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濟加西教育人文營 大愛引航老師心 品格學堂赤子情

2017/10/15 許譽豑/加拿大報導

北多倫多與多倫多兩校老師與大愛媽媽共18位學員在北多倫多聯絡點會所,參與視訊連線課程。攝影者:邱玉亭教育是一種使命感,也是一種責任心,在兩者互相的激勵下,教育工作者不斷地思考,不斷地前進,傳播知識傳播愛,期待莘莘學子們在充滿知識與人文的學習環境中成長,茁壯。在海外,中文教學的推動從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在東西文化的衝擊下,西方教育下長大的海外學子對中文學習產生矛盾、抗拒的心理時有所聞。慈濟加拿大人文學校秉持著「教之以禮、育之以德」的精神去教育孩子,透過教育人文營讓加拿大各校教師分享教學經驗,在教育路上互相加油打氣,互相扶持,不只著重於中文教學,更希望在人文教育的薰陶下,讓孩子自幼培養禮儀、人品道德,進而教育出懂得感恩惜福、尊重與愛的孩子。

 

2017年10月15日慈濟加拿大西岸五校聯合精進,舉辦加西教育人文營,課程精彩,更秉持資源分享信念,讓加東三校也能透過連線視訊,參與課程。

 

北多倫多與多倫多兩校老師與大愛媽媽共18位學員的精進也不遑多讓,早上才上完課,就齊聚北多倫多聯絡點會所,參與視訊連線課程。

 

此次人文營的主題是【大愛引航老師心 品格學堂赤子情】,課程內容包羅萬象,更聘請校外講師與慈濟教育志業執行長蔡炳坤師兄分享豐富的教育經驗。雖然東岸只能上到部分課程,但由於課務組的用心,事先傳來課程簡報,即使有時收訊不良,也能理解課程內容。


Leader in Me

Mr. Mike所提到的自我領導力教育的核心源自於管理大師柯維博士(Dr. Stephen Covey),他將人類社會中許多恆古不變、放諸四海皆準的價值觀與原則,整理成為「七個習慣」:(1) 主動積極 (2)以終為始 (3)要事第一 (4)雙贏思維 (5)知彼解己 (6)統合綜效 (7)不斷更新。自我領導力教育以學生為主體,用「每個孩子都有獨特的潛能,每個孩子都可以是領導人」的方式來看待孩子,能積極地啟發孩子的天賦,在學習過程中探索出屬於自己的學習方式,了解自己,發現世界,培養出面對未來所需的能力與品格。

 

*後記:聽完Mr. Mike的演說,回想起初執教鞭那兩年教過的孩子們,有的在傳統的教育體制下如魚得水,有的卻奮力地想要跳脫傳統教育的枷鎖,身為導師的我,很想幫助他們找到屬於自己的那條路,但無奈只擔任該班導師短短兩年,就因家庭因素調至他校,與學生們斷了聯繫;在移民加拿大那一年暑假,Facebook上突然多了許多好友的邀約,仔細一看,竟發現全是當年教過的孩子,抽空與他們聚餐,聽他們說著每個人的故事,過程中有歡笑,有淚水,不過他們都找到了屬於他們的那條人生道路,而我,很感恩~

 

說唱靜思語好話

攝影者:邱玉亭靜思語教學並非要取代現有的教育方式,是期望藉由靜思語的分享,『學唱靜思歌曲,學說靜思好話』,讓孩子在愛中成長,形塑人文品格。主講者郭亮君校長與我們分享靜思語教學的『五段式教學法』:

並配合慈濟靜思歌曲的教唱,啟發孩子們的善念,讓其心中那顆愛的種子慢慢地滋長,省思自己,關懷他人,感恩家人與社會,成就『愛的教育』。靜思語的教學,在於啟發孩子們內心的那一份善念;在師生間相互分享省思的過程中,滋養心中的那一份愛,愛護自己,尊重他人,長存感恩心,將愛散播到家庭、社會、全世界,成為具備人文素養的世界公民。

*後記:在十六年的教學路上,靜思語一直是我教學內容的一部分,它不只教育著學生,我也常拿靜思語來做為我待人處世的方針;看著靜思語慢慢地在孩子的心中茲長,學生們漸漸懂得感恩知足,尊重與愛,讓身為人師的我,很替我的學生驕傲。我的三個孩子今年第一年進入北多倫多人文學校就讀,開學前四週回家常問聯絡本上的靜思語是什麼意思?希望透過老師的教導,我的孩子們能漸漸領會靜思語的含義,懂得感恩,惜福,幫助人。

~心靈的和平,須從教育開始;

人受了教育才知道愛和福,才懂得發揮人生最寶貴的功能~

 

