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9/16 -- 第41屆康山嘉年華回顧 (41th Thornhill Village Festival)




今年是康山嘉年華會(Thornhill Village Festival)第四十一屆,適逢加拿大建國150週年,慈濟基金會北多倫多聯絡點把握好因緣,落實社區,第二次參加位於加拿大萬錦市的康山嘉年華活動,入人群推廣慈濟四大志業八大法印,推廣蔬食及「111世界蔬醒日」,提供中醫義診及人間菩薩大招生。有別於去年的嘉年華會下一整天大雨,今年的康山嘉年華會陽光普照、風和日麗,吸引大批市民來參與活動,氣氛熱鬧,一起度過輕鬆愉快的一個星期六。

2017/09/20 接獲請求速馳援 打包組裝淨水器




艾瑪風災,重創加勒比海島國,九月初,加拿大慈濟人與非政府組織「全球醫援會」,送出清潔用品和淨水器到災區(9/9),這其中,也包括荷屬聖馬丁,荷屬聖馬丁慈濟志工,朱細芳,在收到物資後(9/13),立即發簡訊,向住在加拿大的姐姐朱少玲,表示感謝,同時也希望能再有淨水器送達災區,加拿大慈濟志工,一接到消息,立即動員,主動出資,準備了五百份的淨水器,要再透過全球醫援會,送到荷屬聖馬丁(9/20).

【加拿大 密西沙加】

五十八位志工,再次為艾瑪風災災民,動了起來,分成三條動線,打包組裝淨水器的材料和必要的清潔用品,這是荷屬聖馬丁慈濟志工朱細芳,透過通訊軟體,向住在加拿大的姐姐求助的物資。

慈濟志工 朱少玲:「妹妹(朱細芳)現在在那邊,自己屋子有受損,在那個時候,她還不忘記自己是個慈濟人,她應該要做應該做菩薩道的事。」

九月初,全球醫援會和慈濟合作,將物資送往,艾瑪風災災區,其中也包括聖馬丁。

【聖馬丁】

聖馬丁慈濟志工 朱細芳:「慈濟的師兄師姊,能拿到這些物資我很高興,感謝湯尼和羅伯把這些帶來。」

【加拿大 密西沙加】

表達感謝,但提到還是不夠災民使用,加拿大慈濟志工,一得知訊息,不只是動員人力打包,也出錢購買材料,朱細芳的大兒子,因擔憂衛生問題,先離開了災區,但依舊掛心在災區的親友,知道要送淨水器到聖馬丁,特地帶著家人一起來幫忙,大家分工合作,五百份物資,順利送上飛機。

慈濟志工 莊立仁:「這裡面的濾心可以,讓五個人的家庭可以用一個月,濾心是陶瓷做的,現在我們看到有五百個單位,我們會在這兩天之內,會運到聖馬丁。」

距離災區,加拿大,雖遠在千里之外,但只要能做到的,他們全力支援。

真善美志工 黃淑芳 肖南 加拿大報導
(2017.09.23)

公民宣誓慶國慶 宣揚慈濟真善美

2016/07/01  黃淑芳(慮覺)/加拿大報導

2016年7月1日加拿大建國149周年慶,慈濟北多倫多聯絡點與加拿大公民與移民部在列治文山市釣魚台宴會廳舉辦了一場別開生面的公民宣誓典禮。攝影者:梁延康2016年7月1日加拿大建國149周年慶,慈濟北多倫多聯絡點與加拿大公民與移民部(Citizenship and Immigration of Canada,以下簡稱CIC)在列治文山市釣魚台宴會廳舉辦了一場別開生面的公民宣誓典禮。

來自27個國家、一共95位新公民在今天成為加拿大的新成員。每位新公民都是攜家帶眷、或是由好友陪伴前來,一同見證這麼有意義的一刻。所以,雖然只有95位新公民,但是與會的來賓有將近三百人,比起在一般的日子舉辦公民宣誓多了將近三分之一的家屬。

為了今天這場盛會,能夠在更多的不同族裔的新公民面前宣揚慈濟美與善的理念,早在半年前就要先向CIC提出申請,但是因為申請的單位眾多,要等到5月中旬才能確定是否有申請上。當5月中旬收到申請成功的確認信函時,許多師兄姊都雀躍不已,因為能夠在這麼特別的日子,向這麼多不認識的人介紹慈濟、介紹加拿大尊重多元文化的精神,真的是再有意義不過了。

從6月初就陸陸續續收到許多貴賓的回函,有列治文山市的國會議員 (MP Majid Jowhari) 、多倫多區的國會議員譚耕、列治文山市的陳志輝市議員等確認當天一定會來共襄盛舉。而三位貴賓在今日致詞時,不約而同都提到加拿大這個國家對多元文化的尊重。而慈濟加拿大分會副執行長莊立仁(濟禮)師兄致詞時,一開場帶來中、英、法、尼泊爾語等多國語言的問候語,博得了滿堂彩,並提及了上人「頭頂別人的天,腳踏別人的地,必須要回饋當地社會」的理念,也鼓勵所有的新公民一起來做好事、當志工。

