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節慶團圓華語文化推廣活動
加拿大保守黨黨魁博勵治(Pierre Poilievre)與駐多倫多台北經濟文化辦事處梁毅鵬(Lawrence Liang)處長及慈濟北多倫多人文學校黃淑珍(Jane Huang)校長合影(左圖);慈濟志工與保守黨黨魁博勵治(Pierre Poilievre)(右上);保守黨黨魁博勵治(Pierre Poilievre)與烈治文山市(Richmond Hill)國會議員何諾軒(Vincent Ho)一同上台致詞。(右下)2025年10月4日,中秋佳節前夕,慈濟北多倫多聯絡點迎來一場充滿濃濃文化氣息與溫馨團圓氛圍的茶會「中秋節慶團圓華語文化推廣活動」。當天下午兩點正式開始,許多社區賢達與政要蒞臨共襄盛舉,會場內外洋溢著歡喜、感恩與團圓的氣息。
活動開始之前,全體會眾一同虔誠合十,為近日遭受樺加沙颱風侵襲的台灣災民祈福,祈願大地早日安定,災民能重建家園,恢復安樂生活。這份誠摯的祈禱,將遠在海外的心意送回故鄉,凝聚一股溫暖的力量。
烈治文山市(Richmond Hill)市長韋斯特(David West)首先致詞,他深受慈濟志工長年在全球及在地社區默默付出的精神所感動,因此即便行程繁忙,也堅持要來參與。因為他看到慈濟用無私的愛連結不同族群,讓我們的社區充滿溫情。副市長陳志輝(Godwin Chan)也特別肯定慈濟在推廣華人文化上的努力,尤其是曾經參加人文學校活動時,看到學生為家長奉茶的畫面,讓他印象深刻,如果他的孩子還在讀書的話,他一定會送來慈濟就讀。他也在分享最後期許災區居民能早日恢復正常生活。
駐多倫多台北經濟文化辦事處梁毅鵬處長更指出,慈濟是台灣的驕傲,在國際舞台上展現人文關懷的力量。文化中心藍柏青主任則期望慈濟北多倫多人文學校未來能成為台灣華語文學習中心之一,把語文教育與文化傳承持續推動。慈濟北多倫多人文學校校長黃淑珍表示,希望以充滿活力、啟發與歡樂的學習氛圍,帶領學生認識並學習正體中文與中華文化,深化對台灣文化的了解,讓中秋節成為最佳的文化推廣教室。她也期盼透過推動華語文教育,讓台裔加人社群在大多倫多地區多元文化的舞台上,成為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
活動中特別的驚喜,是加拿大現任保守黨黨魁博勵治(Pierre Poilievre)的到來。博勵治致詞時,盛讚台灣在半導體領域領先全球,重視家庭價值及愛國精神令人敬佩,他很榮幸受邀參加中秋節慶團華語文化推廣活動。同時也表示,中秋節是華人團圓的重要日子,就如同西方的感恩節,因此希望藉此與大家共同分享團聚的喜悅。他的現身讓現場氣氛更加熱絡,會眾紛紛與他合影留念,留下難忘的回憶。
在貴賓致詞後,活動進入文化推廣的精彩高潮。首先登場的是中文認字與寫字比賽。由志工黃淑芳老師帶領,全場分成九組,透過部首組字的方式進行挑戰。每一筆每一劃,都牽動著大家的思緒,孩子們努力回想學過的字,大人們也發揮記憶,現場笑聲、掌聲不斷。比賽不只是競賽,更是一種傳承,黃淑芳老師也勉勵孩子們要向大人學習,將來能在文字中找到文化的根。
緊接著,柚子DIY創意大賽更是把氣氛推向另一個高點。二十五分鐘的創作時間內,大家用雙手與巧思,將一顆顆柚子變化成活靈活現的動物造型:有可愛的兔子、靈巧的章魚、憨厚的烏龜、跳躍的青蛙,還有巨大的鯨魚與帶刺的刺蝟……琳瑯滿目的作品讓人目不暇給。大人小孩都專注投入,現場充滿創意與歡樂,真正展現了「一家人歡喜團聚」的節慶氛圍。更別說古箏老師袁國偉先生彈奏與中秋有關的背景音樂,讓現場充滿濃濃的中秋團圓氣氛。
這一場中秋文化茶會,不只是節日的歡慶,更是一次心靈的交流與文化的傳承。透過祈福、中文認字與寫字比賽與柚子DIY創作,不同族裔、不同年齡層的人們在慈濟的場域裡找到共鳴,感受到團圓的美好。
駐多倫多台北經濟文化辦事處處長梁毅鵬(Lawrence Liang)致詞(左圖);烈治文山市(Richmond Hill)市長韋斯特(David West)致詞 (中上);烈治文山市(Richmond Hill)副市長陳志輝(Godwin Chan)頒發祝賀狀 (中下);加拿大保守黨黨魁博勵治(Pierre Poilievre)致詞 (右上);全體與會貴賓合影留念。(右下)
約克區萬錦市教育委員Michael Chen致詞(左上);駐多倫多台北經濟文化辦事處文化中心主任籃柏青(Paul Lan)致詞(右上);多倫多僑務委員林美玲(Maggie Lin)致詞(左下);慈濟北多倫多人文學校校長黃淑珍(Jane Huang)致詞。(右下)
中文認字與寫字比賽。由志工黃淑芳老師帶領,全場分成九組,透過部首組字的方式進行挑戰。
柚子DIY創意大賽。
柚子DIY創意大賽比賽現場。(左上);中文認字與寫字比賽得獎者合影留念。(右上);全體大合照(左下);柚子DIY創意大賽得獎者合影留念。(右下)北多倫多慈濟聯絡點:溫馨迎法親,同心行菩薩道
師姊們正在準備早齋和水果。攝影者:梁延康春寒料峭的清晨,慈濟北多倫多聯絡點一片忙碌。清晨五點半,志工們陸續抵達,彼此問候著:「師兄好!師姊好!」一聲聲溫暖的問候,讓這個寒冷的早晨充滿了法親的溫度。大家齊心協力準備早齋,期待迎接來自台灣靜思精舍的德宸師父、德淵師父,以及台灣宗教處的三位同仁呂宗翰師兄、潘靜涵師姊、江仙竺師姊,還有慈濟加拿大分會執行長苗萬輝師兄與副執行長郭亮君師姊、林芬宏師姊。
