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病療心大醫王

佛教克難慈濟功德會創立之初,上人發覺貧與病相依相生,乃於花蓮仁愛街設立義診所,為民眾廣施醫藥。

佛教克難慈濟功德會創立之初,上人發覺貧與病相依相生,乃於花蓮仁愛街設立義診所,為民眾廣施醫藥。
1976年12月4日起,接連十天,證嚴上人親率委員進行年度環島複查貧民,慈濟「貧民施醫義診所」張有傳老醫師亦隨行義診。

「看到靜悟緊緊牽著靜依,還有當初走在鄉間小路的這一群老委員,內心實在很懷念……」早會時間,螢幕播放昔時義診、訪貧影片,過往景象歷歷浮現;上人感嘆時日飛逝,人亦不離生老病死,影片中的老委員多已凋零。

克難慈善  舊法傳承

慈濟四大志業以「慈善」克難起始,上人憶述老委員們常到獨居老者家中關懷,有的臥病在床,生活無法自理,大小便溺都在床上,或已爬滿蛆蟲,她們還是為老人家清理身體、打掃環境。

當年委員那一分熱情的愛,絲毫不遜於現在,上人欣慰於法脈相傳,而今委員、慈誠的活力更是蓬勃發展;內心充滿了感恩。

「有過去的克難、人人真心付出,才會有今日平坦的道路。人間菩薩的精神與愛,從過去不斷傳承下來,這就是靜思法脈;期待大家要時時『舊法新知』。」

貧病相依  落實醫療人文

在多年慈善工作中,上人深切體會到世間最苦莫過於病痛,而貧病交加,更是苦不堪言。因此在1972年設立「貧民施醫義診所」。「感恩三十多年前,服務於省立花蓮醫院的兩位護士—靜善與靜良,結合幾位醫師及一位開業的藥劑師,支持並成立了慈濟義診所。」

直至花蓮慈濟醫院啟業,義診所整整服務了十四年。上人說:「慈善與醫療密不可分—慈善救急濟貧,醫療救命拔苦;慈善與醫療如人的雙手,緊密配合就能發揮最大良能。」

如今,慈濟醫療人文不只落實在醫療志業,全球人醫會成員逐年增加,每當一地發生重大災變,就能慈善賑災、醫療義診平行。上人感恩大家秉持無私大愛、付出無所求,以歡喜心在人與人之間,發揮感恩、尊重、愛。

證嚴上人開示於2010年12月3~4日《農十月‧二十八至二十九》
※本文引用自2011.1.25《慈濟月刊》第530期衲履足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