班級經營面面觀

『班級經營』乃是教師或師生在教室社會體系中,遵循一定的準則規範,在師生互動的情境下,適當地處理班級之人、事、物,藉由良好的互動關係,建立和諧的班級氣氛,進而有效地達到教學目標,達成全人教育的歷程。與會的郭思懿老師,陳淑貞老師,路敘培老師陸續與我們分享她們對於班級經營的看法,在三位老師精闢的闡述下,使我了解良好的班級經營已不是件易事,如何與家長&志工做良好的溝通, 提升海外學子學習中文之意願更是海外華語教師面臨的重大課題。

 

郭思懿老師:老師與家長&志工的溝通技巧

~用什麼眼光看孩子,孩子就會變成你所看到的樣子---比馬龍效應

相較於台灣,在加拿大因教學對象,教學環境的不同,家長與志工若能有效地協助老師,配合老師,老師間互相鼓勵打氣,才能使孩子的中文學習更為有效,順利~老師要讓家長知道:老師愛您的孩子,會努力地把孩他們教好;老師要讓志工理解:老師是班上的主導者,請你幫助我;學校是老師的後盾,慈濟永遠會支持你!能當老師是一件很幸福的事,請用愛去灌溉這些小種子,讓自己成為孩子生命中的貴人~

 

陳淑貞老師:如何利用同儕力量提升學習效果

淑貞老師與參與人文營的教師分享自己的教學方式,教學內容的呈現不僅只局限於中文學習,人文藝術, 偉人故事,世界文化地理皆可融入其中,更重要的是透過同儕間的互助互信,帶出每個孩子的獨特性;與同學一起學習是件快樂的是,同儕間的互相合作與分享,讓孩子在中文學習路上不孤單,『見賢思齊,見不賢而內自省』,善用同儕力量,設計出以學生為中心及適合孩子發展階段的適性課程,共同創造~『教室裡的春天』~

 

路敘培老師:引發學生學習中文興趣妙錦囊

「知之,好之,樂之!」敘培老師與大家分享學生要學好中文的過程。不過在國外要讓孩子願意學中文,必須讓學習中文變得好玩有趣,進而激發孩子學習中文的熱誠, 告訴孩子『不要小看自己,因為人有無限可能』,鼓勵肯定孩子,孩子自然願意去學習。在教育上,學生是主體,老師是掌舵者,要「寓教於樂」、「寓動於樂」、「寓試於樂」,時時保持學生的注意力和興趣,創設教學情境,活躍課堂氣氛,激發學生學習的熱情,評量也須多元化,不同面向來肯定孩子,讓學生獲得成功的喜悅。

班級經營得好,才能營造良好的學習環境,造就教師、學生、家長三贏的局面。學習中文是快樂的期待,老師教學是快樂的專業奉獻。與大家共勉之~

 

慈濟教育面向國際

教育志業執行長蔡炳坤師兄是位老師,也是位校長,更是位政府教育行政官員,他提到老師是教育改革的力量,我們要相信教育,老師不只要傳授學生課本裡的知識,更要教導學生做人處事的道理,並關懷社會;慈濟人文學校一直秉持著『以人為本,宏觀天下』的教育理念,從生活教育(如規如禮),生命教育(行孝,行善不能等),服務教育(利他實踐)中做起,希望孩子從心出發,付出無所求;從人出發,真誠以待人;從生命出發,珍愛眾生萬物 。

慈濟教育的理想和目標是以「慈悲喜捨」為校訓,以「尊重生命,肯定人性」為宗旨;教育不是件立竿見影的工作,需要長時間的付出與陪伴才能體現其真諦。慈濟教育志業深根台灣,放眼國際,期許每個慈濟的孩子尊師重道、學思並重、自主自律、學術兼備並兼具人文情懷,懂得「自愛而不自我,自律而不自是、自信而不自大」,『感恩,尊重,愛』長存於心。

~知道,是知而行道;能「行道」才是真「知道」~

 

在西岸的午齋,身心寬暢時段,東岸兩校也把握難得的機會,進行交流,北多倫多人文學校張素雯校長與多倫多人文學校劉美淳校長,不僅讓兩校教師彼此分享教學上的心得,更提供以往在教學上的TIPS與老師們參考。新舊交替的團隊也擦出燦爛的火花。而邱玉亭師姐帶來的手語教學【師恩深,一生深】,讓老師們一窺慈濟人文手語的真善美。

 

門外的天氣涼颼颼,而我的心卻暖呼呼,參與教育人文營的所得到的絕不只侷限於文字表面,心靈上的感動才是此次最大的收穫。感恩慈濟人文學校教師為中文教學付出心力,不只教授學生書本的知識,更教導其為人處世的道理,『以親子之心教導學生,付出無限的關懷與愛心,教育不要只停留在知識的言教,除身教外,最重要是心教』,慈濟人文學校的老師們,你們做到了~

邱玉亭師姐帶來的手語教學【師恩深,一生深】,讓老師們一窺慈濟人文手語的真善美。攝影者:劉美淳 北多倫多與多倫多兩校老師、大愛媽媽及校長合照留念。攝影者:邱玉亭

慈濟加拿大分會簡介


 

