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濟加拿大大河六國原住民中醫義診之二

2022/05/28  洪友仁/加拿大報導  

今天總共邀約到七位漢博學院中醫系的同學來協助義診活動,志工陳嬿文(右下)平常都和同學互動,在活動之前與她們做愛的叮嚀。攝影: 洪友仁歐斯維肯鎮 (Ohsweken)位於加拿大安大略省的西南方,是屬於大河六國原住民保留區(Six Nations of the Grand River)的行政中心。小鎮範圍大約七十五平方公里,可是才住一千五百人,這三百戶也只是保留區二千七百戶當中的百分之十一。

 

原住民治療中心 (Aboriginal Healing Centre)就在歐斯維肯,一層樓的木屋並不起眼,開車路過也不會注意。但在今年(2022年)的四月,加東分會人醫會的醫師和志工,就在這裡舉辦第一次的原住民義診活動,希望透過每個月最後的星期六,為大河六國的居民服務。

 

這樣的因緣,是在二月份受到原住民族組織「祖母之音」(Grandmother's Voice)創辦人哈伯女士(Jody Harbour)的邀約,而決定舉辦定期的義診活動。今天五月二十八日是第二次義診,雖然有了上個月的經驗,承擔活動的陳仲彥醫師和志工陳嬿文,費心安排人事物資,希望長期活動一次比一次更進步。

 

這次前往支援的志工只有四位,因為歐斯維肯離多倫多大都市有九十公里,下了高速公路是農田和果園,遠遠才看到下一棟房子。走著鄉村小路,連導航系統都似乎迷路了,車上的志工看不到上次的路標,眼前的風景再美還是陌生,心裡默默請菩薩帶路吧。終於,歐斯維肯的路牌出現了,它比一般路標小,淺藍的油漆不知道經過多少炎夏寒冬,原本應該是白色的字句早已脫落,剩下後面的金屬,上面寫著「歡迎光臨大河六國」(Welcome to Six Nations)。

 

陳醫師這次邀約了張若然醫師協助看診,原來張醫師是他的學生。張若然醫師年少時全家移民加拿大,在考上中醫執照之前已經是呼吸治療師,經驗相當豐富。張醫師2021年畢業漢博學院中醫系,在校三年深受慈濟感動,這次得知人醫會舉辦義診活動,毫不猶豫地放下身邊的瑣事,一口立刻答應。

 

張醫師回想到2018年考上中醫系,就因為成績優秀領到慈濟基金會的獎學金,「我只是做我該做的,就是當學生。」原本2020年就可以畢業,但因為新冠病毒擾亂課程的進度,造成他必須延後一年。醫護人員短缺,讓陳醫師很快地找到任職的地方,但他將事業的成功都歸於漢博學院和慈濟的栽培,「我願意付出我所知道的一切,來幫助人家。」這樣的想法很直接,也是 證嚴上人所說的「做,就對了。」

 

也就因為有張醫師的典範,陳仲彥醫師曾在籌備會議中,特地強調一定要邀約漢博學院的同學來當義診志工。兩年多的疫情限制,慈濟志工和同學的互動停擺,雖然管制慢慢解除,未來還是變數,要在學生的心中撒播慈濟的種子,更要努力。

 

負責邀約中醫同學的志工陳嬿文,這次請到七位來幫忙,比起第一次多了一倍。年輕人精神抖擻,看著氣象原本好像要下毛毛雨,結果太陽就被他們請出來了。七位同學似乎小聯合國,有來自臺灣、香港、韓國、越南、印尼等國家,人多好做事,一下子他們就把兩間看診室和報到處都整理好。平常在加東慈濟中醫診所幫忙的志工謝慧燕今天也來,同學圍繞著她,仔細聽她解說掛號填寫病歷表的注意事項。

 

彭鈺惠和陳思樺同學都是臺灣留學生,兩次義診也都有報名參加。畢竟她們還是多一次的經驗,所以就請她們承擔小組長的角色,讓其他同學能夠馬上進入狀況。因為五月剛慶祝母親節,志工陳嬿文準備了鮮紅的康乃馨和看診者結緣,讓同學獻花給長輩,一下就拉近大家的距離。

 

蓋爾女士 (Gail Whitlow) 是原住民治療中心的創辦人,她年輕時候研究過許多不同的治療方式,無論是原住民的傳統文化,或現代化的靈氣治療法等等,她選擇的是屬於天然的治療方式。慈濟人醫會與原住民治療中心合作,她表示非常榮幸,而原住民寓言中所提到的,未來會有來自地球四面八方的文化,共同創造新的淨土,她覺得今天已經開始了。

 

