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濟北多倫多人文學校冰風暴送愛到社區食物銀行

慈濟北多倫多人文學校冰風暴送愛到社區食物銀行   林來亮(濟珣)加拿大報導

 

大多倫多地區冰風暴沿路景像--梁延康攝剛在今年九月二十二日創校的慈濟北多倫多人文學校在全校親師生及志工們合和互協下校務漸上軌道,秉持校訓:「慈 悲 喜 捨」教導學生落實靜思語人文教育於生活實踐中。

 

開學日就推動各班竹筒及募愛心素食物資活動,上學期共募得九大箱的各類素食罐頭、麵條、餅干與點心等物質。在上個月行政處公關組劉芳玲(慈蔚)師姊事先約好定在12/23 9:30am捐贈於北多倫多社區食物銀行(Richmond Hill Community Food Bank)。

 

由於大多倫多地區正逢大冰風暴的原故,原定昨(12/22)人文學校最後一次上課取消,然今天原定活動照常舉行(夾雜著雪 冰球 凍雨的冰風暴橫掃加東部份地區造成安大略省近35萬戶斷電,大多倫多地區全面復電最快需三天,加拿大和氣(二)已回報分會及本會各互愛區平安及相互間法親關懷)。

 

丘凌與彭承佑小菩薩合心搬運捐贈物資--梁延康攝一早我開車載著募集物資,北上到食物銀行沿著大路內街仍是斷枝殘雪的情景見證大自然的威力,心中也更虔誠地期盼天下無災無難。共有12位親師生及志工代表人文學校參加此活動,大家由車上卸箱到食物銀行倉庫。

 

看到滿地堆放的物資時,進修一梁惠婷及五年誠梁譽耀姊弟分享:「好希望能來幫忙分類整理以減低損害過期物資」「愛物惜物」的人文理念由然而升。

 

六年誠班的彭承佑分享:「人文學校的募物資活動都有告訴日校同學,希望同學也能有能力的時候多一點幫助不夠食物的小孩,讓他們度過寒冬。

食物銀行倉庫物資推放--梁延康攝      捐贈物資--梁延康攝

這正是見證及落實靜思語「知福惜福再造福」的最佳寫照啊!衷心感恩及讚嘆慈濟人文學校小菩薩們學習及落實靜思語實踐生活中的呈現。

 

教務主任張素雯(慮緻)也帶著一雙已在人文學畢業多年的子女(丘凌、 丘祖豪)參加,從小接受完整人文教育已是畢業的大學生每年每逢放假都加入慈濟社區活動,將慈濟愛的種子遍灑週遭的同學及他人,也是難能可貴值得學弟學妹學習。

林校長對食物銀行狀況做說明及叮嚀--梁延康攝      學生們幫忙整理捐贈物資--梁延康攝

由於這家食物銀行位居北多倫多中心地區,規模不大,急需志工,開放時間每周一到五9:30am-11:00am only 將轉知北多倫多聯絡點與食務銀行聯繫互動及評估能否規劃成一個志工站,在社區中能夠接引人間菩薩,使其認識及加入慈濟大家庭。

 

將靜思小語中英文版結緣品及慈濟英文月刊分享食物銀行的職員,Mr. Dave Pearo & Ms. Heather Beros 也很高興能有此因緣認識慈濟,他們表示這是第一次知道有來自台灣的慈濟基金會。因此我們需用心的地方還很多,大家加油共勉之。出了現場外面難得開始陽光普照,大家都法喜充滿,未來努力的方向也心中有定數:「常行菩薩道,感恩!」

與食物銀行職員Mr. Dave Pearo and Ms. Heather Beros合影      學校代表合影--梁延康攝

心素食儀教學課程分享

心素食儀教學課程分享

 

利秀英(慈璿) 劉芳玲(慈蔚)加拿大報導

 

以菩提心要影帶--[人對飲食的反思]分享學生。--梁延康攝以菩提心要影帶--[人對飲食的反思]分享學生。--梁延康攝北多倫多人文學校自9/22/2013開校以來,全校在親師生合和互協用心創造愛的教育環境再加上靜思語教學特色讓學生們學習與成長。學校不僅教中文,還有人文課程(奉茶禮儀 花道禮儀 心素食儀等 ) 讓學生學習。

 

