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425 慈濟北多倫多志工參與植樹活動

2015/04/25  黃淑珍、林來亮/加拿大報導

贊助單位的志工們帶領各團體到指定的地點並示範如何種樹。攝影者:余偉平2015年4月25日加拿大北多倫多聯絡點慈濟志工首次參與由列治文山市政府所舉辦的綠化公園植樹活動。活動前幾天大多倫多地區天候異常,氣溫降到接近攝氏零度,下起大雨,偶有飄雪還有冰雹,實在令人十分擔心活動能否順利舉行。幸好植樹當天風和日麗、陽光普照,活動得以順利進行。

【響應世界地球日】---列治文山市廖立暉市議員邀約市民一起參與世界地球日植樹活動,在Richmond Green公園進行。此次活動慈濟北多倫多志工、會眾及北多倫多人文學校家長和學生們共約60人參與。

市民陸續到達集合地點後,贊助單位(Evergreen)首先介紹各參與團體,由廖立暉市議員代表列治文山市政府感恩大家在假日前來參與這個有意義的植樹活動,接著贊助單位的志工們帶領各團體到指定的地點並示範如何種樹。隨即,大人小孩迫不及待自己選好位置,拿起手套和圓鍬,種下一棵棵樹苗。看似簡單的動作,其實每一步驟都要很用心,鏟土面積要適當、鬆土也很重要。

期望樹苗落地生根屹立不搖,大家親手種植的小樹,­綠化Richmond Green公園,是環保減碳愛護地球的最佳活動。種完樹後,大家滿心歡喜,希望未來能參與更多社區相關的環保活動,為大地母親付出自己的愛心。

大人小孩迫不及待自己選好位置,拿起手套和圓鍬,種下一棵棵樹苗。攝影者:余偉平 看似簡單的動作,其實每一步驟都要很用心。攝影者:余偉平

大家親手種植的小樹,­綠化Richmond Green公園,是環保減碳愛護地球的最佳活動。攝影者:余偉平 種完樹後,大家滿心歡喜合照留念。攝影者:余偉平

2015/09/02 新時代電視『大城小聚』訪問慈濟基金會


2015年6月初,加拿大新時代電視台編審鄧惠玲小姐致電北多倫多聯絡點,因緣不可思議,當天值班的林慕德師姊亦是香港移民。兩人在電話中用廣東話溝通無礙。新時代電視台「大城小聚」節目部對慈濟這個團體非常有興趣,尤其是對慈濟的靜思語與手語更是想進一步了解。

 

隔週,因為見習培訓課程需要,許多師兄姊在會所練習「一性圓明自然」,黃淑珍師姊立即邀約鄧惠玲小姐親自到北多倫多聯絡點辦公室了解師兄姊們練習手語的情形。當天晚上鄧小姐隨即做出邀約,期盼師兄姊們能夠在「大城小聚」節目中介紹慈濟。

 

7月6日莊立仁師兄、廖純瑩師姊、黃淑芳師姊、黃淑珍師姊、梁延康師兄一行五人至新時代電視台與鄧小姐做錄影前的深入訪談。兩個小時的訪談後,敲定7月26日進錄影棚攝影。

 

2015年9月2日節目正式播出。

吉祥月愛灑茶會 環保素食護地球

2015/08/23  黃淑珍/加拿大報導

 

利秀英(慈璿)師姊在茶會中分享茹素經驗。攝影者:梁延康慈濟基金會北多倫多聯絡點於8月23日 2:30pm-4:30pm在列治文山市的慈濟會所舉辦吉祥月社區愛灑茶會活動,共有來自北多倫多地區的會眾大德約70人參加,這是今年慈濟在北多倫多地區首次舉行茶會活動。來賓有新市(Newmarket)市議員 Tom Vegh and  LOFT Community Outreach: Chandra Newton (Coordinator) and Inn from the Cold: Brice Maquet (Manager), Justin Duform及慈濟加拿大分會副執行長莊立仁(濟禮)師兄,密西沙加人文學校廖純瑩(慈璟)校長等十餘人參與此活動。

 

兩點後會眾陸陸續續抵達會場,由負責接待的師兄姊們帶領會眾流覽慈濟佈置區的文宣資料及海報,並引導入座。

 

司儀慈濟志工洪桂英(慈璞)師姊在兩點半宣佈典禮開始,首先由加拿大分會莊副執行長致歡迎詞勉勵會眾及師兄師姊們在社區廣結善緣,接著大家觀看慈濟創辦人證嚴法師開示: [悲心平等招吉祥] ,說明農曆七月吉祥月的意義及環保素食救地球如何落實在日常生活中。

 

