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美滿 來自甘願歡喜

「起一分愛心助人,付出有形有量,卻能得到無形無量的精神教育。體會到這層道理,就能日日抱持感恩心甘願付出,滋養慧命。」攝影者:李國源

「起一分愛心助人,付出有形有量,卻能得到無形無量的精神教育。體會到這層道理,就能日日抱持感恩心甘願付出,滋養慧命。」攝影者:李國源
「北區與宜花東區培訓慈誠委員尋根暨精神研習會」圓緣,上人聆聽學員心得分享後為眾開示。

「生在此一時代,是幸也是不幸——不幸身處末法時期,人心不存道德觀念,共業之災難頻繁,欲救心救世總有『來不及』之感。所幸全球慈濟人同心、同志願,法入心且能身體力行付出。」

上人憂心而言:「世間善惡拔河,必定傾向人多的一方。幸有慈濟人在偏向的社會潮流中,用心用法導正人心;但盼持續人間菩薩招生,凝聚世間善力。」

天在看  自心也在看

老一輩人常言「舉頭三尺有神祇」,上人言,不只是人在做、天在看,自己的心也在看。

「其實每一個人都有判斷對錯的能力,卻因為缺少『舉頭三尺有神祇』的道德觀念,只憑自己喜好而恣意妄為。也許犯錯以後,也會懊惱、後悔,卻倔強地不肯認錯,明知故犯、一錯再錯。」

上人認為,這是現代人的「共業」,隨著社會潮流,已經無法認知正確方向,「走錯、說錯、心念亦錯,人生全盤皆錯。錯誤的人生,無法帶給家庭幸福,也無法讓社會祥和,更會導致天下災難。」

佛陀體知世間「真空妙有」的真理,教導真正的布施,要達到無我、無人、無物的境界——沒有布施者、受施者也沒有受施物。上人也常教示,助人時不僅付出無所求,還要真誠感恩對方。

「起一分愛心助人,付出有形有量,卻能得到無形無量的精神教育。體會到這層道理,就能日日抱持感恩心甘願付出,滋養慧命。」

上人舉例說明「甘願做,歡喜受」與不甘願、不得已而做的兩種心態。

「醫師用生命走入病患的生命去搶救生命,即使徹夜動手術,還要守在病床旁隨時觀察病患的狀況,他們仍然甘願做,只為了搶救回寶貴的生命,達到從醫之初立下的志願。反之,若是因為任職醫療工作而不得不去救人,就會時時感到疲累痛苦。」

「甘願做」雖然經常需要付出時間、心力與體力,總是很「幸福」,隨之而來的就是「歡喜」的感受。「如盡心搶救生命的醫師,看到病患康復而由衷歡喜,救一人而助其家庭重拾幸福,即為『美滿』。所以慈濟人常言『幸福』、『美滿』,實是『甘願做,歡喜受』的心靈體會。」

苦眾生苦  樂眾生樂

世間深陷貧病災苦者何其多,故慈濟長年來即不斷地提倡平安者、有力量者,要為苦難眾生付出。「欲使社會平安、祥和,僅憑個人之力絕對無法達成,須依靠人人會合力量,用真誠的心付出,才能聞聲救苦、守護生命。」

上人舉早會所言菲律賓馬利僅那市民在水災之後參與志工培訓為例,表示菲律賓過去也是富庶的國度,現在經濟衰退、貧富不均而衍生種種社會問題,最大的原因就是社會失序,許多底層的民眾喪失人生價值觀,不願積極面對生活。

「人性都是平等的,人人本具潛能;只要為他們指引正確的方向、讓他們認清人生價值,就能對自己的人生負責任,也對家庭負責任、對社會負責任。」

四大不調的災禍,追根究柢實為人心不調,眾生不規則的心念共振,惡業共聚引發惡的果報。上人囑眾,對自己選擇的慈濟菩薩道要有堅定的信心,用心付出、造福人群。

「人間菩薩要『先苦眾生之苦,後樂眾生之樂』。當人群幸福,自身才能幸福;人群平安,自家才能平安、天下才能減少災難。」

領眾皈依三寶的同時,上人亦提醒大家應知「自性三寶」。「只要去除無明,守戒如律,就能以清淨心會合佛心,在人與人之間互愛、以寬待人,解惡緣、結善緣;以身作則引領他人走上人生正確道路。」

【靜思小語】幸福、美滿,是「甘願做、歡喜受」的真實心靈體會。

證嚴上人開示於2010年9月26日《農八月‧十九》
※本文引用自2010.10.25《慈濟月刊》第527期衲履足跡

普天之下,沒有我不愛的人、沒有我不信任的人,也沒有我不原諒的人。

In this world, there is no one I do not love, no one I do not trust, and no one I cannot forgive.
證嚴法師靜思語 Dharma Master Cheng Yen's Jing Si Aphoris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