本學期我承擔五年誠班心素食儀課程(1/12 & 1/19) 首先以菩提心要影帶--[人對飲食的反思]分享學生 影帶中提及日常飲食行為對我們身體建康與心理狀態有很大影響,甚至與地球生存息息相關。因此選擇正確的飲食是智慧的表現,培養飲食禮儀是種美的文化與藝術。

師公上人:[吃飯是養生之道,是在修行也是在修福] 飲食與心靈健康,與萬物共榮之道,在影帶中說明詳細,同學們都聚精會神用心聆聽。

 

在二次課程中教導同學親手作素食:[蔬果春卷] [素食三明治] [五彩便當盒即愛心小便當]及[蔬果豆腐皮壽司]在製作過程中,大家合心協力的團隊精神發揮到最高境界,全程浸在人文氣息中學習。利秀英(慈璿)師姊在二次課程中教導同學親手作素食,在製作過程中大家合心協力的團隊精神發揮到最高境界,全程浸在人文氣息中學習。--梁延康攝

 

劉慧民同學分享:[蔬果春卷](食材有生菜 蘋果 素香鬆 春卷皮) 好喜歡吃起來脆脆的口感 第一次作給爸媽吃,我好高興,素食好好吃。

梁譽耀同學分享:[五彩便當盒](食材有白飯 素燥 滷蛋 高麗菜 椰菜 青椒) 秀英師姑教我如何裝便當,好好吃,爸媽也願意吃我組合的便當,素食是長養我們的慈悲心,對身體好又環保。

郭明傑同學分享:在家常吃素食喜歡此課程,也將便當帶回家與爸媽分享。

連慧敏同學分享:太好吃了,裝一個便當不夠,又再裝一個帶回家給爸媽吃。

 

梁譽耀同學,郭明傑同學,連慧敏同學分享製作素食便當的快樂。--梁延康攝呂巧柔同學分享:[蔬果豆腐皮壽司](食材有豆腐皮 梨子 蘋果 素香鬆 生菜 番茄) 感恩有此機會學習與親手製作,易作又好吃,對身體很健康。

張素雯(慮緻)主任分享:同學們做春卷是愈作愈熟巧,愈有興趣,也很有禮貌的尊重老師,感恩老師及愛心志工。

 

劉芳玲(慈蔚)老師分享與期許:連續兩週的心素食儀課程,看見孩子們第一次動手製作蔬食的喜悅,讓人感動。過程中,孩子們從眼睛「看」師姑的示範,「聽」各種食材所含括的營養,到「動手」製作的過程,專心的眼神,有創意的設計,和想要在完成與父母分享的成就感,我再次感受到孩子內心世界散發出來的喜悅和笑容。

 

還記得在第一週製作完成,在老師和愛心媽媽的陪伴下,孩子們特別把親手製作的蔬果豆腐皮卷小心翼翼的雙手捧到辦公室與志工們分享,那是一種感恩與給予的喜悅;對孩子們而言,生活中一直在「接受」父母或長輩們的呵護,疼愛和照顧,在那個當下,能夠自己做些東西與他人分享,是特別的經驗和體悟。讓孩子們也進一步理解到「知福,惜福,再造福」「施比受更有福」的內在意涵。

 呂巧柔同學,劉慧民同學,張素雯(慮緻)主任分享素食的感受。--梁延康攝     劉芳玲(慈蔚)老師分享心素食儀的課程,讓小孩子了解到「知福,惜福,再造福」。--梁延康攝

兩週的課程結束前,老師與班上的孩子們帶著歡喜的心特別感恩師姑爲班上同學事前準備的點滴,除了每一樣食材,還有道具,衛生用品,手套口罩等,都是師姑細膩貼心的心思才能成就這個有意義的課程。老師希望孩子們理解生活中很多事不是理所當然的發生,只有珍惜並把握每個當下的學習,進而啟發感恩與慈悲心,這將是送給孩子們一輩子的禮物和學習。

 

二週課程在欲罷不能的時間下結束 我滿心歡喜有此因緣與學生共修心素食儀課程 能夠讓學生對素食有新的認知是我們慈濟人文教育的一環未來推廣素食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有願就有力]啊!

