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2017學年度靜思語作文比賽得獎名單
2016/12/12 求學路助一把 往中醫師夢想邁進
行醫濟世,慈濟加拿大分會推廣中醫不遺餘力,與多倫多漢博學院共建中醫診所,首屆招生,為六名中醫系學生提供獎學金。
慈濟頒發獎學金,幫助六位中醫系學生順利向學。
中醫系學生 曼格拉:「我在斯里蘭卡是一名醫生,但到加拿大不被承認,我是一個父親我有小孩,所以當我結束了工作,開始來讀中醫系,我的財務出現困難,慈濟的獎學金給我很大幫助。」
中醫系學生 梅甘:「慈濟基金會在全世界,做了很多事情,讓我覺得,這就是我想做的事,我很願意也花時間去當志工。」
慈濟基金會與多倫多漢博學院共建中醫診所,將展開臨床研究。漢博學院邀請加拿大的慈濟志工,出席感恩牆啟用典禮。推廣中醫,利益眾生。
真善美志工 梁延康 肖南 加拿大報導
(2016.12.12)
施者受者一線隔 志工法喜受惠多
2016/10/11 黃淑芳(慮覺) 、黃淑珍(慮讓)/加拿大報導志工到達老人公寓提供早餐的供餐服務。攝影者:梁延康誰說做志工一定是付出的那一方?對參與10月11日金星老人公寓服務的慈濟北多倫多聯絡點的志工來說,這一天的收穫遠遠大於自己所付出的。
8月底志工們接到老人公寓活動經理瑪爾塔(Marta)來信,院方將在9月中旬到11月連續10周的星期二,早上9點到12點舉辦社區長者聯誼活動。每周活動第一個小時用早餐,第二個小時是才藝課程,第三個小時是律動課程。院方期盼慈濟北多倫多聯絡點能夠在平常每個月兩次的午餐服務之外,支援一些志工人力。經過站長林思瑋(慮瑋)師姊詢問過互愛組後,決定向院方接下10月11日的服務。
當天早上7位志工到達老人公寓後,隨即準備投入服務。第一個小時早餐的供餐服務,因為是平常午餐服務中常做的事情,所以志工們駕輕就熟。但是,第二個小時的才藝課程,讓所有的志工大開眼界。原本志工們以為我們是要在旁邊協助長者們,有些做翻譯、有些幫忙遞東西,沒想到才藝課德國裔七十五歲的瑪麗安娜.愛爾思(Marianne Else)老師卻安排師兄師姊們入座,與長者們一起上這一門才藝課。還好,才藝老師在上課前先告訴志工們在課程中間,我們該如何配合,才安住志工們忐忑不安的心。
透過瑪麗安娜.愛爾思(Marianne Else)老師柔和細語的歌聲中,大家將一顆顆的圓形黏土左手傳右手,然後傳遞給旁邊的朋友。攝影者:梁延康一塊巴掌大的黏土,才藝老師從一開始請所有的人捏成圓形。黃淑芳(慮覺)師姊輕易的完成後,發現隔壁的婆婆手指沒有足夠的力氣,但還是努力的想要完成,突然感受到安排這一堂課的意義。然後一顆顆的圓形黏土透過老師柔和細語的歌聲中,左手傳右手,然後傳遞給旁邊的朋友。在老師的提醒之下,大家才發現透過傳來的「球」有不同的溫度,因為每個人的手的溫度有溫有涼,要用心體會身邊的小細節。
最後,才藝老師請所有人自行創作,就看著每位老人家慢慢的用雙手捏出不同的造型,形狀有人、花、老鼠、花盆.....各種造型,讓長者們能夠一邊發揮創意,又能夠動手又動腦。
