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念修福 歡喜付出

「常不輕菩薩面對辱罵,甚至有人對他丟擲石頭,他仍禮敬、感恩對方,祝福對方未來能成佛,心志不因挫折而改變。」上人舉此教示:「莫因目前人事無法達到理想而灰心,使心靈壓力沈重;要做得法喜充滿,才會長長久久。」(攝影者:施龍文)

「常不輕菩薩面對辱罵,甚至有人對他丟擲石頭,他仍禮敬、感恩對方,祝福對方未來能成佛,心志不因挫折而改變。」上人舉此教示:「莫因目前人事無法達到理想而灰心,使心靈壓力沈重;要做得法喜充滿,才會長長久久。」(攝影者:施龍文)
與身為企業家的大陸志工吳念博、劉守真等人談話,上人勉勵,經營事業莫只為賺錢,更要造福天下人。


法喜充滿 長長久久

「金錢要運用在濟貧、拔苦,而非用於吃喝玩樂。既入慈濟門,要守齋茹素,與人建立真誠的友誼;而非為了『應付』,浪費生命時間。」

常有企業家表示,因為生意上要應酬,所以不能守戒持齋。上人教示:「飲酒交際、婚喪喜慶等等應酬,多只是『應付』,這樣的互動並無真情;要與人真情互動,情誼才能長久維繫。人與人之間無緣,即難以和合共事,慈濟人要與人結好緣,但是不需要應酬;如此才能維持清流。」

一位師兄提出,志工都有一顆赤誠之心,想要把事情做好,但往往看事情的高度不同;每當看到事務因故拖延,心裏總是十分惋惜……

即使非為自己求利益,求好心切也會造成心靈負擔。上人開導師兄,莫過於求好而怏怏不樂,凡事都要「感恩」。

「身在人群間,人人境界不同,自然見識高低、看法角度不同,無法強求。就像種菜,雖然希望菜苗趕緊長大成熟,仍需要時間等待,揠苗助長反倒使之枯萎。要先站穩自己的腳步、穩穩踏步,莫操之過急。」

歡喜感恩 轉念修福

上人強調要先培養好人緣、照顧好自己的道心;還要學習「常不輕菩薩」,尊敬人人都能成佛,發自內心對人恭敬與感恩。

「行菩薩道,非一生一世能成就,須經歷三大阿僧祇劫才能成佛。有一分發心,也要有因緣;因緣來時好好把握,因緣未成熟也不要過於強求。大家成長的速度不同,無法預先設定時程,更何況人生無常;所以只要確認方向正確,依於靜思法脈,一步一步向前走就對了。無論事情進展快慢,都要感恩、歡喜看待。」

佛陀在《法華經‧常不輕菩薩品》中教導大眾,行菩薩道也會遭遇辱罵、攻擊,要耐得住苦行、磨練。

「常不輕菩薩面對辱罵,甚至有人對他丟擲石頭,他仍禮敬、感恩對方,祝福對方未來能成佛,心志不因挫折而改變。」上人舉此教示:「莫因目前人事無法達到理想而灰心,使心靈壓力沈重;要做得法喜充滿,才會長長久久。」

凡夫各有習氣,有人急躁、有人溫吞;有些人生性剛強難調伏,動輒與人起磨擦;也有些人遇到挫折就退縮……上人勉眾要在慈濟道場中調伏習氣。「懂得轉念,即能修除習氣,是福;無法轉念者,徒增煩惱,即是造業!」

紅花易凋 黑松長青

佛陀在世時,有不守規矩的「六群比丘」;甚至有公開反佛、害佛、分裂僧團的提婆達多。因此佛陀將入滅時,僧團非常憂心,推舉阿難尊者請問佛陀:佛滅度後,僧團該如何面對不守規範的「六群比丘」?

「佛陀慈示,對於不守戒律的比丘,應予慈悲勸導;若實在不受教,則予『默擯』。」同理,上人教眾,對於投入慈濟志業卻不守規範者,若其願意付出心力,仍感恩以待。「即使他不願意做,只要不破壞生事,也應予感恩。守規矩、有道心的志工多了,不守規矩者也會受感化。」

上人強調,莫為少數人耿耿於懷,要將心力放在大多數願意投入、能受調伏的人身上,自安己心。

「一切因緣生、因緣滅,無緣也強求不得。既無法求,不如『無所求』地付出,莫使心靈打結。做慈濟做得歡歡喜喜、心甘情願,別人自然也會受到感染而歡喜甘願。」

談到人才培育,上人教示:「莫如紅花一現,即使花開豔麗奪目,卻迅即凋謝;要如黑松自在,穩重常青。」

【靜思小語】懂得轉念,修除習氣,是福;無法轉念,累積煩惱,是業。

證嚴上人開示於2010年12月08日
※本文摘自:《慈濟月刊》530期《證嚴上人衲履足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