【緣 起】 

 
二十幾年前,幾位慈濟人發心要在楓葉旗飄揚的國度裡,分享佛陀「無緣大慈,同體大悲」的精神,及慈濟不分種族、膚色、宗教信仰的大愛情懷,因此,從一場又一場的茶會開始,宣揚慈濟精神和理念,開展在加拿大的慈濟志業。

 

慈濟加拿大分會於1992年9月在卑詩省溫哥華市正式登記成立,1994年10月在安大略省多倫多市成立了多倫多聯絡處,並於2000年升格為多倫多支會,讓善種撒播得更遠。二十一年來,在大溫地區、多倫多、密西沙加、愛明頓、卡加利、渥太華、蒙特婁、維多利亞、溫尼伯等地,集合了三萬多名會員、四百多位榮譽董事及不計其數的隨喜愛心捐款,並陸續成立了八十四個志工站,透過志工群融入當地的社會服務。並以四大志業、八大法印致力於撒播慈濟大愛精神下,展開了濟貧教富的工作。 




 【志業特色】 

 
整體而言,慈濟加拿大分會的會務是朝著正面、積極的方向發展當中,會員及志工人數年年增加。近年來,加拿大分會的志工與幹部族裔也越來越多元,包括來自台灣、香港、中國大陸、馬來西亞等國的華僑。今後,希望續以茶會和透過志工站的方式,接引更多元族群的新志工。

 

多年來,加拿大志工群志在社區深耕,廣設志工站:和本地救世軍、ESS急難救助組織合作;融入主流社會,獲得地方政府和主要領導階層的肯定,如頒發「慈濟和諧日」、「慈濟日」、「證嚴上人日等等;慈濟也廣受亞裔僑界、華人社團、公益團體、媒體認同,遇有大活動或募款時,他們總是給予高度支持,尤其中文媒體朋友出席記者會比例很高,而且大幅報導慈濟人慈濟事,廣宣大愛。

 

慈濟加拿大分會自1994年成立的助學金計畫,二十年來幫助了上萬名學生安心就學,奠定光明之路,紓解了許多單親家庭的困境。目前,設立「藍天助學計畫」,更廣面地幫貧困學子圓夢。肯定孩子的上進心,並勉勵他們除了身體成長之外,更要培養良好品德。

 

助學金之目的純為幫助清寒學子,不致因經濟困難而中斷學業,故不分族裔、年齡,只要是家境清寒的在學生均可向學校申請。在景氣低迷,縮衣節食過寒冬的日子裡,一份助學金不僅僅是對學生的實質幫助,更是一種鼓勵與肯定。它可以溫暖很多人的心田,改變很多人的生命。

2017慈濟北多倫多人文學校 親師交流會

2017/10/01  張欣萍/加拿大報導

各班老師向家長解答問題。攝影者:甄月群開學第三週,一早突然下降的温度,卻不減孩子們學習中文的熱情,家長們一如往常準時的送孩子們到學校上課。看見孩子們微笑的臉龐,不再像第一週的生怯。一進教室就依照老師的指示,開紿一週一次的中文學習課程。家長們更是期待與老師們面對面的座談,希望能對孩子們的學習能多些了解與幫助。

 

第一節下課鈴聲響起後,幼小~二年級的老師們在交待孩子們注意事項後陸續下樓。同時校方細心安排有愛心又用心的志工們陸續進教室陪伴孩子們,有的是大愛媽媽說故事,有的是美勞製作,也有的是人文團康。讓孩子們在老師與家長們座談時能安心。

         

正當老師們進入學校的餐廳正要開始本年度的親師交流會時,突然警鈴響起,大家正在納悶是什麼事時,校長用擴音器告大家,是火警警鈴,請在場所有的家長們, 依續由最近餐廳出口的門,馬上疏散至戶外的空地。同時, 老師一心只想著在教室中的孩子們,每位老師發揮最專業的態度直奔教室,希望安撫並用最快的速度將孩子們全部疏散到外面。幸好學校的志工都非常能臨機應變,早已協助孩子們依序排隊,不推不擠的下樓。很快的一個個由老師志工們引導下,孩子們全都安全的到學校建築外的草地上,安靜不吵鬧的等待消防人員排除火警狀況。20分鐘後,在消防人員確認一切安全後,孩子們依然有秩序的由老師和志工們帶領回到教室。

 

幼小~二年級的老師們在安撫好孩子們後隨即下樓與家長們會談。在張素雯校長介紹新學年教育團隊後,即由老師們展開今天的座談。老師們由介紹教科書開始細心的說明班規,每週作業email,各年級的學習目標,教學進度,輔助教材及家長如何在家陪伴孩子們閱讀中文及完成功課等事項,家長們聽的津津有味,也提出了一些心中的疑問。如老師是否可以給apps的清單,姓名練習單 /生字練習單是否可以寫簡體字 ? 注音和拼音的優缺點及家裡不說中文,只說廣東或上海話,擔心孩子在課堂中聽不懂等等。在老師耐心的舉例,說明回答後,家長們的臉上都露出的笑容, 不再像一座談會開始時的憂慮。

