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5/18 禮佛心平靜 給貧弱老病依靠



加拿大志工長期深耕社區,長期關懷溫哥華老人院、小山老人院,還有金星老人公寓等等。最近也舉辦浴佛,讓長者感受內心清淨。

感念佛恩、親恩的日子。在金星老人公寓,志工特別以「母親的手」為題辦活動。

帶長者自製氣球帽子。


大家都變成了老頑童,活到老學到老。


加拿大報導:真善美志工。

2018/05/13 全球浴佛 善綿延



加拿大的慈濟人,分別以浴佛活動,洗滌心靈,也祈求天下無災難。

而在加拿大北多倫多慈濟人文學校,則是透過小而莊嚴的浴佛典禮,帶領孩子認識佛教禮儀,大家在感念佛恩後,也捐出竹筒,響應小錢行大善。 

真善美志工 綜合報導

2018年春懇親會紀實 慈濟大愛教育在親師生心中開花

2018/04/22  北多倫多人文全體老師/加拿大報導  文稿整合:教務處教學組

家長們用心觀看各班級看板。攝影者:梁延康    冰雨之後春天如約而至,慈濟北多倫多人文學校也在4月22日迎來親師生互動的懇親會。家長們在走進教室之前先在班級看板前駐足,在班級活動展示品、簡報和照片中尋找自己孩子的姓名或身影,也瞭解到孩子們平時學習的各項活動。各班導師熱情地把家長接進教室,參與課堂分享的各種活動。張素雯校長和邵榆翔主任親臨各班以感恩家長。張校長還帶動竹筒歲月,「小錢行大善」,家長和學生也都紛紛解囊,讓各班的竹筒都增重了許多。

    幼小誠、正兩班都以“誠實-口説好話”為主題。首先是老師講述“誠實的小兔子”故事幫助小朋友了解做到誠實得到的善果。然後是父母和孩子們一起玩找注音遊戲來落實誠實的觀念,以及如何做到「口說好話」與「手做好事」。這樣的親子活動讓愛的交流氛圍在教室中瀰漫,最後小朋友們還做一隻小兔子帶回家,小兔子可以時時提醒小朋友要做一個「誠實-口說好話」的好孩子。

    同樣是“誠實-口説好話”為主題,幼大正班懇親會活動從讓孩子們分辨好話與壞話開始,並把自己聽到好話與壞話時的不同感受直接表達出來。之後是孩子們分享「給家人感謝與讚美的好話」,家長們聽完窩心的童言童語對自己的讚美,都紛紛地露出驚訝與開心的表情。孩子們還親手製作「愛的書籤」送給父母,並演唱了手語歌曲「媽媽寶貝」來表達心中對他們的感恩,整間教室裏充滿了歡笑聲與掌聲。

    幼大誠班懇親會的親子活動從遊戲開始。先請爸爸媽媽聽孩子的聲音猜猜哪個是自己的孩子,結果倒是孩子們變聲變調想考倒爸爸媽媽,猜得到猜不到都是快樂滿滿。然後是老師講述了小貓頭鷹跟媽咪要抱抱的故事,親自活動環節是爸爸媽媽被詢問是否知道自己孩子最想要什麼樣的抱抱,家長們都用心回憶起平日裏和孩子的親密抱抱。最後還有了解國民俗技藝畫扇的由來,孩子們在爸爸媽媽通力合作下, 把自己最想要給爸爸媽媽的抱抱畫在扇子上帶回家,為這溫馨的畫面留下了珍貴的「愛的紀念」。