在[蔬食生活]單元中,分別由利秀英(慈璿)師姊、黃淑珍老師及梁延康師兄分享個人茹素的經驗。自吃素後利秀英師姊從小皮膚敏感的毛病改善許多。黃淑珍老師因為缺乏鐵質導致頭昏的症狀吃素後也有顯著的改善,而梁延康師兄用英文分享吃素的因緣是從兩年前看過一部『生命的吶喊』的影片開始,看到很多動物在不好的環境成長而最後成為人類的食物,慈悲心突然間被喚醒,當天隨即下定決心開始吃全素,而困擾梁師兄多年的腸胃及腹瀉毛病也在吃素後不藥而癒,精神體力亦明顯變好。之後由黃淑珍老師分享蔬食豆干的製作方法。

 

會場視聽組再提供二則影片:[蔬果生活誌:醫師家庭的蔬食革命] 及 [TED - Graham Hill : 我為什麼要在上班日吃素], 讓大家了解全世界都在推行健康素食。茶會中來賓會眾與師兄師姊們一邊品嘗精緻的點心一邊話家常,志工們亦向會眾們奉上靜思茶,讓現場氛圍溫馨感人。

 

茶會尾聲時由六位師姊手語呈現: [讓愛傳出去]英文版Give Love,讓大愛充滿全世界。最後所有來賓會眾及師兄師姊們為今年四月二十五日尼泊爾大地震受災民眾合十虔誠祈禱,並共同發願祈求: [人心淨化、社會祥和、天下無災無難],在彼此祝福聲中圓滿此活動。

 

慈濟基金會北多倫多聯絡點再次感恩來賓及會眾們大力支持並蒞臨此溫馨茶會,感受吉祥月愛灑社區所帶來的正能量,也期待大家常來會所參與慈濟活動,共同來深耕社區。

黃淑珍老師及梁延康師兄分享吃素後對他們健康狀況的改善。攝影者:余偉平(惟平) 志工菩薩們向會眾們奉上靜思茶,讓現場氛圍溫馨感人。攝影者:余偉平(惟平)

來賓會眾與師兄師姊們一邊品嘗精緻的點心一邊話家常。攝影者:梁延康 師姊們手語呈現Give Love《讓愛傳出去》英文版,在場會眾及來賓深受感動。攝影者:梁延康

現場會眾反應熱烈,絡繹不斷地分享對這次慈濟吉祥月愛灑茶會及推廣素食的親切感受。攝影者:余偉平(惟平) Newmarket市議員Tom Vegh 代表Inn from the Cold衷心感恩慈濟北多倫多聯絡點的大愛菜園計劃為本地無家可歸者提供生活所需食物以及愛與關懷。攝影者:余偉平(惟平)
慈濟志工們與Newmarket市議員Tom Vegh(後排左三), Inn from the cold 及 LOFT Outreach 來賓們合影。 攝影者:梁延康


2015/08/23 慈濟北多倫多聯絡點 吉祥月 手語呈現 Give Love 『讓愛傳出去』英文版


2015/08/23 Newmarket Town Councillor Tom Vegh 市議員發言衷心感恩慈濟北多倫多聯絡點的大愛菜園計劃為本地無家可歸者提供生活所需食物以及愛與關懷。

慈濟北多倫多人文學校 2014-2015學年度回顧

深入社區 大愛滿菜園

2015/07/24  張素雯(慮緻)/加拿大報導

6月6日利秀英(慈璿)師姊、鄭月櫻(慈可)師姊與張素雯(慮緻)師姊,莊博雄師兄偕同他有豐富園藝經驗的岳父Yong Yat-Loy前往Inn from the Cold捐贈種植菜園的工具,並一同與原單位有機菜園計畫負責小組:TIM與PETER合影。(攝影者:余偉平)慈濟北多倫多聯絡點自去年移居至列治文山市(Richmond Hill)的辦公室以來,一直致力於深入約克郡社區。今年二月正式與新市(Newmarket)的民間社區團體:遊民關懷巡迴車(LOFT)及遊民收容支援中心(Inn from the Cold)成為慈善夥伴,共同關懷在黑暗角落的遊民們,並定期支援所需物資。經有地緣關係的莊博雄師兄及張素雯(慮緻)師姊與兩團體數月來的積極互動,彼此已經建立起互信的良好關係。

 