20140209 靜思語走入社區 北多倫多心靈交流結善緣



加拿大慈濟志工,推動靜思語走入社區。在北多倫多,走入熱鬧商圈,適逢農曆春節,用春­聯方式,讓商家歡喜張貼靜思語;在密西沙加,則是再次受邀,在移民局公民宣誓法庭上介­紹慈濟,也用好話和新公民結善緣。

大雪紛飛,零下十五度的低溫,沒有阻礙多倫多慈濟志工原先的計畫,開開心心,帶著喜氣­洋洋的春聯出門,走訪鄰近的華人商場,推廣靜思語。

知道華人過春節就愛紅,刻意將靜思語以春聯方式來呈現,老闆們一看就喜愛,同意志工張­貼在門邊,既顯目又喜氣。

在密西沙加,志工再次接受移民局的邀約,參與公民宣誓。要成為加拿大公民,需要完成一­定時數的社會服務,慈濟人誠心邀約大家,一起來付出。

慈濟志工 唐嘉濱:「希望我們能一起同心協力,用大愛,為我們的社會帶來更多的利益和諧,讓加拿­大能越來越好。」

儀式結束,也奉上好茶,還有靜思好書,不只是中英版,還有西班牙文和日文,方便不同種­族來閱讀,親切地送上一句好話,讓他們在成為加拿大公民的第一天就有最好的祝福。

真善美志工 鍾弼超 程驤 林來亮 加拿大報導(2014.02.09)


20140213 傳統節慶迎新春 趣味遊戲蘊意義



農曆春節,在海外的華人不忘根本,同樣也有慶祝活動,讓中國年味瀰漫各地!加拿大北多­倫多和密西沙加人文學校,分別舉辦迎春活動,除了讓學生了解農曆年的文化內涵,也透過­靜思語闖關和手語,將慈濟人文融入教學。

過年歌曲搭配國樂演奏,年味十足,加拿大北多倫多人文學校,第一年舉辦新春活動,透過­趣味遊戲,帶領華裔的孩子體驗中國人農曆年的文化內涵。

北多倫多人文學校學生 梁惠婷:「在洋人的地區,我們有中國(過春節)的氣氛,感覺很開心,我今天玩了扯鈴,­寫了毛筆字,比了手語,還有做(紅包)魚,我覺得全部都很好玩。」

孩子們穿著喜氣洋洋的唐裝,在老師和志工的帶領下,穿梭在每個攤位,除了了解年的由來­,很多家長也藉此機會,給自己上了一課。

北多倫多人文學校家長 隋文彬:「我們每一個站區,不但讓孩子學到中國文化的教育,也讓我們學到人文方面的學­習,我以一個在海外家長的身分,在這裡奉上我的感謝和感恩。」

不忘華人傳統習俗,在密西沙加人文學校,志工媽媽表演扇子舞,為迎新活動增添色彩,小­朋友拿起毛筆寫春聯有模有樣,就連年菜都有吉祥話的意涵。

各式各樣的年節體驗,對這群在海外長大的孩子而言,是新鮮趣味,對家長而言,卻是童年­的甜蜜回憶。

真善美志工 洪子筑 林思瑋 程驤 加拿大報導
(2014.02.13)


20140320 靜思語海報創作 年齡不同皆用心



加拿大北多倫多慈濟人文學校,舉辦「靜思語海報創作比賽」。由於學生年紀不同,因此將高低年級分組。很明顯的,高年級學生對於靜思語的理解,可以延伸其意義。低年級學生則­發揮團隊合作精神,用豐富的色彩展現,尤其可貴的是,遇到同學沒有彩色筆,大家都主動­出借自己的文具,發揮同學愛。


用尺細量、構思畫面,合作夥伴時而討論修正,這是高年級學生。

玩色彩,讓整體視覺活潑豐富,低年級生也發揮團隊精神。

遇到有小朋友沒有彩色筆可用,更爭相分享。

北多倫多慈濟人文學校的靜思語海報創作比賽,張張作品都精采,學生們更是做中有學、學­中有覺。

學生 梁惠婷:「我覺得人與人之間,或者國家跟國家,要互相包容,還有愛惜。」

林來亮 程驤 真善美志工 加拿大報導(2014.03.20)


五誠小記者訪問活動帶來的感動與歡喜

五誠小記者訪問活動帶來的感動與歡喜

事件日期:2014330日   加拿大/朱丹麗報導

梁譽耀 劉易祥同學訪問林校長--梁延康攝梁譽耀 劉易祥同學訪問林校長--梁延康攝

從事大眾傳播工作多年,面對變化萬千的事物,我不斷學習誠懇勇敢地面對問題、面對自己的內心,將多變的 挑戰轉化為豐富的生命嘉年華;這個功課,我也很想與心愛的孩子們分享。

正巧今年五年級第九課課文學到了《我也要做義工》一文,課文中敘述叔叔、阿姨和小朋友,到不同地方做義工的情形,引 發了我的靈感,對啊!就設計一個小記者採訪活動,讓孩子們有更深刻而真實的體認吧!

