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戒護心 圓滿諸法

學佛者在待人處事時,也要力求圓融——圓即是圓滿、具足之意。「行具足」就是行的圓滿,用功修身修心,也要圓滿六度梵行,才能兼利他人。攝影者:顏霖沼

學佛者在待人處事時,也要力求圓融——圓即是圓滿、具足之意。「行具足」就是行的圓滿,用功修身修心,也要圓滿六度梵行,才能兼利他人。攝影者:顏霖沼
《法華經》形容佛陀智慧廣大深遠:「本從無數佛,具足行諸道,甚深微妙法,難見難可了,於無量億劫,行此諸道已。」晨語時間,上人指出,佛陀歷經累世修行,除了從諸佛聞法、增長慧命,也力行諸法,而得行具足、命具足、戒具足、見具足,已達到修行圓滿之境地。

「學佛者在待人處事時,也要力求圓融——圓即是圓滿、具足之意。『行具足』就是行的圓滿,用功修身修心,也要圓滿六度梵行,才能兼利他人。」

上人表示,「梵」即清淨。力行菩薩道,苦難眾生就是我們見苦知福、提升慈悲智慧的修行道場;要付出無所求,同時感恩,以因緣果報自我提醒,莫因「有所求」的心念障礙自己。

「一旦發現起心動念是有染著之愛——想要得到回報或得人稱讚,就要趕緊用法水洗滌;凡事不計較、不追求,守於本分就對了。」

接續解說「命具足」,即是清淨正命,不受外境污染,以身為載道器,藉此生有限的時間精進修行;「戒具足」,即是守持戒律,即使是非常細微之戒都嚴守不犯。上人指出,守戒即是守護心念,要時時謹慎,反省心念與行為,才能「見具足」——具足清淨正見。

把握當下 即知即行


「信佛不是拜拜、求佛菩薩保佑;真正信奉佛教,要反觀自性,往內心尋找清淨、覺悟的本性,去除無明習氣、提升智慧。」全球實業家靜思生活營,上人鼓勵來自臺灣各地以及馬來西亞、新加坡、美國、柬埔寨、中國大陸等海內外五百三十四位實業家,將佛法運用於日常生活,矢志成為救助苦難的人間菩薩。

上人表示,全球人口暴增,人心趨向貪婪,大肆開墾、挖掘山海大地、大量養殖等,雖滿足了人們享樂的需求,卻製造了空前的污染與破壞,「唯有人人警覺環境危機,約束欲念、改變生活習慣,才有可能改善。」

一般人皆求長壽,但上人表示,長壽若沒有健康的身體,只是多增病苦;即使身體健康又長壽,若日日享樂、造業,徒然累積惡業力,「所以要照顧好心理健康、懂得付出造福;這比祈求長壽、身體健康更重要。」

上人肯定大家發心立願為社會人群付出,也教導善心善念須日日持續、增長,「生命的價值,不在於擁有多少,而是能付出多少。最盼望的不是大家捐贈巨額善款,而是日日發善念,累積善的力量。」

《百喻經》中有「愚人集牛乳喻」,上人引以勉眾,把握當下的發心立願,即知即行——

有個人養了一頭乳牛,為了向親友炫耀自己的牛能生產質量皆佳的乳汁,邀請大家一個月後到家中同飲牛乳。為了累積足夠宴請村人的牛乳量,他把小牛與母牛隔離,也不讓家人擠牛奶,要等到宴客當天一次擠出三十天的分量。豈料宴客當天,母牛因一個月沒有餵養小牛,身體自然不再泌乳,牛主人努力了半天仍擠不出一滴乳汁……

「對的事,要趕快去做,不要等待。剎那間起了一分愛心,要付諸行動才有功德;若能持之以恆,功德即不斷累積。」

上人籲眾不只是自做好事,也要廣招人間菩薩,合無數人的大力量幫助世間苦難人。

轉動法輪 啟善效應

與美國志工談話,上人感嘆,天下人心不調、氣候變異,令人擔心。

「末法濁世,人心道德觀念消失,欲念不斷高漲,為大地環境造成危機。警覺地球資源有限,就要自我約束,改變生活習慣。期待大家負起責任,引導人心回歸樸素生活;只要人人生活節約,杜絕浪費,就有能力濟助全球飢餓貧苦的國度。」

上人提及,臺灣慈濟人設計米撲滿、水撲滿、電撲滿、法撲滿等,運用智慧自我力行「八分飽,兩分助人好」,並且帶動他人共同實踐;日前有海外實業家發願捐出所得的十分之二作為善款,即是此一運動引發的善效應。

「天災非人力能預防或阻止,但人心卻可以自我調整,莫造惡業。」上人期許慈濟人用心推廣,帶動改善世間大環境的善效應,將沈淪欲念、作惡造業的人心轉為善念、善行。

「弘法、傳法,在於轉化人心。期待人人『見苦知福』,共同回歸樸實生活,且樂於投入人間菩薩行列,為世間苦難與保護環境盡心力。」

【靜思小語】天災非人力能預防,人心卻可以自我調整,帶動善效應改善大環境。

證嚴上人開示於2012年4月22日《農四月‧初二》
※本文摘自:《慈濟月刊》546期《證嚴上人.衲履足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