八正道的法味早齋
六點四十分,師父與來自台灣的師兄姊們陸續抵達聯絡點,志工們懷抱著感恩與歡喜心,迎接遠道而來的法親。因為距離上一次德淵師父來訪已經是六年多前了。這一天的早齋別具意義,桌上擺滿了由志工們親手烹製的八道素食料理,每道菜餚皆寓意著八正道,提醒大家行走在菩薩道上,要時時精進、念念分秒不空過。師父們與志工們圍坐一堂,享受法味與人情交織的早餐時光。
菩薩足跡遍灑北多倫多
早齋後,司儀黃淑芳師姊帶動「北多會務分享」,透過2021年北多倫多聯絡點的「社區大藏經」,讓師父們更加了解志工們在加拿大的行動足跡。每位志工都懷抱著感恩與歡喜心,分享自己與慈濟結緣的故事。
2023年才從中國吉林長春移民至多倫多的李佳彤師姊與張鵬師兄,提到他們初來乍到時,感受到慈濟人的滿滿愛心,師兄姊們熱心協助安頓,讓他們在異鄉也能找到家人般的溫暖。
擔任香積團隊的林慕德師姊與麥蓮師姊,平日默默付出,準備每一次活動的食物,今日難得站上台前分享,臉上滿是靦腆的笑容,拿起麥克風真的很緊張,黃淑芳師姊就在旁邊開玩笑地說:「拿鍋鏟還是比麥克風簡單吧!」舒緩了兩位師姊的緊張情緒。
張素雯師姊則分享了街友中心的志工服務,並現場展示回收牛奶袋編織的地墊。當小菩薩陳元廣看到後,直接躺上去體驗,讓現場氣氛增添幾分溫馨與趣味。
最後,德淵師父勉勵北多倫多的志工們,要在菩薩道上精進不懈,發願力行佛法,利益更多眾生。
探訪金星銀髮村
稍後九點多,志工們與師父們共乘十餘輛車,將近四十餘人前往金星銀髮村的慈濟中醫門診中心。一到診所門口,九位中醫師與兩位行政員工早已列隊迎接,雖然天氣寒冷,但大家的心卻是溫暖開心的。
銀髮村執行經理Pina帶領大家參觀,並介紹這個充滿愛與尊重的社區。銀髮村內,長者們親手製作的花草裝飾、畫作點綴著空間,讓這裡充滿家的氛圍。真的令這一群從台灣來的訪客大開眼界。
其中,感恩長期與志工們互動良好的一位長者Ute願意讓來自台灣的訪客參觀她的房間,兩室一廳的空間布置得溫馨而雅緻。讓大家驚喜的是,她特地播放了慈濟的音樂《愛灑人間》。深入交談後,才發現這位德國裔的加拿大長者早在溫哥華時,就與慈濟結緣,並曾與慈濟合作關懷特殊兒童。2013年搬到金星銀髮村後,又與慈濟北多倫多聯絡點重新連結,持續發揮良能。
Pina感恩慈濟長期的關懷,特別是在疫情期間,慈濟是唯一的團體持續提供關懷與捐贈。所以她特地準備了銀髮村手工製作的木編星星與卡片,贈送給來自台灣的貴賓。師父們也帶來證嚴上人的法語及淨斯產品,與工作人員分享,雙方互贈祝福,現場滿溢感恩之情。
溫馨午齋歡樂滿堂
時間來到11點半,志工們準備了豐盛的素食午齋與水果。長者們陸續從房間帶著自己的碗盤來到餐廳,場面溫馨感人。超過六十多位長者與來自台灣的師父及志工們圍坐一堂,共享佳餚,彼此寒暄問候,溫情滿溢。
長者們紛紛表達對慈濟的感恩,表示慈濟的到來不僅帶來健康的素食,也帶來滿滿的愛與關懷。
探訪食物銀行
午齋後,志工們帶著德淵師父一行人前往列治文山市的食物銀行進行參訪,進一步了解該機構的運作模式,包括食物發放的對象、頻率,以及疫情前後的影響等。
當師父看到許多新發意菩薩穿著志工背心,投入助人行列時,特別感恩他們,並勉勵大家能夠繼續在社區中付出。
法喜滿載,精進向前
這半天的活動,在滿滿的法喜與感恩中圓滿落幕。從晨間迎法師到探訪銀髮村、醫療中心,再到午齋與食物銀行參訪,每一個環節都展現了慈濟志工的誠與情,串起了一條條善的緣分。志工們以行動實踐慈濟精神,將愛散播到社區的每一個角落,期許在未來的日子裡,能夠繼續在菩薩道上精進不懈,廣行善行,利樂有情。桌上擺滿了由志工們親手烹製的素食料理。攝影者:梁延康
師兄姊們歡喜列隊迎接精舍德宸師父與德淵師父的到來。攝影者:梁延康
黃淑芳師姊分享北多倫多聯絡點會務。攝影者:梁延康
播放2021年北多倫多聯絡點的「社區大藏經」,讓師父們更加了解志工們在加拿大的行動足跡。攝影者:梁延康
德宸師父與德淵師父及師兄姊們仔細觀看志工們在本地社區的愛心足跡。攝影者:梁延康
北多倫多聯絡點互愛長朱少玲師姊分享自己與慈濟結緣的故事。攝影者:梁延康
林慕德師姊(左)與麥蓮師姊(右)分享自己與慈濟結緣的故事。攝影者:梁延康
左起:王小蓉師姊、詹遠足師姊、林秀萍師姊分享自己與慈濟結緣的故事。攝影者:梁延康
王淑玲師姊分享自己與慈濟結緣的故事。攝影者:梁延康
新授證的關錦樞醫師(左)與同修何春燕醫師(右)分享自己與慈濟結緣的故事。攝影者:梁延康
小菩薩陳元廣看到張素雯師姊展示回收牛奶袋編織的地墊後,直接躺上去體驗,讓現場氣氛增添幾分溫馨與趣味。攝影者:梁延康
左起甄月群師姊、新授證的洪子筑師姊及林思瑋師姊接受黃淑芳師姊的訪問,各自分享自己與慈濟結緣的故事。攝影者:梁延康
張鵬師兄(左)與李佳彤師姊(右)分享自己與慈濟結緣的故事,感恩與大家結了生生世世的法髓緣。攝影者:梁延康
梁延康師兄(左)與黃淑珍校長(右)分享自己與慈濟結緣的故事。攝影者:甄月群
德淵師父勉勵北多倫多志工們要在菩薩道上精進不懈,發願力行佛法,利益更多眾生。攝影者:梁延康
德宸師父和德淵師父向志工們送上結緣品。攝影者:梁延康
