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濟北多倫多人文學校 萬聖節踩街討糖活動

2019/10/27  黃郁菁/加拿大報導  

幼小正班黃郁菁老師與同學們合照。攝影者:林緹 2019年10月27日這天慈濟北多倫多人文學校幼兒班和一年級的小朋友們都在爸媽的精心打扮下,開開心心地進入教室,當看到彼此的服裝打扮時,小朋友們熱烈的互相討論誰打扮成誰,看到老師們扮成蠟筆盒和女巫時,小朋友們更是開心的一直圍著老師們。 當天早上,小朋友們看見老師準備的糖果袋時,更是頻頻追問何時去踩街討糖。

 

今年的踩街討糖活動,由一年級開始。當老師說準備出發時,班上的愛心媽媽及哥哥姊姊便開始幫忙整裝及分發糖果袋,小朋友們更是雀躍興奮不已。幼小班老師們裝扮成蠟筆盒,幼大班及一年級老師們則裝扮成可愛的女巫,各個班級的孩子們分別在老師的帶領下,有秩序的到辦公室走廊上。校長,主任,及師姑們手上都有個可愛的南瓜籃子,裡面裝滿了糖果,當小朋友們經過時,小朋友們手上的糖果袋裡就會被裝滿糖果。小朋友們各個是滿心歡喜,有禮貌的道謝。看著小朋友們裝扮成各式各樣不同的人物進行踩街活動,學校團隊真的忍不住想多照幾張相片, 記錄下這些可愛的身影。

 

踩街討糖的活動後,幼小幼大班的小朋友們做了萬聖節面具的彩繪,有南瓜面具,小貓面具,可愛小丑面具,讓小朋友們自由發揮自己的想像力去做出屬於自己的面具。 

 

放學時,黃淑珍校長與教育團隊們在校門口分派糖果與貼紙,孩子們都很興奮。今年的萬聖節活動,因為志工們的用心付出,以及老師們精心的安排,讓小朋友們在校內度過ㄧ個歡樂的萬聖節。

黃郁菁老師帶著小朋友來到學校辦公室。攝影者:林緹 孩子們人人期待拿到糖果。攝影者:林緹

Trick-or-treat,幼小誠班程安琪老師帶著同學排隊拿糖。攝影者:林緹 幼小誠班程安琪老師與同學們合照。攝影者:甄月群

幼大誠班安冬老師與同學們合照。攝影者:林緹 萬聖節是加拿大小朋友每年最期待的日子。攝影者:余偉平

幼大正班徐瑞俐老師與同學們合照。攝影者:甄月群 不只小朋友開心,師姊們與老師也滿心歡喜。攝影者:甄月群

一年誠班袁璟老師與同學們合照。攝影者:甄月群 一年正班紀秋紅老師與同學們合照。攝影者:林緹

放學了,黃淑珍校長與教育團隊在校門口分派糖果與貼紙。攝影者:余偉平 今年的萬聖節活動,校園內外都充滿著大人與小朋友們歡樂的笑聲。攝影者:余偉平




2019/10/27 人文學校親子活動 師長把握交流



學中文也學人文。慈濟加拿大北多倫多的人文學校,舉辦親子活動,也讓家長了解孩子的上課情形。

角色扮演,無設限。人文學校辦活動,小朋友自由發想。

這天,其實也是各年級的親師交流會,讓家長更清楚孩子在校的學習。

慈濟人文學校老師:「寫筆順 我還是會跟著他們筆順,我知道這裡小朋友,把中文當作圖畫來畫,就是看著有時候,從下面寫到上面來,(有一個口字的時候用畫的),他就連一個框,(周記)簡單的同學可能就 ,幾月幾日星期幾 天氣怎麼樣,你這個禮拜上的最有趣的,發生的最有趣的一件事情,(作文)分析什麼人什麼事,什麼地點做什麼事情,為什麼 還有一個理由,可以加上你的心得感想,那這些東西真的要依賴,各位家長的幫忙,所以我們說學中文,好像是家長在學中文一樣,你的孩子有兩個,你就 他們學兩次 你就跟著學兩次。」