幼小誠老師講述“誠實的小兔子”故事幫助小朋友瞭解做到誠實得到的善果。攝影者:梁延康 親子活動讓教室中充滿了愛。攝影者:程安琪

幼大誠班懇親會的親子活動,請爸媽媽聽孩子的聲音猜猜哪個是自己的孩子。攝影者:梁延康 家長與孩子們留下「愛的紀念」。攝影者:甄月群

    二年誠班懇親會的主題是「勇敢」。平時經常聽到孩子們說:「這件事好難、我做不到、我不敢、我可以嗎?」,是因為孩子缺乏勇氣、不夠勇敢,所以遇到困難時就可能會害怕、退縮。老師選擇靜思語「我們要克服困難,不要被困難克服。」,幫助孩子們了解「勇敢」的重要性,並學習勇敢面對挑戰而不退縮,成就最完美的自己。

    二年正班的懇親會教授靜思語“子女要讓父母安心,才是孝順”。 老師以「小明小明」、「小小明明」疊詞趣味練習帶入靜思語五大步驟的教學 , 以欣賞生動的影片、 提問及有獎徵答等簡淺易懂的方式 , 使得師親生三方互動進行得順利,也讓天真活潑又可愛的小寶貝們和父母一起度過快樂學習中文的美好時光。

    三年誠班的靜思語五段式教學觀摩,是先放映獨臂小戰士陳心誼的故事,呈現給孩子們一個發揮生命良能的好示例。體驗活動有兩項,一是單手體驗剝吃糖果,二是在白紙上利用一個汙點畫出美麗圖畫,讓孩子們和父母一起體驗生活教育,激勵小朋友們“不要小看自己”,把缺點變優點。

    三年正班的静思語主題為孝順:對父母感恩的孩子最有福。看無對白影片「光之塔」時,很多父母眼中都含著淚光,領悟到了“樹欲静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 。然後在在靜思部分,孩子們與家長一起玩“大眼對小眼”的遊戲,從眼神互動交流中感知到「愛」。父母看到孩子的成長,孩子們看到父母流露出開心的笑容。相信這次親子活動是值得他們回憶的一刻。

    四年誠班的懇親會活動從繪本故事「媽媽的紅沙發」開始,故事中傳達的幫助父母分擔家務、陪伴和親情、鄰里互助等都是讓孩子們受教的好主題。故事講完後學生舉手搶答提問,並和父母一起協作完成學習單,家長認真的態度對孩子們也是很好的身教典範。最後,學生製作了有自己獨一無二的命名撲滿,也承諾「我可以幫OO做OO」,每當他們做到一個承諾就投入一枚充滿愛的零錢,直到學期末比賽誰的撲滿中「愛的支出」最多。

    五年誠班懇親會上的靜思語教學主題是「勇敢」;之後親子互動的主題是「行善」,期間校長進教室「拋磚引玉」投竹筒募款,學生和家長們也紛紛響應;最後還舉辦了「孝順」主題的親子奉茶活動。

    六年誠班的活動主題是孝順。首先是觀看了「爸爸是騙子」影片,然後提問爸爸「騙」你最多的是什麼?有的孩子答:爸爸每天上班,早出晚歸,他都說不累。有的孩子說:爸爸每次都說他不餓,把最好的留給我們吃。之後大家又一起討論了「偉大媽媽」的角色,除了是媽媽,還是老師、雜工、護士、裁判、理髮師、心理學家等等。爸爸媽媽給出了這麽多無私的愛,所以孩子們「孝順父母不能等」。

    進修一班的懇親會上,首先是老師回顧了本學年的教學過程及學習目標。除了常規教學進度外,上學期有作文比賽和新春活動,下學期有靜思語海報比賽,以及高年級組的詩歌朗誦等。同學們在不同的活動當中,不但增強了自己的華語文能力,也學習到了最重要的人文精神。然後是父母旁聽參與了靜思語教學,本周靜思語是「弱者等待機會,強者創造機會」。一起觀看教育短片,體味並講述靜思語中的道理,同學和家長都非常的專心,大家閃閃發光的眼睛説明師親生三方的互動進行得非常順利而有效。