在漫長的冬天過後,Inn from the Cold 於春暖花開的五月初向北多聯絡點提出「有機菜園支援計畫」,希望慈濟提供園藝工具及一至二位園藝專業諮詢志工。5月22日該單位負責人BRICE於會議中說明開墾該菜園主要目的有二,一是提供無一技之長的年輕遊民學習園藝技能,以便日後能憑此技能找到工作。二是採收後的蔬果將供應新市遊民熱食發放中心(與該單位同一地點)使用,以降低採買成本,提供更多的餐點給需要的街友們。而開墾的方式將盡量採有機堆肥,雨水收集桶(慈濟提供),充分再利用大自然現有資源,此與慈濟的環保理念不謀而合。

 

為爭取季節種植時效,聯絡點的師兄姊動員起來,協助採買所需工具如除草,扒土工具,水桶及水管,雨水收集桶,蔬果支架等。6月6日利秀英(慈璿)師姊、鄭月櫻(慈可)師姊與張素雯(慮緻)師姊前往Inn from the Cold一同參與整地,播種及除草。感恩莊師兄偕同他有豐富園藝經驗的岳父Yong Yat-Loy前來提供種植技術指導。平日師姊們雖然也曾在自家後院蒔花弄草,但幾個小時下來,還是汗流浹背,但是想到能踩在加拿大的土地上揮灑汗水,落實上人「取之當地,用於當地」的理念,內心的歡喜已經超過身體的疲憊。之後,或是送事先預訂的雨水收集桶,或是送肥料,有願就有力的莊師兄只要有空,就前往Inn from the Cold 瞭解菜園生長狀況。

 

當張素雯(慮緻)師姊於六月份互愛協力會中提出此「有機菜園支援計畫」的構想,眾位師兄姊們都非常有興致。因此6月19日前往LOFT發放時,多位師兄姊一起順道參訪有機菜園,看看經過多日雨水滋潤的菜園是否已冒出新芽,欣喜看到慈濟的LOGO已掛在該單位的牆上。七月份再度探訪時,貼有慈濟LOGO的雨水收集桶發揮功能,灌溉的果實已經長出,慈濟的法船徽章矗立在枝葉茂盛的菜園,慈濟的大愛已經揮灑在這片土地上,為曾有的付出,大家都深感與有榮焉。

 

雖未嚐到蔬果的甘甜,但深知我們正在為北多聯絡點的歷史寫下新頁,法喜的甘甜早已馨香滿懷。期許藉由「綠化的手,慈悲的心,共同做大地的園丁」,將健康蔬食與環保救地球的理念深植人心,共享菜香,心香,法香!北多聯絡點深入社區,大愛滿菜園,歡喜豐收中!


利秀英(慈璿)師姊、鄭月櫻(慈可)師姊與張素雯(慮緻)師姊也興致勃勃用鼓掌的雙手一同參與整地,播種及除草。(攝影者:余偉平) 一個半月以後,在慈濟人的技術指導與原單位有機菜園計畫負責小組的努力下,菜園呈現一片欣欣向榮。(攝影者:余偉平)

今年多倫多夏季多雨,慈濟捐贈的雨水收集桶正好發揮功能,回收雨水、灌溉菜園,將寶貴的水資源還原大地。(攝影者:余偉平) 7月24日 TIM向另一批前往觀賞的慈濟師姊們解釋菜園生長狀況。(攝影者:余偉平)

入人群愛灑公園 人間菩薩大招生

2015/07/14   黃淑珍、黃淑芳(慮覺)/加拿大報導

群眾聚集在慈濟攤位前排隊等候轉動『靜思法輪』,領取結緣品。志工們借機會馬不停蹄解說慈濟四大志業及在社區舉辦的各種活動。(攝影者:梁延康)2015年7月14日慈濟北多倫多聯絡點志工們首次參與由列治文山市議員廖立暉先生在列治文山市公園(Richmond Green Park)舉辦與民有約的社區活動。能夠參加這個活動是經過多次與廖議員良好的互動,包括清掃社區公園、植樹活動、歲末祝福及公民宣誓等等活動後,獲得他的認同,並願意提供慈濟免費攤位,讓慈濟志工們有機會入人群、說慈濟、做慈濟、深耕社區,廣招人間菩薩。

活動前一天,氣象預報將會有百分之百的降雨機率、百分之八十的本市地區會有大雷雨,因此志工們擔心活動會因為天候不佳而無法順利舉行。活動當天,感恩龍天護法庇佑,公園上的天空,雖偶有幾片烏雲飄過,降下幾滴小雨,但另一頭的太陽依舊閃耀。志工們一邊歡喜雀躍的開始佈置場地,一邊喃喃念著佛號,期盼活動能順順利利。志工們有的擺放文宣、有的搬桌椅、有的拉布條,在幾次模擬動線後,我們的攤位很快的在志工們合和互協下完成了。