志工們與師父們一到診所門口,九位中醫師與兩位行政員工早已列隊迎接。攝影者:甄月群
金星銀髮村執行經理Pina帶領大家參觀,並介紹這個充滿愛與尊重的社區。攝影者:甄月群
Pina準備了銀髮村手工製作的木編星星與卡片贈送台灣貴賓,師父們則帶來證嚴上人的法語及淨斯產品,雙方互贈祝福,滿滿感恩之情。攝影者:梁延康
德淵師父、德宸師父及志工們聽取各中醫師們的分享。攝影者:梁延康
北多倫多志工們在金星銀髮村為長者們準備了豐盛的素食午齋與水果,不僅是物質上的供養,更是心靈上的慰藉,展現慈濟人對長者們的愛與關懷。攝影者:梁延康
超過六十多位長者與來自台灣的師父及志工們圍坐一堂,共享佳餚,彼此寒暄問候,溫情滿溢。攝影者:梁延康
長者Ute與德淵師父、德宸師父、本會關懷團、慈濟中醫門診中心醫師、行政人員及志工們一同合影。慈濟北多倫多聯絡點與金星銀髮村的因緣,一切從志工與長者Ute的互動開始。攝影者:梁延康
列治文山市前食物銀行經理Brenda Ewart分享食物發放的情況等。攝影者:甄月群
志工們正在食物銀行進行打包。攝影者:甄月群
德淵師父與志工們在食物銀行的倉庫內合影留念,特別感恩他們,並勉勵大家能夠繼續在社區中付出。攝影者:甄月群
睽違兩年 重返社區愛灑
2022年6月17日列治文山市第三區市議員廖立暉先生舉辦夏日社區同樂會,超過六千多位的市民響應,現場的每一個攤位都人潮洶湧。攝影者:梁延康2022年6月17日列治文山市第三區市議員廖立暉先生主辦的夏日社區同樂會熱鬧開展。過去兩年,這樣的大型戶外活動都因為疫情取消。今年能夠再度舉辦,超過六千多位的市民響應,現場的每一個攤位都人潮洶湧,反映了社區居民們都慢慢地接受,努力地要恢復疫情前的正常生活。
前一天整個安大略省都還壟罩在體感溫度近40度的酷暑之下,沒想到隔天的溫度卻直線下降到最高溫26度,還是一樣的晴空萬里,但是卻伴隨著強烈的怪風,風速高達每小時70公里。這樣的怪風讓每一個來參與的攤位廠商或團體都叫苦連天。在布置場地的過程中,不斷聽到驚呼聲,因為強風,讓平時很容易的工作變得很困難,需要更多的人一起來協作。就像搭帳篷,平時天氣好時,只要兩到四個人就可以輕鬆完成。但是,今天卻需要六到八個人力,否則帳篷分分秒秒都有可能被強風吹倒或吹歪。
13位的慈濟志工下午三點半就到現場布置。很感恩廖立暉市議員還記得過去幾年的經驗,記得慈濟攤位的人潮總是特別的多,所以,不同於以往只給一個攤位,今年特別給了慈濟兩個攤位。志工們也將現場規劃成人文學校招生區、人間菩薩招生與奉茶區,原本應該在帳篷旁邊的靜思轉輪區,因為強風,只好就地取材,把轉輪綁在附近的一棵大樹上。沒想到,這樣的無心插柳,卻讓今日的動線更圓滿。尤其是長長的人龍,從五點半開始在靜思轉輪前排隊,一路到活動八點半結束都沒停止過,人人有獎的設計,讓大人、小孩都喜愛。只是大人喜歡抽到靜思語書籤,小孩則是更喜歡轉輪上的糖果,果然在人生不同的階段都有不同的追求與喜好。
2013年九月慈濟北多倫多人文學校開學與慈濟北多倫多聯絡點成立,今年即將步入第十年。廖立暉市議員接受訪問時,也特別感謝過去十年來,慈濟每一位志工為社區的付出。也祝福人文學校十周年生日快樂!廖議員更特別分享自己主辦的這個社區夏日同樂會也是邁入第十屆了,期盼未來可以和志工們有更多的合作,讓我們的社區更安全、更美好。
今年九月終於可以回到實體學校,人文學校校長黃淑珍特別製作十周年看板,讓大家一起來「同框」合影留念,也是今日愛灑攤位上的一大亮點,很多華人家長與孩子看到後,都前來詢問與合照。志工們也藉由這樣的活動,努力招生,大力推廣慈濟的教育理念,希望將靜思好話帶到每一個家庭裡。她也特別感恩過去十年為人文學校付出的每一位志工,感恩每一位家長和同學對慈濟的認同與護持。
慈濟北多倫多聯絡點負責人朱少玲看到這麼多的人來參加這個社區活動,感受到過去兩年多,因為疫情,大家都被「關」怕了,所以,有這樣的戶外活動就要趕快出來走走。志工們也把握機會來菩薩招生,希望可以更多的人來加入志工行列。即將步入第十年,她非常感恩每一位志工無所求的付出,也表示會努力接引更多的志工來一起做好事。
浴佛孝親說慈濟 動動手長者變頑童
2018/05/18 黃淑芳(慮覺)/加拿大報導 長者歡歡喜喜地來浴佛。攝影者:梁延康每年五月是全球慈濟志工提醒自己善用生命,以報佛恩、親恩、眾生恩的感恩月。2018年5月18日,13位慈濟北多倫多聯絡點的志工連續三年依約前來金星老人公寓舉辦浴佛孝親活動。
行動浴佛台布置的簡單莊嚴,中,雖然十六位來參加的長者每一位的宗教信仰都與我們不同,但是,經過志工們詳細解說浴佛儀式最重要的意義是淨化自己的心靈後,每一位長者都歡歡喜喜地來浴佛。尤其「接花香」用的粉紅色的康乃馨,好多位長者看了都心生歡喜,主動把花裝飾在自己的髮際或胸前,直說這就是響應母親節該有的「動作」喔!
為了讓這一群長者們來參加慈濟活動覺得「人人有事做」,黃淑芳師姊特別設計了今天的主題活動「母親的手」,所有的課程與節目都與雙手有關。首先,黃淑芳師姊先示範了造型汽球「帽子」的摺法,因為步驟簡單,所以爺爺奶奶們雖然很害怕汽球會被自己捏破掉,但是還是「勇敢」的完成了這一個熱身項目。看到每一位長者戴上自己親手摺出來的汽球帽子,頓時大家都變成了老頑童,歡笑讚美聲此起彼落,連在一旁幫忙的志工們都忍不住手癢的自己動手做了起來喔!