    進修二.三班當周靜思語教學主題為「勇敢」,因此在懇親會現場邀請學生及家長到台前打竹板唸靜思語、朗誦詩歌,共有七組學生和家長共同參與,凸顯本周靜思語主題「勇敢」。 懇親會上更透過網路學習平台Kahoot和Quizlet,由親子協力回答關於靜思語的多種提問,讓家長了解到孩子平時學習和複習靜思語的真實課堂情形,進而達到親師生三方交流分享的目的。 

    進修四班的懇親會上,老師首先用一句靜思語---「父母對孩子的愛要濃淡合宜,清茶淡香,即可口又提神;若是太濃,則苦得喝不下。」---提醒大家:隨著孩子的年齡漸長,親子之間一定有很多事需要好好溝通。接下來是「緞帶花」的體驗活動。一條一條的緞帶,沒拉成花之前,模樣像「蛇」一樣。透過一雙雙的巧手,緞帶變成了一朵一朵盛開的花朵時,讓大家馬上體會到靜思語所說的「口說一句好話,如口吐蓮花;口說一句壞話,如口吐毒蛇。」的道理。最後是分享短片「因為有愛,話要好好說」。看到影片中模擬的情況,家人一句無心的回答,造成對方心情急速的低落,甚至落下眼淚。很多學生和家長都紅了眼眶,因為這些不經意造成的傷害也是自己常會犯的錯誤。最後,黃淑芳老師期盼不論父母還是子女,在面對最親近的家人時,要時時提醒自己多點耐心,多說好話。

    這次懇親會是慈濟人文教育的一次集中展示,家長們在各個教室裏觀摩體驗反映人文教育理念的諸多教學活動,相信大愛教育的溫暖和力量會長留在親師生的心中。

二年誠班懇親會的主題是「勇敢」幫助孩子們瞭解「勇敢」的重要性,並學習勇敢面對挑戰而不退縮,成就最完美的自己。。攝影者:丘啟源 二年正班的懇親會教授靜思語“子女要讓父母安心,才是孝順”。攝影者:梁延康