這次的攤位最有特色的是慈濟帶來『靜思法輪』,讓每一位來攤位上的民眾都可以玩一次,吸引了大批的民眾前來排隊。靜思法輪上總共有20格,除了最吸引小朋友注意的糖果和棒棒糖之外、還有大小不同的靜思語書籤、感恩吉祥吊飾與最大獎五國語言靜思語本。這個構思來自於加拿大副執行長莊立仁師兄給的建議,莊師兄有舉辦過無數次大型活動的經驗,知道如何才能吸引一般民眾的目光。北多倫多志工們對這個點子紛紛讚嘆不已。

參與轉『靜思法輪』遊戲的民眾,不論轉到什麼樣的獎品,都是歡喜接受。但是在無數的攤位之中,慈濟志工們除了帶來歡樂的遊戲之外,將靜思語的好話一句融入到活動之中,讓許許多多收到靜思語書籤或靜思語本的民眾們感動不已。一句勵志的話可以影響人的一生,讓原本只是歡樂氣氛的活動,帶來了一絲絲人文的氣息。

因為動線安排得宜,每一位參與完轉『靜思法輪』的活動後,都會來到看板區,聽志工們一一介紹慈濟。除了為九月份開學的人文學校招生,志工們也詳細說明在尼泊爾地震發生後,加拿大慈濟人如何啟動在大統華超市募款、與全球醫援會(Global Medic)合作打包物資、志工們並飛越半個地球親自前往尼泊爾參與賑災發放,有許多現場民眾們聽完後都感動不已,留下個人資訊表示願意在未來參與慈濟的活動,以更加了解慈濟。志工們同時也趁此機會,廣邀民眾們參加即將在北多倫多聯絡點舉辦的七月吉祥月祈福茶會。

當天的活動時間雖然只有短短的三個半小時,但是來參與轉『靜思法輪』超過300人次,平均不到一分鐘就有一個人來到慈濟攤位,最難得的是超過百分之八十的民眾是從來沒接觸過、也沒聽過慈濟的人來參與,讓當天參與介紹慈濟活動的志工們心中都充滿了法喜。

慈濟志工張素雯師姊(左)將五國語言靜思語本送給轉動『靜思法輪』得獎的民眾結緣。黃淑珍師姊(中)用心向民眾介紹靜思語及吉祥月活動。(攝影者:余偉平) 北多倫多人文學校林來亮校長協助民眾填寫新學年註冊報名表。(攝影者:余偉平)

從尼泊爾賑災回來的黃淑芳(慮覺) 師姊分享慈濟在國際賑災的經驗。(攝影者:梁延康) 承擔人文真善美的余偉平師兄推廣慈濟不遺餘力。(攝影者:梁延康)

慈濟志工們與在場民眾良好互動。(攝影者:梁延康) 活動舉辦人列治文市廖立暉市議員與慈濟志工們合影留念。(攝影者:梁延康)

誠之情誼 懇切互動 親師生零距離

2015/04/26  張素雯(慮緻)/加拿大報導

課室外內容豐富的教學看板。(攝影者:余偉平)慈濟北多倫多人文學校教育園丁,在播灑善的種子、用愛灌溉、勤耕福田,近七個月之後,展現靜思語教學成果的「懇親會」正式登場!為了讓有多位子女就讀人文學校的家長們有機會全程參與每個孩子的懇親會,也希望開放給更多的新生家長參觀,因此本學年度的懇親會特別分為4月19日與26日兩日,四個梯次進行。十五位教師個個用心策劃五十分鐘的懇親會,努力營造歡樂、溫馨、感恩與愛的環境,期許拉近親師生間距離,讓靜思語的美善深植每個人的心田,並以靜態教學看板鋪陳學生作品。讓家長一走進校園,即感受到全體師生們的誠之情誼。

教學質優  家長踴躍出席

學校成立第二年,學生人數已超過300人,可見家長們對慈濟人文教育有相當的認同。出席人數190位家長的踴躍度看來,全體教育團隊的努力亦受到家長們的肯定。雖然「量」不是我們的教學目標,但是因為我們的「優質」教育理念,家長們是以一傳十,十傳百地邀約參加一年一度的盛會。

教學看板 引人入勝

一早,校園就被教學看板妝點得多采多姿。有學生們一學年下來努力進取、快樂學習的精彩照片;幼兒班更是把班級參加慈濟歌選活動的班級獎狀當成最大的裝飾;再配上老師們巧思自製的花朵、小魚加上靜思語字條…每幅看板都有相當豐富、真實的內容,總能讓家長們欣賞到每個親親寶貝的成長足跡!從小班的學習當愛心小天使,當「懂事長」,到中高年級的作品集,孩子的表現多樣化,老師都能發現每個孩子的優點,用心創意。心素食儀的菜單也是成果展現,義工訪問,漫畫比賽,任何在認錯卡,感恩卡,細心卡上的筆跡等等;只要學生願意,學校有的是舞台讓孩子發揮,充分將靜思語「多做多得」完美詮釋。