聆聽上人說故事 長者詫異心歡喜
為了彰顯母親節的意義,志工們帶來《證嚴法師說故事》裡的「婆羅門女救母」的影片與長者們分享。看到長者們聚精會神的看著影片,雖然不一定看得到英文字幕,但是透過上人那特殊的嗓音,搭配著卡通的圖案,每一位長者都看得津津有味,其中一位每次慈濟活動都來參加的Ute奶奶說:「原來你們的上人會說故事啊!難怪你們這些志工都這麼愛聽師父說話!」
長者戴上自己親手摺出來的汽球帽子,頓時大家都變成了老頑童,歡笑讚美聲此起彼落。攝影者:梁延康
長者們在觀看《證嚴法師說故事》裡的「婆羅門女救母」的影片。攝影者:梁延康
母親的手最美麗 手語傳法動人心
緊接著是由五位志工帶來「母親的手」手語呈現,輕柔的音樂、優美的手語動作、加上司儀林思瑋師姊在一旁一句一句的翻譯,讓長者們都能了解這首歌詞的意境,特別是「寒冬為我蓋暖被,夏日為我拭去汗水,付出從不求收回,從那白天忙到深夜。」許多長者頻頻點頭,一旁的志工們也紅了眼眶,因為大多數志工都是為了孩子移民到加拿大,無法日日侍奉在自己的父母的身旁,是每一位異鄉遊子心中說不出的遺憾。
長者自製壓力球 運動紓壓兩相宜
感動過後,一樣要讓長者們活到老,學到老。黃淑芳師姊再次帶來造型汽球進階版「貴賓狗」的折法。有了剛才做帽子的信心,許多長者躍躍欲試。只是,看是簡單,實際上需要有些技巧才能完成一隻可愛的貴賓狗。志工們在一旁頻頻叮嚀「比例要抓對」、「手不可以鬆開」、「指甲該剪了」「這邊要轉幾圈固定」….,可是,隔三差五還是聽到汽球破掉的聲音砰、砰、砰、…..和長者與志工的歡笑聲。最後,這一隻貴賓狗能夠成功完成的長者不多,但是,志工們設計這一堂課的目的卻是達到了,就是希望長者們多做手部運動,維持手指的靈活性。所以,接下來的壓力球製作就是幫長者們準備的「回家功課」囉!
平常小朋友玩的壓力球,其實可以是長者們最好的「手部運動器材」。志工們準備幾樣簡單的材料,像是麵粉、筷子、汽球、還有志工們利用環保回收的保特瓶做成的漏斗等器具,就是今天課程的主角。將汽球開口套在寶特瓶漏斗的瓶蓋上,然後倒進麵粉,再用筷子將麵粉輕輕搗進汽球中,等麵粉將汽球充滿就大功告成,只要打個結,不讓麵粉露出來,再用簽字筆畫上笑臉或哭臉,就是一個完美的壓力球了!黃淑芳師姊也不忘提醒長者們,每天都要把壓力球拿在手邊做捏、揉、擠、壓的動作,就可以達到手指關節運動的效果喔!
課程結束之後,志工們一如以往的帶來波蘿麵包、素春捲、核桃一口酥三項很傳統也很經典的中國式小點心,搭配著今天的「戰利品」壓力球、帽子和康乃馨等,長者們一邊吃著一邊感謝志工們的陪伴,也期待下一次的再相見喔!五位志工帶來「母親的手」手語呈現。攝影者:余偉平
黃淑芳師姊示範「貴賓狗」的折法。攝影者:余偉平
志工們在一旁愛心叮嚀。攝影者:余偉平
這一隻貴賓狗能夠成功完成的長者不多,就是希望長者們多做手部運動,維持手指的靈活性。攝影者:甄月群
淑芳師姊示範將汽球開口套在寶特瓶漏斗的瓶蓋上,然後倒進麵粉,再用筷子將麵粉輕輕搗進汽球中。攝影者:余偉平
長者們親手製作的壓力球是最好的「手部運動器材」。攝影者:梁延康
畫上笑臉,就是一個完美的壓力球了!攝影者:甄月群
長者與志工們皆大歡喜。攝影者:余偉平
長者們享用志工帶來波蘿麵包、素春捲、核桃一口酥三項很傳統也很經典的中國式小點心。攝影者:梁延康
公民宣誓慶國慶 宣揚慈濟真善美
2016/07/01 黃淑芳(慮覺)/加拿大報導
2016年7月1日加拿大建國149周年慶,慈濟北多倫多聯絡點與加拿大公民與移民部在列治文山市釣魚台宴會廳舉辦了一場別開生面的公民宣誓典禮。攝影者:梁延康2016年7月1日加拿大建國149周年慶,慈濟北多倫多聯絡點與加拿大公民與移民部(Citizenship and Immigration of Canada,以下簡稱CIC)在列治文山市釣魚台宴會廳舉辦了一場別開生面的公民宣誓典禮。
來自27個國家、一共95位新公民在今天成為加拿大的新成員。每位新公民都是攜家帶眷、或是由好友陪伴前來,一同見證這麼有意義的一刻。所以,雖然只有95位新公民,但是與會的來賓有將近三百人,比起在一般的日子舉辦公民宣誓多了將近三分之一的家屬。
為了今天這場盛會,能夠在更多的不同族裔的新公民面前宣揚慈濟美與善的理念,早在半年前就要先向CIC提出申請,但是因為申請的單位眾多,要等到5月中旬才能確定是否有申請上。當5月中旬收到申請成功的確認信函時,許多師兄姊都雀躍不已,因為能夠在這麼特別的日子,向這麼多不認識的人介紹慈濟、介紹加拿大尊重多元文化的精神,真的是再有意義不過了。
從6月初就陸陸續續收到許多貴賓的回函,有列治文山市的國會議員 (MP Majid Jowhari) 、多倫多區的國會議員譚耕、列治文山市的陳志輝市議員等確認當天一定會來共襄盛舉。而三位貴賓在今日致詞時,不約而同都提到加拿大這個國家對多元文化的尊重。而慈濟加拿大分會副執行長莊立仁(濟禮)師兄致詞時,一開場帶來中、英、法、尼泊爾語等多國語言的問候語,博得了滿堂彩,並提及了上人「頭頂別人的天,腳踏別人的地,必須要回饋當地社會」的理念,也鼓勵所有的新公民一起來做好事、當志工。
公民入籍法官黃嘉勝 (Albert Wong) 開場致詞時,感恩慈濟志工的付出,在典禮過程中數次提到慈濟志工的精神理念值得所有新公民學習。攝影者:梁延康而此次的公民入籍法官黃嘉勝 (Albert Wong) 也是去年在同一個地方與慈濟主辦公民宣誓時的法官,對慈濟非常的了解與認同。除了一開場致詞時,感恩慈濟志工的付出,在典禮過程中數次提到慈濟志工的精神理念值得所有新公民學習。而對於今天開場慈濟志工再度邀請原住民代表Cindilee Ecker-Flagg 與Gord Flagg夫婦帶來的傳統歌曲演出,更是感動我們對弱勢團體的關懷與付出。
