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護己心,淨化天下人心
新加坡董事會報告後,上人開示,大家有共同的人生宗旨,在慈濟宗門不斷學習、受教育;所要學習的,就是真善美的慈濟人文。
「真善美的道場在人人心中。並非成立會所就能發展志業,要先穩固人人的道心——啟發慈、悲、喜、捨『四無量心』;因緣成熟,有『合和互協』的團隊,才能發揮道場良能。」
上人強調,「合心、和氣、互愛、協力」,如同一輛車的四個輪子,「必須平齊、順暢地運轉;若其中一個輪子故障,就無法前進。」
在人間行事,難免有風有雨。上人教勉,風雨也是大自然法則。「有風有雨才能讓五穀雜糧萌發生長。在人與人之間難免遭遇人事挫折,要有堅定的道心,守護自己的心,也淨化天下人心。」
新加坡慈濟人每月有八次共修會,包括《法華經》與《三十七助道品》。上人欣言:「《法華經》傳授菩薩道,《三十七助道品》則有助調伏身、口、意,修持戒、定、慧。若能藉共修引法入心,就能鞏固道心,走入人群無不圓融。」
新加坡民眾平均所得高,但難免有貧富不均現象。上人鼓勵新加坡慈濟人:「要教富濟貧——教導富有者發心濟助貧者;也要濟貧教富——扶助貧者自立,且教其富有愛心。如此就能達到『均富』。」
合和互協,鋪直慈濟大道
南非與菲律賓董事會中,上人開示,只要有心,無事不成;在貧苦國家長期扶助苦困民眾,使之努力自立而能回饋,亦能將愛再延伸。
南非慈濟人以有限的人力,不只就地辛勤耕耘,尚關懷、支援鄰近的賴索托、辛巴威;上人肯定大家日日「幸福」付出,更帶動本土志工承擔重任,現在已有五千多位本土志工。
這群本土志工家境普遍貧窮,但是彼此互愛互助,訪視時以不甚俐落的身軀爬著崎嶇山路、一面快樂地唱歌,對感恩戶輕柔膚慰。上人讚歎:「他們信仰堅定、樂觀開朗,以心靈的力量克服身體的障礙與環境的困難,盡己之力助人。這分精神實令人佩服。」
菲律賓貧窮人多,貧病交加實是苦上加苦;上人讚歎菲律賓人醫會十六年來為無數貧苦人義診,解決其纏擾多年的身體病痛,如脫苦獄,實功德無量。
2009年凱莎娜風災後,慈濟人帶動馬利僅那市等災區居民投入志工,如今已受證的環保志工約一千人。上人欣言:「慈濟人以誠正大愛感動居民,使菲律賓的志業扎根、落實本土,見證有願就有力——只要有堅定的信心、堅毅的力量,則無事不成。」
生命有長短,慧命卻是永恆。上人強調,慈濟的慧命要綿延不絕,且達到「立體琉璃同心圓,菩提林立同根生」。
「師父不要求其他,只要求人人『合和互協』,凝聚力量,用愛心鋪直慈濟宗門的大菩提道,讓每一顆菩提種子深深扎根、生長茂盛,『菩提林立同根生』。人人都有清淨無私的愛心,既清澈又圓融,故莫忘『立體琉璃同心圓』。人人發善心、起善行,有願就有力、有心就有福,就能為大地眾生造福!」
【靜思小語】彼此合心、和氣、互愛、協力,力行大慈、大悲、大喜、大捨。

證嚴上人開示於2010年11月25 日《農十月‧二十》
※本文引用自2010.12.25《慈濟月刊》第529期衲履足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