生活常規從小教起   愛的互動綿延不息

生活常規從小教起,幼小兩班的老師最了解。因此懇親會都以慈濟三好「口說好話,心想好意,身行好事」為主軸。不論是「大嘴巴與小嘴巴的故事」或是分享前陣子網路瘋傳的【3*5 好難】影片,家長們除一邊哈哈大笑之後,也能在省思與靜思中回答問題後,體會到生活中眾多瑣事,也和孩子們學習的「慈濟三好」有莫大關聯,瞭解到在教育孩子的當下,除了要教會孩子懂事、識字之外,更要注意自己的身行口意,讓孩子健康快樂成長。幼小班老師應該得最佳演員獎,蔡美貞老師雖然感冒,喉嚨沙啞,依舊賣力帶動,唱做俱佳,林思瑋老師讓孩子畫好的愛心送給爸爸媽媽。老師們也讓小朋友用小手表孝心,雖然有的動作生疏,但看著孩子賣力搥背的模樣、對爸媽說感恩的羞怯、恭敬奉茶的姿態,無一不討人歡喜,相信在父母親的心中,也都湧起一股暖流,感動在心頭。

幼大誠正兩班剛在三週前的加東教育人文營攜手合作環保的主題,這麼精彩的活動設計,當然要呈獻給自己班上的孩子們。透過「樹快樂,人就快樂」,「人要知福,惜福,再造福」等靜思語通關密碼,帶動親子如何與山林共舞。講述故事時,家長們也加入戲劇講述,小朋友則帶著道具忠實演出,年紀雖小,藉由感人的「勇敢的那魯灣」音樂MV,孩子們跟爸爸媽媽們靠得更近,最後一起完成「感謝大地,保護地球」的親子創作。環保教育從小開始紮根,也連帶影響整個家庭,家長們對老師的豐富教材、盡心準備感動不已!

合心合力  知福惜福

二、五及六年級的老師們都覺得應該教育身處福地的加拿大學童「惜福且知足」,「人人合心,創造幸福」。

二誠的張老師表示加拿大的孩子太幸福了,幸福到不知道世界上有著許多被遺忘的角落。所以藉由「舊鞋救命」與「珍惜食物」的影片,除了知道台灣人的愛心無遠弗屆,更給在場的親子們一場震撼教育。珍惜所有,心動不如馬上行動。孩子們在紙上寫下小小承諾,我要如何愛護地球,珍惜資源。在場所有家長都是見證!

加拿大是個多元化,種族融合的社會,彼此能合心,才能共創美好的社會,五誠今年在全班一致努力下,榮獲全校「HELLO有禮」第一名的殊榮,隋老師藉由親子以筷子撿豆的趣味競賽,讓同學們重溫當時合心和氣互愛協力的氛圍。

六年級黃老師讓孩子先想想自己因何快樂幸福,再以分組「知福組,惜福祖,造福組」活動瞭解見苦知福的真義,更用四格漫畫表達如何完成幸福三部曲。

不分年齡  孝順不能等 !

七歲的孩子是該懂得體貼父母的心,因此兩班一年級的老師們皆以「子女要讓父母安心,對父母要知恩,感恩,報恩」來提醒學生,想想一年級的我能為爸爸媽媽做些什麼。黃老師以「愛的兌換券」讓孩子及時付出,或以童稚歌聲唱「孝順不能等」娛樂雙親,都能達到近距離溝通。只要有心,父母都開心!同樣是第一年任教的呂老師,經由懇親會中看到孩子長大成熟,充滿自信的表情,以及最後家長們支持鼓勵的掌聲,深受鼓舞,更支持她在教育這塊園地繼續堅持、繼續努力。

三四年級的程老師與黃老師讓親子組隊同心接受考驗,不論是給孩子表現的靜思語尋字遊戲,找出所有的字:「對父母感恩的孩子最有福」, 連成一個心型圖案,再將它送給爸爸媽媽以表達自己對父母感恩心,或是親子一起完成學習單,由學生舉手搶答,讓家長重溫當學生課堂上的氣氛。家長的認真態度,親子之間會心默契的微笑,愛已在彼此心中交流。會後,更要將對家人的承諾投入當場製作的「愛的撲滿」,到期末時,帶回學校比賽誰做得多,確實達到生活實踐。靜思種子就此深植孩子心田!