在頒發新公民證書時,法官邀請了所有與會貴賓一同恭喜祝賀新公民,莊立仁(濟禮)師兄也代表慈濟送上五國語言靜思語本,期盼一句句的靜思好話能夠淨化人心,讓我們的社會可以更祥和。
緊接著由師姊們與慈濟人文學校的孩子們帶來「讓愛傳出去Give Love」英文版手語呈現,整齊劃一的動作、優美的隊形,讓所有的來賓感受到慈濟手語之美所要傳遞的大愛。在人文學校學中文的孩子曾經學過中文的手語,這次是第一次學英文的手語。每個孩子都覺得非常新鮮,當然,在加拿大長大的孩子英文一定比中文好,所以學起來比師姑們快得多了。林婕與林妤兩位同學都想起多年前自己宣誓成為公民的的情形,多年之後,能夠再度參加這樣莊嚴又歡喜的場合,都覺得非常有意義。
活動的最後是全體的與會來賓一同高唱加拿大國歌O' Canada,由人文學校的孩子們站到台前領唱英法文版國歌。看著一群大大小小,可愛的孩子們右手放胸前,高聲引吭,唱出加拿大的國家認同與文化傳統,這個畫面真是令人感動,也為這場典禮畫下最美的句點。
典禮結束後,許許多多的新公民歡喜地享用茶點,排隊的過程中,紛紛向慈濟志工們表達感謝之意,今天的這場典禮將會是一生中最美好的回憶之一,因為有這麼多不認識的志工,一起為自己人生中重要的一場活動無私的付出。公民宣誓開始。攝影者:余偉平
莊立仁(濟禮)師兄也代表慈濟送上五國語言靜思語本予新公民。攝影者:余偉平
慈濟加拿大分會副執行長莊立仁(濟禮)師兄致詞。攝影者:余偉平
師姊們與慈濟人文學校的孩子們帶來「讓愛傳出去Give Love」英文版手語呈現。攝影者:余偉平
公民宣誓典禮場地莊嚴。攝影者:甄月群
師姊們與慈濟人文學校的孩子們帶來「讓愛傳出去Give Love」英文版手語呈現。攝影者:梁延康
由人文學校的孩子們站到台前領唱英法文版國歌。攝影者:梁延康
新公民歡喜地享用茶點。攝影者:梁延康
志工與貴賓們大合照。攝影者:余偉平
大多倫多慈濟新春祈福 祈願祥和無災弘孝道
『父母恩重難報經』由9位扮演仙女的師姊們正式拉開序幕。(攝影者:賀奇勳)摘要
加拿大大多倫多區三個支聯點聯合舉辦2017年新春祈福,分上下午兩場進行,邀請的貴賓、會眾、三所人文學校師生及家長,近兩千人參加,熱鬧非凡,充滿新年喜氣。前段為祈福會,全球大藏經及加東回顧,以及捐贈儀式,讓會眾了解慈濟「取之當地,用之當地」救苦解難的心懷。為強調 上人慈示「行善,行孝不能等」,由214位志工及學生、老師於會中演繹「父母恩重難報經」,弘揚孝道於加國社會,感動全場會眾,會後紛紛表示祈福會及經藏演繹喚起大眾的孝心及善念,所有志工也滿滿法喜,為加國社會增添正能量。
「緣起」由於加東地區慈濟會所很小,即使靜思堂樓上樓下也僅能容納不到二百位會眾,因而於去年九月即開始籌畫,年底或新年初的祈福(或祝福)會,由基金會三區(多倫多支會、西多倫多聯絡處、北多倫多聯絡點)及三所人文學校聯合舉行,並開始洽詢適當場所(座位足夠、冬季停車方便),歷經近兩個月時間,找到多倫多西鄰密西沙加市著名的生活藝術中心(Living Arts Centre)內,最大的漢默森(Hammerson Hall)廳,廳內一、二樓合計近九百個座位,地下有足夠的停車位。日期在2017年2月5日(週日)。為容納足夠的三區會眾及師生,規劃分上下午兩場舉行。會中由志工及學校師生演繹「父母恩重難報經」,將華人傳統重視的孝道及行善觀念,在多元文化的加國推動。
「佈置」為了將佛教與慈濟人文呈現於這一西式現代劇院,規劃為演藝廳舞台與外場大廳兩部份進行佈置;且因應清晨七時開始的彩排,舞台佈置僅有一小時(六至七時),而外場設計規劃的竹筒歲月及專題展示,也須於上午九時前完成。這時間緊迫的任務,慈誠師兄、志工與部分自告奮勇的委員師姊,大清早冒著零下七度的低溫,摸黑載運所有佈展的物資,在六點前就各方趕到會場,隨即開始搬運及佈置任務。在合和互協、相互補位的精神下,內外場都照規劃完成,讓場內能按時開始全天兩場祈福會的彩排,外場佈展物品也隨即安置妥當。
「開場序曲」 劇院規定每一場開場前演藝廳須淨空關閉一小時,而後才正式入場,為了籌畫新春喜氣,熱鬧開場,上午由多倫多人文學校學生組成醒獅團,在入口前表演舞獅,而後引領會眾入場就坐;下午則是密西沙加人文學校低年級同學高唱「恭喜!恭喜!」,以歌聲引領入場,會眾很歡喜這樣年味十足的帶動。
加拿大總理杜魯道(Justin Trudeau)的新春賀函「祈福會貴賓」這次受邀前來的貴賓有三級政府(聯邦、安大略省及多倫多與周邊各市)議員及友好的大學、慈善與救援組織等,加上慈濟前往服務的志工站代表(如老人院、醫院、庇護所等)近五十位。
駐多倫多台北經文處徐詠梅處長、台北文化中心李叔玲主任、歐陽群副主任是國內的貴賓,在上午場入場前半小時即到達,與志工們寒暄鼓勵。聯邦國會議員卡莉德(Iqra Khalid)女士在下午場前親自帶來加國總理杜魯道(Justin Trudeau)的感謝祝福函,請司儀在會中宣讀。參議員胡子修(Victor Oh)也請秘書送來參議院的感謝狀與信函。此外,也有幾位國會議員、馬侃市市長及市議員等於會前分別送來祝賀信函。
加國佛教界湛山精舍住持達義法師及中華寺住持照續法師與隨師眾在百忙中特地趕來,參加盛會。上午資深省議員昆特(Monte Kwinter)雖不良於行,仍在寒冷飄著小雪花的天候中,由助理推著輪椅搭特約計程車前來參加,同時上台領唱國歌及致詞,感動所有會眾。下午場則有慈濟老友密市省議員狄藍尼(Bob Delaney),密市市議員史塔(Ron Starr),其他各界來賓每場都約有二十多位,多倫多南區監所多位主管及警察代表也都在勤務中抽空出席。
加國傳奇96歲高齡,密西沙加前老市長麥考蓮(Hazel McCallion)女士也精神奕奕地參與下午的祈福會並接受會眾鼓掌致意,老市長主持市政36年,曾多次參加歲末祝福,對慈濟服務社區(尤其密市弱勢團體或機構),救助苦難深為鼓勵,排除原本滿檔的行程,由友人開車前來參加盛會。會後她向友人表示,很高興改變行程,參加了慈濟莊嚴又溫馨的祈福會。
