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712 關懷受暴婦女 協助整理愛心物資



加拿大北多倫多慈濟志工,今年(2015)四月開始,每個月一次到「約克郡家暴婦女中心」,協助該中心整理各界捐贈的物資,以幫助受到家暴的婦女在收容所暫時安身。

整理物資有經驗,北多倫多慈濟志工因此成為「約克郡家暴婦女中心」合作的好夥伴。

家暴婦女中心義工 麥可:「非常棒,在過去三個月,慈濟每次都有十位志工協助我們,慈濟志工總是迅速整理分類,工作時主動,而且總是準時到達,使我們能更快送物資給受暴婦女。」

各界的捐贈,在倉庫裡分類清楚,慈濟準備的生活包,增添一分人文之愛。

家暴婦女中心職員 珞瑞:「過去所獲贈的是洗髮精等,盥洗用品是旅行用的小包裝,可是慈濟志工準備的是大包裝,我們終於看到她們難得的笑容,來到收容所也多了點安全與溫暖。」

由於大部分受家暴婦女離開家時,是一無所有,慈濟期盼雙方的合作,讓她們不再有逃難的感覺。

真善美志工 黃淑芳 程驤 加拿大報導
(2015.07.12)

20120114慈濟西多倫多聯絡處歲末祝福密西沙加人文學校表演

2012 慈濟多倫多支會歲末祝福經藏演繹

2012年 慈濟多倫多大藏經

2013/06/02 慈濟多倫多人文學校 行願 問緣 圓夢 手語呈現

慈濟多倫多人文學校15週年回顧

20150615 公民入籍新人生 表演用心啟智慧



慈濟加拿大分會,又一次參與加拿大公民入籍宣誓活動,志工不只是擔任協辦單位,還精心準備表演節目,宣揚加拿大建國的精神,也讓在場的法官、書記官與96位新公民,眼睛為­之一亮。(6/15)


原住民表演傳統歌曲,這裡是加拿大公民宣誓活動的現場。

96位民眾成為楓葉之國的新公民,協辦的慈濟基金會志工,以手語表演歡慶,也表達這個­國度的精神。

讓愛傳出去,它像陽光溫暖我和你,不管有多遙遠,總有到的那一天。

在場的法官與書記官,理解了歌詞意涵,為之動容。

書記官 珍妮佛:「手語的表演,讓人難忘與感動落淚,非常感謝慈濟,花了很多時間來籌備。」

在慈濟人領唱加拿大國歌當中,公民入籍宣示,畫下完美句點。

真善美志工 程驤 加拿大報導
(2015.06.22)



北多倫多聯絡點首次愛灑入籍公民宣誓

2015/06/15  林來亮(濟珣)/加拿大報導

慈濟志工唐嘉濱(本濱)致詞,介紹慈濟在社區的志業,並鼓勵大家積極參與義工服務,盡公民的責任。(攝影者:梁延康)慈濟基金會北多倫多聯絡點於2015年6月15日在烈治文山市的釣魚台國宴與加拿大公民及移民部CIC (Citizenship and Immigration Canada)參與舉辦公民宣誓典禮,共有來自大多倫多地區九十六位移民宣誓成為加拿大新公民。這是今年慈濟在加拿大為第24場次,也是在北多倫多地區首次舉行。

 

由於是北多倫多聯絡點第一次舉辦公民宣誓入籍典禮,大家都充滿期待,在典禮前一天晚上志工們已將會場佈置得莊嚴而隆重。當天一早大家到達公民宣誓會場做好準備,九點後已有移民及家屬陸續抵達會場流覽慈濟佈置區的文宣資料,在完成確認身份手續後隨即由師姊們帶領入坐。

 

在皇家騎警的陪同下,入籍法官Albert Wong (服務加國軍方逾30年,曾出任安省省督的隨從武官長) 進入會場,接著來賓烈治文山市廖立暉、陳志輝議員 Hamilton原住民婦女中心: 原住民Cindilee Ecker-Flagg & Laura Workman, 書記官Jennifer Gayler及慈濟師兄師姊也隨即入場就位。

 

司儀慈濟志工陳嬿文(慮玄) 師姊在早上十時宣佈公民宣誓典禮正式開始,首先由原住民 Cindilee  and Laura歌唱二首原住民歌曲: Traditional woman song 及 Strong woman song。

 

