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持續 慈善團體更需支援
2021年6月18日志工在捐贈家暴中心的物資上貼上慈濟logo,準備前往發放。攝影者:甄月群加拿大安大略省的疫情雖然趨緩,但目前仍然在第一階段的解封期。戶外社交聚會最多10人,室內還是不能夠集會。而即將來臨的7月1日國慶日所有的實體慶祝活動也取消,轉為線上舉辦。從ˋ2020年3月中迄今,疫情起起伏伏,封城、解封、再封城、再依階段解封,大多數的民眾無奈中,又害怕生病、又擔心家庭生計,在這樣的氣氛下,很多的慈善團體反而更需要援助。
慈濟北多倫多聯絡點長期關懷的約克郡家暴中心(Yellow Brick House),疫情前,與社區裡許多的賣場、商鋪合作,所以不需要太擔心物資的來源。但是,這一波的疫情實在持續太長了。許多的商鋪都無法做生意,所以,各項物資的來源斷斷續續。疫情一年多來,慈濟志工每一季持續捐贈不同的物資,以解家暴中心燃眉之急。
原本這一次的捐贈,是預計7月底前完成,提早了一個月。原因是兩位志工6月初的某一天在一家咖啡館內,看到了約克郡家暴中心的物資需求海報,心中突然一震,因為生活在這個國度10多年來,第一次看到這樣的海報,而且又是我們長期關懷的志工站。所以,馬上將這個需求海報照相後,告知志工站站長甄娟娟師姊,請她盡快聯繫家暴中心窗口,是否需要我們提早捐贈。
慈濟志工甄娟娟馬上寫信詢問,果然家暴中心經理羅莉Lori女士立即回信,目前中心急缺4號至6號的尿布、消毒紙巾、廚房紙巾、床單、枕頭套、防曬乳等物資。緊急動員3位志工,分別前往宜家家居(IKEA)、好市多(COSTCO)、沃爾瑪(WALMART)採購各項物資。需求分別是15箱4號至6號的尿布,30盒消毒紙巾、120卷廚房紙巾、30張單人床單、30個枕頭套、20瓶大人小孩適用的防曬乳等。
之所以要分成3間商鋪採購,是因為消毒紙巾都還有採購數量限制,加上某些品項商鋪庫存數量不足。儘管有點麻煩,但是志工們沒有抱怨,滿心滿腦就是想著要購齊所有物資清單上的數量。一整天疲於奔命的排隊、採購、又排隊、再採購。看著裝得滿滿物資的車子,除了司機菩薩之外,其他兩位志工,連坐在位子上都要抱著物資,但是,大家都沒有覺得辛苦,只覺得有滿滿的感動。那種因助人而留下的汗水,讓人法喜充滿。
6月18日一整天下著綿綿的春雨,5位慈濟志工將物資裝滿了三輛車的後車廂,前往家暴中心倉庫進行捐贈。前來接應的家暴中心職工表示,她的部門經理Lori曾經向她說過「慈濟是一個很神奇的團體,每次只要我們提出需求,他們都會很快把物資送來。」她也替所有的受暴婦女與孩童感謝慈濟基金會每年每季定期的捐贈。今日她也分享家暴中心剛接的新個案,是一個媽媽帶著雙胞胎來到收容所,像這樣的案例,入住收容後,所需要的各項物資與數量,真的是一般人無法想像的。
不請之師主動聯繫 食物銀行解燃眉之急
2021年5月6日,4位志工前往不同大型超市採購各項所需物資。攝影者:甄月群慈濟北多倫多聯絡點會所所在的城市為列治文山市。2013年聯絡點成立之初,曾經與列治文山市社區食物銀行互動,只因為當時食物銀行的人力與物力都足夠,所以隔年即暫停了捐贈,而將有限的資源與志工人力投入社區的其他弱勢團體,如街友中心、家暴中心、老人院等。