由於會前登記參加的會眾及三校學校師生、家長很多,為平均分配兩場座位,上午場原則邀請多倫多、北多倫多的會眾、兩校師生家長參加,下午場次則以西多倫多會眾及密西沙加人文學校師生為主,也有部份選擇自己方便的場次參加。離會場西南一百多公里的聖凱瑟琳鎮( St. Catherines)的會眾志工近八十位,也安排了兩輛學生巴士前來,遠道而來受到歡迎,一團喜氣,互道新年快樂,平安吉祥。
昆特議員(Monte Kwinter)雖不良於行,仍前來參加祈福會。(攝影者:梁延康)
96歲高齡密西沙加前老市長麥考蓮(Hazel McCallion)女士特地參加祈福會並與達義法師及莊濟禮師兄合影(攝影者:黃淑珍)
「祈福會」今年的祈福會因經藏演繹而將每場分前後兩階段進行,前段以慈濟全球大藏經及加東地區2016年回顧、 上人的祝福等影片,向會眾報告一年來慈濟人在全球與加東付出的足跡。看到亞伯達省山林野火及密西沙加驚人的氣爆災難,慈濟人都以最迅速的方式,親臨現場膚慰苦難,感動會眾與來賓。
會中有三項簡短的捐贈儀式,上午分別捐給多倫多大學獎學金(多倫多支會)、馬侃市史陶維爾(Stouffville)醫院增添設備(北多聯絡點)及下午密西沙加祈德醫院改善及擴充(西多聯絡處)。加東大藏經與捐贈也讓會眾了解慈濟善款取之當地,用於當地,關懷學生及造福病苦。
今年加東慈濟與多倫多漢博學院合作啟動了中醫診療中心的募款,漢博學院歷經三年規劃,2016年成立中醫學系,培養專業中醫師;而同時與慈濟基金會加拿大分會合作,規劃籌建「慈濟漢博中醫醫療門診中心」,委由慈濟基金會負責運作,服務大多倫多廣大民眾。也期盼十方大德能大力支持,早日完成這一計畫,除能獲得品質良好的中醫醫療診治,未來能服務弱勢團體。
加拿大人醫會召集人鍾政哲醫師也在日前由溫哥華趕來,在會中向各方大德報告門診中心的整體規劃及未來展望。與慈濟合作的漢博學院,是安大略省最大的一所公立學院,其健康科學部門深具好評,尤其護理系畢業生在各大醫院最受歡迎。健康學院院長鮑威爾(J. Powell)及副院長歐樂里(M. O’Leary)兩位教授也在會中說明中醫在漢博的願景,對慈濟合作也表達信心及感謝,呼籲大眾護持及祝福。
祈福會前段在副執行長莊濟禮師兄及全體慈誠、委員與會眾點亮心燈,虔誠唱頌「祈禱」聲中,告一段落。唱頌時莊嚴肅穆的氛圍,心念天下受災難、戰火凌虐的蒼生時,許多會眾也感同身受,正是在場全體慈悲心的凝聚。
弘揚「孝道」是華人的傳統,也是 上人時時要慈濟人謹記在心的叮嚀。為了弘揚孝道於加拿大主流社會,經過近四個月策劃及演練,在祈福會後半段由214位志工、人文學校師生以音樂、手語及戲劇方式,合作演出釋迦牟尼佛所示「父母恩重難報經」,將經文中父母自懷胎、生育、養育、教育以及成長後的殷殷期盼關懷,將父母無所求的付出及艱辛刻劃得淋漓盡致。許多貴賓、會眾思及自己父母,感動而淚漣漣,參與演出的許多志工、師生也深為受教,含淚演完這齣佛陀開示的經藏,這也給觀眾深感震撼的一次祈福會。
慈濟與多倫多漢博學院合作啟動了加拿大東岸中醫醫學診療中心。(攝影者:鄭維元)
慈誠、委員與會眾點亮心燈,虔誠唱頌「祈禱」,願天下無災無難社會祥和。(攝影者:梁俊文)
「佈展區」 外場佈展分為慈濟志業及人文學校的新年年俗兩大區塊。志業展包括:竹筒歲月、菩薩招生,大愛感恩科技賑災物資暨靜思文物、獄友畫作展、慈濟與漢博學院合作中醫教學及醫療門診中心等五大部分。
竹筒歲月是慈濟的根源,每年此刻都有會眾及來賓,學校師生等前來「竹筒回娘家」,不論西方或東方面孔,大家都笑盈盈地將帶來的竹筒順著竹管倒出日日的愛心,每日一善念,小錢行大善,彚入功德海,救人於苦難。
另外大愛感恩科技及靜思人文攤位展示慈濟救災物資、亞省大火救災環保毛毯、福慧折疊床等,除了救難也呼籲環保, 上人的悲心將環保、科技與慈善結合在一起。 上人慈示由台空運來加的加厚型毛毯,讓許多貴賓感受到為災民思惟的慎密與體貼。與慈濟合作多年的全球醫援會(Globle Medic)的幾位志工代表也攜帶淨水器、衛生包樣品,參與展示淨水器等裝備,多年的賑災合作已建立了雙方互助互信的根基。
今年另一項特殊的展出是獄友們的畫展;2016年二月,經由詳讀靜思語的安省省議員貝克(Y. Baker)聯繫,慈濟獲准將 上人日常與大眾開示的「靜思語」(五國語言版本)一百本送入了多倫多南區拘留中心,書中正面啟發性的語句打動了獄友的心,一些具有繪畫天分的獄友將最受感動的一句靜思語以畫作表達心懷,這些畫作經拘留中心核准,交給慈濟志工製作成月曆,而原版畫作也在現場展示,讓大眾感受到一句好話能啟發人的善念,人人都有自在佛性,只要用心就能開啟。拘留中心幾位主管及矯正牧師特地與會,除能深入認識慈濟的志業,更是來參觀這些畫作與印製的月曆。莊濟禮師兄特別將八十本月曆,交給牧師回饋獄友們,表達慈濟人對獄友真心的關懷。
中醫診療機制的啟動也是展示重要項目,現場有中醫師親自調配的養生茶給大家品嘗,深受好評,品嘗後都讚嘆不已。漢博學院健康衛生學部院長、教授、幾位中醫師都在展示現場向會眾說明未來慈濟漢博中醫診療中心的機制與規劃。也有許多會眾向醫師們請教中醫治療的相關知識,醫師們也詳盡地解說,中醫未來在加國推展的前景是可預期的。
「回饋與分享」這一次祈福會中,無論是全球大藏經、當區的回顧及 上人的祝福,或是父母恩重難報經的演繹,給參加的大眾有相當的衝擊,有會眾一開始就淚眼盈眶,志工們本身也深為感動,會後貴賓及會眾有很多的回饋。