李明照師兄回答學生訪問--梁延康攝

雖然是個課堂上的語文活動,但每一個步驟都和實際採訪相同。我們先確定訪問時間和地點,再一起擬定採訪嘉賓名單、一一送上訪問邀約、製作小記者採訪證、討論採訪問題、演練採訪禮儀,最後,提醒孩子們準備筆記本和採訪器材等,便開心等待訪問時刻的來臨。

三月三十日上午十點,孩子們害羞又興奮地走進北多倫多人文學校辦公室,看見帶著微笑的林來亮(濟珣)校長、張素雯(慮緻)主任、還有好多位師姑、師伯與福利社愛心奶奶,放下了緊張的心情,開始侃侃而談;梁譽耀、郭明傑專心聆聽林校長談著本校「人文教育化清流,環保清淨護地球」的教學主題,一旁的張主任也親切地回答劉易祥的問題,告訴易祥,不論多麼忙碌,都會找出時間來做志工,十多年來,一直覺得好快樂;利秀英(慈璿)師姑、邱玉亭(慮昕)師姑、游茵茵(慈烺)師姑,也是慈愛溫柔地回答呂維維、蔡勵延、林聖晟的提問。走廊上也很熱鬧,宋傳庠、呂巧柔和劉慧民,正在訪問師伯和愛心王奶奶,聽他們說起,多年來風雪無阻地做義工,從不覺得辛苦,看到大家安全快樂的上下課,心裡只有滿滿的快樂;這些親切的話語,多麼令人感動啊!


利秀英師姊回答學生訪問--梁延康攝     朱丹麗老師指導學生訪問邱玉亭師姊--梁延康攝

這次的訪問活動,結合師長、志工、家長、學生們的親密互動,帶給孩子實際的生活教育,並透過問題設計、禮貌提問與細心聆聽,讓孩子們深入了解做義工、志工的無私愛心及快樂收穫。更在訪問過程中,幫助孩子提升說話禮儀,增進表達能力與學習中文的興趣。

活動結束後,大家回到教室整理訪問結果,孩子們內心既感動又歡喜,更加感恩每一位師姑師伯和愛心媽媽們的真誠奉獻。

這一天,我們在感動與歡喜中,學習了第九課《我也要做義工》的深意,多麼幸福感恩啊!

五年誠全班與受訪師兄師姊合照--梁延康攝     學生訪問大愛福利社的王奶奶--梁延康攝

第一夫人說故事

第一夫人說故事


「美青媽媽」專注地聆聽孩子們發問「美青媽媽」專注地聆聽孩子們發問

 

美國第一夫人陪伴小朋友的報導並不稀奇,如果聽見我們的第一夫人周美青來美國給小朋友說故事,在感覺難得之餘,更會有一分感動!

九月二十五日上午,被人暱稱「酷酷嫂」、「美青媽媽」的周美青輕車簡從來到美國總會園區;慈濟聖迪瑪斯人文學校是她在美的最後一站。「美青媽媽」身 穿印著「我是說書人」的粉橘色恤衫,搭配牛仔褲、休閒鞋,背著紅色碎花布包大步走進教室。低年級小朋友連唱帶演以手語「幸福的臉」歡迎嘉賓,然後乖乖地和 老師們一同聽「美青媽媽」說故事。為了讓學童不受打攪,故事課開始十分鐘後,媒體記者就被請出教室,駐美代表等嘉賓一行由慈濟美國總會正副執行長們陪同參 觀法華道的海報展,並在靜思書軒小憩。