父親喝到女兒親自奉茶甜入心。攝影者:丘啟源 慈濟竹筒歲月精神,鼓勵孩子們小錢行大善。攝影者:李孟澤

四年誠班黃麗華老師與家長互動。攝影者:梁延康 藉著玩遊戲,增進親子間感情。攝影者:甄月群

進修二.三班邀請學生及家長到台前打竹板唸靜思語。攝影者:余偉平 

2018/05/12 浴佛在加拿大!環保齋戒同行



慈濟北多倫多聯絡點,今年的浴佛,和花蓮的浴佛大典同步,跨越半個地球,虔誠祈禱。

眼睛盯著螢幕上花蓮浴佛大典的直播,這群身在加拿大列治文山市的志工與民眾,心彷彿也飛回了心靈故鄉。

今年慈濟北多倫多聯絡點的浴佛,有別於往年,在母親節當天舉辦,而是與花蓮連線同步浴佛,不少民眾首次參與,感受特別深刻。

民眾 劉今恆:「我覺得特別的殊勝,因為我自己感覺到,好像有點心靈上被清洗的一種感覺,尤其是在唱歌的時候,那種心情很清淨。」 

聯絡點的空間不大,要擠下七八十人不容易,但大家心念至誠,包括繞佛繞法也沒省略。

民眾 黃美學:「在浴佛的過程當中是很平和的,然後最後就是上人有出來的那個部分,讓我覺得很感動,希望下次還有機會可以再來參加。」 

配合今年浴佛主題「環保」,志工也鼓勵與會者隨身攜帶環保五寶和茹素,讓身心都能淨化。

真善美志工 加拿大報導

2018/05/07 春暖花開 !加拿大綠化清潔周




慈濟加拿大北多倫多志工,和慈濟人文學校,響應列治文山市的號召,認養公園清掃,美化大地。

慈濟志工 黃淑珍:「咖啡杯是屬於可回收,放藍色袋子 然後,咖啡杯的蓋子是屬於垃圾喔。」 

「列治文山市」舉辦清潔綠化周活動,慈濟北多倫多聯絡點,2018年4月28-29日,連續兩天,共認養兩個公園。

由於冬天的積雪剛融化不久,當地氣溫還沒回升,大家還是保暖衣物緊緊裹著。

慈濟人文學校帶領學生,一同打掃,路邊或枯枝裡,找出各式各樣的資源或垃圾,雖然一路忙不停,但不覺煩累。

慈濟人文學校畢業班 黃雯茵:「從小到大 老師就教我們,要保護地球 愛護地球全部的一切,所以今天雖然很冷,我們都到公園來 跟師姑師伯,一起撿垃圾 覺得很開心。」 

等到春暖花開,就有美麗景緻,民眾配合政府的號召,為公園這一年的綠化,預先行動。

真善美志工 梁延康 甄月群 加拿大報導

修慧養德蘊人文,教育福田勤耕耘

2018/03/30  周虹/加拿大報導

2017-2018年度慈濟加東教育人文營開始,鄭楊河師兄“愛的祝福”。攝影者:王耀明2018年3月30日,依舊春寒料峭的復活節假期初日,大多地區的華文教師們相聚慈濟多倫多靜思堂,共享一場研修精進人文教學的盛宴。走進靜思堂的那一瞬間開始,便讓人感受到謙和歡喜、如沐春風的溫暖氣氛。相聚一堂的共有二十多位慈濟師兄姊妹,以及來自多倫多、北多倫多、西多倫多三所慈濟人文學校的五十多位華文教師,更有三位老師是遠道從渥太華而來,與大家一起分享交流。

慈濟教育在加東是始於1997年慈濟多倫多人文學校的創建,當時就已初步確立了以靜思語教學實踐去傳播慈濟人文教育理念的思路。二十餘年來,分布加拿大東西兩岸的慈濟人文學校一間間創立,人文教育團隊也逐漸發展壯大起來。2008年復活節假期首次開辦了加東教師研習課程,從而開啟並發展成之後一年一度的慈濟加東教育人文營精進課程,旨在匯聚華文教育菁英之經驗與智慧,惠及眾多慈濟教師。

領悟教育理念與職責,傳承慈濟大愛之精神

上午的課程從營隊儀式和鄭楊河師兄“愛的祝福”開始,之後“人間菩提”影片中上人的開示提點我們擔任教職即是承擔一份神聖的社會責任。邱玉亭師姊爲大家講解了禮儀的個體之美和團體之美,更讓我們感到教師“知理行禮、力行禮儀”便是以身傳教慈濟人文精神的過程。

慈濟北多倫多人文學校張素雯校長題點【慈濟人文的教育力量】,她以自身早年求學及奉獻慈濟教育二十年的經歷、肯尼亞老齡小學生馬魯格和巴基斯坦少女馬拉拉的故事,娓娓道出教育的力量,讓人震撼、感動。張校長還給我們提出一個思考問題:教育是什麽?一張張寫著答案的貼紙匯集起來,像是慈濟教育事業這棵大樹上的一片片綠葉。張校長一一讀出大家的答案,不同的表述傳達著我們對教育志業的熱忱和對教師職責的領悟,這也必定是大家一起精進前行的動力。

密西沙加人文學校林姵君校長的“趣味課堂”是中低年級課堂遊戲教學的精華展示,用故事化講解點燃學生對華文的興趣,以遊戲化任務引導學生對課業內容的理解,而協力合作、對抗競爭的規則更是能讓孩子們的歡笑聲貫穿課堂。很多聽講的老師都不自覺中把自己投進某個遊戲角色,變身成了熱情高漲的“小學生”。想必不久之後,林校長的“趣味課堂”模式定會成為更多老師傳授學業的法寶。