最後一堂的律動課程,以色列籍的律動老師麗奇.阿迪夫(Riki Adivi)透過世界各國不同的民謠,加上代表性的動作,而且每一條歌之前,老師詳細的分解動作,不論是志工還是長者都律動的很開心。最後,所有的志工都表達手痠又流汗的同時,長者們還是神采奕奕,讓志工們頓時覺得很慚愧。
站長林思瑋(慮瑋)師姊與老人家把黏土捏成方形。攝影者:梁延康
大家慢慢的用雙手捏出不同的造型,形狀有人、花、老鼠、花盆.....各種造型,讓長者們能夠一邊發揮創意,又能夠動手又動腦。攝影者:梁延康
第一次參加老人公寓活動的詹遠足師姊,特地邀約了自己的師兄(劉今恆)一起來當志工參與服務。 劉今恆師兄表示在活動的過程當中,我們看到他們怎麼跟老人互動的技巧跟社交的活動。其中,一位坐在師兄旁邊的一位老人說:「今天真的是很美好的一天。」師兄聽到了這句話表示,真的是深受感動。因為覺得自己能夠為她做一點事情,使她有一個美好的一天,面帶微笑。也感覺到自己今天得到最多的收穫。同時,也學習到怎麼跟老年人做肢體活動,還有啟發她們對美術的觀感,過程當中,能夠讓老人家們動些腦筋,做些活動,對她們而言,是很有益處的。師兄表示今天所學習到的,可以在將來和自己的父親做些關愛的互動。真的很感恩我家師姊的邀約,讓我今天收穫滿滿,原來做志工在幫助他人的當下,看到別人開心,自己也會這麼開心。
九月份剛剛從台灣回到加拿大的鄭月櫻(慈可)師姊,更是把握每一次耕福田的機會,把握因緣,一大早就來到金星老人公寓幫忙服務老人家們享用早餐。本身也是才藝老師的鄭月櫻師姊表示今天自己也是獲益良多。尤其,在做黏土的時候,師姊表示我們互相在裡面學習到,互相的那種愛的傳遞,還有欣賞到老人動手做的創作的作品。另外,在律動的課程中,透過舞蹈及老師的帶動唱裡,發現大家都很愉快,同時也認識不同國家的老人家,我們學習到她們的風俗,師姊也表示在這裡面最開心的是,跟她們互動的時候,看到老人家們慈祥的笑容,而且她們一點也不覺得陌生跟著我們互動。這是我們學習到的,同時也體會到真誠地付出無所求的法喜。最後,鄭月櫻師姊更加表示,人生是無盡的學習,所謂:「活到老、學到老。」我們要學習老人家們那種把愛傳出去的那種感覺。
慈濟基金會教育志業執行長蔡炳坤師兄參訪大多倫多地區
海外教育最前線,人文學校勤耕耘~11/12上午參訪密西沙加人文學校,由林姵君校長陪同。11/13上半參訪北多倫多人文學校,由張素雯校長陪同。接著,參訪多倫多人文學校,由前任余飛燕校長、邵美珍主任陪同。在競爭中,要堅持理念並不容易,但仍繼續堅持,慈濟人文在困境中已播種萌芽,走出一條美善的道路⋯
由蔡炳坤貼上了 2016年11月13日
第一次在海外分享「慈濟教育」,聽見師兄師姊們的殷殷期許,備感溫馨與責任,如何持續彰顯慈濟人文「教之以禮、育之以德」的核心價值,有賴海內外教育志業同仁ㄧ起努力!(11/12在多倫多靜思堂、11/13在密西沙加會所)
由蔡炳坤貼上了 2016年11月13日
2016/09/23 素食餐點發放 考量街友口味喜好
加拿大北多倫多慈濟志工,與新市熱食發放中心合作,提供街友素食餐點,這一次是第三次,所擬的菜單,完全針對街友們的口味,有七十多人來用餐。
白板上,早就己經寫好,這一天要提供的餐點,五菜一湯加甜點,僅管餐點,下午點半才開始提供,十多位慈濟志工,早上九點半,就在廚房準備,有人切菜,有人煮飯,人多事多,但一切井然有序,當餐點一上桌,色香味俱全,再次讓街友們,食指大動,也知道,這群好人,好廚師,來自台灣。