跟著法官致詞勉勵新公民入籍不僅是享受加拿大人的公民權,同時也要擔負起作為加拿大人的義務,在生活中實踐。加拿大重視自由、民主與人權的精神,期待新公民多幫助老幼弱小,多從事社會公益活動。

 

接著由慈濟志工唐嘉濱(本濱) 師兄致詞,代表所有慈濟志工向新公民表示由衷的祝福。籍此機會介紹『慈濟』兩字的涵義及分享志工們秉承慈濟創辦人證嚴上人的教導: 要常懷感恩心服務社區行善助人,回饋本地社會。譬如在老人院關懷長者、為有需要的人提供熱食、清潔街道與公園等等,並簡述慈濟目前在尼泊爾賑災的情況,同時鼓勵大家積極參與義工服務,並且要盡公民的責任。

 

當法官帶領全體新移民與在場來賓一起宣讀誓詞後,96位新公民一一上前從法官手中領取加拿大公民證書並接受來賓們的祝福,每個新公民家庭都獲贈一本四國語文的靜思語作為結緣品,成為加拿大新公民後所收到的第一份禮物。接著由16位慈濟志工以手語演繹 [讓愛傳出去] ,向新公民及其家屬表達愛與關懷的訊息。典禮進入尾聲,法官頒發公民及移民部嘉許狀予慈濟基金會,表揚慈濟參與公民宣誓活動的貢獻。最後由慈濟人文學校林思瑋老師及孫巧珉同學領唱加拿大國歌,公民宣誓典禮在莊嚴感動聲中圓滿結束。

 

儀式結束後新公民與家屬與法官、皇家騎警、來賓等留影紀念這一生中特別的日子,也在現場品嘗享用志工們準備的咖啡、茶水、水果、點心及觀看慈濟佈置區,也與慈濟志工互動,更有新公民感動後填表加入慈濟志工行列。其間訪問原住民代表及加拿大公民及移民部 ( Citizenship and Immigration Canada) 官員:

 

原住民Laura:我很高興參加今天的儀式,這是我第一次參加這樣的活動,我看到了很好的規畫,讓新移民很高興的來這裡,對著充滿誠意的笑容,我很高興能成為其中的一份子。

 

原住民Cindilee:我個人很榮幸能夠參加這個不同感覺的儀式,而且很高興邀請我們做典禮開場的表演,來歡迎新移民,也讓新移民能了解各種民族不同生活的方式。新移民成為公民後,不只是分想知識和專業,而是要學習如何融入社區活動參與義工服務,這是加拿大的精神所在,這就是合作創造更好的環境,在完美中創造更好的未來。

 

皇家騎警(RCMP) Terry Russell : 我喜歡參加這個加拿大重要的儀式,每個新移民在參加這個儀式之後,將是一個新的里程碑,小孩接受教育,成人展開新的生活,而我們提共一個安定的環境,可以實現他們的計畫及夢想。

 

書記官Jennifer Gayler感謝慈濟舉辦了這次完美的公民宣誓,這是一個難忘的儀式,我們有原住民婦女團體做開場的表演,還有手語的表演令人難忘而且感動落淚,非常感謝慈濟花了很多時間來籌備。

 

書記助理Wesley: 今天的典禮非常非常的特別,當我們進入這一個美麗的會場,新移民也感覺備受歡迎,我們很高興能參予這一次儀式,我曾參加多次宣誓儀式,這是我碰到最好的一次,非常的有計畫,動線的安排也非常清楚,手語表演也非常的好,這些義工就像天使一般,而且很有天分,另外原住民也分享它們的文化,一切都是這麼的完美,衷心感謝讓我參與了這次的盛會。

 

法官Albert Wong: 對我而言參加這個盛會是一種榮耀,我也是由移民而成為加拿大公民,96位來自不同國家的移民,你們要以這個國家為榮,這個國家也以你為榮,這是一個多元化的國家,當你成為加拿大人,你也要認知這是你的文化你的傳統,手語及原住民的表演,正是展現我們接受不同文化包括藝術,當我看著手語的表演,我必須拿著紙巾,因為我太感動而流下眼淚,因為有愛才能團結,當你在宣誓儀式中看到來自不同地區的人接受同一個國家的公民證書,自己好像是一個成功的連接者。就好像慈濟及上人教導我們的一樣「頭頂別人的天,腳踩他人的地,就要為當地付出」,我們可以從小地方開始從社區幫助鄰居,協助鄰居的小孩,當你這麼做也就是熱愛這個國家的開始,加拿大是個有禮的國家,當我來到加拿大我是一個非常好奇的小孩,我想做一些事情能幫助別人,我大膽地去嘗試,還有在1976年我參加了陸軍,那時在軍中很少中國人,這段時間培養了我的正義感及責任感,我也將帶領大家往這個方向,這樣才能成就一個國家。

