期合作的夥伴,仍然能夠提供援助。這一波的新冠疫情不只沒有暫停兩個單位的合作,反而因為疫情的原因,更顯得患難之中互助的可貴。
黃淑芳師姊將捐贈物資搬到推車上。攝影者:甄月群
家暴中心代表Laura女士(右)表示,因為疫情,中心的義工減少,收到的物資也有限,但是非常感恩許多像慈濟這樣長期合作的夥伴,仍然能夠提供援助。攝影者:甄月群
全球疫情不止 華裔關懷不斷
隨著安省的新冠疫情逐漸受到控制,爆發疫情的長期護理中心與養老院的情況也逐漸好轉。但是,相關機構都不敢掉以輕心。所有的工作人員還是戰戰兢兢的堅守在崗位上。當慈濟志工與何胡景市議員抵達萬錦頤康何黎靄雲中心時,中心的工作人員嚴守疫情規定來接待,院長Tracy親自接受這一批的物資捐贈,並且感恩來自各界的捐贈與關懷。
何胡景市議員更是表示自疫情以來,這一次已經是他參與的八十一次捐贈活動。而這些來自各方的捐贈中,超過九成是華人社區團體或個人,充分顯示了華人對社區的付出與貢獻,他在市議會的同事們都非常感謝華人社區的團結與互助,及願意為社區付出的愛心。
萬錦市的頤康何黎靄雲中心。攝影者:甄月群
萬錦市議員何胡景(Alan Ho)協助慈濟志工將2000個防疫口罩與2000隻醫用手套送到萬錦市的頤康何黎靄雲中心。攝影者:甄月群
黃淑芳師姊與院長Tracy互動中。攝影者:甄月群
頤康何黎靄雲中心院長Tracy簽收捐贈物資,並且感恩來自各界的捐贈與關懷。攝影者:甄月群
慈濟志工與何議員及萬錦頤康何黎靄雲中心院長Tracy合照留念。攝影者:甄月群
何胡景議員表示慈濟的捐贈在這兩個月以來已經有過好幾次了,每一次都捐贈了許多防護裝備用品,在這裡我非常感謝他們。攝影者:甄月群
媒體通報 支援社區醫護
【輕鬆加拿大】是當地華人創辦的新聞網站平台,因為Don Mills 社區家庭醫療衛生中心的工作人員高燕女士也透過該網站呼籲各界捐贈防疫物資,感謝該平台的副總裁林風雲先生提供給慈濟北多倫多聯絡點的資訊,才牽起了這一次的捐贈好因緣。
高燕女士同時也表示這兩個多月以來,大多數的家庭醫生診所都關閉,而該中心仍然每天接受了許許多多的病患,如懷孕婦女產檢、癌症患者需注射化療藥物、外傷治療、或一些小型的手術等,但是來自省府的防疫醫療物資有限,十分感謝這一批來自慈濟的捐贈,就像一場及時雨。
行善不是有錢人的專利,而是有心人的付出。
慈濟北多倫多聯絡點感謝各界所有的捐款,積少成多、積沙成塔,讓華人的愛心能夠透過慈濟的各項行動,援助我們的社區,讓弱勢的人能夠得到幫助與關懷。
感恩所有護持慈濟基金會的朋友們,因為有您的捐款,讓我們的捐贈活動不停歇。
慈濟北多倫多聯絡點 全體志工 感恩合十
慈濟加東網站:www.tzuchieast.ca
慈濟加東Facebook: www.facebook.com/tzuchi.easterncanada
6月6日一早,志工將捐贈的2000個防疫口罩與2000隻醫用手套搬到車上。攝影者:梁延康
七位慈濟志工將2000個防疫口罩與2000隻醫用手套捐贈到位於北約克區的Don Mills 社區家庭醫療衛生中心(Don Mills Family Health Team),由該中心代表高燕女士接收。攝影者:梁延康
志工黃淑珍師姊向高燕女士分享慈濟創辦人證嚴上人關於全球新冠肺炎的祝福函攝影者:梁延康
高燕女士也表示這兩個多月以來,大多數的家庭醫生診所都關閉,而該中心仍然每天接受了許許多多的病患,如懷孕婦女產檢、癌症患者需注射化療藥物、外傷治療、或一些小型的手術等,但是來自省府的防疫醫療物資有限,十分感謝這一批來自慈濟的捐贈,就像一場及時雨。攝影者:梁延康
有口罩需求 志工戮力使命必達 (北多倫多)
加拿大東岸,包括北多倫多、西多倫多的慈濟志工,整理口罩等防疫物資,送到醫療中心還有老人機構,希望大家都平安度過疫情。
不少華人居住的大多倫多地區,有醫療體系工作人員上網徵求防疫物資,慈濟北多倫多聯絡點輾轉接獲訊息,愛心到位。
社區家醫衛生中心職員 高燕:「感謝慈濟基金會對Don Mills醫療中心的捐助,他們今天捐助了2千個口罩,以及2千個醫用手套,我們非常非常感謝。」
居家措施實施以來,家暴案件增加,定期協助家暴中心整理物資的慈濟志工,患難之中,更要互助,除了準備防疫物資之外,還有盥洗用品。
萬錦市的頤康何黎靄雲中心,則有市議員何胡景陪同拜訪。
萬錦市議員 何胡景:「慈濟的捐贈,在這兩個月來已經有過好幾次了,每一次都捐贈許多(防護裝備),在這裡我非常感謝。」
真善美志工 肖南 黃淑芳 甄月群 梁延康 加拿大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