書法世界更勝童話世界

「美青媽媽」為低年級小朋友準備的不是公主和王子的童話故事,而是書法家王羲之的書法世界。細膩又認真的她曾在故宮埋首研究,做足功課,這時候配合 隨身帶來的投影片,親手操控,娓娓道來從晉代以降,隋、唐、宋、明、清,有關王右軍的蘭亭序、鵝畫故事、自寫真圖等等的緣由、發展和相關人物與書畫的故 事。

生長在美國的小朋友或許從來沒聽說過王羲之,但都認真聽講。介紹大名鼎鼎的《蘭亭序》時,「美青媽媽」指出:「這流傳久遠的《蘭亭序》珍貴優美,其實只有二十八行、三百二十四字。」

故事說完,她忽然來個隨堂考:「蘭亭序有多少字啊?」一名一年級的小朋友舉手回答:「三百二十四。」居然隻字不差,讓在場老師、家長和志工十分驚喜!在熱烈的掌聲中,「美青媽媽」開心地送出自備的獎品。

清明上河圖展現當年生活

低年級的故事時間結束,由於互動熱烈,「美青媽媽」犧牲了中場休息,緊接著來到高年級教室。大孩子們獻上環保手工花和鮮花各一束,表示歡迎和感謝。「美青媽媽」為高年級孩子準備的是「清明上河圖」的故事,同樣親手操控精采的投影片,分二十段詳細介紹。

她說,「上河圖」最早的版本為北宋畫家張擇端所作,描繪宋朝京城汴梁及汴河兩岸的風光。她教大家從圖畫中認識當年的生活型態。例如,為何圖中繪的四 千餘人中,百分之九十九是男性,少見女子影蹤?她解釋說,古時候除了已婚婦女和必須自己謀生的女性之外,一般女子是大門不出、二門不邁的。她也詳細解說從 鄉村到城市,從店家百工到官宦宅第,穿長袍、著短衫、坐轎、徒步等等人士的身分。她更指出圖中生動的生活細節,例如上貨卸貨、過橋拉縴、迎親、挑水、唱 戲、擺攤、打架、偷窺、賣藝、趕路,甚至要大家留意酒帘和飯莊標幟數量的不同。

除了藉畫中認識當時百姓的生活,「美青媽媽」更不忘以古喻今,機會教育,她指著被撞倒在地的挑夫和前面騎馬快跑的人說:「這是肇事逃逸,不應該!」屠狗的人被眾狗追吠的場景則是警惕大家「不該殺生」。

細心的她利用實物讓孩子們更能了解,例如講到圖畫的尺寸時,她邁開大步示範:「三公尺就是我這樣的三大步。」介紹畫中城裡各色不同的窗櫺時,她拿出 隨身帶的戒尺說明。「五位畫家費了九年,才成就這幅畫。」為甚麼需要那麼久的時間?她解釋道,除了細活費工之外,另一原因是當時紙筆都不像今日的方便,若 是墨色未乾就不能進行下一步!

最佳說書人吸引無數粉絲

聖迪瑪斯人文學校校長許惠紅帶著小朋友為「美青媽媽」獻上感恩卡聖迪瑪斯人文學校校長許惠紅帶著小朋友為「美青媽媽」獻上感恩卡

 

兩 堂豐富的「人文故事講座」結束時,「美青媽媽」不忘諄諄提醒:「希望大家能回到台北的故宮觀賞,親身體會我們的書畫之美!」教育基金會執行長穆慈滔立刻獻 上志工拍攝的講故事現場照片,配有學生的簽名感恩卡。雖然這時候已經超出預定時間,教室中的家長與小朋友不斷搶著要求合照、簽名,「美青媽媽」親切地一一 滿足大家的心願。一位老師讚嘆說:「大書法家王羲之和清明上河圖我們絕對不陌生,但如此細膩的認識和介紹卻是絕對少見。」

「出來了!出來了!」在園區等待的人群響起企盼多時的呼聲,陽光灑亮的九重葛花藤前、園區老樹濃蔭下,只見無數舉得高高的照相機、攝影機,第一夫人 周美青被簇擁在人群中間,帶著笑容,顯現絕大的親和力。最後的大合照在欲罷不能的情形下結束,嘉賓一一上車,由於行程緊湊,車隊繞行園區一周,略賞總會園 區之美,即與大家揮手告別。