一份由多倫多基金會(Toronto Foundation)所做調查,希望能瞭解居民經歷幾波疫情,對基本生活所帶來影響。 疫情下最受打擊是低收入勞工家庭與少數族裔勞工,不少多倫多的低收入勞工家庭自疫情起,需依賴食物銀行領取日常食品過活。
4月底慈濟志工黃淑芳前往住家附近大型超市購買生活物品時,看到了列治文山市食物銀行的海報文宣,因為從來沒有見過類似文宣。所以,回家後,主動寫電子郵件詢問食物銀行是否需要物資或是志工人力的支援。沒想到,寄出信件的幾天後(5月4日)即收到食物銀行經理Lee Reynolds女士的回信,並附上急需物資品項的需求信函。
志工們隨即協調,並安排4位志工於5月6日前往不同大型超市採購各項所需物資。從民生基本物資,如衛生紙、衛生棉、牙膏、牙刷、洗髮精、潤髮乳、香皂等,到各項食品,如果汁、餅乾、蜂蜜、果醬、咖啡等。由於安大略省的疫情仍然處在第三波的高峰期,志工們做好各項防護措施下,抱著戰戰兢兢的謹慎心情,完成這一次的採購任務。
因為食物銀行周末不開放,5月11日上午,6位志工先前往會所整理此次捐贈物資後,隨即將這一批的物資送往列治文山市社區食物銀行的倉庫。食物銀行經理Lee Reynolds女士親自接受這一批的物資,並表示收到慈濟主動寄來的電子郵件時,感動不已。尤其原本食物銀行有固定60-70位志工前往幫忙,但是受疫情影響,目前只有8位志工,但是礙於政府的法令,也無法招募並訓練新志工,所以,她非常期待疫情趨緩後,慈濟能夠提供志工的人力支援。更別說,疫情下,需要支援的家庭更多,但是各項的援助卻逐漸減少,慈濟志工們送來的這一批物資,就像是及時雨,能夠暫緩燃眉之急。
慈濟志工邱玉亭表示上人曾說「在最黑暗的角落,點一盞燈;在最淒寒的路上,生一堆火。」在富裕的國度,也有黑暗的角落,也有需要我們付出的苦難的眾生。所以,有機會在疫情期間付出,更是要把握每一次的好因緣,感恩每一次有手心向下的機會。

雲端教學一年 加拿大慈濟人文學校成果發表
受到疫情影響,加拿大慈濟人文學校,一年來,以雲端方式教學,最後一堂課,透過影片回顧大家的成長。
一年的線上課程,北多倫多慈濟人文學校,同樣過得很熱鬧又充實,三年級的孩子,共同學會了中文歌,耶誕節,也有才藝表演,雲端畢業典禮,畢業生,都說出了心中的感恩和思念。
畢業生 顏婕兒:「謝謝老師耐心地教導,我有很多美好的回憶。」
畢業生 顏翊庭:「我在慈濟最記得的一件事情,就是每一個下課,都可以去買茶葉蛋。」
加拿大分會,五所學校,也共同舉辦線上畢業典禮,在鏡頭前,家長為孩子撥穗,更有意義。
慈濟人文學校總校長 唐嘉濱:「真的不容易 在人文學校,有的可能念了10年 11年,今天要畢業。」
孩子的成長,歷歷在目,學會了華文,也懂得做人做事的道理。
家長:「由一個四歲的,蹦蹦跳跳的小猴子 都坐不住,到今天亭亭玉立的青少年,真的不容易。」
密西沙加慈濟人文學校,透過影片,回顧線上學習的足跡,不論是幼兒班的親子課程,還是高年級生,文情並茂的母親節卡片,每個星期都有進步。
家長 薇薇:「雖然是線上網課 我看孩子們,在老師們跟義工媽媽們的努力下,歡樂中學習。」
家長 鄢暐昌:「靜思語對小朋友的成長,也很有幫助 在學中文同時,也學到很多做人的道理。」
隨著疫苗施打的普及,九月即將回到教室上課,不間斷的網路相會,更讓人期待,教室裡,久違的朗朗讀書聲。
加拿大報導:真善美志工
2020-2021 慈濟北多倫多人文學校回顧
2020-2021學年度 慈濟北多倫多人文學校回顧(YouTube連結)
