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袋裡的寶珠

2012年 03月 06日

攝影者:段岱佳

攝影者:段岱佳
有位長者,遇見朋友的孩子窮困潦倒流落街頭,趕緊招呼他到家裏來,準備豐盛的一餐招待他,他吃飽喝足了,就趴著睡著了。長者有急事要出門,看他睡得很熟,就從自己身上拿出一顆寶珠,放在他的口袋裏。


經過好幾年,長者又遇見這位晚輩,還是那樣窮困潦倒,就問他:「你為什麼還在流浪呢?」晚輩回答:「無奈啊!父親過世後,我不懂得如何理家,家道一落千丈……」

長者說:「可是上次見面時,我不是給你一顆價值連城的寶珠嗎?」晚輩說:「有嗎?」長者說:「有啊!我就放在你衣服的口袋。」晚輩探手一找,果然摸出這顆寶珠。

這是《法華經》裏記載的一個譬喻。

人人都有一顆價值連城的寶珠,就是圓明的本性,存在於他、你、我的心中;可惜很多人沒有覺察。人心「無明」不時緩緩轉動,如一塊黑布,不知不覺間籠罩住清淨圓明的自性,而讓這顆寶珠蒙塵。

佛陀覺悟了宇宙間的真理,為度化眾生,而「數數示生」——不斷倒駕慈航來人間,陪伴、教導著芸芸眾生;殷殷「開、示」,期待人們能「悟、入」,使「未種善根者,令種善根」、「已種善根者,令能成熟」。這是佛來人間的「一大事因緣」。

身懷寶藏勤拂拭 塵盡光生照山河

佛陀「數數示生」、「數數示滅」,不斷對眾說法。兩千多年後的今天,有幸得聞佛法,是否真正引法入心,且拿出來運用?

多數人聽法的時候很歡喜,但是要「依教奉行」,卻覺得很困難,總是很快就把法忘光了,習氣還是依然故我。這和身懷寶珠卻不自知、依然窮困潦倒,不是一樣嗎?

慈濟人開闊心胸、深入人群,願意走到苦難人身邊擁抱他、長年累月無所求付出,可說是「已種善根」。但道心是否精進?千萬不能說「加減啦!」(閩南語,意為「多多少少」)因為加加再減減,不是抵銷了嗎?

懺悔道場已從臺灣啟動,大家知因、知緣、知果、知報,要趕快去除累生累世的煩惱、習氣,不再造惡業。

佛陀在靈鷲山講《法華經》時,或許你、我、他都曾在靈山會上結過法緣,所以今生才會相遇在慈濟;要珍惜因緣,讓未來百千萬劫,靈山會永遠不散。

但願這樣身心莊嚴的大道場,永遠存在人人心中,時時懺悔,日日齋戒,道心分秒持續;生生世世都保持著這一分淨如琉璃之心。

本文摘自:《慈濟月刊》537期〈無盡藏〉
「戒」是不起心動念;「定」是臨危不亂;「慧」能運心轉境。
Discipline is to, not give rise to , unwholesome thoughts., Meditative concentration is to , be calm under adversity., Wisdom is to , take control of our mind , and change our destiny.
證嚴法師靜思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