故事取材於《美國慈濟世界》季刊 2011年12月-193期

修行是修己 不是修正別人

修行是修己 不是修正別人


全球志工總督導黃思賢以「菩提道心相續」為題,在「2012年全球四合一幹部精進研習會」大家分享。(攝影者:陳基雄,地點:慈濟新北市板橋志業園區,日期:2012/06/19)全球志工總督導黃思賢以「菩提道心相續」為題,在「2012年全球四合一幹部精進研習會」大家分享。(攝影者:陳基雄,地點:慈濟新北市板橋志業園區,日期:2012/06/19)

 

黃思賢說,「上人最擔心弟子慧命沒有成長,心中有沒有佛法。又說,人人都有佛性,只因妄想、執著而迷失本性,修行是修自己,不是修正別人的行為。」面對臺下參與「2012年全球四合一幹部精進研習會」的功能幹部,全球志工總督導黃思賢以「菩提道心相續」為題和大家分享。

6月19日一早,慈濟板橋志業園區講經堂裡,黃思賢看到證嚴上人的法座,有感而發地對著臺下參加精進的「遠行菩薩」說:「上人無法到海外,但請法如 同師在。」他接著說,上人有云,「說我所說法,行我所行道,雖離我千里就如處一室。」換言之,不論所處的地方遠近,只要用恭敬心將上人的法運用在生活中, 就是沒有離開上人的身邊。

黃思賢說,不論是志工、皈依的靜思弟子、或是發願承擔的慈誠、委員,走在慈濟的菩提大道上,「聽到上人開示會心一笑,與上人的心貼近,這就是佛法。真正瞭解上人的心,實現上人想做的事,就是最窩心的弟子。」

「一種是把自己的意見或思想灌入別人的腦袋,就如用靜思語去教化;另一種就是把別人的錢放進自己的口袋,就像是募款……」黃思賢說,兩樣都很難,但慈濟人都做到了,為了濟世救人不但募心又募款,突破兩難接引了眾生。

正向正法 有覺有悟

面對臺下各國幹部,黃思賢希望組隊長要耐得住折磨,要能忍辱才能成佛。(攝影者:陳基雄,慈濟新北市板橋志業園區,日期:2012/06/19)面對臺下各國幹部,黃思賢希望組隊長要耐得住折磨,要能忍辱才能成佛。(攝影者:陳基雄,慈濟新北市板橋志業園區,日期:2012/06/19)

 

曾 經有人問:「您一路追隨上人二、三十年,道理是什麼?」黃思賢回答:「上人給弟子正確的方向、方法,這正是我想要的。」他認為,人不能糊裡糊塗地被生下 來,又糊裡糊塗地往生,一輩子不知道自己在做什麼。他說:「還好我進入慈濟宗門,有正信、正知、正見,學法要入心,行中要有法,才是正覺、正悟。」

「想到了就走慈濟道,沒想到的就走自己的路,這是業力牽引,隨業流轉……」黃思賢一語道盡箇中三昧。修行的道路漫長,他籲眾要覺悟不迷,能付出是福,用智慧去付出就是福慧雙修,亦即上人常說的:「福從做中得歡喜,慧從善解得自在。」

「譬如結婚有如入黑社會,不進去不知道,進去才知黑暗……」妙語如珠的黃思賢,半開玩笑逗得學員笑開懷。他談及,自己吃飯自己飽,個人的業障連佛陀 都不能轉,自己業障要自己了,覺悟就不再有癡迷,眾生要有明有覺,不要糊塗地過一生,只知道追逐名、利、情。他說:「上求佛法,廣度有情,慈濟是福慧雙修 的法門。」

「佛陀是百分百的佛性,而我們是百分百的習性……」黃思賢此語一出,又立刻引起現場一片笑聲。想到上人四十六年引領慈濟交出漂亮的成績單,智慧及德 行是弟子所不能及。他談到,自性、本性、佛性都是清淨如琉璃道心,而凡夫長期被無明薰習,既有因緣接觸佛法,就要開啟心靈,力行菩薩道。

去除無明 修忍辱心

黃思賢妙語如珠的精彩分享,經常逗得學員笑開懷。(攝影者:陳基雄,地點:慈濟新北市板橋志業園區,日期:2012/06/19)黃思賢妙語如珠的精彩分享,經常逗得學員笑開懷。(攝影者:陳基雄,地點:慈濟新北市板橋志業園區,日期:2012/06/19)

 