 

時間永遠不夠用,很快的一個小時的座談會就在校長在一旁提醒時間,親師有更深一層的認識及互信下,家長們微笑著離開,而老師也回到教室繼續課程的教學圓滿的結束今天一年一次的親師生座談。

師姊帶動人文團康,孩子們快樂學習手語。攝影者:梁延康 志工陪伴孩子們說故事。攝影者:梁延康

志工陪伴孩子們畫圖。攝影者:余偉平 大愛媽媽說故事。攝影者:梁延康

志工與孩子們一起美勞製作。攝影者:甄月群 志工與孩子們玩遊戲。攝影者:梁延康

警鈴響起,老師及志工們馬上帶領孩子們全部疏散到學校外面。攝影者:李孟澤 孩子們全都安全的到學校建築外的草地上,安靜不吵鬧的等待消防人員到達學校了解情況。攝影者:余偉平

老師細心的說明班規功課等事項。攝影者:梁延康

康山嘉年華社區愛灑 世界蔬醒日淨化人心

2017/09/16  黃淑芳(慮覺)/加拿大報導

康山嘉年當天陽光普照,風和日麗,吸引大批市民到來,是個絕佳的機會將慈濟的真、善、美推廣給社區的民眾。攝影者:梁延康

2017年是加拿大建國150週年,也是第四十一屆的康山嘉年華活動,今年是加拿大慈濟志工第二次參加。沒有了去年第一次參加時天氣陰冷、綿綿細雨的打擾,今年9月16日星期六這一天氣候溫暖、陽光充足,是個絕佳的機會將慈濟的真、善、美推廣給社區的民眾。

 

另一個不同,則是去年是大多倫多三區慈濟志工一起參與嘉年華活動,今年是由北多倫多聯絡點個別承擔起這個活動。活動前一晚,所有的物資就已打包上機動組師兄姊的車輛。一大早七點鐘,超過二十位志工已經在慈濟帳篷預定地集合完畢,開始卸物資、搭帳棚、布置展覽區...等工作。

 

今年還是四個主題帳篷:環保、中醫義診、菩薩招生區、人文學校與靜思語推廣區,各區都安排了不同的師兄姐負責推廣與介紹。
 

人間菩薩招生區就是志工招募區,今年黃陳英鸞師姊特別準備了兩大桶茶水,搭配上兩組小圓桌及甜甜椅,讓來參加嘉年華活動的社區民眾有機會坐下來喝杯茶、歇歇腳,提供了師兄姊們有機會慢慢介紹慈濟。

 

九月中旬也是人文學校即將開學的日期,慈濟人文學校最大的特色就是靜思語教學,一句一句的靜思好話用生動活潑的五段式教學,將中華文化的良好傳統或是做人做事的基本道理與精神傳遞給孩子們。所以,人文學校與靜思語推廣區用大轉輪來吸引孩子與家長們來排隊,轉輪上不只有糖果,更有一張一張靜思語書籤,負責的師兄師姊們頂著大太陽,微笑著歡迎大家來〝試試手氣〞,轉到糖果的就祝福對方有個「Sweet Day!」轉到靜思語書籤的就鼓勵對方大聲唸出靜思好話,並且要養成良好的讀書習慣喔!

 

中醫義診區因為是第二年推廣了,所以一開始就有民眾來詢問今年是否有義診,可見得去年第一次的中醫義診讓社區民眾留下深刻的印象喔!幾位來參加義診的民眾都表示醫師給的建議非常的實用,回去以後一定會照著醫師囑咐來養身,期盼明年此時身體都能變得更健康。

一大早七點鐘,超過二十位志工已經在慈濟帳篷預定地集合完畢,開始卸物資、搭帳棚、布置展覽區...等工作。攝影者:梁延康 民眾坐下來喝杯茶、歇歇腳,讓師姊們慢慢介紹慈濟。攝影者:甄月群

小孩子得到靜思語書籤。攝影者:梁延康 現場有提供中醫義診,照顧好民眾的身心健康。攝影者:梁延康

至於環保區則是今年的重頭戲。有鑑於全球暖化,氣候變遷,特別是八月底以來,從美國德州的哈維颶風、到九月初橫掃中美洲的艾瑪颶風與瑪利亞颶風、到墨西哥九月的兩個大地震,短短時間內發生的天災,讓同在美洲國家的我們體會到必須要戒慎虔誠,善念共聚,才有可能消彌災難。在此時,全球慈濟人都在推廣111世界蔬醒日,期盼透過推廣蔬食的活動,讓人人意識到全球暖化的危機,如同911事件後慈濟人推廣的「一人一善,遠離災難」活動一樣,也盼望人人都能從自我做起,減緩地球的暖化現象。

 

萬聖節還沒到,但是紅蘿蔔、青豆和草莓三個角色扮演的服裝吸引了無數的目光。更是這一次推廣111世界蔬醒日的好幫手。不需要過多的言語,大家都知道我們的訴求,就連萬錦市市長薛家平先生都來到慈濟的攤位上,拿起麥克風,鼓勵所有市民拿出手機一起加入世界蔬醒日的行列喔!