慈濟志工 張素雯:「我們不只是提供熱食服務,我們也進行慈善居家關懷,教育還有國際賑災的工作。」
這是第三次與新市熱食發放中心合作,有了前二次的經驗,香積志工已經抓到了街友們的喜好,這次有七十多人來用餐,都很訝異蔬食也能如此可口,也更加期待下一次的熱食發放。
真善美志工 張素雯 梁延康 加拿大報導(2016.11.13)
慈濟北多倫多聯絡點 熱食飄香 傳送來自台灣大愛
2016/09/23 張素雯(慮緻)/加拿大報導志工們一早10點半就陸續到達做預備食材。攝影者:甄月群◎熱食發放 因緣成熟
自2015年2月以來,慈濟北多倫多聯絡點與新市(Newmarket)街友收容中心(Inn from the Cold) 與街友專車服務站(LOFT)互動頻繁,成為慈善合作夥伴。新市街友收容中心位於慈濟北多倫多聯絡點以北30公里, 車程約20分鐘。從2015年夏天與慈濟合力打造大愛菜園,因緣殊勝,慈濟LOGO高懸在街友收容中心的牆上,說明彼此建立的互信基礎。當年10月下旬,北風正吹落一抹楓紅之際,該中心主管經理布萊斯(Brice)傳來11月中冬季街友收容中心即將開放的訊息,並列出需求清單,函請慈濟協助。約克郡雖然表面看來是相當富有的郡市,但仍有部分生活在貧窮線以下的居民需要援手,他們平常外表雖然看不出是遊民,但人生豈能盡如人意,偶有不如意,掉入谷底失意或是失業的時候。慈濟人視聞聲救苦為本分事,樂於社區付出,欣然同意,於2015年聖誕節前夕帶去慈濟人文學校親師生捐贈的物資。
由於新市(Newmarket)熱食發放中心與街友收容中心地點相同,慈濟北多倫多聯絡點也致力於與新市熱食發放中心保持密切聯繫,2015年9月底該中心來函表示原協助單位因故取消,請求北多聯絡點緊急支援感恩節前夕的熱食發放。經與香積組討論,雖然當時十月份的行事曆已經很滿,但考量這是一個絕佳的機會擴展愛的足跡,了解約克郡熱食發放中心的運作方式,同時也能在感恩節與眾多街友結好緣,就接下這個熱食服務的任務。之後,每年的十月慈濟與該負責人瑪麗蓮(Marilyn Sorochan)固定聯繫下年度慈濟配合的熱食發放日期。
志工們準備雜菜湯材料。攝影者:余偉平◎成就好事 提前準備
雖然北多倫多聯絡點9月份的活動滿檔,但愛心不落人後的志工莊博雄師兄已經與熱食中心負責人瑪麗蓮接洽細節,香積組也事先擬好菜單,早早為溫暖街友們的身心而準備。從2015年10月開始,已經有過兩次熱食發放合作的經驗, 每次都賓主盡歡。今年9月23日迎來第三次發放。
◎掌握街友口味 煮食有條不紊
北多倫多聯絡點香積組在互愛長朱少玲(慮寧)師姊的帶領下,人才輩出,歷經各式各樣的活動,有著豐富的熱食發放經驗,志工們一早10點半就陸續到達做預備。在街友中心的中央廚房起鍋熱灶。經過前兩次的發放經驗,香積組充分掌握新市街友們的口味。特別準備他們喜愛的素春捲、蔬菜豆腐湯、酸甜素雞丸、素炒牛肉片、白飯及飯後甜點。志工們在廚房中井然有序的各司其職。熱食中心的本地志工莫林(Maureen Lake) 對慈濟香積組的效率與合作無間稱讚有加,另一位本地志工克里斯(Chris Steeves) 更詢問我們下一次熱食發放日期,表示要前來一起幫忙。