進修一邵老師以日前尼泊爾發生的大地震,點醒孩子,人命在呼吸間,要多珍惜與父母相處的時間,最直接的實踐方式就從整理自己房間開始。進修二李老師以「讓孩子記錄媽媽每天說話的時間以及自己跟父母說話的時間」開場, 再以網路故事「一碗麵」引導學生明白輕率隨性會讓父母煩憂。要懂得「善體親心」,減少父母操心也是孝順。

生命教育  把握當下  

進修三四學生在人文教育多年薰陶之下,家長們與老師都是老朋友了,當天韋明欣媽媽一早已在教室門口等待,還帶來數杯咖啡與其他家長分享,孟澤媽媽則是帶來麵包點心與飲料分享,展現慈濟大家庭中可愛又貼心的一面。而要給即將畢業的學生什麼樣的禮物呢?黃老師給予「生命教育」的殷殷教誨!

大孩子們起初還不以為意,但經過體驗,加上故事:每個人寫下生命中最重要的十五個人後,但隨著一件件意外狀況的發生,一個一個生命中重要的人必須離開自己的時候,兩位媽媽已經眼眶泛紅了,因為體認到隨著時間的流逝,生老病死是每個人必經的過程,而明欣媽媽到了最後根本無法做任何決定。上人說:「不知道是明天先來,還是無常先到?」希望回家後,每個人都可以拿起電話,打給名單上的每一個親朋好友,告訴他們我愛你或是很想你,做最溫馨的生活實踐。

今年的懇親會因家長的支持與肯定,帶給所有教育團隊滿滿的信心,繼續為下一年度做準備,暖暖的愛將源遠流長。校方的誠之情誼,與家長懇切互動,懇親會再次讓親師生「零距離」!

幼大誠班遊戲『冰山融化』,親師生樂在其中,體會環保的重要性。(攝影者:梁延康) 六年誠班老師分享知福、感恩、再造福。(攝影者:梁延康)

孩子們跟爸爸媽媽們一起完成「感謝大地,保護地球」的親子創作。(攝影者:陳品安) 親子們來一個快樂的擁抱(攝影者:余偉平)

幼小正學生們奉上慈濟三好茶給父母親。(攝影者:梁延康) 五年誠隋老師藉由親子以筷子撿豆的趣味競賽,讓同學們重溫當時合心和氣互愛協力的氛圍。(攝影者:莊博雄)



加入大愛行列

歡迎您。加入慈濟會員
將善念升起的剎那,化為永恆的善行!

如何成為慈濟會員?

您是否經常覺得很想助人,卻找不到合適的方式?
因此,忙碌中,一再讓這樣的善念,擦身而過、升起又降落,
卻一直沒有真正去幫助到人?舉手之勞就能成為慈濟「會員」,
千萬別再讓這次助人的機會溜走了!

 

何謂「會員」?
願意長期捐款護持慈濟志業者,即是慈濟會員。

 

怎樣成為「會員」?
請與慈濟加東分會各辦公室聯絡:

慈濟加東分會 多倫多辦公室
Tzu Chi Foundation -- Toronto Office
171 Delhi Ave., Toronto, Ontario M3H 1A7, Canada  (Hwy 401 & Avenue Road)
Tel :( 416) 886-8886
Email : Email住址會使用灌水程式保護機制。你需要啟動Javascript才能觀看它
慈濟分會  西多倫多聯絡處
Tzu Chi Foundation -- West Toronto Office
5555 Eglinton Ave. West, Unit 219, Etobicoke, Ontario M9C 5M1
, Canada
Tel :(416)621-7996
Email : Email住址會使用灌水程式保護機制。你需要啟動Javascript才能觀看它
慈濟分會  北多倫多聯絡點
Tzu Chi Foundation -- North Toronto Office
20 Wertheim Crt, Unit# 21, Richmond Hill, Ontario L4B 3A8, Canada
Tel : (647) 931-3092
Email: Email住址會使用灌水程式保護機制。你需要啟動Javascript才能觀看它
慈濟分會  渥太華聯絡處
Tzu Chi Foundation -- Ottawa Office

58 Antares Drive Unit 9, Ottawa, Ontario, K2E 7W6, Canada
Tel : (613) 218-4660

Email : Email住址會使用灌水程式保護機制。你需要啟動Javascript才能觀看它
慈濟分會  蒙特婁聯絡處
Tzu Chi Foundation -- Montreal Office

3988 Wellington Street, Suite 1, Verdun, Quebec H4G 1V3
, Canada
Tel : (514) 844-2074
Email: Email住址會使用灌水程式保護機制。你需要啟動Javascript才能觀看它