公民宣誓法官黃嘉勝(Albert Wong)會後說:「現今社會充滿爭奪功利、權勢,道德倫理淪喪(五濁惡世),將年青的一代帶向沉淪;今天看到慈濟能在此時,努力於傳揚慈悲、孝道這些正能量,帶給社會一股清流,深為感動。未來希望能協助慈濟與各需要的加國機構聯繫,能將正能量更加推廣在加國社會。」
多倫多南區拘留中心米娃(Melva Meredith-Lewis)牧師對於獄友畫作展出表示:「人與人以愛為基礎的接觸,很奇妙的形成了善的循環,一句啟發的靜思語加上有人關懷的感受下,獄友們對自己的人生從誤到正,有了重生的光明。很感謝慈濟人為獄友所付出的愛心。」
多倫多大學社會學院副院長麥琪(E. McKee)教授對於能在此刻,弘揚孝道的重要訊息,十分讚嘆,尤其讓人人思想父母無所求的付出,十分震撼的感受。
駐多倫多台北經濟文化辦事處徐詠梅處長:「各處有災難,慈濟人都率先救助苦難,亞伯達省的山火慈濟也是在最先的時刻進駐到亞省,是華人的典範,也提升台灣的形象;弘揚孝道在台灣深受重視,慈濟在加國將孝道傳達給民眾,是值得敬佩與感謝的」。
北多倫多人文學校紀秋紅老師:「從觀看影片,慈濟為世界每一角落所付出心力,無法用筆墨形容;慈濟是一群平凡人,做出不平凡的大事,天災人禍從未停止,慈濟也從沒停止過付出。看著師兄,師姊一幕幕的演出,身旁的家長拭著臉上的淚水,我知道老師的角色更加重要,用我們的言教、身教去感動去教導我們的孩子,相信這場盛會讓我們不虛此行,而且也讓我們成為孝道的宏揚者」。
多倫多三區師兄姊合和互協共同演繹「父母恩重難報經」-「報恩」一幕。(攝影者:梁延康)
莊濟禮師兄以80本獄友畫作配合靜思語所製成的月曆,致贈米娃牧師回饋獄友們。(攝影者:鄭維元)
「默默付出的菩薩群」成就一場大活動每次都有一群默默付出的菩薩,這次活動中,最「幸福」的團隊是加東活動幹事團隊,從確定聯合舉辦祈福會始,會場的洽詢、節目安排、演繹的規劃與排練、時間掌控等等,都是需要再三的推演及聯繫,祈福會當日自清晨佈置開始,直到下午全程圓滿結束,每一步都是團隊合和互協的展現,令人感動。
香積菩薩們為了供養參與的每位菩薩,從兩三天前就開始準備,為的是在寒冷天氣中,給大家一頓熱騰騰的簡餐,補充體力,全日付出不為苦。往往彰顯他人而不見己影的人文真善美志工團隊,這次大動員,安排了場內、場外幾組人機,隨時掌握活動的影像,同時也安排訪問貴賓及會眾,獲得第一手的分享與感動,也為祈福會留下美好的記憶。渥太華志工梁俊文師兄特地長途趕來參與攝影,做中學習團隊的分工與補位。公關菩薩們從去年底開始就分工發函,邀約長年護持的貴賓們,也邀請各支聯點長年付出的志工站代表,前來與會並了解慈濟在全球及社區的付出。菩薩們付出無所求的精神在此彰顯。
渥太華聯絡點負責人吳文齡(慈滎)師姊與同修王志煌(濟煌)師兄,冰天雪地裡開了四百公里車,送來剛自台灣請回的菩提葉鐘鼓,放置在舞台兩側,莊嚴道場,晨鐘暮鼓,警醒大眾佛法難聞今已聞,人人應精進求法。
「媒體採訪」這次祈福會大多倫多的中西媒體也都很重視,派採訪記者前來,電視方面有多元文化台(OMNI TV,國語)、新時代衛視(Fairchild TV, 粵語)及羅渣士(Rogers TV 英語),當晚新聞中即有報導。報社有多倫多星報(Toronto Star, 英語)、世界日報、密西沙加新聞報及一些社區報社。採訪的主題除祈福會,也詢問慈濟在當地救災的機制,獄友的畫作因緣與中醫推展的願景等。多倫多最大的星報在2月18日刊出了這場祈福會的照片及訊息,這也讓主流社會認識慈濟的好因緣。
「結語」兩場祈福會於下午五時結束,許多來賓及會眾還留連於展示區,看著每一位的臉龐,有著滿滿的歡喜與收穫。後續許多家長反映,他們的孩子回家後,都搶著做家事,還向父母表達愛意,顯然這次的祈福會確實把「行善、行孝不能等」的觀念,深植在每個家庭與來賓的心中。春天即將來臨,加東一大片的福田正待慈濟人合和互協精勤深耕,佈善種子。
新春祈福道感恩 經藏演繹傳孝道
師兄師姊們歡迎會眾大德進入會場,(攝影者:梁延康)籌備超過三個半月的大多倫多三區合辦的新春祈福活動,終於在密西沙加市的(Living Arts Centre)圓滿完成。台上一分鐘,台下,雖然沒有花到師兄姊與志工們十年功,但是超過一百天的反覆練習「父母恩重難報經」與開不完的會議,讓每一位參與的志工都「幸福」了。
沒錯,在慈濟不說「辛苦」,而說「幸福」。上、下午連續兩場的新春祈福活動,每一場都超過九成以上的會眾,超過1400位的會員大德在2017年2月5日這一天,一同感受了法喜充滿。這樣的成果讓一百多位清晨三、四點就起床,五點多就出發的許多師兄姊們覺得一切都很值得了。
12月份籌備期間,王嵐師姊家的柯佳延師兄為了製作監獄的道具,在零下負幾度的天氣中,必須在開放式的車庫裡噴漆,好幾次因為溫度太低,噴漆罐無法順利使用,漆也無法順利上色,讓原本應該是幾天可以完成的工作,變成了快三、四個星期才完工。
師姊們向會眾大德送上結緣品福慧袋(攝影者:梁延康)2月3日北多倫多聯絡點簡秀桂師姊與多倫多支會游茵茵師姊邀約了十多位志工打包進九百份的結緣品福慧袋。同一時間西多倫多師兄姊們也在打包八百份的結緣品。每一袋都有一個橘子代表著吉祥,一包麥片代表著健康,一包蔘茶代表著深深感恩,當然還有上人的福慧紅包代表著無限的祝福。
劉麗峰師姊是北多倫多聯絡點的感恩戶。三年多前因為生病,一個人帶著兒子生活,透過美國朋友的介紹認識了慈濟。她的朋友告訴她「如果連慈濟都沒辦法幫妳,那就真的是沒有人可以幫妳了。」在師兄姊們一路的關懷陪伴之下,麗峰師姊主動表示希望和大家一起做志工,而有了這一次入經藏的好因緣。一路排練的過程也讓她反省自己平日對父母的態度,也期望自己的孩子看完今天的演出後能夠和她一樣感動。
甄月群師姊是今年北多倫多互愛的培訓委員,2月5日當天除了把先生、婆婆、姊姊請出來做志工,她也三個女兒和一個外甥女一同入經藏,演繹《懷胎》與《親情》。細膩的歌詞讓月群師姊數度感動落淚,也讓三個女兒更能體會媽媽的辛勞,這次的演繹不只對自己,對孩子們也是最好的一堂教育課程。
