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濟加拿大大河六國原住民中醫義診

2022/04/23 洪友仁/加拿大報導  

 

原住民醫療中心 (Ancestral Voices Healing Centre) 只有一層樓高的木造房屋,卻是擔起慈濟人醫會在大河六國保留區中醫義診的重任。攝影者: 洪友仁 加拿大大河六國原住民保留區 (Six Nations of the Grand River) 位於加拿大安大略省西南方,是加拿大原住民人口最多的保留區,註冊有二萬七千多人。最近的城市是漢米爾頓(Hamilton),距離有三十公里,大家熟悉的多倫多市約九十公里。保留區設於1784年,當時的英國政府將大河 (Grand River)兩側,劃分給來自六個不同部落的原住民居住。英美獨立戰爭時,這些原住民都是英國的戰友,戰爭後遷移到加拿大。大河六國保留區原本有3,800平方公里,但經過時代的各種因素,現在所擁有的土地只剩下190平方公里,只有原來的百分之五。

 

◎共善結好緣

加拿大東岸的慈濟人,在2015年首次和原住民單位有正式的接觸,當年六月慈濟西多倫多聯絡處的志工,參與「加拿大國家原住民日」的活動,地點就在漢米爾頓市的大公園。在連續四年的慶祝活動,慈濟志工一直都是以環保展示,以及中醫義診的方式,與前往與會的原住民來賓結善緣。

2020年新冠狀病毒侵襲世界各國,所有的實體活動幾乎喊停,「原住民日」也不例外。將近兩年的時間,慈濟志工和原住民團體雖然保持連絡,但是都不能做進一步的合作,一直到2021年12月份,慈濟西多倫多的志工收到邀約之後,由剛成立一年多的加東分會和慈濟人醫會,一起在米爾頓鎮(Milton)舉辦中醫義診。這次活動受到原住民的肯定與讚嘆,因此在2022年的2月份再次收到原住民族組織「祖母之音」 (Grandmother’s Voice) 創辦人哈伯(Jody Harbour)女士邀約,希望慈濟能舉辦定期的義診,受惠更多有需要的人。

◎義診拉長情

經過慈濟人醫會陳仲彥醫師和幾位志工勘查後,就決定在大河六國區內的歐斯維肯(Ohsweken)小鎮,借用原住民擁有的傳統醫療中心(Ancestral Voices Healing Centre)來舉辦日後的定期義診,並且訂四月二十三日(星期六)為首次開診的日期,未來將於每個月的第四個星期六固定義診。當天除了陳醫師,還邀約了關錦樞醫師 (Stephen Kwan),何春燕醫師 (Ada Ho) 伉儷,漢博學院中醫科系的三位同學來參與,以及大多倫多地區的志工六位。

原住民醫療中心是只有一層樓高的木造房屋,雖然有三間辦公室可以使用,但地方狹窄空間不大,讓志工一早布置過程中有一些考驗,最後還是整理出兩間看診室和志工休息室。

因為是第一次在當地舉辦義診,考慮到民眾並不認識慈濟,所以只預約幾位六國長老女士來看診,上午11點第一位按時報到,之後其他的長老也陸續抵達。報到區由志工陳嬿文承擔,看診者一進門就看她熱心的接待,旁邊的中醫系同學也都去幫忙填表和掛號事宜,忙中有序。

之後,年輕同學們就陪著長老進入看診室,讓醫師進行問診、治療。為了讓同學有臨床的經驗,她們輪流進入看診室觀摩,也因此每一位病人看診時間就要一個小時多。第一位病人才剛看完診,就已經中午時間,大家趕緊輪流休息,一杯咖啡配著香積志工準備的飯糰和麵包,簡單用餐後繼續忙碌。志工張月卿分享,幾天前和原住民單位做最後協商,對方貼心想為志工準備午餐,當志工回答說慈濟舉辦活動一直都會自備餐點不用操心,對方就表示很訝異,也很讚嘆。

◎人醫解病痛

琳達(Linda Muldoon) 女士是原住民醫療中心的長期義工,身為牧師的她,平常給予心靈指導,也會做靈氣治療,對患者來說是身心兼顧。醫療中心一側有小店,是販賣原住民的傳統手工藝和草藥,琳達女士也小店的主力之一,前天一個人包裝了25公斤的香草讓訪客請購。

今天琳達也安排看診,主要是覺得手指頭的關節炎越來越嚴重,膝蓋、脖子也感覺酸痛。經過針灸、推拿等治療,雙手血液循環順暢,全身都舒服許多。看診後她享用志工準備的小點心,交談時自嘲年輕十歲,讓全程陪伴她的台灣留學生彭鈺惠也跟著大笑一聲。琳達最後讚嘆慈濟的用心和熱忱,讓她覺得從此又多了一個新家庭似的,更是祝福中醫系的鈺惠同學前途光明。

蜜思媞(Misty Ladd) 女士平常和琳達一起看著手工藝小店,她幾個月前就有參加慈濟人醫會在米爾頓舉辦的義診活動,這次慈濟就在自家小鎮義診,她更是歡喜。當志工來參觀小店時,蜜思媞就抽空介紹手工藝和草藥的用途,從她的口中就聽出原住民對傳統文化的疼惜和尊重,也感受到他們面對文化流失的悲痛和無奈。