下午的研修課程,先是由陳翠琴老師介紹她的班級經營和課堂教學經驗。陳老師分享了適合中低年級課堂的暖身遊戲、創意笑話、故事分享、字謎競猜,及註音桌遊卡等。黃淑芳老師介紹了“從認字到寫作”的教學經驗。她以教學實例提醒我們注意漢字發音教學階段與認字教學階段之間可能出現的某些學生認字困難的狀況,這需要我們教師關注、發現、並及時採取個案補救措施,以免延誤或錯過學生認字受教的時機。寫作訓練方面,黃老師跟我們分享的是從具體明確的主題出發,導引出從詞匯到句子、再到修辭表達的方法,讓很多困惑於華文寫作教學的老師都感到茅塞頓開,覺得一定要更早地把這樣的教學法導入自己的課堂中去。

慈濟北多倫多人文學校張素雯校長題點【慈濟人文的教育力量】。攝影者:王耀明 陳翠琴老師介紹她的班級經營和課堂教學經驗。攝影者:王耀明

巧思教授靜思語,結緣共揚精進帆

五段式靜思語教學需要教師們花費心思設計出新鮮而生動的教案去教授處於不同學習階段的學生。此次教育人文營邀請三位老師分別介紹了他們針對低、中、高年級的不同的靜思語教學經驗。

李慧芳老師認為要以平易近人的語言和生活化的趣味故事幫助低齡學生理解上人的智慧法語,靜思語教學不應限於教師和學生家長之間的教與學,還應該延伸到家庭生活空間中,由家長和教師配合起來引導學生把課堂上的領悟應用到日常生活中,使上人的智慧幫助改善家庭教育,讓慈濟人文教育真正和孩子的生活連接起來。

針對開始獨立思考的中年級學生,張卿搖老師認為引導他們理解靜思語的方式要開放而多樣。她舉例以右手殘障小朋友的真實故事幫助學生理解“悲觀消極,人生灰暗;把握當下,人生無價”這一靜思語,又用白紙汙點作畫和單手剝糖紙兩個活動加深他們的體會和省思,再以思考問答的方式啟迪學生靜思自己生活中的挫折經歷。張老師的這幾段教學環節確是層層推進學生對認知和發揮自身生命良能這一主題的領悟,不失為靜思語教學一個好的示範。

葛健生老師介紹了針對高年級和合班班級的靜思語教學經驗。令人印象深刻的是他與時俱進地活用新媒體技術,統合合班學生的熱情去共同參與學習過程。老師們現場體驗了葛老師利用Kahoot和Quialet學習軟件設計的靜思語競猜,大家積極投入的熱情絕對不亞於真正的教學課堂,這也正驗證了利用新媒體技術把學生喜聞樂見的遊戲和競賽方式導入課堂的積極效果。

一整天連接緊密、進行流暢的研修課程不覺中接近尾聲,各小組討論分享學習心得,每位學員收到了珍貴的書品紀念我們今日的結緣同行。離開靜思堂前,大家不由得雙手合十感恩慈濟師兄姊妹體貼入微至誠服務,爲我們提供了安心舒適的學習環境,也感恩多位學長教師分享他們來自教育現場並幾經提煉的珍貴教學經驗,感恩慈濟教員之間真誠的交流互動。

加東教育人文營的精進課程像是充電加油的過程,讓我們熱情百倍地奉獻慈濟人文教育誌業,同時也感受到肩頭沉沉的責任感。期待明年春天再相聚時,我們慈濟教育團隊能交流分享更多的教育成果。

李慧芳認為要以平易近人的語言和生活化的趣味故事幫助低齡學生理解上人的智慧法語。老師攝影者:朱家漢 針對開始獨立思考的中年級學生,張卿搖老師認為引導他們理解靜思語的方式要開放而多樣。攝影者:王耀明