北多倫多人文學校的詹遠足老師這一次也和兒子劉易祥同台參與經藏演繹。因為同年齡的男孩子只有他一位,從一開始的不習慣,到後來很融入演繹,也讓遠足老師覺得平常就很懂事的兒子更棒了。
劉麗峰師姊分享(攝影者:黃淑珍)
甄月群師姊分享(攝影者:黃淑珍)
黃淑珍(慮讓)師姊和幾位老師也寫下了自己的感動:
黃淑珍師姊分享
這次承擔場外接待,感觸良多。一大早6:15am來到會場,已經看到師兄師姊及志工們忙著搭5頂帳篷,接著師兄師姊及志工們大家分工合作佈置桌椅、海報,合和互協盡本份,做自己分配到的功能組。來到後台,香積菩薩已經貼心的準備好麵包及咖啡茶水。參與經藏演繹的菩薩們也馬不停蹄地開始梳頭髮,換衣服。準備7:00~9:00am總彩排,期間當然也少不了人文真善美志工穿梭其中,捕捉美善的鏡頭。舞台上的師兄師姊們彩排的同時,視廳及燈光組師兄們,也要即時調控。舞台下心燈組的師兄師姊及志工們也不閒著,現場排練如何分配和收心燈。當然兩位司儀也在旁邊演練默契。九點左右彩排完畢。外面會場也已經差不多佈置完成。師兄師姊及志工們忙著搭5頂帳篷。(攝影者:梁延康)接著會眾及貴賓們陸陸續續地進場,也是我們接待組最忙也最開心的時侯。這時侯也是向會眾大德說慈濟的最佳時刻。從竹筒歲月、人間菩薩、落實社區志工、靜思文物、大愛感恩科技、環保毛毯、國際賑災、監獄獄友的畫作配上證嚴上人的靜思語,靜思語帶給獄友的心靈觸動,ㄧ幅幅畫作,讓會眾們感動萬分。中醫養生茶及中醫學系的攤位更是吸引會眾們的目光。接著由人文學校親師生們佈置的迎接農曆春節的各式各樣活動也吸引大家的注意。
10:30am新春祈福法會開始,雖然我無法準時入場,仍需在外場接待。但感覺好像好多好多人參加⋯⋯11:40am左右在莊立仁師兄(濟禮)帶領下,在舞台上點傳心燈及祈禱時,看到台下的會眾朋友們坐的滿滿的,真的真的好感動,大家的盡心盡力合和互協,才能成就此莊嚴的新春祈福大法會。點傳心燈祈禱完,我回到貴賓接待區靜俏俏地坐下,看完整出「父母恩重難報經」,ㄧ幕ㄧ幕的演繹,內心深處真的是感動萬分,也不知不覺間流了眼淚。無限感恩參與此次演出的師兄師姊、志工及小朋友們,你們精湛的演出,真的是感動人心。給你們拍拍手......讚讚讚.....
第一場法會結束,在場外有ㄧ位看起來四十歲左右的媽媽,牽著ㄧ位小女孩。走過來問我說,請問等ㄧ下是不是有第二場新春祈福法會,我說......是的。她問我時間.....我說下午2:30~4:30pm。她說她馬上想要邀約她的幾位親朋好友來看下午場,自己和小孩也想再多看一遍。我說當然沒問題,歡迎大家一起來。由此可以知道,這次「父母恩重難報經」的演繹是多麼地成功,多麼地攝心。我的兒子和女兒也有幸參與這次的經藏演繹《懷胎》,期許透過此次演繹,讓他們能夠更加體會父母的用心,更加貼心。女兒還告訴我,她和表姊表妹們,在後台等待時,聽到《跪羊圖》,還一起練手語,因為在2014年時她們也曾經一起演繹過,到現在還記得的清清楚楚。接著第二場的會眾當然也是坐無虛席。
金星老人公寓志工站的老人家特別前來參與新春祈福會。(攝影者:黃淑珍)
2月5日新春祈福會當天,現在有各種不同攤位。會員大德反應熱烈,兩場都滿座。(攝影者:梁延康)
師姊向民眾介紹獄友的畫作。(攝影者:梁延康)
志工們陸續引領會眾大德進場就座。(攝影者:梁延康)
幼小班 程安琪老師分享
今天是慈濟新春祈福活動以及「父母恩重難報經」經藏演繹的日子,在這微微飄雪的早晨大家來到了Mississauga Living Art Centre。這是我第一次,也是許多幼小班家長和小朋友第一次參與這樣盛大的活動。
北多倫多人文學校幼小誠班學生錢可心的爸爸分享個人感受。(攝影者:程安琪)活動一開始播放的影片,介紹了慈濟在看似不同卻都有所關聯的領域中,例如:慈善、醫療、教育、環保有所貢獻,幫助世界上需要幫助的人。相信來賓、家長及學生們看過後更加認識及瞭解慈濟。
而由志工、老師及學生們表演的「父母恩重難報經」也觸動了家長的心。幼小誠學生家長錢可心的爸爸說:「今天的表演讓他覺得很感動,也很感慨。不只適合小孩,也適合大人看。」。
今天的活動非常有意義,它結合了中文及人文教學,讓大家過了充實的一天。
幼大班 紀秋紅老師分享
首先讓我感到非常開心因為這是我第一次參與這麼盛大的新春祈福校外教學活動,從場地到活動內容都讓我感動不已。
從觀看影片,慈濟為這個世界每一個角落所付出心力,無法用筆墨去形容,慈濟是一群平凡人,做出不平凡的大事,天災人禍從沒有停止,慈濟也從沒停止過付出。
看著師兄,師姐一幕幕的演出,看著身旁的家長拭著臉上的淚水,我知道老師的角色更加重要,用我們的言教,身教去感動去教導我們的孩子,相信這場盛會讓我們不虛此行,而且也讓我們成為孝順的大贏家!
五誠插花禮儀課程分享
鄭月櫻師姊用心教導學生。攝影者:陳建廷感恩今年學校為五年級安排的人文課程是插花禮儀,十一月九日, 我們插花禮儀課在五誠班上十七位孩子的殷切期望下,終於開始了。
第一堂課,指導老師鄭月櫻師姊為我們準備了秋黃菊。菊花盛開於秋天。雖然加拿大秋天的溫度相當於亞洲的冬天。 菊花的韌性給我們機會再一次感恩大地; 讓我們在這涼颼颼的天氣中, 仍能看到鮮豔盛開的花朵。 菊花配上綠色的蘇鐵葉傳達真善美中「真」的涵義。
第二堂課,月櫻老師準備了剪刀蘭,它的優雅象徵「善」的純真。雖然蘭花嬌貴, 它卻持久。 蘭花獨特的顏色,提醒我們上帝卓越的創造力。
從毎位孩子謹慎修剪花材的臉神中,可以看到他們相當珍惜這次的學習機會, 更看出他們已經期待要把完成的作品送給心愛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