在海外,學中文是趨勢,華裔孩子更是如此。人文學校,從說好話,學中文,學做人。

梁延康 甄月群 林緹 真善美志工-加拿大報導

2019-2020 慈濟北多倫多人文學校親師交流會心得分享

2019/11/06  徐瑞俐、安冬/加拿大報導

幼大正班 徐瑞俐

家長們用心在觀看學校資訊。攝影者:梁延康慈濟北多倫多人文學校新的學年度剛開學,依照學校行事曆,2019年10月20日為我們幼兒班的親師生交流會。

當天不到十點鐘,已經可以看到參加的家長們很有耐心的等在樓梯口的等候區,待小朋友們整隊帶離教室到人文手語課室後,家長們在教務人員的帶領下很有秩序地進到教室。由於今年教務處很貼心的規劃親師交流會在各班教室內進行,除了可免於老師們的奔波,也可讓家長們看看自己孩子們的上課環境。

當家長們進到教室後,我就請家長們坐落於自家寶貝的座位上,請家長們先做簡單的自我介紹,讓我也進一步的認識家長們。首先我向家長們說明今天親師交流會的主要目的,也感謝各位家長們的參與;接著向家長們一一說明我們幼大班的各種書本教材用法,如課本、習作本、靜思語聯絡簿及綠本練習簿;當中為了不讓交流會覺得枯燥乏味,我跟家長們分享了幾個有趣的教學經驗及跟家長的有趣互動,如:有位學生的奶奶每周都會在靜思語聯絡簿中跟老師報告其自家孫子做了哪些讓她感動驕傲的事… ,讓與會的家長們都露出會心的一笑。接著我也跟家長們說明我們幼大班整個學年度的教學計劃、關於期中及期末考的內容及每週email裡的溫馨提示;除了讓家長們傳閱我們的教學進度表、考試卷範例外,我還特地展示了班上幾位上課認真的小朋友所寫的練習單,讓家長們對老師的教學方式有多一層的瞭解,這同時,我們也在這幾位家長的臉上見到了絲絲的驚訝及滿滿的驕傲。

最後,我將孩子們於第一天上課所繪”自我畫像”的圖紙給各家長們看,老師認為孩子們的繪圖充份顯示出第一天上課時的心情及其童真;這些圖當中,有些色彩很鮮明活潑,有些很隋性,也有些比較灰色,其中一位男同學在隔周很靦腆的才將圖紙交給老師,因為在開學當天他鬧了點小小的脾氣,於後半段課時才慢慢地融入課室的氛圍中,然後帶著有點哭啞的聲音問老師可否將圖紙帶回家…,現在,每個星期上課時看到班上孩子們笑嘻嘻的笑臉是我上課時最大的動力。

 在今天的親師交流會結束前,我建議家長們可以跟老師一樣採用鼓勵及獎勵的方式;適時的利用機會、地點及場合,鼓勵孩子開口說中文,並且要不厭其煩重複的把句子說出來,如果孩子做到了,可以給他們一些獎勵;例如給一張貼紙,然後集滿10張可以讓孩子看電視或玩ipad或是買一本書都可以,讓孩子知道爸爸媽媽看到他的努力。整個親師會在一片溫馨的歡笑聲及家長的感謝聲中圓滿結束。



幼大誠班 安冬

本次的親師交流會,一開始,見有校長和主任現場坐鎮,心頓時安定不少。感恩您們與我同在!

每一位來參加交流會的家長都是帶著一顆虔誠的心到來的,進行過程中,家長們很認真的傾聽我的講述,讓我覺得再多的付出都是值得的。交流會尾聲數位家長排隊詢問孩子的課上表現,對老師提出合理的懇求,請老師在力所能及的範圍內給予孩子更多的輔導,拳拳愛子之心讓人動容。父母的坦誠會給老師一個機會更立體的瞭解孩子的需求,更好的針對每個孩子的特性做出相應的教學變動。有的家長覺得作業留得有些難,孩子寫起來有情緒,特別感恩這位家長及時提出來,讓我們的教學少走彎路,我們最終達成共識,保留孩子的熱情和自信,更有長遠的價值。我們做了簡易版的練習簿,讓班裡部分年齡較小的孩子順利完成幼小幼大的銜接過渡。

 

