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富勝「財」富

2011年 06月 04日

張紹南(性南)師兄關懷榮民之家的老人。(攝影者:江榮得,地點:高雄縣燕巢鄉岡山榮民之家,日期:2007/05/06)

張紹南(性南)師兄關懷榮民之家的老人。(攝影者:江榮得,地點:高雄縣燕巢鄉岡山榮民之家,日期:2007/05/06)
澹泊物欲,心能知足,腳踏實地,盡力付出,雖貧亦富,福有餘。


一個人即使生活再富有——擁有名、祿、財、子、壽,若心不滿足,「有一缺九」,欲望如大海般無邊無際,常感人生還有不足;這就是「富中之貧」的人生。

金融危機席捲全球,讓許多人每天提心吊膽、患得患失,心靈苦不堪言。「財」富,不如「心」富——澹泊物欲、心能知足,步步踏實做事,還能擴大愛心幫助他人,這樣的人生,最富有也最自在。

高雄前鎮蔡秀琴阿嬤,外孫女患有重度智障與多重障礙,十四年來,她日日夜夜扛起照顧女兒一家三口的重擔。儘管生活困頓,她說:「既然女兒生下她,就要用心照顧。」心寬念純地用愛陪伴。

秀琴阿嬤以資源回收維持家計,還將每天微薄的收入撥出一部分,讓外孫女投入竹筒布施。雖然她的人生充滿困頓橫逆,苦不堪言,然而她在逆境中仍能順受,以「善解」自度苦境,且能努力付出度人;這樣的愛心,實在讓人感動、敬佩。

佛說「人有二十難」,「貧窮布施」第一難。布施助人有很多方法:財施、法施、無畏施。不要以為自己沒有能力,只要有心,就不難;即使物質貧乏,但心中有愛、願意幫助別人,這樣的人雖貧亦富,也能福有餘。

反之,一個人再有錢,富有家財萬貫心卻慳吝,就是最貧乏的人;心富比財富重要,要好好培養富有愛的心。

高雄燕巢八十歲的張紹南老先生,五十多歲時皈依佛教,曾經看過《慈濟》月刊、《慈濟道侶》,主動劃撥善款加入會員。後來他從北部搬到高雄,與慈濟的緣分中斷了,但他還是將慈濟刊物保存得很好。

他住在高雄榮民之家,樂觀開朗,常幫忙其他行動不方便的榮民打理三餐、處理雜事。榮民之家有位員工是慈濟人,見張居士在閱讀一本過期的月刊,便將這條線再接起來,牽引他走進環保站付出。

老人家在環保站裏愈做愈歡喜,兩年前更受證為慈誠隊員,跟著年輕志工走入社區關懷;他活潑、開朗、活動力強,不論投身任何勤務都不輸人。老而不空過的人生,令人敬佩。

十年前他出了一場車禍,腿部骨折,肇事者將他送到醫院,老人家一點埋怨也沒有;住院期間,肇事者的太太經常來陪伴,彼此建立了感情,收為乾女兒。此後每逢過年,乾女兒就將他接回家,享受兒孫滿堂的圍爐之樂。

雖然他不富裕也沒有子女,但他樂觀知足,把普天下人都視如自己子女般,付出大愛;且疼惜地球、珍惜物命,付出得輕安自在,老年生活不孤單。

普天之下,貧窮苦難人實多。即使現在經濟不好,點滴匯聚,同樣還是可以救人。人人付出一點愛心,點點滴滴的力量合起來,就是大力量。

本文摘自:《慈濟月刊》503期〈無盡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