社區志工

 
太平慈濟人以行動響應世界環境日走入社區掃街。圖:74歲環保志工李阿幼阿嬤,前一陣子因心血管疾病住院治療,出院才一個多月,趁著體力稍為恢復之際,就來參加掃街活動。攝影者:楊榮書

 

我們的社會需要「復古」恢復傳統社區的溫情。談「情」,不一定是血緣之情,而是清淨的「覺有情」;若能在社區裏提倡敦親睦鄰,讓周遭孤苦無依的人得到細心的照顧、在急難來臨時相互幫助,社會就會處處充滿溫暖。
~證嚴上人

1980 年代中期到90年代中期的十年間,台灣經濟蓬勃發展,創造出空前的物質富裕時代,建立了世界所稱譽的「台灣經濟奇蹟」;許多因而致富的人,在物質欲望、金 錢遊戲中迷失心靈,精神空虛,價值混淆,道德淪喪;在脫序的社會中,人們經歷了物質追求的虛幻,漸漸希求心靈層面的依歸,使得社會所需要的慈善工作已不同 以往。

慈濟因應時代需求,針對不同族群、不同社會議題,而規畫不同方案,結合多元的志工文化,輔導陪伴案家,由「治標」深入「治本」,實質的濟世行跡,更獲大眾肯定。

早期慈濟委員的組織模式,以各個慈濟委員透過人脈介紹慈濟;1997年開始,證嚴上人毅然改變型態,推展「社區化」志工編組方式,重新整編慈濟委 員和慈誠。讓厝邊鄰里得到及時關懷,帶動鄉親加入志工行列,一起投入掃街、資源回收、關懷老人、照料貧戶,也舉辦婦女成長班、親子成長班,或是健康照顧、 茶會活動、愛灑人間等,以凝聚社區民眾的感情。

愈來愈多的社區居民,也會主動撥電話到慈濟會所,表達想當志工的意願,有人利用上班前,到 慈濟會所擔任清掃的「福田志工」,到鄰近的環保站做「環保志工」;有活動可當廚房的「香積志工」、擔任記錄或攝影的「人文志工」,或是在校園投入「大愛媽 媽」行列……。無論以任何功能加入慈濟志工行列,皆回歸於社區,此即是「社區志工」。

「社區化」志工的功能,在1999年的九二一大地震中,得到充分而有效的發揮 ─
凌 晨一點四十七分地震,慈濟人警覺災變不小,全台各分會、聯絡處,如一張緊密的聯絡網,立刻動員伸展開來。兩點半不到,慈濟人已出現在松山「東星大樓」和新 莊「博士的家」的災變現場協助救災。三點,慈濟台中分會救災中心成立;清晨五點半,在各個災變現場,慈濟人率同當地社區居民已開始供應熱騰騰的早餐…

九二一大地震,雖然震盪出台灣空前慘烈的災情,卻也激盪出人們最沸騰無私的同胞愛。尤其慈濟因為過去國際賑災累積的經驗,加上慈濟人與社區民眾密切互動,熟知社區人力物力資源,遇到緊急災難,才能掌握災情,蒐集資訊,快速回報,普遍而落實的發揮救援的最高效率。

「社 區志工」制度的推動,實踐儒家「里仁為美」的理想,藉由志工自主性的經營建設社區,例如志工主動發起「靜思語好話一條街」活動,拜訪社區大樓、商店及學 校,張貼靜思語海報;如此,必可使社區為人人安居、具有仁風之所,也能建立起各社區間互相聯誼救援的網路。當人人心中善念被啟發了,人心終將淨化、社會終 將祥和,而世界和平終有來臨的一日。

》歡迎您加入慈濟社區志工行列,請就近聯絡:
慈濟會所 洽詢電話
多倫多支會 (416) 886-8886
西多倫多聯絡處 (416) 621-7996
北多倫多聯絡點 (647) 931-3092
蒙特婁聯絡處 (514) 844-2074
渥太華聯絡處 (613) 218-4660

能捨一切諸難捨 頭目髓腦悉施人
(摘自無量義經德行品)

環保

近年來全球氣候異常,導致災害頻傳;科學家用心研究分析得到共同的論點,主因來自人為嚴重污染大自然,造成溫室效應所致。如何減緩災難發生?我們又能為大地做些什麼?為未來子孫做些什麼?