 

當然,余偉平師兄精心製作的世界蔬醒日的宣傳看板,也吸引了數不清的民眾要求合影,並且馬上願意加入111世界蔬醒日的連署活動,只希望能夠為這個地球盡一份心力,因為「水滴雖微,漸盈大器」,只要人人覺醒,地球這個大地之母的暖化現象就可以喘一口氣。

 

一整天的嘉年華活動,從早上九點開始到下午四點半結束。志工們卻是從早上七點就開始,到下午六點才整理收拾完畢。對一整天站下來的志工來說是一個體力大考驗,但是每個志工的臉上都展現出了滿足的笑容,因為那絕對是法喜充滿才會有的表現。

師姊們準備多首慈濟歌曲,手語團康帶動慈濟攤位氣氛。攝影者:余偉平 師姊向民眾介紹慈濟環保毛毯。攝影者:梁延康

萬錦市長薛家平(Mayor Frank Scarpitti)來到慈濟攤位支持慈濟世界蔬醒日。攝影者:甄月群 萬錦市長薛家平(Mayor Frank Scarpitti)與慈濟志工合照留念。攝影者:莊承志

穿著200年前加拿大軍人服裝的民眾表演射擊。攝影者:莫信光 志工們推廣「111世界蔬醒日」,期盼透過推廣蔬食的活動,讓人人意識到全球暖化的危機。攝影者:甄月群

兩位北多倫多人文學校老師當天化身為志工向市民介紹慈濟人文學校。攝影者:梁延康 紅蘿蔔、青豆和草莓三個角色扮演的服裝吸引了無數的目光,是這一次推廣111世界蔬醒日的好幫手。攝影者:余偉平

慈濟志工合照留念。攝影者:莫信光


2017/09/29 持續關懷街友 發送熱食溫暖身心靈



慈濟北多倫多聯絡處志工,前往街友中心,進行熱食發放,六道素食佳餚,溫暖街友們的心。 

這是慈濟北多倫多聯絡處志工,2017年第二次,來到街友中心(inn from the cold),進行熱食發放,下午四點半的餐點,志工們中午以前就來準備。 

志工 甄濃喜:「特別把這機會給我,這樣大家一起做慈善,我覺得好開心好開心。」 

街友們,不單是訝異,素食如此好吃,也有人終於嚐到了,亞洲食物的味道。 

街友 莉亞:「這是我人生第一次感受到,亞洲人的生活,因為我是一半日本人,很感激你們所做的事,將亞洲的生活帶回來給我。」 

每一道都是親手烹煮的家常菜,以愛做調味,讓忘記或是不想回家的人,都能找到熟悉的感覺。 

梁延康 甄月群 真善美志工-加拿大報導 
(2017.10.17)

2017/09/04 聯誼茶會廣邀善士 異鄉找到另一個家



慈濟加拿大北多倫多聯絡點,為了廣邀社區民眾參與慈濟活動、甚至加入志工行列,特別舉辦聯誼茶會,近70人出席這次活動。一對母子,剛從天津移民過來,就立刻收到慈濟志工的聯繫與邀約,讓他們多了一分安定感。

志工身分多功能,慈濟北多倫多聯絡點的紀錄影片,讓初來乍到的社區民眾,有約略的認識,慈濟人也熱誠提出邀約。

慈濟志工 黃淑芳:「歡迎你們 大家一起大手牽小手,如果你就算不能來做志工,但也歡迎您來做來賓。」

難能可貴,一同走進慈濟的大門,才從中國大陸天津、搬到加拿大的張莉娜母子,融入在地生活不擔憂。

張莉娜:「這個暑假做的事情就是搬家。」

慈濟志工 林思瑋:「這個很辛苦 記憶猶新,一定要寫下來。」

張莉娜的兒子 蘇效仟:「剛到多倫多一個多月,參加了慈濟的營隊 園遊會,還有這次的茶會,
這幾個活動讓我對慈濟的印象,有很大的改觀 我以後也希望,經常參加慈濟活動,我對在慈濟人文學校,做愛心哥哥很有興趣。」

認識慈濟有多好,每個人第一印象不盡相同,但走進來,漸漸能體會。

梁延康 甄月群 真善美志工-加拿大報導
(2017.10.12)