葛老師利用Kahoot和Quialet學習軟件設計的靜思語競猜,大家積極投入的熱情絕對不亞於真正的教學課堂。攝影者:王耀明

2017-2018年度慈濟加東教育人文營心得分享

2018/03/30  呂秀圓/加拿大報導

鄭楊河師兄給教育團隊們愛的祝福。攝影者:朱家漢2017-2018年度慈濟加東教育人文營於3月30日(星期五) 復活節假日,於多倫多支會靜思堂舉行一年一度為期一日的課程,參與學員包括加東三校,以及渥太華的老師、儲備老師,以及外校及志工共同參與,講師們陣容堅強,有【趣味課堂幸福跟著走】的林姵君校長、【班級經營及中文教學】的陳翠琴老師、【從認字到寫作】的黃淑芳老師、【低,中年級靜思語融入語文教學】的李慧芳老師及張卿搖老師、【高年級靜思語教學及合班教學】的葛健生老師、教人文團康的王璨英老師以及【禮儀之美】的邱玉亭師姊等,都是很實用的人文課程內容。

一開始,鄭楊河師兄給教育團隊們愛的祝福,他認為教育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志業,教育孩子等同也是教育了家長,人文教育才是真正教育的根本。

 

北多倫多人文學校張素雯校長分享慈濟人文的教育力量,教育是什麼?你心目中理想的教育是什麼?教育可以在老人及小孩的身上看見,影片分享【人生80才開始】世界上最老的小學生馬魯格,前半生在爭取自己,後半生在爭取受教育的機會,在處於劣境或弱勢的情況中,受教育是唯一翻身的機會。【馬拉拉的故事】告訴我們:一個孩子、一個老師、一本書、一支筆可以改世界。只要多一點點的堅持,世界就會不一樣。 張素雯校長同時也分享了自己的經歷特別讓人感動,由幼時曾經有口吃到目前當上慈濟北多倫多校長的轉變,就是因為遇到好的老師,點出【有什麼樣的老師,就有有什麼樣的學生】。

 

密西沙加人文學校林姵君校長分享,要讓小朋友先喜歡來學校,學習才會有效果。李慧芳老師帶來的感動猶如心靈活水,教學的道理不在深,最重要的是要讓孩子們能懂,能體會,能落實運用在日常生活的待人接物上,才能算是真正學到精髓。


北多倫多人文學校張素雯校長分享慈濟人文的教育力量。攝影者:朱家漢 密西沙加人文學校林姵君校長分享,要讓小朋友先喜歡來學校,學習才會有效果。攝影者:王耀明
 

黃淑芳老師認為,目前教學有點迷失,太看重拼音卻忘記,無論是學漢語拼音或是注音都不是學習語言最重要的目的,其實學習語言的目的是為了溝通,提出認字的重要性。

 

葛健生老師介紹E-LEARNING,讓在場老師體會從遊戲中學習及英文對照教靜思語,如此,習慣用英文思考的學生可能比較容易吸收靜思語的精髓,並產生共鳴。

 

雖然只有短短一日的課程卻讓每一位參與的學員收穫滿滿,感恩所有為這次人文營付出的師兄姊,也非常期待下次的教育人文營,感恩!

邱玉亭師姊分享【禮儀之美】。攝影者:王耀明 黃淑芳老師認為學習語言的目的是為了溝通,提出認字的重要性。攝影者:王耀明

王璨英老師帶動人文團康。攝影者:王耀明 葛健生老師介紹E-LEARNING。攝影者:王耀明

2018/04/15 眾愛成城 守護家暴受害者



加拿大北多倫多志工,長期關懷家暴庇護所。定期送來生活物品,也協助整理其他慈善團體捐贈的物資。庇護所最近裝修,廚房關閉,志工知道後就和餐廳合作提供素食便當,餐廳老闆知道後,共襄善舉,捐出一個星期的便當。