家長的關注程度直接會影響孩子對中文的重視程度。得到的收穫和結果最終是顯而易見的,希望我們親師生,團結一心,共同進步。


黃淑珍(慮讓)校長帶領小朋友前往人文教室。攝影者:梁延康 輔導副主任陳英鸞(慈敏)師姊引導家長前往各班教室。攝影者:林緹、林祖穎

幼大誠班安冬老師主持親師交流會。攝影者:余偉平 幼大正班徐瑞俐老師主持親師交流會。攝影者:余偉平

幼小誠班程安琪老師主持親師交流會。攝影者:梁延康 幼小正班黃郁菁老師主持親師交流會。攝影者:梁延康

二年正班詹遠足老師主持親師交流會。攝影者:梁延康 二年誠班呂秀圓老師主持親師交流會。攝影者:梁延康

六年誠班吳佳鮮老師主持親師交流會。攝影者:梁延康 八九年誠班周虹老師主持親師交流會。攝影者:梁延康

十年誠畢業班黃淑芳老師主持親師交流會。攝影者:梁延康 行政主任邱玉亭(慮昕)師姊與閔心蕾(明恕)師姊在人文教室帶動手語團康。攝影者:梁延康

同學們快樂學手語。攝影者:梁延康

2019/10/24 加國慈濟中醫診所 一周年感恩晚宴



慈濟加拿大中醫門診與教學中心,一周年慶暨百草園感恩牆揭幕,晚宴以蔬食待客,讓大家吃得更健康。

福田一方邀天下善士,慈濟加拿大分會推動中醫,多年來,凝聚了愛與支持的力量。

慈濟加拿大分會副執行長 莊立仁:「我們很感謝過去的兩年,我們一共募得了,將近九十萬加幣,為了這個漢博中醫的辦學,真的大家沒有分彼此。」

加拿大慈濟中醫門診與教學中心,一周年暨百草園感恩牆落成揭幕,漢博學院副校長、健康科學院院長、與各界貴賓蒞臨祝福。

與會來賓 林秀萍:「我覺得慈濟這兩個字,很打動我的心,因為慈悲還有拔苦的意思,就是要多多的做善事 去幫助人。」

與會來賓 葉翠華:「很高興我們台灣可以將我們,中華文化的中藥 一直傳播下去,這是我們最希望看得到的。」

與會來賓 邱瑛瑛:「中醫要在主流醫療院所裡面,有一個中醫系 真的是非常不容易。」

與會來賓 朱碧英:「我想 不管東方人西方人,都是有受惠的。」

慶祝晚宴以蔬食待客,由漢博餐飲系師生與慈濟志工攜手研發,展現慈濟醫療人文,守護每個人的健康。

真善美志工 加拿大報導

初識慈濟

2019/07/15  吳佳鮮/加拿大報導  

慈濟志工演繹「愛與關懷」和「我們都是一家人」。攝影者:梁延康 很遠很遠,就能看見那群著紅色民族服裝的女子,任何地方都掩不住紅色。小小的舞臺上,她們在表演“愛與關懷”和“我們都是一家人”。她們愛著這個世界,心繫天下。

此刻,天藍藍,雲白白。舞臺上方的天空,更是雲朵歡笑。師姊們說,連著兩年舉辦活動,舞臺還在搭建中下起瓢波大雨,不得不中斷取消活動。而今年2019年的7月14日,陽光正好,微笑拂面,慈濟北多倫多聯絡點攤位前的靜思語大轉盤轉的也正歡。一年一度在列治文山市的Mill Pond Park由國會議員馬萬里(MP Majid Jowhari)舉辦與民同樂的社區BBQ活動正在歡樂進行中。

有人說,瞭解一個團體,首先要瞭解團體的那群人。正是如此,我是被慈濟的人吸引在先,從而接觸到慈濟的,再一步一步瞭解到更深的慈濟及慈濟文化。越瞭解越心生歡喜。

師姊說,善事最關鍵就是在“做”上,把握當下奮實做好每一個正在經過的事情。走出去,實際幫助到他人是做善事的精髓。因為經歷了、感受了,才更加懂得憐憫、珍惜。歡喜地付出自己,創造更多的價值。
    