慈濟北多倫多人文學校開學日 新舊生喜相逢 熱鬧中不失人文

2017/09/17  張素雯/加拿大報導

開學日當天,志工一早在學校入口輔導處報到。攝影者:梁延康時間可以成就一切,慈濟北多倫多人文學校辦學勤勤懇懇,步步踏實,已經邁入第五年。在全體教育團隊的努力下,建立口碑,學生人數雖然不是主要目標,但是家長的口耳相傳,讓我們還未開學,就有2個班級滿班(25人為上限)。上人說,慈濟人文不是名詞,而是出於人性的真誠表達。透過事先的籌備,希望新生家長對慈濟人文有信心,開學當日即同步舉辦新生家長說明會,希望在校園活絡愛與善。

 

新教務勇於承擔 展現人文新氣象

初秋時節,開學日陽光普照。對新任教務邵榆翔主任而言,是個自我挑戰也是個幸福的開始!但有著全體志工的配合,以及師兄、師姊的助緣,辦公室裡忙而不盲!

近六十位新生在張素雯(慮緻)校長多方奔走、註冊組完善安排下,今天順利歡喜入學。由於事先作業,今年的註冊長龍縮短,一點兒小心意,只為了讓學生儘早進教室就讀。即使志工所自然流露的彬彬有禮:一聲招呼、殷勤指引,盡將人文展現無疑,歡迎進入慈濟美的世界。

歡迎志工勤輔導淨化心守護愛

除了教務處,輔導處也是異常的忙碌。每年的九月份都會迎來一批新的志工,慈濟歡迎所有的新血輪的加入,但是也需要輔導希望他們能夠盡快成為慈濟大家庭的一份子。在付出都能夠學習人文。 也藉這個機會達到上人淨化人心的心願。


邱玉亭師姊教導志工應該注意事項。攝影者:梁延康 家長觀看【學生教室看板】。攝影者:梁延康
 

人文手語展開與家長的人文第一次接觸

今年的新生來自不同的族群,年紀從4到11歲都有。他們都是慕名而來,對慈濟的教學品質有相當大的期待。因此開辦家長說明會,藉這個機會,讓他們對慈濟的教育理念有更進一步的認識。主持人洪桂英(慈璞)師姊開場歡迎所有家長的到來,更幽默的分享自家孩子對靜思語的新註解:【太陽光大,父母恩大,君子量大,小人氣大---我住在加拿大】。讓家長感受到靜思語就在您身邊。

要了解慈濟,人文手語是很好的切入點。學校人文手語邱玉亭(慮昕)與李淑蘭老師帶來的人文手語「天地好像大課堂」與「幸福的臉」讓家長融入手語的美妙境界,舒緩了家長們第一天帶孩子上學的緊張氣氛,也正式介紹慈濟手語之美。

教育團隊精心準備,帶領家長一起來體驗人文底蘊

慈濟加拿大分會副執行長莊立仁師兄歡迎家長,介紹加拿大慈濟人文學校概況。攝影者:莊承志感恩忙碌異常的慈濟加拿大分會副執行長莊立仁(濟禮) 師兄賢伉儷也特別蒞臨關懷北多的開學日,來為所有志工打氣,並感恩家長選擇慈濟人文學校就讀。

 

慈濟是個志工團體,教育團隊各處主任副主任,都是先以家長身份投入志工。特別瞭解新生家長的疑問。校長張素雯(慮緻)以輕鬆的方式介紹本學年帶領的北多倫多人文學校教育團隊,並鼓勵家長將來加入我們的一員。對許多新生家長而言,常誤稱我們為【中文學校】,校長特別正名我們是慈濟人文學校。並引用證嚴上人慈示:「『人』就是人品典範,『文』就是文史流芳,我們要培養值得流傳的典範,孩子的希望在教育。人文才是孩子未來安身立命之所在。慈濟的緣起來自竹筒歲月,讓家長知道每班都有班級竹筒,目的是讓孩子培養慈悲心,瞭解小錢行大善,做好事是有心人的參與。

 

而三處主任更精心準備簡報,針對家長對學校行事運作,教學內容,簡繁疑惑作了最佳說明。行政處主任梁延康(惟禮)師兄介紹學校網頁,也準備過去一年人文真善美團隊為學校記錄的點點滴滴影片現場播放,深深吸引家長的目光,對未來的活動也有了展望。

 

教務處邵榆翔主任以自身的經驗分享,介紹靜思語【信心毅力勇氣三者俱備,則天下沒有做不成的事】,讓家長們不覺得陌生,隨著教材與行事曆的說明,也使家長對學校的教學更有信心。邵主任也邀約家長參與兩週後的親師交流會,及下學期的懇親會,家長將有機會進教室與孩子共同體驗。希望藉著親師生密切互動的機會,將慈濟人文帶入每個家庭中。


