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貧為富 身心歡喜

(攝影者:王棉棉)

(攝影者:王棉棉)
農人烏丁屯說:「少了這把米,煮出來的飯會少一點;但是我們全家一人少吃一口,就可以救助比我們更艱苦的人。」

四年多前,緬甸遭遇納吉斯風災,慈濟深入當地援助,提供種子、肥料給受災的農民,教導他們有效耕種。當年受助的農家,災後連續兩年都豐收;雖然生活還是窮苦,但他們有心回饋。每天三餐煮飯前,抓一把米放在「米撲滿」裏,積存到一定量,就拿去助人。

烏丁屯去年獲贈四包慈濟稻種,每天耕田時祈禱稻子健康長大,幫助世界上沒飯吃的人;今年收成是往年三倍,他堅持回捐六包給慈濟救人。

上人開示,他們雖然窮卻知恩報恩,「有十捐一」甚至「有十捐九」,盡心力幫助別人,從中得到心靈的歡喜,人生因此「轉貧為富」;真正是「貧中之富」的富有人生。反觀社會上也有許多「富中之貧」的人,有錢卻慳吝,「有一缺九」不斷追求永遠不滿足,捨不得付出助人。人生富有與否,在一念心,「富中之貧」的人生,苦不堪;「貧中之富」的人生,卻能樂在其中。

萬般帶不去 唯有業隨身

每當有委員告訴我,有會員因為景氣不好,不想繼續捐善款。我都告訴他們,不是要他們的錢,是要他們的心,有一念助人的愛心,就是福。不要自我詛咒經濟不好、無法救人,救人比被救有福,要常常自我提醒做個能救人的人。

在南非,祖魯族慈濟人就地取材進行冬令救濟,卻說:「感恩慈濟,感恩臺灣」,向慈濟和臺灣祝福。慈濟大家庭遍布全球,可以得到全球人的感恩、祝福。難得生在臺灣、難得有緣付出,要珍惜這分機緣;時時自我祝福、時時為人群造福,才是真正有福的人。

佛陀說:「萬般帶不去,唯有業隨身」。人人雙手空空來到世間,過去生的名、利、財、位,什麼都沒帶來;人生辛苦追求,到頭來,只是南柯一夢,什麼也帶不走。佛陀不斷提醒人們,人生無常苦短,短短幾十年人生,人們卻因貪心、欲念,不斷造作無量無數的業;眾生共業,導致天災人禍不斷。因此上人期待人人能發心立願造福,即使只有點滴力量,把握當下,做就對了,如此才是真正有智慧的人,世間也才能真正有福!

本文摘自:《慈濟月刊》第529期〈無盡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