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塔尊佛德 覺無常精進

上人認為,舍利是身心清淨、專注精進修行而凝結,可謂精神的結晶。後世起塔供養,「塔」亦有彰顯德行之意義。

上人認為,舍利是身心清淨、專注精進修行而凝結,可謂精神的結晶。後世起塔供養,「塔」亦有彰顯德行之意義。
《法華經》:「佛此夜滅度,如薪盡火滅,分布諸舍利,而起無量塔;比丘比丘尼,其數如恆沙,倍復加精進,以求無上道」,則述說佛滅度後,肉身火化而得舍利,由各地信眾起塔供奉,出家僧眾稟承佛教,更加精進修行。


清淨覺悟佛舍利

晨語時間,上人解說,佛於人間示現生、老、病、死,滅度後肉身火化,如同油盡燈息、薪盡火滅,遺留的骨灰舍利就成了弟子藉以懷念的心靈依託。

「舍利」是佛菩薩、有德高僧圓寂後肉體火化凝結的顆粒;上人認為,舍利是身心清淨、專注精進修行而凝結,可謂精神的結晶。後世起塔供養,「塔」亦有彰顯德行之意義。如同釋迦牟尼佛入滅後,八國國王將佛舍利領回所屬城國供養,後來的阿育王更建立八萬四千塔供養佛舍利,弘揚佛法。

「比丘比丘尼,其數如恆沙,倍復加精進,以求無上道。」意謂日月燈明佛滅度後,許多人因佛滅度之示現無常而有所覺悟,發心出家修行,且加倍精勤修諸善法。

上人教眾,修學善法須身體力行,且在漫長的修行道路上專心致志,「精勤無懈怠」,直至無上正等正覺之境。

濟貧救苦千里情

巴基斯坦馬吉德先生(Abdul Majid)去年(2011)及前年協助慈濟在巴國賑濟水患,夫婦倆近日特別來臺參訪慈濟並拜會上人。

馬吉德先生代表巴基斯坦人民,感恩慈濟人三次遠赴水患災區,進行急難救助與中長期援助,「臺灣與巴基斯坦沒有邦交,慈濟人能克服困難付出,令人讚歎。」

巴國水患後,馬吉德先生與朋友合力提供糧食、義診,也建蓋十戶永久屋;他表示,幫助慈濟賑災、來臺參訪,學習良多,希望將來可以合作,讓鄉親徹底脫苦、自力更生。

馬吉德先生感慨提到,雖然巴基斯坦沒有階級制度,但是境內貧窮人缺衣缺糧,富有者則是每餐二十道菜,製造大量廚餘。此行來臺看到慈濟人用餐時都吃得乾乾淨淨,對他來說也是一種生活教育,懂得惜福。

上人鼓勵其自生活做起,以身作則帶動「八分飽,兩分助人好」,輔導富人朋友將大肆鋪張的費用省下幫助窮人。馬吉德先生表示願意在生活中落實,他也感受到巴基斯坦社會之所以動盪不安,起因於人心不安——貧窮人看到富有者生活奢華浪費,心理不平衡而起搶劫、傷殺等事;自己有四個年幼的孫子女,只要他們出門上學,他的心裏都很掛念,如果社會能穩定、祥和,他也會心安。

上人嘆道:「只要人人心懷悲憫,生活節儉,扶助貧苦,窮人就不會起惡念,社會更加祥和,企業也能穩定發展。期待巴基斯坦有能力者均能發揮愛心,濟貧救苦,改善社會現況。」

【靜思小語】修學善法,須身體力行,專心致志,精勤無懈怠。

證嚴上人開示於2012年3月13日
本文摘自:《慈濟月刊》545期〈證嚴上人衲履足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