因此,你看到,慈濟時刻行動在需要幫助的地方。

志工們協助Global Medic打包救援物資。攝影者:甄月群今年四月底,渥太華、蒙特婁等地淹水,災情嚴重。加東慈濟志工們全力支持Global Medic救助淹水區災民,無條件支援並參與打包、運送及發放等各項工作。在這個救助活動中我第一次感受到慈濟,見識到慈濟人的真、善、美。這之後,慈濟每週都有行動,如養老院、家暴中心、醫院關愛等,每參加一次活動,就更加深了我對慈濟的瞭解,慈濟的無私與大愛默默的影響著我、感動著我。

我常常想,人來到世間到底為的是什麼?我們拼命工作努力賺錢,想要一個什麼樣的生活?怎麼樣又才算是一個真正的人?前行中透著無盡的迷茫。也有很多時候,我們發呆,我們感到無聊,我們在頹廢中打發時間、消磨自己。我們時常對生活感到焦慮、糾結、煩惱,覺得周遭一團亂麻。

那是沒找到心的寄託嗎?

接觸慈濟後,我覺得或許你可以來慈濟坐坐,讓心得到片刻的寧靜;也或許你會慢慢找到真正的自己,用更好的心念去善待生活。
        
願我們每一個人的平凡日子裡,都是幸福與感動,都有滿滿的愛。

志工吳佳鮮向民眾介紹慈濟竹筒歲月。攝影者:梁延康 慈濟志工與國會議員馬萬里伉儷(MP Majid Jowhari)一同合照留念。攝影者:梁延康

大批民眾聚集到靜思語轉輪前面,志工們把握好因緣推廣慈濟。攝影者:梁延康 志工吳佳鮮逢人就說慈濟。攝影者:余偉平

列治文山市廖立暉市議員與志工們合照留念。攝影者:梁延康 志工吳佳鮮參與北多倫多聯絡點舉辦的社區手語課。攝影者:梁延康

志工吳佳鮮及其同修朱春喜師兄參與列治文山市政府蔬食推廣活動。攝影者:黃淑珍 慈濟志工與列治文山市長巴羅(Dave Barrow)、市議員廖立暉(Castro Liu)及David West等合照留念。攝影者:朱春喜

 

2019/10/20拿大人醫會 中醫師授服



慈濟加拿大分會,首次舉辦加東人醫授服儀式,有五位中醫師加入人醫行列。

恭敬收下慈濟人醫會制服,五位中醫師加入加拿大人醫會的行列,也回想起當年從醫的初衷。

慈濟人醫會醫師 陳仲彥:「他就很感慨告訴我說,家裡沒有一個學醫,我就說,因為我爺爺跟我們關係非常好,我就跟他說,好吧,我就去。」

慈濟人醫會醫師 鄭裕君:「我希望自己可以做醫生,我好像命運中我帶著我女兒的志願,從來沒想過(做醫師)。」

這是加拿大分會首次舉辦加東人醫授服儀式,人在溫哥華的基金會副總執行長,靜憪,也藉由視訊,勉勵大家。

慈濟基金會副總執行長 靜憪:「祝福你們,真的是隨病授藥,令眾樂服,藥到病除,手到一切吉祥。」

加拿大人醫會從2016年開始,年年都在原住民日舉辦義診,中醫治療很受歡迎,如今參與的醫師正式成為慈濟大家庭一員,視病如親,是使命,更是責任。

慈濟人醫會醫師 鍾政哲:「他們覺得很驚訝,為什麼我們每個醫師不是坐在那邊,等著人家把病人送過來,是我們醫生自己過去帶患者進來的時候,他從第一個步驟已經感覺到,這個醫生不是把自己端在那個地方。」