https://youtu.be/sFXU-nRHNog
慈濟北多倫多人文學校網址
academynto.tzuchieast.ca
2021~2022學年度線上報名表 & 招生簡章
(年滿4歲可以報讀,繳費方式:e-Transfer/支票/現金)
https://forms.gle/wWBEdneag6ggsVmTA
2021年 暑期班線上報名表
(報名日期:即日起至6月15日止。額滿即止。繳費方式:e-Transfer)
https://forms.gle/EDmBtSXHzejmLuLXA
加拿大志工超市採買 伸援食物銀行
慈濟加拿大「北多倫多聯絡點」,知道食物銀行的需求,主動聯絡,幫助弱勢家庭溫飽。
再次走進大型超市,北多倫多慈濟志工採購大量物資。原因是四月初,志工曾看到一份社區食物銀行的文宣,主動聯絡之後得知,新冠肺炎疫情籠罩下,弱勢族群更為艱困。
慈濟志工 邱玉亭:「剛好我們也接到食物銀行的請求信,希望我們能夠,把一些物資趕快送過去 我是覺得,/慈濟人本來就是聞聲救苦,哪邊有需要 我們就到哪邊去。」
生活用品謹慎挑選,符合一般民眾所需。
志工 朱慕升:「今天我們買了很多 例如蜜糖,衛生紙 果醬 餅乾 衛生用品,牙膏 果汁 咖啡,好多好多不同的家庭用品,我希望我們出一分力,能夠幫助到需要的朋友。」
志工邀約慈青,一起在會所將物資分類包裝,送達食物銀行能夠快速上架。
食物銀行經理 莉.雷諾茲:「目前我們列治文山市,社區食物銀行,為1400位民眾提供服務,因此我們需要大量的幫助,我們仰賴各個基金會協助我們,所以我們也非常感謝慈濟,提供這批這麼好的物資。」
街友中心、家暴中心、老人院等團體,甚至低收入家庭、少數族裔家庭,都能夠在匯聚愛心資源中,找到生活的依靠。
真善美志工-加拿大報導:黃淑芳 甄月群
五月慈青有約
五月慈青有約
在你的生命中一定有對你來說非常重要的那個人。你是不是有經常表達你的愛和感恩呢?在星期天的下午和慈青一起來探討和分享你生命中的他/她吧~
活動時間:5/30 (星期天), 2:00pm - 3:30 pm EST
活動地點:Zoom
活動對象:高中&大學生
活動內容:遊戲,討論,影片
活動報名表:https://forms.gle/WQKU2TrNBz4b3GSi9

加拿大防疫期間環保不歇
加拿大安大略省,持續防疫。北多倫多慈濟志工清掃社區,還給大地美麗樣貌。
新冠肺炎疫情,讓街道上的人少了、空氣變好了,但是垃圾仍是威脅。
慈濟志工:「它被這個纏住了 有沒有。」
輕飄飄的口罩、塑膠袋,隨風飄散。枯枝叢、石頭縫、水岸邊,不能夠成為它們的歸宿。
慈青 林婕:「我發現很多塑膠垃圾,例如寶特瓶 口罩 手套,雖然空氣好轉,但同時我們仍然要記得,我們必須照顧好自己的防護物品,像是口罩和手套 不只是為人們,也是為加拿大保有良好環境。」
志工 廖少廉:「剛開始來撿垃圾時 我太太說,這個公園小小的 不會有很多,但我自己就撿了一袋滿的,希望大家都能夠有環保心。」
防疫政策中,萬錦市政府保留環保相關活動,「北多倫多」慈濟志工分散於柏吉廣場公園,為整潔市容盡心力。
真善美志工-加拿大報導:黃淑芳 甄月群
疫情下 響應政府地球月 志工們 化整為零掃公園