朱少玲(慮寧)師姊(左一)的帶領下,旗下人才輩出,歷經各式各樣的活動,有著豐富的熱食發放經驗。攝影者:梁延康
街友們知道當天有熱食發放,陸陸續續在街友中心門外聚集。攝影者:梁延康
◎做慈濟,說慈濟 來自藍天白雲的祝福
9月23日是入秋的第二天,天氣明顯轉涼。也因此,才過下午四點,就有許多街友陸續抵達,期待這一週一次的饗宴,前後總共有17位志工參與服務街友的熱食發放活動。由於街友們踴躍出席,供餐提早於4點20分開始,當他們看到一字排開的慈濟志工團隊,制服整齊劃一,臉上抹著厚厚的慈濟面霜,馬上就有不同的感受。
首先由中心志工戴夫(Dave Mcmillan)引介慈濟團體。志工站聯絡人張素雯(慮緻)師姊溫馨話家常,感恩街友們給我們服務的機會,也藉此機會把慈濟的人文介紹給大家,也讓街友們認識「藍天白雲」的志工團隊是來自台灣,帶來感恩、尊重、愛與大家結好緣。由於師兄師姊們的熱情招呼,街友們打開話匣子,與我們聊天,拉近彼此距離,有一兩位街友聽過台灣,興致勃勃的問起,但發現他們對台灣的印象還停留在三、四十年前的時代。我們就把握機會介紹台灣的風土民情,告知台灣以善、以愛為寶。慈濟就是其中的代表。也簡約提及慈濟的四大志業,參與國際賑災救援等服務,已經加入NGO成員。所以當他們知道慈濟除了供應熱食,還在全世界幫助做種種急難援助等,他們對我們的團隊報以稱讚鼓勵的眼神。
也許是秋意蕭瑟,容易飢腸轆轆,也許是香積組師姊煮的菜太好吃,今天前來的街友近70位,但我們供餐的人次約150人次,因為街友們都不只來兩輪,甚至三輪。所有的主餐,副食一點都沒剩。剛開始有街友詢問是否會有引起過敏的食材,但我們告知是素食餐時,他們很驚訝素食也可以這麼可口!街友們舉起大拇指一再稱讚,現場加煮白飯,預備的春卷很快就供不應求。有街友表示這是他吃過最好吃的熱食,最後真的把菜吃光光,把愛留下來!街友們或許是一時困難來領這一餐飯,但禮儀風範是會互相影響的,慈濟人服務之際,頻頻點頭感恩,街友們所回應的也是彬彬有禮。難得的是來自英格蘭的鲍勃(Bob)開心之餘,竟表示願意與志工們合照。彼此之間的藩籬,終於消除了!
◎蔬食傳大愛 再接再厲
愛,就是把餐供給真正需要的人!雖然今天志工供完餐、離開時是帶著空空的胃,但心裡卻是滿滿的愛,街友們當場的認同,是我們繼續投入的動力。這一份包含著愛與祝福的餐點,是眾人無私的投入,因為把街友當成自己的家人,北多倫多聯絡點志工們將再接再厲,為溫暖街友的身心而繼續努力!志工向街友們送上熱熱的雜菜豆腐湯,溫暖他們的身與心。攝影者:余偉平
北多倫多聯絡點香積組充分掌握新市街友們的口味,特別為街友們準備他們喜愛的素春捲、蔬菜豆腐湯、酸甜素雞丸、素炒牛肉片、白飯及飯後甜點。攝影者:梁延康
志工站聯絡人張素雯(慮緻)師姊感恩街友們給予慈濟志工服務的機會,也藉此機會介紹慈濟。攝影者:余偉平
熱食發放開始(當天服務超過70位街友,供餐約150人次)。攝影者:梁延康
志工為街友準備的食物大受歡迎,當天所有的主餐、副食最後一點都沒剩,有街友表示這是他吃過最好吃的熱食。攝影者:甄月群
志工們在街友中心合照留念。攝影者:梁延康
2016/09/11 志工培訓堅定道心 浸潤慈濟人文
加拿大慈濟多倫多支會,新年度的志工見習培訓課程,正式開始。有志願加入慈濟行列、投入善行的人,透過動靜態課程,認識慈濟,也學習人文。
