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心靈衛教:自愛

早會時間,上人感慨時代變遷,「好」的教育似乎被視為「異類」;然而慈濟堅信教育的使命在引導孩子知書達禮,且能「自愛」。「不只身體要衛教,心靈也需要衛教,最好的心靈衛教就是『自愛』。」上人說明,「衛」即保衛,「教」即教育,要讓孩子懂得保衛自己的生態與心態。

「保衛生理,就要吃得健康;保衛心理,思想要正確;保衛行動,要選擇好的工作;保衛說話,言語要文雅有禮。也就是說身心、動作、言語等,都要自愛。」
上人表示,人人都具有清淨本性,也就是善念。要教導孩子保持良善的本性,運用於人與人之間,也就是守護好人倫道德。

身處現今社會,要守住善念實在不容易;媒體影響力大,可導人向善或趨惡,上人認為應承擔起一分社會教育之責。根據「雅虎奇摩」新聞年度理想媒體大調查結果,十三項評比中,大愛電視囊括「教育功能」、「正確性」、「公信力」、「與地方結合」、「國際觀」、「內容深度」以及「社會關懷」等七項第一,居所有電視台之冠;上人表示欣慰。

「除了『報』世間實事,還要『導』正確方向;希望這股清流,能淨化人心,沖淡社會污濁風氣。」上人期待透過大愛台的「報導」——「報」真善美、「導」向正確方向,使人人「就有道而正焉」。

稍後與大林慈院簡守信副院長等人談話,上人再言其「衛教」觀,強調人人從小就要學習如何保護自己,也就是要懂得「自愛」。

「現代人隨心所欲,常自我傷害而不自覺。像是染髮、塗指甲油,忽略其中化學物質的毒性;衣著失端莊等等,都會危害自己,都需要衛教。自由,一定要懂得自愛!」上人殷切呼籲。

回歸儉約生活

成立於2003年的「慈濟國際人道援助會」,由來自不同產業界的企業家組成,奉獻專業,架構出食品、衣著、住屋、行輸、資訊與智庫等六組,作為慈濟人道援助的堅強後盾。4月18日至20日在花蓮靜思堂舉辦第一屆年會,計有海內外一百六十位學員參加。20日晨間,一行人進精舍參加志工早會。

上人感嘆現今許多人生活趨向奢侈,不能「克己、克勤、克儉、克難」。「工業發達,機器取代了勞力,卻帶來大量污染:人也愈來愈不願勞動,一切講求舒適便利,也因此製造許多『碳足跡』。」上人企盼企業開發不能過度,要用心愛護大地。

「人生在世,都有一分使命。身在富中,更要富有愛,有力量的人去扶助沒有力量的人,這樣的人生更有意義。」

上人表示,人人都有一分力量,倘若企業領導者能帶動員工,則拯救地球及世界窮困的力量就會更大!

造福才是福中人

攝影者:林宜龍

攝影者:林宜龍
蘇霏安已經康復了,感恩師公上人、感恩醫師和護士、感恩媽媽…」午後,印尼少年蘇霏安在醫護團隊陪伴下,來到靜思堂人援會年會圓緣現場。蘇霏安彈奏吉他、用中文唱出「一家人」,感恩所有慈濟人。

蘇霏安拭去淚水表示,過去的願望是當醫師,如今視力無法完全康復,因此改變想法。「我想當一位心理學家,不用眼睛也可以幫助別人。」他的堅毅,博得現場熱烈掌聲。將於後天出院的他,捧著福慧珍粥罐存下的銅板,向上人說:「捐給師公上人做好事。」

儘管蘇霏安生在一個貧困的家庭,印尼慈濟人襄助他來台治療,並且全程陪伴;之後,將他們一家安頓在雅加達慈濟大愛村。上人由此說起印尼華人企業家投入慈濟後,無所求付出所成就的善緣,包括為雅加達紅溪河畔居民興建兩個大愛村、承擔亞齊海嘯重建工作,如今更成立印尼大愛台散播清流。

「企業家一定要有公益精神。」上人指出,印尼華人企業家的付出,不僅使當地窮人得救,也改變了印尼人對華人的成見,使印華關係趨於祥和,華人事業經營更加順利,可謂「三贏」。

上人以此鼓勵座中企業家,要多為社會付出。「有機會進入慈濟,就要真正跨大步,莫在外徘徊。付出是為自己造福,不是為師父做的。讓社會更祥和、使苦難人得救,同時也提升自己的生命價值,這才是真正『富中之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