加東人醫會添丁,慈濟在加拿大,行醫救人的團隊,更加堅強。

真善美志工 肖南 加拿大報導

2019/08/17 多一餐素助減碳 你我責無旁貸



慈濟志工持續推廣素食的好處。加拿大東岸的 慈濟多倫多支會、慈濟北多倫多聯絡點,都舉辦了活動,越來越多民眾願意來嘗試。

愛護地球,有多麼簡單?慈濟北多倫多聯絡點,邀請民眾來體驗。

慈濟志工 朱少玲:「現在是地球暖化了,大家都一起來素食 ,為地球做一點點,大家一點點 做了就很棒了。」

五顏六色,煎煮炒炸各式料理,全部素食,品嘗美味之餘,還可以帶走食譜。

慈濟志工 邱玉亭:「我在慈濟裡面 我學做素食,因為在慈濟 (從)不會學到會,而且沒有學費。」

改變飲食,需要善知識來牽引、也需要一點鼓勵,更需要一群夥伴,寫下目標,就有機會達標。

天堂國度勤付出 黑暗角落愛循環

2019/10/08  李淑蘭、黃淑芳/加拿大報導

志工正在整理車上的生活物資包。攝影者:梁延康加拿大是一個天堂的國度,社會福利政策良好。但是,天堂的國度也有陰暗的角落。家暴中心就是其中的一個,需要更多人的關懷與幫助。值得慶幸的是,加拿大也是一個充滿愛心的國度,所以,約克郡家暴中心時常可以接受到來自各方的捐贈物資。只是,滿坑滿谷堆積如山的愛心物資擠滿了倉庫,真的需要固定的人手來協助幫忙分類。

從2015年4月開始,慈濟北多倫多聯絡點定期與約克郡家暴中心合作。四年多來,風雪無阻,一批又一批的志工,固定在每個月的第一個星期二到家暴中心的物資倉庫整理來自各方的捐贈物資。

每次聽到家暴中心的職工分享每一個受暴婦女的個案,聽著他們娓娓訴說這些婦女在逃離家時,通常身上除了衣物,沒有任何的東西,有些甚至還是帶著孩子逃出來的。原本應該是最安全的家,卻變成是極欲逃離的災難場所,是每一個受暴婦女和孩子們心中的痛與陰影。

不同於街友中心的發放,家暴中心努力的方向是讓每一個受暴婦女可以重新拾起對人的信心,更進一步,要讓每一個人的生活都重新開始,從人身安全、穩定生活環境、到重回職場,甚至,在重新回歸正常生活後,可以從受助者變成助人的人。所以,約克郡家暴中心可以說是提供了受暴者回歸正常生活的「一條龍」的服務。

今年10月8日志工們被安排的整理物資工作中,其中就有一項是打包廚房物資。每一籃的物資裡,小從刀、叉、湯匙、杯子、盤子等,大到鍋、碗、瓢、盆、烤麵包機等,加上枕頭、棉被、床單等,都是為了供應給在家暴中心庇護所居住了三到六個月的受暴者,終於找到新的住所和新的工作,可以開始重新生活。志工們得知這項工作背後的意義時,都是非常的開心。

除了每個月協助整理物資,慈濟志工每一季都會捐贈五十份的生活物資包(內含兩條大浴巾、洗臉毛巾、洗髮精、潤絲精、沐浴乳、體香劑、牙膏、牙刷等)給家暴中心,成為家暴中心長期的捐助者,帶給家暴中心一股穩定向前走的無形支持力量。

四年多來,家暴中心的聯絡窗口,從一開始的紐溫妮婭(Newinia Kellerman),歷經了梅根(Meagan)、蘿莉(Lori Macleod)到如今的西(Kathy Powers)都非常的認同慈濟多年來細水長流的支持。不論是定期的捐贈物資、或是整理物資,還是偶爾臨時需要清潔庇護所,或是臨時供餐,慈濟都是他們尋求幫助時的選擇。所以,每年慈濟舉辦的歲末祝福活動,家暴中心一定會派人來參加,相互感恩!


家暴中心義工瑪麗(Mary Tweeddale)分享: 「這是感恩節的時候,我們從社區開始獲得更多的捐助,但是在過去的幾週,我們的供應一直都很短缺。他們總是說,當我們需要幫忙的時候,慈濟一直都在。你們帶給我們所需要的東西,讓家暴中心的婦女覺得安心與安全。」

志工鄧鳳齊分享:「我來慈濟做志工已經很久了,每個月星期二家暴中心需要志工我都會來幫忙整理物資。今天比較特別,因為星期一是感恩節,所以這個中心為了感恩節準備了好多不同的禮物,南瓜,家庭用品,給家暴中心的婦女去重建她們的家庭。我也覺得今天是比較很特別,因為整理了很多不同的東西送去,包括枕頭、床單、廚房用品都有。當她們收到這些禮物,我相信她們一定會覺得很感恩和很開心。我也很感恩今日有這個機會來付出,感恩慈濟,阿彌陀佛!」