慈濟的精神、慈濟的方向,新年度見習培訓課程,志工們開始要一一領受學習。團體之美,美在人人合齊,表現在行為上。佛教團體問訊儀軌,從頭學起。
從台灣發源的慈濟,加拿大的志工們,如何推動志業。從訪視、從教育、從醫療,也到國際賑災,投入多年的慈濟志工表示,因為這個團體,讓愛心無國界。也因為人與人之間彼此關懷,讓許多人除煩惱,得快樂。
志工 吳小豔:「在這裡有感到溫暖,有感動,你就要定下你自己的心,你的心定下來,你就會一直往前走,我覺得我的心會越來越定。」
穿上制服,或許是約束的開始,但加拿大東岸的這一群有志之士,都抱持著無分別的心情,要開始行善之路。
真善美志工 梁延康 劉豐特 加拿大報導(2016.10.28)
2016/10/24 漢博學院認同慈濟 合建中醫診所
慈濟中醫志業在加拿大推展多年,目標是發揮慈善精神,利益眾生。多倫多漢博學院(Humber College)相當認同,將共建中醫診所,而為了培養中醫人才,今年也成立了中醫系,第一年招生共三十一名學生註冊,其中有六名學生獲得慈濟提供的獎學金鼓勵。
漢博學院獲得政府經費資助成立中醫系,慈濟將與其共建中醫診所,首屆招生,慈濟為六名學生提供入學獎學金。
漢博學院健康科學院長 鮑威爾:「慈濟以慈悲為宗旨,對於那些非常需要經濟輔助才能完成的學生來說,這真的是慈悲。」
加拿大人醫會召集人 鐘政哲:「很多學生都需要去了解志工精神的重要性,但是他們沒有機會去學到這一點,所以他們覺得透過慈濟,也許能給學生帶來很大啟發。」
受到中醫師父親的影響,傑西卡在商學院畢業後重返校園;來自伊朗的瑪兒瑪,也受到醫師丈夫的支持;本身是印度傳統醫學醫師的曼格拉,對中醫有濃厚興趣,還向人醫會醫師展示整理的中藥材名錄。
中醫系負責人 李燦輝:「中醫的療效,如果能在臨床上得到證實,那麼就能在政府的層面上能夠得到被承認,正是因為這樣,我們急需,有這必要,要做一些臨床研究。」
慈濟與漢博學院共建中醫診所,將開展臨床研究,推廣醫療不為商業,而是利益眾生。
真善美志工 肖南 加拿大報導(2016.10.24)
慈濟北多倫多人文學校家長說明會 人文迎新,廣招菩薩
2016年9月18日,慈濟北多倫多人文學校開學日舉辦家長說明會。攝影者:梁延康慈濟北多倫多人文學校開校以來,建立口碑,學生人數扶搖直上,新學年還未開學,其中新生已逾五十人,總學生人數近三百人,共有十六班級。上人說,慈濟人文不是名詞,而是出於人性的真誠表達。為了讓第一次接觸慈濟的家長瞭解慈濟教育理念,並對慈濟人文有信心,開學當日即同步舉辦新生家長說明會,家長的熱情參與,充分表達對學校的期待,對整個教育團隊是一大鼓舞。
◎ 人文手語展開與家長的第一次約會
開學日,對家長與學生,都是一個新適應期的開始。顧慮到新生家長心情,是我們辦此家長說明會的第一考量,尤其是剛將滿四歲的孩子送進教室,家長們還忐忑不安,招呼家長們到說明會會場,讓他們減緩放不下孩子的焦慮情緒。因此由學校人文團康邱玉亭(慮昕)與手語李淑蘭老師帶來的人文手語「因為你因為我」讓家長融入手語的美妙境界,舒緩了家長們第一天帶孩子上學的緊張氣氛,也正式介紹慈濟手語之美。
家長們正在閱讀慈濟人文學校教材。攝影者:梁延康◎教育團隊精心介紹,帶領家長一起來體驗為何稱「人文學校」
