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人肯定大家「募心法第一」,將窮困人、受助者也度進慈濟門,從受助轉為助人。「全馬人口兩千多萬,國土面積是台灣的十倍有餘,可謂福田廣大;故需大家用愛鋪路,就像鋪連鎖磚一樣——不分東西南北,讓愛片片連結,在當地鋪出平坦大道。」
靈山法會互請益
五天董事會已近尾聲,十國家地區慈濟人把握時間、彼此提問請益。
菲律賓慈濟人發願為貧苦民眾建蓋大愛村,李偉嵩師兄請益曾建造過多個大愛村的印尼團隊,可能會遭遇何等困難與問題?

印尼分會副執行長郭再源師兄(濟宏)分享慈濟歷程。 攝影者:蔡榮富
印尼劉素美師姊提醒,大愛村啟用後,陪伴與教育相當重要,除了給予愛,也輔導其就業,從生活教育改善生活方式,讓村民學習自立;更重要的是教育下一代,如雅加達金卡蓮大愛村許多孩子在慈濟學校接受教育後,家長們也受影響而改變生活態度。
紐西蘭劉錦修師姊請益,紐西蘭是綠色國家,若想推動環保,應從哪個方向著手?
馬來西亞郭濟緣師兄建議,素食也是環保的一環,可推動齋戒;發願吃素者可領取慈濟飯盒,或拿自家食器來盛裝素食餐點等種種作法,也是推動環保教育的方式。
各國熱烈問答交流後,全球志工總督導黃思賢師兄總結,慈濟人要悲智雙運才能福慧雙修。「要在菩薩道上不斷磨練,能夠超越人我是非,道業才會增長;假如磨練不過、超越不了,就會原地踏步甚至退步。」
思賢師兄指出,上人開啟慈濟宗門,引導弟子由善門入佛門,已受證者就是「入門」弟子。但是,僅入門不夠,須登堂「入室」——用上人的法減少煩惱及障礙;不僅入室,還要當「座前」弟子、「貼心」弟子,更要往前一步,做上人的「窩心」弟子——讓上人一想到,就開心歡喜。
上人欣見海外慈濟人在居住地發揮淨化人心、膚慰大地的大愛良能;而今十方菩薩雲來集,彼此分享在不同國度的付出心得,如靈山會常住不散;大家彼此讚歎、踴躍問答、相互請益,也如靈山會上的文殊菩薩與彌勒菩薩問答,讓「靈山高峰會」充滿法喜。
「你我都曾是參與法華會的聞法眾,所以如今雖身處不同國度,卻有因緣會聚在慈濟;各人又依其因緣,在居住地遍撒善種子,用悲智法水滋潤菩提根。」
上人殷矚大眾要用慈悲、智慧做法水,灌溉已撒下的菩提善種,讓人歡喜精進,不斷增長道心。
【靜思小語】用悲智法水灌溉菩提根,讓人歡喜精進、增長道心。

證嚴上人開示於2010年11月29日《農十月‧二十四》
※本文引用自2010.12.25《慈濟月刊》第529期衲履足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