 

志工將一袋袋的生活物資包送到家暴中心。攝影者:梁延康 志工用推車將生活物資包運到家暴中心倉庫。攝影者:梁延康

 
家暴中心義工瑪麗向志工們講解本次任務是為五個在庇護所安身的家庭準備生活必需物品,讓她們可以回歸社區重新過正常的生活。攝影者:梁延康 志工們依照家暴中心指示,隨即開始從倉庫內尋找生活必需物品。攝影者:梁延康

志工們將杯碟、餐具、炒菜鍋、湯鍋、麵包機、水壺、廚房器具放在塑膠籃子內,提供給5個準備從庇護所重新過正常生活的家庭。攝影者:梁延康 志工拿梯子將物資從木架上搬下來。攝影者:梁延康

志工將枕頭放在袋子裡面。攝影者:梁延康 志工將物資包裝好。攝影者:梁延康

另一組志工將麵包用保鮮袋包裝好給受家暴的婦女及兒童。攝影者:梁延康 今年加拿大感恩節是在十月十四日,慈濟北多倫多聯絡點志工與家暴中心義工瑪麗一同祝福大家感恩節快樂。攝影者:梁延康
 
家暴中心義工瑪麗分享:「當我們需要幫忙的時候,慈濟一直都在。 」攝影者:梁延康 志工鄧鳳齊分享:「當她們收到這些禮物,我相信她們一定會覺得很感恩和很開心,我也很感恩今日有這個機會來付出。」攝影者:梁延康

2019/10/08 為受暴婦女備好物資 安心過感恩節



10月14日,明天是加拿大的感恩節;北多倫多慈濟志工,協助家暴婦女中心,整理物資,再打包發放給受保護的家庭,讓他們歡喜過節。

五十份打包好的生活用品袋,從會所要送到家暴婦女中心,慈濟志工,每一季都會提供生活包,協助受暴婦女,暫時安身在庇護中心。

家暴婦女中心志工 瑪麗:「感恩節即將到來,我們收到很多單位的捐贈,但到上星期為止收到的有限,很感謝你們送來的物資,那是我們需要的。」

這一次,正逢感恩節即將到來,還有另一項任務。

倉庫裡,從用的到吃的,應有盡有,這是各界捐贈的物資,志工依據各保護家庭,所需要的用品,列出清單,交由慈濟人,打包整理。

志工 鄧鳳齊:「我覺得今天是比較特別,因為整理很多不同用品送去,包括枕頭 床單 廚房用品都有。」

每一項用品,都仔細檢查,再做打包,就希望拿到的人,能歡喜度過佳節,也更有元氣,重建她們的生活

梁延康 真善美志工-加拿大報導

2019/09/15 北多倫多人文學校 展開新學年



加拿大慈濟北多倫多人文學校舉辦新生家長說明會,也展開新學年度。教職員與慈濟志工熱情迎接學子,也用心布置讓家長了解慈濟教育環境。慈濟志工黃淑珍,目前擔任校長,她也分享自己陪伴孩子成長的體會。

學生名單、教室分配圖、各年級教材。用心布置、就能讓人一目了然。

慈濟北多倫多人文學校開學,也為新生家長舉辦一場說明會。

校長 黃淑珍:「教育成功的三要素,一定是家長 老師 學生一起配合。」

老師心、菩薩心;還有慈濟志工面面俱到的陪伴,讓黃淑珍為孩子選擇慈濟教育、也從家長身分、成為志工身分。

校長 黃淑珍:「我就這樣子整整陪伴(孩子),大概三十周 就是一整個學年度,我到了下一年度,我就不需要再陪伴他們 為什麼,他會自動自發把功課拿出來寫,就是說他已經養成了一種,自動自發的(習慣),已經不需要我陪伴。」

第一天的上課,每個班級各有特色,不論老師教的是數學、中文、美勞或團體活動,德智體群美五育並重,讓學生對於上學,期待並且投入。

真善美志工 朱春喜 梁延康 加拿大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