「菩提是覺悟之道,一念不覺就是無明,而覺悟就是要把自己的無明修去。」黃思賢說,上人最擔心弟子慧命沒有成長,心中有沒有佛法。又說,人人都有佛性,只因妄想、執著而迷失本性,修行是修自己,不是修正別人的行為。

「上人看到弟子精進,自己再辛苦也要往前走。」走遍世界多國,見多識廣的黃思賢說,慈濟從克難起步到現在四十多年,上人一生不改其志,踏實四大八步志業,腳印指引著大家的路,他舉例,「禪定」不是坐著不動,而是方向、方法選定以後,要守之不動,生生世世億百千劫。

面對臺下各國幹部,黃思賢話鋒一轉:「組隊長要耐得住折磨,把不聽話、找麻煩的組員當成感恩戶,要能忍辱才能成佛。」他說:「進入宗門,既為法親就不要結怨,有什麼不滿要說出來,講出來三次就要放下,這就是輕安自在。」

慈濟人在六度波羅蜜中,唯有「忍辱」需要他人配合才能修行。黃思賢表示,不經菩薩道「自我」還在,無法成「無我」,唯有修菩薩道「我」才能去得掉。

菩提相續 合和有愛

尤其,面對進來社會亂象叢生,黃思賢要大家心定不疑。他提及,上人一直擔心弟子心中沒法,如何菩提道心相續?他勉勵學員,只要不離開慈濟,就有上人的法度,一定要堅定道心,只要決心不斷、念念相續,就能把業報身,轉為願力身,不浪費一秒鐘,做個有智慧的人。

「太受用了!在慈濟首要學會『忍辱』,師父的法要很用心聽,聽了就去做。」來自新加坡的馮麗英說,未入慈濟前,遇逆境總看人不順眼,覺得對方為什麼 要這樣呢?心裡會有芥蒂;進來後,這兩年已慢慢學會了忍、讓、順,凡事包容、不固執己見強出頭,聽完黃思賢莊重不失詼諧、信手拈來都是法的分享後,馮麗英 覺得收穫多,讓自己更有方向感。

「這堂課對身為幹部的我來說,很攝心!」來自新加坡在社區承擔互愛醫療幹事的周來好,面對團體中人事的紛擾,她說,難免會起煩惱心,甚至法親間會互 相埋怨。周來好說:「想想過去,可能是自己聲色不好;也許是事務繁多或各種原因來阻礙,但真的要『和』,如思賢師兄所言,要學習感恩磨練我們的人,勤務才 可以順利推動。」【更多內容,請參閱慈濟全球社區網】

(文:林淑緞 新北市板橋報導2012/06/19)

靜思妙蓮華 全球聞法實況

靜思妙蓮華 全球聞法實況

E-mail 列印
大愛電視「靜思妙蓮華」開播播,包括美國、馬來西亞等各地的慈濟人齊聚,聆聽證嚴上人講述法華經。(圖:翻攝自大愛新聞)大愛電視「靜思妙蓮華」開播播,包括美國、馬來西亞等各地的慈濟人齊聚,聆聽證嚴上人講述法華經。(圖:翻攝自大愛新聞)
一天中,每個人可能都要面對很多不同的事務,而早晨往往是內心最平靜的時候,大愛電視臺自3月15日清晨五點半的節目《靜思晨語》,將開播「靜思妙蓮華」,由證嚴上人講述法華經,希望大家能夠晨鐘起薰法香,讓新的一天有好的開始。