2021年5月1日慈濟北多倫多聯絡點13位志工一起清掃Berczy Square柏吉廣場公園。攝影者:甄月群 每年的4月22日是世界地球日,在這個日子的前後,許多政府或團體都會舉辦不同的活動,提醒世人環境保護的重要性。2021年4月安大略省的疫情進入第三波的高峰期,有些活動不得已取消。但是,萬錦市政府仍然舉辦了一些活動來響應世界地球月,推動環保的概念。如:綠化萬錦相片比賽、社區清潔垃圾、拍攝環保短片等。
4月中旬,慈濟北多倫多聯絡點志工接到萬錦市市議員何胡景先生傳來社區清潔垃圾活動相關訊息後,決定在5月1日星期六上午前往Berczy Square柏吉廣場公園,清掃廣場四周圍的環境。廣場旁有一個生態池塘,許許多多的加拿大鵝(Canada Goose)在此休憩。池畔斜坡上,遍布樹叢,因為早春,嫩綠的枝葉剛冒出頭,遠遠看去像一幅畫。但是,當志工們走近一看,各式各樣的垃圾散落在其間,如:寶特瓶、紙類、口罩、保麗龍、塑膠袋等,數量之多,讓志工們很詫異。
善用科技做叮嚀 完成任務不聚眾
因為疫情,連戶外的活動都不能超過五個人,或是必須以家庭為單位。所以,這一次的清掃公園不能像以往一樣,集合大家做行前叮嚀。只能夠預先在社群群組裡通知志工們,除了保持防疫安全距離,危險物品不要撿拾等叮嚀之外,也要請大家自行攜帶口罩、手套、夾子、垃圾袋等物資,撿完垃圾後,更要請志工們自行帶回家處理。
5月1日當天上午10點半,五戶人家,共13位志工,不用集合,隨到隨做,圍著廣場與池畔清掃垃圾。人人戴起口罩、手套,拿起塑膠袋與夾子,力氣大的一人一組,力氣小的兩人一組,一個負責拿塑膠袋,一個負責撿圾垃。路邊偶有走過或是騎單車的民眾都遠遠的對志工的付出表示感謝之意。
天公作美來配合 志工歡喜來清掃
承擔人文真善美志工的甄月群師姊,家就住在廣場附近,步行15分鐘左右可至。想起與其他志工決定清掃日期時,看到氣象預告中,前後10天裡,只有5月1日這一天可能不會下雨。可是,就在昨天4月30日天氣還是陰雨綿綿,風速又大,月群師姊心裡還想著明天的清掃活動怎麼辦?沒想到,今天一早起床,天公作美,艷陽高照,雖然戶外的溫度只有10度左右,但是已經讓她的心裡充滿了感恩。
疫情間,慈青林妤再次和姊妹們一起來做志工。除了撿了許多疫情下才有的口罩垃圾之外,更讓她心驚的是許許多多的塑膠類垃圾,如:瓶蓋、吸管、糖果包裝等,小小的塑膠垃圾,混合在泥土和枯枝樹葉中,這樣的塑膠產品影響我們周遭的生活環境很巨大。除了在海洋裡充滿了這樣的塑膠圾垃,在我們的陸地上、就在你我生活的四周,充斥著更多這樣的塑膠垃圾,只是大多數的人們選擇視而不見。
慈濟志工邱玉亭表示,雖然疫情還很嚴峻,我們社區還在封城階段。但是,萬錦市政府還是期待市民能夠在安全的範圍下,化整為零,為我們的市容盡一份心力。今天來清掃公園,就好像她每天吃完飯後,往住家外面散步,一邊運動,一邊還可以做環保,清掃公園,真的很開心。疫情下,能夠這樣實體的外出做志工,真的要好好珍惜這種機會。尤其是能夠遠遠的看到許久未見的法親家人們一起來到戶外做志工,更是滿心歡喜。疫情間,慈青林妤(灰衣)再次和姊妹們一起來做志工。攝影者:甄月群
師姊們同心協力將垃圾放入塑膠袋內。攝影者:甄月群
甄月群師姊的兩位女兒林祖穎與林祖希正在撿垃圾。攝影者:甄月群
志工們走近一看,到處都很多垃圾。攝影者:甄月群
邱玉亭師姊與黃淑芳師姊分工合作。攝影者:甄月群
池塘邊充斥著各種不同的垃圾。攝影者:甄月群
年青志工學會環保愛地球。攝影者:甄月群
朱少玲師姊與麥蓮師姊一個負責拿塑膠袋,一個負責撿圾垃。攝影者:甄月群