「環保」,是唯一答案!這需要帶動、啟發人人愛心,亦必須身體力行,才會有成效。

環保志業緣起

攝影者:顏霖沼

 

1990年8月23日,證嚴上人應吳尊賢文教公益基金會之邀,於台中新民商工演講。清早出門,見夜市收攤後,街上卻留下大量垃圾。演講結束,看到大家用雙手熱烈鼓掌,便說:「請大家把鼓掌的雙手,用在撿垃圾、掃街道、做資源回收,讓我們這片土地變成淨土;垃圾變黃金,黃金變愛心」。

上 人一句輕輕的呼籲,住在台中豐原的楊順苓小姐隨即起而行動,在鄰里之間推動「資源回收,贊助慈濟」。同年9月上人再度行腳至慈濟台中分會時,楊小姐向上人 說明落實環保的點滴。於是,慈濟人自此紛紛響應環保的善舉,從社區出發,在社會各角落從事資源回收,身體力行闡揚「惜福愛物」的觀念,並帶動左鄰右舍共同 愛護地球。

慈濟環保志工,不分年齡、階層、背景,人人視街頭為修行道場,不畏髒亂、不辭辛勞,低頭彎腰,為愛護地球環境而無私付出;為此,上人尊稱他們是「環保菩薩」、「清淨菩薩」,「擁抱地球的菩薩」、「呵護大地的菩薩」或是「常不輕菩薩」。


與地球共生息

慈濟除了環保志工的投入外,在各項建設中更融入環保概念,所有建築特色,皆以愛護環境大地為優先考量。早年在尋覓慈濟醫學院校地時,曾有人願意提供花蓮鯉魚潭附近土地,上人婉拒了,理由是:山水極美,不忍破壞。

1999年九二一地震過後,證嚴上人不斷宣導一個觀點:「地球是一個大乾坤,人體是一個小乾坤。」大、小乾坤道理相同,假如人體血流不止,就會危及性命;挖山鑿洞就像開腸剖肚的 手術,挖到水脈如傷及血管,都會讓大乾坤生態的健康一寸寸受到破壞,美好大自然被人為無限制地開發,好比健康者遭受無病開刀,讓人不忍與擔心。

森林是地球的肺部,人的肺部若是濁氣排不出,氧氣吸收不夠,健康就會亮紅燈。種樹是為保護大地之母的肺部功能,樹木納垢吐新,可平衡空氣及維持萬物生命;亦能涵養水分,根部可抓緊地表土壤不被沖刷,是水土保持的重要關鍵。

人的皮膚能在炎夏正常排汗、宣洩體熱,寒冬吸收熱能,自我調節。大地亦同,若地表都被水泥及柏油覆蓋,水分不能回流入土,地底熱氣無法向外宣洩,就無法發揮呼吸、排水、散熱的功能。

為此,在慈濟建築中, 必定會大量植栽草樹,鋪設連鎖磚,讓雨水滲透入土,讓大地呼吸,同時水資源也能獲得循環再利用;另外,設置雨水回收系統和各項節水設施,以應用太陽能輔助 裝置的熱泵系統取代傳統鍋爐設備,使用太陽能路燈等,以達到節約能源之效應。再則,建築物配置上,重視自然採光與通風,節約電燈耗能,減少或不用冷氣,讓 人與大自然相處,也與地球同生息。


善護大地淨心靈

證 嚴上人說:「救世要先救心;想影響天地,則先影響心地。」人人都希望自己身體健康,亦盼天下無災難、風調雨順,這一切都需要從自我心靈做起;環保就是調養 大地、修行心地的功夫。「愛護我們賴以生存的地球,是責任也是使命─身行環保,保護生態,作大地的農夫;不受欲念束縛,知福、惜福、及時造福,作心地的農 夫。人人用心照護大地與心地,才能平安與地球共生息。」

從大地環保到心靈環保,慈濟倡導健康飲食,多吃蔬果,少葷食,使用公筷母匙,注重餐桌禮儀,推動「心寬無煩惱,素齋疾病少,食物重環保,儀禮氣質好」(心素食儀)的生活觀。將生活基本需求的飲食,提升到心靈精神層次。

環保意識落實日常生活,深印在思想觀念中,常存對大地的疼惜之心,為降低溫室效應,上人遂呼籲大眾生活中減少「碳足跡」,倡行「簡約」的生活,提升道德觀念,積極推動「克己復禮」運動。

「克己」,就是克服自我欲念;若是人人不能克制自己享樂的欲望,處處浪費資源,不僅損害個己的身體,也對地球造成損傷。「復禮」,人與人之間美在哪裡?就是「禮」,有禮才能表達出自我的修養,朝向有禮的社會邁進,提升人文氣質,復興尊師重道、孝道等傳統禮儀。

若能如此,相信未來的生態定會改變,人人愛心共聚,溫室效應、異常氣候,都會慢慢地緩和,社會也能一片呈祥。
多原諒人一次,就多造一次福;把量放大,福就大。
To forgive once is to be blessed once. The more we forgive, the more we are blessed.
證嚴法師靜思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