感恩加拿大分會副執行長莊立仁(濟禮)師兄賢伉儷特別蒞臨關懷北多的開學日,並在家長說明會上分享過去在人文學校付出的心得以及來自北京的一位六歲慈濟學童懂得在媽媽生病時,雙手奉上一杯窩心的熱茶,讓媽媽感動慈濟人文教育成功的真實例子。藉此鼓勵剛進入慈濟人文學校的新生家長一起來加入這個溫馨的大家庭。
今年的學校教育團隊有個特色,就是每位當年都是以家長身份投入志工。特別瞭解新生家長的疑問。校長張素雯(慮緻)帶領今年的北多倫多人文學校教育團隊以深深一鞠躬,感恩家長對慈濟的認同後,開始慈濟人文教育介紹。為何稱「人文學校」?張校長引用證嚴上人慈示:「『人』就是人品典範,『文』就是文史流芳,我們要培養值得流傳的典範,學校的教育人文就在每個老師與志工身上。也介紹竹筒歲月,告知每班都有班級竹筒,目的是讓孩子培養慈悲心,瞭解小錢行大善,做好事是有心人的參與。
而行政、教務及輔導三處主任更精心準備簡報,針對家長對學校行事運作,教學內容,簡繁疑惑作了最佳說明。行政處主任梁延康(惟禮)師兄介紹學校網頁,也準備過去一年人文真善美團隊為學校記錄的點點滴滴影片現場播放,深深吸引家長的目光,對未來的活動也有了展望。也邀約家長投入志工行列人文真善美團隊。
教務處黃惠英主任以幽默輕鬆的方式,引導家長認識繁體字之美。靜思語教學更是重點。說明會開始之前即讓家長抽出靜思語書籤,先給家長第一次接觸。對新生家長而言,靜思語雖然陌生,但全體教育團隊展現的用心即是專業,不要小看自己,因為人有無限的可能,就是無聲說法。惠英主任也邀約家長參與兩週後的親師交流會,並預告下學期四月份的懇親會,家長將有機會進教室與孩子共同體驗。希望藉著親師生密切互動的機會,將慈濟人文帶入每個家庭中。
邱玉亭(慮昕)與李淑蘭師姊演繹慈濟人文手語「因為你因為我」,讓家長融入手語的美妙境界。攝影者:陳建廷
加拿大分會副執行長莊立仁(濟禮)師兄分享心得,鼓勵剛進入慈濟人文學校的新生家長一起來加入這個溫馨的大家庭。攝影者:陳建廷
◎人文教育新主張邀約家長投入教育團隊
輔導處主任朱少玲(慮寧)師姊與副主任黃淑珍(慮讓)師姊擦滿慈濟面霜,充滿笑容跟家長們親切招呼,介紹輔導處各個功能組的志工在哪些方面協助學生與家長。如何瞭解孩子們在學校學了些什麼?來參與志工服務,您就知道了。今年學校的租借教室分跨兩層樓,出入口眾多,尤其需要更多的安全組人員。這正是爸爸們加入志工團隊的好時機,而媽媽們進教室當愛心志工,也能對老師的教學更有信心。
北多倫多人文學校開學日學生已達300人,愛心志工的需求更大了。在慈濟的大家庭中,家長也是教育團隊之一,很多慈濟人是從做愛心志工開始瞭解慈濟,愛上慈濟,而投入慈濟。校長與三處主任的呼籲,獲得現場家長的響應, 因為他們看到了現場全體志工們的付出,會後就有多位家長馬上填寫志工資料表。幼小誠家長沈珩女士表示因為參加七月份的公園活動,看到慈濟人文學校的簡介,發現慈濟人文學校就是她要尋找、重視品格教育的學校,因而主動幫孩子報名。在說明會後,更被志工們無私的付出而感動,所以毫不猶豫加入志工。
此次的家長說明會不僅在親師之間搭起了一座橋梁,更為未來推展校務運作開啟一扇窗,希望北多倫多人文學校以感恩,尊重與愛廣招更多的菩薩,好事大家一起做!