 

慈濟基金會再次感恩加拿大公民及移民部CIC (Citizenship and Immigration Canada)的朋友們及北多倫多地區來賓們大力支持並蒞臨指導,見證新公民入籍活動的心得,尤其北多倫多區的特色為粵語會眾甚多,讓他們多了解慈濟及上人理念,啟發愛與善的循環。感恩。

法官帶領全體新移民與在場來賓一起宣誓。(攝影者:梁延康) 每個新公民家庭都獲贈一本四國語文的靜思語作為結緣品,成為加拿大新公民後所收到的第一份禮物。(攝影者:梁延康)

慈濟志工以手語演繹 [讓愛傳出去] ,向新公民及其家屬表達愛與關懷的訊息。(攝影者:余偉平) 慈濟人文學校林思瑋老師及孫巧珉同學領唱加拿大國歌。(攝影者:梁延康)

 慈濟志工與法官、書記、書記助理、皇家騎警及原住民合照留念。(攝影者:梁延康) 法官Albert Wong接受訪問,分享他的感受。(攝影者:余偉平)

20150616 DaAi Headlines 慈濟在尼泊爾邦加馬帝舉辦大型發放



慈濟在尼泊爾邦加馬帝舉辦大型發放。我們來看看,水懺演繹如何改變志工,­變得更好。

今日新聞提要:
1. 尼邦加往診
2. 尼邦加發放+尼杜眷屬發放
3. 尼大醫王發放+尼賑災臉譜(二)
4. 尼發放擴點
5. 尼淨水器發放

逐戶送達發放單 當地志工助溝通



在邦加馬帝的分送發放單的現場,除了有來自加拿大的慈濟志工協助英語溝通之外,尼泊爾當地志工的協助也發揮了不可或缺的角色,這是因為邦加馬帝有自己的方 言跟口音,如果沒有當地志工的加入,就無法跟災民順利溝通。在發放現場我們看到了中文、英文、邦加馬帝方言、尼泊爾官方語言的層層轉譯與溝通,多方的齊心 協力,讓整場發放多了幾分人情味。

物資發放單的發放現場,場面一度混亂。
慈濟賑災醫療團員 溫素蕊:「 技術上的困難當然是, 他們講的話 我們聽不懂。」

邦加馬帝有自己的方言,沒有尼泊爾志工的幫忙,根本無法溝通。 尼泊爾話學過就忘,協助中英語翻譯的加拿大志工莊立仁發現,還是找當地志工翻譯比較快。
慈濟賑災醫療團員 莊立仁:「 笑容也是很重要啦, 但是我們還是口音, 有一點點 他們聽不懂啦。」


(司機唱名)幫忙唱名的是慈濟賑災醫療團的司機,因為當地人手不夠,他也加入服務的行列。
司機 帕拉卡許:「 (現在流程怎麼樣), 現在很好 我們感覺不錯, 給他們這個號碼牌, 我覺得簡單很多, 他們也很能接受。」

在中國大陸工作過的當地志工,因為會懂得中文,號召了親朋好友一起幫忙。
尼泊爾志工 蘇瑞許:「 謝謝台灣人, 來幫我們。」
尼泊爾志工 桑布拿:「 你們很幫我們, 所以我也想來幫忙。」
慈濟賑災醫療團員 莊立仁:「 剛剛一開始的時候, 只有兩位志工, 到現在已經七八位志工, 覺得說他們會挺身而出, 為他們的故鄉幫忙。」

在每個流程合作無間,這個發放現場就像一扇窗,讓尼泊爾人看見來自世界的關懷;跨國志工的串連,更是讓大愛充滿每個人的心間。

許斐莉 柯信志
尼泊爾報導
(2015.06.10)
夫妻間相處的言行,不僅是直接的身教,也將是子女們的處世範本。
Through their speech and behavior toward one another, parents are actually teaching their children by example, which becomes the model children use in their future behavior.
證嚴法師靜思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