蓋爾女士今天有掛號看診,她也說服了女兒卡特莉(Kateri Sandy)前往試試中醫治療。卡特莉被安排看張醫師,雖然一開始有點緊張,但是經過張醫師細心的解釋,不只是嘗試了針灸、推拿、以及拔罐等治療,也願意在治療中接受採訪。

 

卡特莉手臂經常酸痛,原來是頸部和肩膀肌肉出問題而造成的,針灸過程全身放鬆小睡,推拿時直說又痛又舒服。治療時段還未結束,她已經預約了下次來看診,雖然知道身體的調整需要多一點時間,從卡特莉的笑容知道已經改善許多,她非常感恩張醫師幫她治療,

 

到了下午才有些空檔,志工胡蘇慧珊就趕緊請大家用餐,來自異國的同學首次品嘗慈濟的素粽,沒有想到素食這麼美味。蓋爾女士的另一位女兒珍妮爾(Janelle Porter)這個時候也進來了解這一群穿著藍衣的志工,經過志工謝慧燕的介紹,珍妮爾突然悟到其實中醫和原住民的傳統有許多共同點,當下志工也發現,原來她對草本藥材很有研究。

 

有了這樣的殊勝因緣,志工和七位同學就到隔壁的小店,請珍妮爾臨時幫大家上一門課。當同學隨機從架上取了一包西洋接骨木(eldenberry),珍妮爾就詳細的解說它對人體的作用,還倒出幾粒讓同學嘗試,生動地示範,讓大家對藥草的印象更加深刻。珍妮爾回憶說,從小就跟媽媽和其他長老到樹林裡,她就是這樣捏著葉子、果實往嘴巴送來學習,長大後她了解植物多少都有藥性,各種昆蟲動物也有它們扮演的生態角色,原住民與大地共生的智慧,就在這裡。

 

下午臨時也來了一位熟悉的面孔,就是琳達女士(Linda Muldoon),她是第一次義診的時候認識慈濟,今天並沒有要來看診,而是希望看到大家。琳達女士個性開朗,遇到志工就來一個大擁抱,擁抱當下還提醒要「心貼心」。

 

活動又告尾聲,雖然天還亮,也覺得樹影越來越長。漢博同學忙了一整天,道別依依不捨,她們今天增加了許多臨床經驗,還上了一堂大自然的課程,期望他們日後無論在世界何方,能帶著慈濟的大愛與關懷,讓它永遠開花結果。


志工謝慧燕(左一)平常在加東慈濟中醫診所幫忙,對於掛號流程非常熟悉,她為同學解釋病歷表格的注意事項。攝影: 洪友仁 漢博學院中醫系的彭鈺惠同學(左)已經是第二次參加義診,年輕有親和力,她細心的解釋,讓來看診的長輩,一點都不厭煩地填寫掛號需要的表格。攝影: 洪友仁

張若然醫師幫卡特莉 (Kateri Sandy)針灸和推拿治療。攝影: 洪友仁 蓋爾女士 (Gail Whitlow)(左)是原住民治療中心的創辦人,她今天也掛號看診,祛除一下身上的小毛病,來自印尼的留學辛迪(Cindy Ramintang)在旁邊解說如何填寫表格。攝影: 洪友仁

珍妮爾 (Janelle Porter) (右) 是蓋爾女士的女兒,她平常都會來幫忙打理原住民醫療中心。志工謝慧燕(左)與珍妮爾互動說慈濟,讓珍妮爾體會到中醫和原住民的傳統治療方式有許多共同的地方。攝影: 洪友仁 原住民治療中心旁邊有小店,主要是提供原住民傳統文化的用品和藥材。漢博學院中醫系同學彭鈺惠(左)和陳思樺(右)把握因緣,嚐試原住民藥材的味道。攝影: 洪友仁

珍妮爾 (Janelle Porter) 從小對大自然有興趣,喜歡跟著長老到戶外,一路就學習了許多藥草的性能。在今天與慈濟的因緣,她和中醫系同學分享西洋接骨木(eldenberry)的藥用方式。攝影: 洪友仁 今天活動進行得相當順利,陳仲彥醫師(右)集合所有的志工,讓大家分享心得。攝影: 洪友仁

全體醫師,漢博學院中醫系同學生和慈濟志工拍照留念。攝影: 洪友仁
慈濟加東分會
            Tzu Chi Foundation Canada
            -- Eastern Regional Office
            多倫多人文學校
            多倫多志工站
            地址:
            171 Delhi Ave., Toronto,
            Ontario, M3H 1A7, Canada
            Tel :(416)886-8886
            Email : tzuchitoronto@tzuchi.ca
 
           Email : Toronto@tzuchi.ca

請在慈濟加東Facebook 按讚訂閱!

最新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