邱玉亭師姊與李淑蘭師姊帶動手語團康:【天地好像大課堂】與【幸福的臉】。攝影者:莊承志 張素雯校長致詞暨介紹慈濟教育志業簡介、加拿大教育志業及本校概況。攝影者:莊承志
 

付出愛心就是福做志工大家一起來

 

志工是慈濟人文學校的特色之一,這方面的領導團隊是輔導處。輔導處主任朱少玲(慮寧)先以廣東話與家長們話家常,也讓大家知道志工團隊可以是多族群與多語言。副主任黃淑珍(慮讓)師姊組長以慈濟面霜跟家長們親切招呼,介紹輔導處各個功能組的志工在哪些方面協助學生與家長。更以靜思語【多一份付出,就能多一份成就。能付出愛心就是福】來接引志工。

 

北多倫多人文學校開學日學生已達300人,愛心志工的需求更大了。在慈濟的大家庭中,家長也是教育團隊之一,很多慈濟人是從做愛心志工瞭解慈濟,愛上慈濟,而投入慈濟。有家長現場響應,填寫志工資料表。幼小誠家長邵姬女士還抱著小兒子,耐心聽完家長說明會,表示是經由朋友的介紹而來,雖然來自中國,家裡沒有學習繁體字,但很認同慈濟辦學的認真與品格培養,才放心將孩子交給慈濟人文學校。

 

不論是教室裡師生的溫馨互動,還是家長說明會的熱絡溝通,愛的暖流已經在親師生中蔓延開來,期待熱鬧的開學,隨之而來的未來一年的人文精彩!

幼小班黃郁菁老師說故事。攝影者:甄月群 高年級葛健生老師靜思語教學。攝影者:甄月群

愛心姊姊陪伴小朋友上課。攝影者:李孟澤 家長領取學生學生制服。攝影者:梁延康

慈濟北多倫多聯絡點 與民同慶 社區愛灑

2017/07/16  張素雯(慮緻)、梁延康(惟禮)/加拿大報導

列治文山市Mill Pond Park公園BBQ慶祝活動,現場氣氛熱鬧。攝影者:余偉平2017年是加拿大建國150週年。自七月一日國慶以來,全國上下都是活動不斷,普天同慶與民同歡。代表約克郡的伊朗裔國會議員馬萬里(MP Majid Jowhari)也特地在7月16日於列治文山市Mill Pond Park公園第二年度舉辦社區BBQ慶祝活動,廣邀市民參與。慈濟北多倫多聯絡點深耕社區,公關組黃淑珍(慮讓)師姊平時就跟居民以及該國會議員及其助手維持良好的互動,主辦單位也盛情邀約慈濟志工們一起來參與這個盛會。


今年加拿大普降甘霖。整個夏天幾乎每週都會下雨。慈濟志工已經有心理準備,事先準備了帳篷以及雨衣。因為公園場地所限,這次主辦單位免費提供給慈濟的攤位不大。但是志工們把握因緣,人間菩薩大招生,帶備靜思語卡、加東文宣,海報、竹筒、慈濟月刊、糖果、結緣品及深受大人小孩歡迎的靜思語輪盤等,也準備了一大桶檸檬水讓大家解喝。活動原定12點開始,志工們一早10點半就到達公園架設帳篷,佈置攤位,只為了能讓更多的人認識慈濟。當天參與的志工更是多達30位,就是希望把慈濟的大愛精神與人文理念真實的呈現在大眾面前。

 

慈濟也承諾主辦單位,將會準備一系列的手語團康來帶動現場氣氛。為此,前一天,大家利用志工聯誼的機會,請邱玉亭(慮昕)師姊帶著大家認真練習了「幸福的臉」,「愛與關懷的英文版」以及「我們都是一家人」的手語團康。


活動之前,志工們放下手邊的事情,一起為天下虔誠祈禱,祈願人心淨化、社會祥和、天下無災無難。攝影者:梁延康 群眾觀看原住民舞蹈。攝影者:莊承志

世界災難不斷,在布置就定位,正式展開活動之前,所有志工放下手邊的事情,先一起為天下虔誠祈禱,祈願人心淨化、社會祥和、天下無災無難。也許我們在祈禱上達諸佛聽。就在我們結束布置與現場排練後才開始下雨了。志工們把事備好的雨衣拿出來套在身上,不畏風雨,繼續走出帳篷跟大眾介紹慈濟。慈濟北多倫多人文學校校長張素雯(慮緻)師姊,也走向排隊拿燒烤麵包的人群,介紹慈濟人文學校教育理念,並發招生簡章。現場民眾對該社區有這樣的一所重視品格教育的學校也頗為驚喜。而不論是已完成或是即將參與見習培訓的志工們,剛上完培訓課,對慈濟的四大志業有了初步的瞭解,也鼓起勇氣來跟大眾介紹慈濟。現場的民眾大部分都是加拿大本地人或是非華裔的移民。幾乎都是第一次聽到慈濟,對我們整齊的服裝與親切的笑容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約克郡警官來到慈濟攤位跟大家打招呼。攝影者:梁延康很難得,一位約克郡華人周警官(Mason Zhou)與他的夥伴主動前往慈濟攤位,跟我們打招呼。他表示很高興認識慈濟團體,並表示以後有機會大家會互相彼此支援活動。