全球聞法零時差 法水滌心除垢穢

環保站裡,環保志工目不轉睛,他們是在聽《靜思晨語》裡,上人講述法華經義理。這部經典是兩千五百多年前,佛陀在靈鷲山宣講法華經開始說起,一字一句都深入人心。

低著頭專注抄寫筆記的慈濟志工李中庸說:「上人講的法是在講心境,所以我一直都很專心在聽上人的開示,我們

就照上人(教導的)去做,內心會有些感受,那個感受可能要自己去體會。」

大愛電視「靜思妙蓮華」開播播,包括美國、馬來西亞等各地的慈濟人齊聚,聆聽證嚴上人講述法華經。在馬來西亞馬六甲分會,五十位志工用恭敬的態度吸收佛法。

一大清早慈濟志工陳玉芳就來到分會,端正而坐、打起精神聞法,她說:「因為心很多雜念,我是希望我自己的心整個能夠清淨下來,把我整個心的汙穢除掉。」

承擔幹部的慈濟志工劉木蘭,收獲頗多她說:「在承擔的過程就了解到法,這對我們實在是太重要,更加要深入以法來處事,要不然會用自己的方法來處事,可能就是會偏差。」

在地球另一邊的美國新澤西,正是下班、放學的時間,也有近五十位志工,從工作崗位或家裡趕到會所看節目,學習運用佛法,在家庭、職場、社會上能更正面地待人處事。靜思妙蓮華節目開播,透過科技,讓世界各地的人聞法零時差。

晨鐘早起薰法香 全球收看齊共修

法華經是佛教裡入世的修行之道,因此選在清晨五點半首播,希望大家早起,帶著最平靜的心浸潤法水。同時,為了讓大家聞法零時差,節目還搭配中英文字幕。

靜思妙蓮華節目製作人董瓔滿說:「除了海外的夏威夷翻譯志工,然後也在美國好幾個地區,進行(翻譯)一二年的時間,因為佛法要翻譯非常的不容易,希望讓全球所有人都能一起來共修。」

靜思妙蓮華,3月15日起在大愛一臺每周一到周五清晨五點半首播,重播時間在上午八點與晚上九點;大愛二臺每周一至周五早晨六點首播,重播時間在下午三點與凌晨三點,希望大家能夠準時鎖定,以法相會。

慈濟與教廷 梵諦岡首會面

慈濟與教廷 梵諦岡首會面


慈濟志工與教廷的愛心基金會會談,除了交流彼此理念,也希望透過簽訂合作備忘錄,一同讓大愛在全球流動。(翻攝自大愛新聞畫面)慈濟志工與教廷的愛心基金會會談,除了交流彼此理念,也希望透過簽訂合作備忘錄,一同讓大愛在全球流動。(翻攝自大愛新聞畫面)

 

大 愛不分宗教,慈濟志工在26號下午五點,與教廷的愛心基金會會談,除了交流彼此理念,也希望透過簽訂合作備忘錄,一同讓大愛在全球流動,鮮少與外界接觸的 教廷官方,這次則是首次與華人非政府慈善組織接觸,就是因為在去年義大利地震時看見慈濟志工進入關懷,付出無所求的精神讓天主教信仰中心的梵蒂岡也深受感 動。

慈濟志業 歐洲深耕

2012年五月,義大利北部發生6.0及5.8強震,造成嚴重傷亡,歐洲六國慈濟志工與當地聯繫提供協助,藍天白雲身影讓當地政府印象深刻,因緣牽引,讓慈濟志工和教廷的愛心基金會,當面會談。

慈濟全球志工總督導黃思賢提到這次會面的收穫:「我們也跟天主教學了很多,因為天主教當年是講博愛,沒有私的愛 我們是講大愛,希望世界人都是一家人,彼此用愛 這樣的世界才有和平,才有希望」

有希望的世界需靠大家營造,慈濟四十七年如一日,濟貧救苦,曾到許多災難國家救援,賑災經驗早已是不勝枚舉,佛教團體愛無邊,讓天主教信仰中心的教廷官方,願意跨國、跨宗教,讓天主教的「博愛」和慈濟的「大愛」交融付出。

義大利公爵Rudolfo Varano認為:「我們和慈濟的合作關係,從今天正式開始,我確信往後一定會發展得更好,往後需要急難救助,雙方肯定能夠合作無間」

首次有華人非政府慈善組織,進到梵蒂岡與官員會談,在擁有教廷司法、立法權的樞機主教,法蘭西斯柯見證下,慈濟與天主教殊途同歸,簽訂這份拉長情備忘錄,志工贈送證嚴上人的靜思語,對方官員致詞亦都引用上人的法語,兩個團體友善結合,發揮的力量無遠弗屆。

這次慈濟與教廷官員見面,不只交流經驗,更重要的是在不同宗教裡找出共同的大愛,也期待未來搭起合作的橋梁。

(大愛新聞:吳煜翔 邱品豪 梵蒂岡報導 2013/04/27)

能付出愛心就是福,能消除煩惱就是慧。
The ability to love, is a blessing., The ability to , eliminate afflictions , is wisdom.
證嚴法師靜思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