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企業的管理哲學

臺北「感恩回饋愛」系列活動,中國殘疾人藝術團來台演出,企業界榮董贊助11場演出經費。圖:邰麗華等團員代表將門票贈予大愛電視台。(攝影者:顏霖沼)

臺北「感恩回饋愛」系列活動,中國殘疾人藝術團來台演出,企業界榮董贊助11場演出經費。圖:邰麗華等團員代表將門票贈予大愛電視台。(攝影者:顏霖沼)
「曾有人問要如何行善?何等善行才有功德?我的回答很簡單——看到有人受寒凍,為他披上一件暖和的衣裳;看到有人飢餓,及時給予糧食;在別人最需要時伸出援手、給予所需,解困脫苦,如此就是行善,如此就有功德。」


「人人皆有善心、愛心,最重要的是,將內心的善念化為實際行動。」上人感嘆極窮、極苦之地,人們難求一餐溫飽,然富裕平安之處,卻見人們縱情享樂,暴飲暴食;期許人人每餐八分飽、健康食,減少廚餘,將省下的花費化為愛心善念,幫助窮困飢餓者。

心靈富足 幸福真義

大陸華東慈濟人陪同八家加入「幸福企業列車」的企業主,分享在企業推動靜思人文的成果。上人對眾開示,人生總在追求幸福,「幸福」有兩個面相,一種是隨著欲念而追求生活享受;欲念無止境,所想要的「幸福」也永遠追求不盡。「慈濟人所認定的『幸福』,則是腳踏實地、做就對了,知足少欲,以自己能夠為社會人群付出而感幸福,心靈充實而富有。」

上人舉例說明,過年期間,人人都在休假享受,慈濟環保志工卻更加忙碌——將家家戶戶除舊布新所淘汰的舊物,用心整理,使之繼續發揮功用,甚至連除夕夜還在環保站付出,將回收物整理乾淨才返家圍爐。

上人言,慈濟人流汗辛勤付出,不說「辛苦」而道「幸福」,皆是發自內心,將付出視為本分事,故而甘願歡喜。「盡本分疼惜物命、疼惜大地、造福人間,這就是環保志工認為最幸福的人生。」

帶人帶心 企業幸福

上人言,慈濟人「以戒為制度,以愛為管理」,若企業具有慈濟人文,主管用愛帶動,員工以甘願、歡喜心盡本分付出,才是真正的幸福企業。

2010年慈濟全球四合一幹部精進研習會,透過視訊連線學員參與花蓮靜思精舍志工早會。(攝影者:陳李少民,地點:板橋靜思堂,日期:2011/08/10)

2010年慈濟全球四合一幹部精進研習會,透過視訊連線學員參與花蓮靜思精舍志工早會。(攝影者:陳李少民,地點:板橋靜思堂,日期:2011/08/10)


「臺商在大陸開拓事業,要能讓人尊重,才能在地穩立;欲得人尊重,就必須付出。」上人致勉大陸慈濟人要展現合和互協的精神與行動,才能讓人看得到、感受得到「人品典範」,進而起尊重心。

「文化是潮流;自古以來存在人心的道德倫理,就是人的品德,稱為人文。臺商在當地經營企業聘用勞工,不只要善待,還要『帶心』;這分情是清淨、有智慧的『覺有情』,並非用金錢與之『搏感情』可比擬。」

上人殷勉,無論事業開拓得多大,心不滿足,永遠不覺得幸福;「人生無常,要用心把握每個時刻,與其『有一缺九』,不如轉換心念『有十捐一』,行有餘力還能幫助人,心靈永遠富裕而且快樂。」

【靜思小語】帶「心」之道——以清淨智慧的「覺有情」帶動,而非用金錢「搏感情」。

證嚴上人開示於2012年1月24日~27日《農正月‧初二至初五》
※本文摘自:慈濟月刊542期《證嚴上人.衲履足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