而蜜思媞對草藥的稱呼,一般人都是用「plants」或「 herbs」等英文字來形容,但她卻用「 medicine」,可見原住民對大自然的知識,以及對大地之母的尊重。一個字,一念之間,人類與眾生要共生息,我們長久住在都市的人造森林,卻容易忘了這一點。

蕊娜(Renee Thomas-Hill) 女士 深信大自然療育能量,當她知道慈濟義診過程是用中醫的方式,才前往接受治療。在接受訪問的時候,蕊娜女士就先用部落的方言,自我介紹並祝福慈濟志工。她已經有年紀,身體小毛病不少,但這些也都讓醫師一一舒緩了。蕊娜表示,很久沒有感受到大地的能量,治療後從腳底到頭上感覺到氣在動,心靈與大宇宙又似乎結合了。

蕊娜用「親切感」(kinship) 一句,形容她對慈濟義診的感想:「我現在知道我們彼此(對醫療)的觀念非常相似,我一直深信身心自我療癒的能力很強,今天就有感覺到這股力量,這是來自大家的關懷和正能量。 」蕊娜女士後來非常感動,她哽咽地說,「我們古老的預言中都有說到這一切,人類有一天會團聚,相互交流,交換知識,能有今天,非常感恩你們。」

◎實戰練經驗

下午五點所有長老終於看完診,今天承擔小助理的三位女同學才坐下來休息。來自韓國的Hyejin Yang(音譯:楊慧珍)表示今天難忘,雖然一下子專業知識超負荷,但這些經驗是教室裡頭學不到的,她感恩有這樣的學習機會。同樣是中醫系二年級的陳思樺,是台灣留學生,她說平常在學校都會有足夠的時間,老師一步一步的教,而今天卻要在很緊湊的時間內,做好所有的事情,一開始就很緊張,但經過幾次的練習,自己也比較有自信。陳思樺最大的收穫,就是在環境或器材不足的時候,都可以想出許多方式讓它湊齊,目的就是給病人做最完整的治療。

陳仲彥醫師看了一整天的病人,仍不忘記關懷所有的志工,隨時注意大家的身體狀況。當志工開時整理器材準備回程,陳醫師也特別為同學們複習今天的各種病例和狀況,鼓勵她們走好守護生命的路途。

◎拉長情擴大愛

在大家互相分享的時候,志工蘇胡慧珊說,希望未來透過固定的義診,讓志工在付出當中更能做到原住民真正最需要的,也就是 上人經常提醒,「別人有需要的時候,我們能伸出手,實地的去做,這是慈濟人最能發揮的功效。」

志工王贊維說:「上人提醒我們移民『頭頂人家的天,腳踩人家的地,要知道回饋才能贏得人家的尊敬』,尤其這片土地原本就是原住民的,我們更應該要跟他們結好緣,這樣才能夠長長久久。」

春天的氣候多變,早上的天空是一片烏雲又吹著冷風,在一整天活動下來,發現回程一路就曬著暖暖的夕陽,一切甘苦跟著消失,心中默默的小願,下次義診再見。

中醫義診活動以後固定一個月一次,四月二十三日(星期六)是第一次在大河六國舉辦。攝影者: 洪友仁 原住民醫療中心 (Ancestral Voices Healing Centre) 空間不大,志工早上布置過程中得用心克服,最後整理出兩間看診室和一間志工休息室。攝影者: 洪友仁

和原住民單位做最後協商時,對方貼心想為志工準備午餐,當志工回答說慈濟舉辦活動一直都會自備餐點不用操心,對方就表示很訝異,也很讚嘆。攝影者: 洪友仁 義診上午11點開始,志工們圍著報到處做好準備。攝影者: 洪友仁
 
漢博學院中醫科系二年級同學陳思樺協助來看診的原住民長老填寫病歷表。攝影者: 洪友仁 琳達(Linda Muldoon) 女士(左) 身為牧師,平常除了做心靈上的教導,也做靈氣治療。蜜思媞(Misty Ladd) 女士 (右) 曾經來過慈濟義診活動,這次在自家小鎮定期義診,她非常歡喜。兩位女士都在販賣原住民手工品和草藥的小店當義工,有客人來訪一定熱心接待。攝影者: 洪友仁

原住民長老看診後面帶笑容準備回家,志工陳嬿文 (右),中醫系同學 Hyejin Yang (左二),關錦樞醫師 (左一) 送行並祝福一路平安。攝影者: 洪友仁 慈濟人醫會陳仲彥醫師對每一位病人關心,從把脈到治療都很用心,感動了不少看診者。圖為仲彥醫師為蕊娜 (Renee Thomas-Hill) 女士把脈。攝影者: 洪友仁

這次義診,非常感恩關錦樞醫師(Stephen Kwan) 和何春燕醫師 (Ada Ho) 伉儷的熱心協助。攝影者: 洪友仁 大河六國原住民義診活動的志工在大門拍照留念。攝影者: 洪友仁
慈濟加東分會
            Tzu Chi Foundation Canada
            -- Eastern Regional Office
            多倫多人文學校
            多倫多志工站
            地址:
            171 Delhi Ave., Toronto,
            Ontario, M3H 1A7, Canada
            Tel :(416)886-8886
            Email : tzuchitoronto@tzuchi.ca
 
           Email : Toronto@tzuchi.ca

請在慈濟加東Facebook 按讚訂閱!

最新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