 

想必是志工們的誠心祈禱起了作用,表演活動開始前不久,大雨也就停了。太陽露出了笑臉,現場的觀眾也因為這難得的陽光而歡呼。公園內有各式各樣的攤位,如中國書法、慈善及健康團體等。加拿大原住民祈福及表演傳統舞蹈,伊朗民族舞蹈表演及民謠演唱也令現場充滿歡樂氣氛。大會提供免費食物給市民,主辦單位知道慈濟是佛教團體,特別準備了30份素食漢堡給慈濟志工。慈濟志工帶來的三首的手語團康,雖然其中祇有一首「愛與關懷」是英文版,但經由黃淑芳(慮覺)師姊現場生動的英文解說,觀眾們也被輕快的音樂以及志工們活潑的肢體動作而感染歡樂的氣氛。並加入了我們帶動的行列一起同樂。大愛無國界, 加拿大是一個多元文化的社會,是一個包容各個族裔和平共處的一個福地。慈濟的真善美也在此展現無遺。

 

整個活動因為下雨延誤,在下午4點鐘才告一個段落。期間有人來填寫志工表,有人單純來了解慈濟是一個什麼樣的團體,還有詢問慈濟是否有醫療的單位。各式各樣的提問,我們都樂於回答。更有市民主動跟志工們合照留念,感恩志工們帶來歡樂給大家。慈濟人說我所做,做我所說。我們謹記上人所說「頭頂別人的天,腳踏別人的地,就要回饋當地」。黃淑芳師姊看到公園內草地上有不少垃圾,帶領年輕志工一起撿垃圾,讓大家學習愛護地球,人人做環保。慈濟北多倫多聯絡點這些年來致力於落實社區、慈善發放、推廣人文教育。我們以身為當地社區的好鄰居而感到驕傲。



深受大人小孩歡迎的靜思語輪盤。攝影者:梁延康 志工們手語演繹「愛與關懷的英文版」。攝影者:甄月群

慈濟志工的手語團康帶動現場氣氛。攝影者:余偉平 北多倫多人文學校校長張素雯(慮緻)師姊向民眾介紹慈濟人文學校的教育理念。攝影者:甄月群

黃淑珍師姊向民眾介紹靜思語卡。攝影者:甄月群 BBQ活動主辦人國會議員馬萬里(MP Majid Jowhari)與慈濟志工合照留念。攝影者:甄月群

2017/09/17 人文學校開學日 靜思語教學理念說明




加拿大,慈濟北多倫多人文學校開學日,同時舉辦新生家長暨志工說明會,向家長講解靜思語教學理念,也鼓勵爸爸媽媽當志工,和孩子一起體驗人文底蘊。 

加拿大,慈濟北多倫多人文學校,開學日,不只孩子進階,家長也上了一堂課。 

人文學校輔導處副主任 黃淑珍:「要當愛心志工的,歡迎爸爸媽媽、爺爺奶奶,我們都很需要。」 

新生家長 羅鑑倫:「我和我老婆也決定說,先開始從志工做起,希望能夠幫助社會,也希望能夠融入慈濟這個大家庭,然後去幫忙其他的人。」 

有家長,經由朋友親身份享和推薦,今年放心讓孩子入學。 

新生家長 邵姬:「慈濟吸引我的是它的人文教育,我覺得對孩子來說,品德的教育更重要,在學習語言的同時能夠學習品德,那是最好的結合了。」 

新生舊生喜相逢,也邀約家長投入志工行列,和孩子們共同心靈成長。 

真善美志工 加拿大報導(2017.10.07)

2017/10/04 八旬長者的心願 活到老助人到老



加拿大多倫多靜思堂,九月展開新年度的志工見習培訓課程,有一位85歲的長者說出了她的心願,一輩子都要學習做救人助人的菩薩。

當志工有多快樂?除了去付出、體驗之外,也可以聽聽其他志工的分享。85歲的朱夢娥,步伐方向很確定。

為了成為莊嚴菩薩、令人歡喜的菩薩,衣食的威儀就要從細節做起。經過慈濟志工說分明,原來制服不是約束,反而是一種保護,也是一種對善的信賴。

真善美志工 劉美淳 劉豐特 肖南 加拿大報導(2017.10.04)

菩薩不是土塑木刻的形象,真正的菩薩能做事、能說話、能吃飯,能尋聲救苦隨處現身。
Bodhisattvas are not idols made of wood; ,
real Bodhisattvas are people who eat, talk, , work, and relieve suffering in times of need.
證嚴法師靜思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