路邊偶有走過或是騎單車的民眾都遠遠的對志工的付出表示感謝之意。攝影者:甄月群
志工拿著一袋袋裝滿垃圾的塑膠袋,充滿著幸福感。攝影者:甄月群
清掃公園活動圓滿,志工們合照留念。攝影者:甄月群
志工廖少廉表示希望大家能夠繼續保護我們的環境。 攝影者:甄月群
慈青林婕表示撿垃圾時,發現了很多塑料,例如一次性水瓶,口罩和手套。攝影者:甄月群
加拿大疫情下浴佛 虔心不受時地之限
北多倫多慈濟人,用心在家布置浴佛台,簡約又大方。
慈濟志工 黃淑珍:「跟去年一樣 都會在家浴佛,剛好前院的鬱金香盛開,剪了兩枝 虔誠來供佛。」
不比大眾浴佛有規模,但家家戶戶,小而美,也各有特色,感受到的歡喜,一如過往。
慈青 林婕:「到了祈禱的那個環節的時候,我還是一樣 覺得非常感動,到了那個環節 我就開始掉眼淚。」
不論在何時,在何地,清楚心之所向,就不會迷茫。
真善美志工 加拿大報導
慈濟北多倫多人文學校 七八年誠班線上懇親會
2021/05/02 周虹/加拿大報導2021年4月25日,周虹老師在七八年誠班懇親會上跟家長們分享同學的進步和成長。春意正濃的五月是一年中最讓人充滿希望的時節,我們慈濟人文課程也迎來了令人欣喜的懇親會。與以往的課程相較,2020-2021學年度華文課程最大的特點應該是遠程線上的學習方式。這是時勢造成的“意外”狀況,給老師和同學們之間的教與學帶來了不小的挑戰。經歷這樣的挑戰後,我們同學的進步和成長,就是老師最希望在4月25日的懇親會上跟家長匯報和分享的部分。
七八年級的同學已經掌握相當的電腦技能,對線上交流對話的形式也適應得非常快。同學們從手寫作業的方式很快過度到了電腦打中文字的作業方式。練習打字的過程中,同學對字詞發音的認知更準確了,對同音字和形似字的辨別能力也提高了,隨之中文打字的速度也愈來愈快,我們學過的每一篇課文都能完整地打下來。這樣學習和完成作業的方式是之前上實體課時不太會有的,無疑非常不容易。同學們認真對待、努力練習,進步也自然是可喜的。爲了提升提交作業和批改作業之間的互動,老師也學習應用新的軟體,讓同學除打字完成作業之外,也可以提交手寫的作業,還可以用電腦方式手寫中文字、畫畫表達等多樣的方式;老師可以打紅勾確認正確答案,也可以手寫中文修改錯誤的字詞,這樣來保持跟紙本作業一樣有趣又有溫度的溝通和互動。
本學年七八年級班的課程除了完成靜思語和《華語》教材的學習,還安排了一些文化藝術的主題,希望讓同學從學習“語言的中文”擴展到理解“文化的中文”。比如根據節日主題安排的“東亞共享的中秋佳節”、“農曆新年的趣味諧音風俗”,以及“歷史上的漢字”“國語歌曲和歌手”、“國樂傳統樂器”等主題。同學們也獨立完成了演唱國語歌、介紹國語歌手、學做一道美味中餐等任務。相信作爲課業學習的補充,這些主題可以增加學中文的興趣點,幫助同學理解更為生動的語言和文化。
我們靜思語學習在五月有“孝順”這個中心德目,所以在懇親會的親子互動環節是請家長分享孩子做過的最孝順的一件事。家長們分享了很多讓人暖心和感動的小故事,從中感受到即使在這樣“特殊的居家時期”,同學們也有令人欣喜的成長,也感受到慈濟人文學校的課程在他們成長過程中起到的積極作用。這些都讓我們對慈濟人文教育理念充滿敬意,對未來的課程保有更高的熱情,並盡更多的努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