回歸茶會說慈濟 菩薩招生話慈濟
2016/09/05 黃淑芳(慮覺)/加拿大報導志工們玩猜年齡遊戲,大家不亦樂乎。攝影者:莊博雄經過了ㄧ個少雨、高溫的暑假,2016年9月5日慈濟北多倫多聯絡點志工在人文學校開學前,特地在會所舉辦了ㄧ場志工茶會。
原本預計約三、四十人次的茶會,當天居然來了超過七十人次,將近八十位志工。一點半開始菩薩雲來集,不到10分鐘,從4歲的小菩薩到八十多歲的老菩薩陸陸續續來到現場,原本安排的三十張椅子一下子就坐滿了。師兄姊們連忙到會所後頭倉庫,用接力的方式把椅子傳出來。一開始只加了15張,沒想到才剛排好,又來了好多新面孔的志工。所有的師兄姊們開心的再次打開倉庫門,再次添加了另外20張椅子。
還沒到預定開場的時間,但是與會的志工已經超過預期的一倍了。黃淑芳(慮覺)師姊臨時接下變化球,上場帶動約15分鐘的團康遊戲。一開始,邀約了10位志工上台,介紹完每個人的姓名後,馬上要大家用自己姓氏的筆劃,從少到多,排成一列。只看到台上的每個志工抓抓頭,既要開始努力的想剛才的自我介紹,又要用手指比來畫去的去算筆畫,台下的志工都笑翻了。輕鬆歡笑的遊戲很快的讓每位來參與的志工都放了下一開始有點兒不安和緊張的心。
將近八十位志工來參與這次志工茶會,氣氛溫馨愉快。攝影者:莊博雄當林思瑋(慮瑋)師姊介紹2016年6月2日的人間菩提時,現場的許多志工都紅了眼眶。三個多月前加拿大的這場山林大火,讓現場的每一個人都記憶猶新。原本想分享一些輕鬆逗趣的志工經驗的莊立仁(濟禮)師兄,再次看到影片中加拿大慈濟志工的身影,不由自主的更改了講稿,向所有參與茶會的菩薩分享在慈濟世界裡,每一個人都是「志工」,在任何災難的現場,每一個慈濟人都不分你我,只想幫助那些受災難的人,而能夠這樣的和合互協,通力合作,是因為平時在社區,志工們在一次一次的活動中學習。
因為今天來參加茶會的志工超過一半以上都是新面孔,所以北多倫多聯絡點的志工們特地邀請平常有去家暴中心、街友中心、老人公寓以及人文學校做志工的精進志工與資深師兄姊一起分享平時在社區志工站服務的心得。今年報名見習培訓課程的甄月群師姊在分享去街友中心煮熱食與發放的過程中,說到激動處更是流下了眼淚。
而鄭楊河師兄的分享更是一反以往給人嚴謹、不多話的印象,以輕鬆、活潑、逗趣的口吻,用自己在中國上海做慈濟的經驗和大家分享,在加拿大這個天堂的國度如何做慈濟,也邀約大家一起呼朋引伴,大小牽小手的一起來做好事。
整場的活動在邱玉亭(慮昕)師姊溫馨帶動「一家人」手語中畫下圓滿的句點,大家也開始享用師兄姊們用心準備的點心。當天活動氣氛實在太熱絡,預計30分鐘茶會點心時間也延長了ㄧ個小時,預計3點半結束的活動,到5點才開始整理收拾會場。雖然延誤了ㄧ些時間,可是知道現場馬上有兩位加入會員、四位志工報名見習培訓課程,所有師兄姊們都覺得好幸福!兩位新發意志工帶動慈濟歌選『認識您真好』。攝影者:梁延康
今年報名見習培訓課程的甄月群師姊在分享去街友中心煮熱食與發放的過程中,說到激動處更是流下了眼淚。攝影者:梁延康
大家用心觀看人間菩提,發生在5月的加拿大亞伯達省山林大火,讓現場的每一個人都記憶猶新。攝影者:梁延康
莊立仁師兄分享在慈濟世界裡,每一個人都是「志工」,在任何災難的現場,每一個慈濟人都不分你我,只想幫助那些受災難的人。攝影者:余偉平
鄭楊河師兄以輕鬆、活潑、逗趣的口吻分享自己在中國上海做慈濟的經驗和在加拿大這個天堂的國度如何做慈濟。攝影者:梁延康
邱玉亭師姊溫馨帶動「一家人」手語中畫下圓滿的句點。攝影者:梁延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