慈濟志工每天排班送餐,將二十五份熱騰騰的便當送到家暴庇護所。素食餐廳老闆熱心響應免費提供。

素食餐廳 胡老闆:「(我和太太)因為吃素的關係,有宗教的信仰,也才知道吃素的好處,對身體好 也和眾生結好緣。」

這是因為上個月,志工收到庇護所的來信,表示因為內部裝修,供應膳食的廚房暫時關閉,希望志工能伸出援手。

家暴庇護所人員 蘿莉:「好幾位志工動作迅速地,一個星期裡的每一天,將二十五份便當送到庇護所,給婦女和孩子們 非常感謝。」

北多倫多的志工從2014開始,就和庇護所結下好緣。志工每個月幫忙整理慈善團體的捐贈物資,分門別類方便尋找,布施體力和時間,懷著虔誠愛心。

真善美志工 李淑蘭 黃淑芳 加拿大報導



Youku 連結 : http://v.youku.com/v_show/id_XMzU0MTY2MzExMg==.html?spm=a2h3j.8428770.3416059.1

2018/04/14 法親互關懷 異鄉不覺孤單



身在異鄉,因為有慈濟法親不孤單!慈濟加拿大北多倫多聯絡點,自去年年底,關懷癌末的老太太李鳳釵,她的兒子媳婦住在福建福鼎,是相當精進的慈濟夫妻檔。探訪數月後,李老太太病重往生,加拿大慈濟人也協助舉辦告別式,安了家屬的心。

加拿大慈濟人這趟探訪,是遠自大陸福建的請託。

慈濟志工  (更正為:王淑玲) 與 李鳳釵:「妳好有福報,妳的孩子能力這麼好,又這麼孝順,幸福。」

大陸福鼎慈濟夫妻檔,人醫會醫師林必定與太太林映貞,為了移民加拿大罹患肺癌末期的母親,飛到多倫多,陪伴人生最後一程。

大陸慈濟志工 林映貞:「我們在大洋彼岸,在異國他鄉見到慈濟家人,就像自己的家人一樣地親,非常地溫暖。」

大陸慈濟人醫會醫師 林必定:「最近這一段時間,我們慈濟家人一直到我們家,對我們關心關懷,我父親也非常非常地感恩,他說我們在多倫多人生地不熟,突然就多了這麼多家人來看我們,真的是很感動。」

慈濟持續三個多月關懷,最終李老太太病重辭世,志工協助舉辦告別式,莊嚴溫馨。

李鳳釵女兒 林玲:「師姊師兄在我們需要幫助的時候,心靈很脆弱的時候,在失去家人的時候,有很好的心靈安慰,而且我覺得更重要是,好像從更高的高度,從人生中對死亡的正確態度,讓我們也領悟到人生是一個旅程,死亡是一個新的開始。」

生老病死本是無常,在母親生前盡孝,不帶遺憾地離開,也是一種圓滿。

真善美志工 梁延康 甄月群 加拿大報導

Youku 連結 : http://v.youku.com/v_show/id_XMzUzOTIwMjYzNg==.html?spm=a2h3j.8428770.3416059.1


2018/03/30 加東教育人文營 種子教師收穫多




2018年「慈濟加東教育人文營」,在多倫多支會舉辦。教育團隊精心設計實用的課程,讓老師群親自體驗好玩的遊戲,寓教於樂。

注音字母37個,速寫排序,不出錯。平上去入,結合肢體語言,有趣更好記。打開學習寶盒,需要一把正確的鑰匙,那就是「玩」。

密西沙加教師 王雅慧:「我覺得能夠讓中文學校,覺得好玩的話,小朋友就會更想要來上課,也會學中文學得比較快樂。」 

一張小卡片,希望它笑、還是哭,決定在「方向」。白紙上的一個黑點,能擴展出不同的圖畫,把缺點變成優點。

品德教育,目標明確,教學方法,千變萬化。

儲備教師 賴侑瑜:「我們必須是要讓課程很有趣,而且中英文是要一定的水平,才可以去做解釋。」 

儲備教師 楊雲霞:「不管是哪個老師,他們是擁有滿滿的愛心,才會在課下(餘)做那麼多,細緻的工作 做那麼有趣的遊戲,就是為了讓孩子愛上中文,並且在這裡 老師身體力行。」 

為人師表,透過研習交流,讓教育的力量,更飽滿。

真善美志工 劉美淳 劉豐特 加拿大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