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所感恩的學校 (教務處:李婉貞)

當年自大學畢業離開農村服務社團時,一直告訴自己要將這份四年來養成濃厚的「社服理念」帶入社會,盡一份知識份子的社會責任…十多年過去了,卻也如同一般的社會新鮮人一樣積極在社會的一角落投入自己的生活及工作目標,而自己當年的目標,則僅能在餘暇時以捐款方式呈現。直到去年來到多倫多,替女兒報了慈濟人文學校,我自己也選擇了加入慈濟志工的行列,我先生及小兒子則從當初僅是開車接送並陪同我們母女兩人到校,轉變成全家一起在8:30am就到達學校,陪我一起幫忙學校的準備工作,兒子也已很習慣幫忙我們,小小年紀的他已在翹首盼望學校最後的決定,看看四歲半的他是否能加入今年九月開課的幼兒班。我也告訴台灣的家人-我很高興看到我和先生當年的社服理念,能在這所讓人隨時心懷感恩的學校中重現。我很高興當初我仍在猶豫是否讓兒女參與教會活動時,我女兒已在慈濟人文學校的大家庭中,受到靜思語的薰陶,並讓我們的中國人生活觀及中文教育在她的心中萌芽。

在這半年的週日學校生活中,以感恩的心為基礎的靜思語已成為我們一家四口生活中的一部份,讓女兒及兒子因愛到慈濟上課。我們在家做靜思語的小課本,六歲的姐姐唸書給四歲的弟弟聽,兩人一起玩靜思語的接龍遊戲。我很高興自己的孩子在這段語言及價值觀初耕期,能夠從慈濟大家庭中,獲得一些豐沃的良土作為人文發展的基礎, 我將在這塊土地不斷給予陽光及水,這份和孩子一起成長耕耘的機會是多麼難得可貴!與此同時,我也從內心去回顧並反省我的過去,感謝父母的恩典,且讓我重新設定生活目標,我不再讓汲汲工作成為我唯一的評量目標, 在這當中我也看到慈濟老師的挑戰-如何在短短的週日的上午三個小時內,傳遞未來的人文價值觀給海外第二代學子。這項重責大任看似簡單,直到我自己在試教靜思語的三十分鐘時,才知道印象中傳統的師生觀念在這裏的學生心目中,並沒有那麼受重視。因此我在心中一直想,如果未來有機會親自去教,自己可以勝任? 這份挑戰性的問題也漸漸在一連串的老師讀書會及分享中得到一些啟發 : 師生緣就如同孩子和父母緣一樣,有的是來成就,有的是來磨鍊,來修行,只要心存「老師心,菩薩心」,會相信每個孩子都是好孩子, 要消除孩子的問題,只要帶入一線光線,以柔柔的眼光,輕聲細語及笑瞇瞇的臉,則能啟發孩子的良知。這些慈濟老師的教學經驗的筆錄及心得,讓自己對教育重現一些光明,只盼更多華人能進入這個充滿信任及感恩的學校,讓每一棵良善的種子如蒲公英般隨風飄至可再發芽之處,不要輕乎孩子的再造社會潛力。在此我深深感受到慈濟人文學校的各個職位志工,在每週日上午的讓學校在短短10 至 20 分鐘的準備工作中 ,讓一份詳和及溫暖的學習環境充滿了慈濟的大愛,心中真是很感動 ,沒有人指點你該怎麼做, 但你在「做」時心中的那份平和,及眾師兄及師姐的默契,讓你可以明瞭因大家對教育志業的一份執著及深深的期望,讓一個自我管理的學校可以在多倫多走向10週年。

其中也漸漸瞭解上人的教育理念-不放棄任何一個孩子。當他們加入慈濟人文學校時,慈濟人文學校看重的是這棵心靈的種子可以在他們未來成長的西方社會中因時、因地、因緣而萌芽,不因社會文化的差異而造成心理的隔闔。不僅是在海外的華人散佈慈濟教育的精神, 當我看到全球13個國家的孩子,不論膚色,語言以慈濟人文學校之名同聚台灣尋根,他們所呈現的善與愛表現,讓我再度對全球人間菩薩的足跡更加感動;如果慈濟教育的理念可以跨越文化及語言在全球播種,那我們同文同種的華人在不同國家更有機會讓這彗命得以傳承茁壯。每一次的人文學校會議及讀書會,在在讓我回應儒家的理念:每個人都有一份自覺的能力,人如能回歸自覺,則天下太平,靜思語的教學也是回到人的自覺根本,讓孩子濡潤在其中, 心靈得以靜思,懂得常常自我省思。

明年慈濟多倫多人文學校即將邁入十週年, 感恩前人讓人文學校在寒天凍地的北國持續豐富一群群學生心靈, 讓他們帶著一份感恩的心在繁忙的大都會生活求學不至於煩心。而我也持續看到服務多年的老師及志工,不斷在簡體字及漢語拼音的主流下,讓中英文版夾雜漢語拼音的慈濟靜思語快速的傳至家長的手中,這是一份無私的精神,大家正朝著讓靜思語以最多元化的面貌呈現其一致性,貫穿每個人文學校的心中。

勇於承擔,是一分動人的力量;勇於承擔錯誤,則是一種高尚的品格。
To shoulder a burden is an inspiring force. To admit a mistake is a noble virtue.
證嚴法師靜思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