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間萬物本質皆「空」,其用妙「有」

透徹真理,萬物皆空──一切可見之物,皆是四大假合、會因聚緣而來;將一件物品分解、分析到最後,只是地、水、火、風等基本元素的組合,終歸於「空」。然而生活中一切用物皆是「有」,如棉衣、棉被,有其實體,而能起禦寒的作用,雖是四大假合,卻具「妙有」之理。



靜觀自然萬物 處處顯現成住壞空


上人於晨語譬喻解說「真空妙有」之理──一件棉被所用的棉絮,是從一顆種子播入土中,經過農夫細心耕耘,有適合生長的陽光、空氣、水分,讓它萌芽生長,待其開花、結果,再經由採收、加工,而用來填充棉被;棉質的被單亦是運用採收後的棉絮,經揉織成棉布,再經過裁縫而成,套在被心之外,成為一件完整的棉被。從耕種棉花到製成棉被,需要經過一段長久的時間,也要耗用許多人力,才能使棉被從無到有,發揮作用。

嶄新的棉被使用了一段長時間,漸漸地,被單破損了、被心變質鬆脫,直到毀損不堪使用而被丟棄,或是焚化或是土埋,終會隨著時間腐壞分解而歸於「空」,不復見「棉被」之體。

「物質分解再歸零,就是『空』;天下萬物在形成之前,都是『空』,經過時間、四大、人工等相互結合、化零為整,就『有』了可供使用的物品,只是經過不同的因緣而有不同的名稱;再經過一段時間,又再化整為零而歸於空無。」


心中有戒不受誘惑,行中有定聞法不漏

上人再以人的一生解說「空」與「有」之理。「人生的生、老、病、死過程從未停歇,自因緣聚合而生,皆在微妙的行蘊之中成長、老化,直到死亡,又再歸於空無。」

「生活中的物品,我們每天使用,卻不知其道理,故不知珍惜;懵懵懂懂過日子,不知道能夠健康生活也應珍惜而善加運用。今有善因緣聞法,探討真空妙有之理,更不應空過時日。」上人愷言,若如凡夫迷茫度日,每過一天就損失了一天;得聞法理,就要靜下心來,專注思惟、用心理解。

「心若不靜,即使別人告訴我們再好的道理,也如耳旁風,心不專即聽不清楚,所以必定要使心寂靜。閉關取靜非真功夫,要能做到身處人群中也能靜心,對周圍的境界明朗清楚,而心不受外境所擾。這必須靠我們平時用功,用心了解生活中的人事物相;深奧的道理,是由每天的觀察與探討中點滴累積而體會。」

上人教示,佛陀是「悟真空者覺妙有」,學佛者即須「好寂靜解空妙理」,在生活中長養慧根,「慧根深植累世情」。「並非決心修行就全然放棄世間的一切,要拉長情、擴大愛;有智慧,則不受世間物質迷惑,衍生貪、瞋、癡等無明。面對一切人、事、物,用智慧判別、平等觀之;不放棄任何一個人,但是對其身不起貪戀之心。」

上人續示「戒定受持聞不忘」──心中有戒不受誘惑,行中有定聞法不漏,在芸芸眾生中,以「戒」的力量防非止惡,堅定心志;唯有修除煩惱習氣,善法入心,才能長久留存。

證嚴上人開示於2009年12月5日
本文摘自:《證嚴上人衲履足跡》2009年冬之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