公民入籍法官黃嘉勝 (Albert Wong) 開場致詞時,感恩慈濟志工的付出,在典禮過程中數次提到慈濟志工的精神理念值得所有新公民學習。攝影者:梁延康而此次的公民入籍法官黃嘉勝 (Albert Wong) 也是去年在同一個地方與慈濟主辦公民宣誓時的法官,對慈濟非常的了解與認同。除了一開場致詞時,感恩慈濟志工的付出,在典禮過程中數次提到慈濟志工的精神理念值得所有新公民學習。而對於今天開場慈濟志工再度邀請原住民代表Cindilee Ecker-Flagg 與Gord Flagg夫婦帶來的傳統歌曲演出,更是感動我們對弱勢團體的關懷與付出。

在頒發新公民證書時,法官邀請了所有與會貴賓一同恭喜祝賀新公民,莊立仁(濟禮)師兄也代表慈濟送上五國語言靜思語本,期盼一句句的靜思好話能夠淨化人心,讓我們的社會可以更祥和。

緊接著由師姊們與慈濟人文學校的孩子們帶來「讓愛傳出去Give Love」英文版手語呈現,整齊劃一的動作、優美的隊形,讓所有的來賓感受到慈濟手語之美所要傳遞的大愛。在人文學校學中文的孩子曾經學過中文的手語,這次是第一次學英文的手語。每個孩子都覺得非常新鮮,當然,在加拿大長大的孩子英文一定比中文好,所以學起來比師姑們快得多了。林婕與林妤兩位同學都想起多年前自己宣誓成為公民的的情形,多年之後,能夠再度參加這樣莊嚴又歡喜的場合,都覺得非常有意義。

活動的最後是全體的與會來賓一同高唱加拿大國歌O' Canada,由人文學校的孩子們站到台前領唱英法文版國歌。看著一群大大小小,可愛的孩子們右手放胸前,高聲引吭,唱出加拿大的國家認同與文化傳統,這個畫面真是令人感動,也為這場典禮畫下最美的句點。

 

典禮結束後,許許多多的新公民歡喜地享用茶點,排隊的過程中,紛紛向慈濟志工們表達感謝之意,今天的這場典禮將會是一生中最美好的回憶之一,因為有這麼多不認識的志工,一起為自己人生中重要的一場活動無私的付出。

公民宣誓開始。攝影者:余偉平 莊立仁(濟禮)師兄也代表慈濟送上五國語言靜思語本予新公民。攝影者:余偉平

慈濟加拿大分會副執行長莊立仁(濟禮)師兄致詞。攝影者:余偉平 師姊們與慈濟人文學校的孩子們帶來「讓愛傳出去Give Love」英文版手語呈現。攝影者:余偉平

 

公民宣誓典禮場地莊嚴。攝影者:甄月群 師姊們與慈濟人文學校的孩子們帶來「讓愛傳出去Give Love」英文版手語呈現。攝影者:梁延康

由人文學校的孩子們站到台前領唱英法文版國歌。攝影者:梁延康 新公民歡喜地享用茶點。攝影者:梁延康

志工與貴賓們大合照。攝影者:余偉平

金星老人公寓浴佛儀式與慶祝母親節的活動

2017/05/15  黃淑芳(慮覺)/加拿大報導


長者正在浴佛。攝影者:余偉平前一天剛忙完社區的三節合一活動,七位北多倫多聯絡點的慈濟志工隔天馬不停蹄的前往長期關懷的金星老人公寓舉辦小型的浴佛儀式與慶祝母親節的活動。

 

聽著志工們解釋獻燈燭代表著祈求內心光明、禮佛足代表著清淨內心、接花香代表著領受到佛陀的德香、法香、心靈之香,長者們認真的聆聽,動作雖然緩慢,但是那份虔誠恭敬心,令在場的志工們都很震撼。

 

浴佛結束後,由黃淑芳師姊簡單分享了去厄瓜多賑災的心得分享,在觀看影片的過程中,突然一位眼眶泛紅的長者(Victoria)詢問「那些災民拿到支票後,要去哪裡領?」原來,這位長者是會說西班牙語的,所以影片中災民的一字一句都感動著她,而看到災民生活環境的狀況,她只希望那些祝福金可以早一點幫助到那些災民,所以,對於為什麼是支票,而不是給現金?在場的許多老人家都有疑問。但是經過黃淑芳師姊的解釋300、400、500、800元美金對當地來說是一筆「很大」的金額後,不指長者們,連一旁的志工們都點點頭,覺得這些錢安全的到達災民手上才是最重要的。

 

分享完厄瓜多賑災的心得後,黃淑芳師姊邀約所有的人一起來,用「愛與關懷」這首英文版歌曲加上手語,為所有厄瓜多的鄉親們祈福,期盼他們可以透過慈濟在當地的以工代賑的愛心帶動之下,開啟愛與善的循環,整個社區早日讓生活回到正常的軌道。簡單的四句英文歌詞,優美的旋律,許多長者都還記得去年志工們曾經分享過這一首歌。雖然有些手語動作並不熟悉,但隱隱約約地老人家們都還會哼出旋律來,在現場的氣氛充滿了溫馨與祝福。


黃淑芳師姊簡單分享了去厄瓜多賑災的心得。攝影者:余偉平 「愛與關懷」的英文版手語互動。攝影者:余偉平
 

在「愛與關懷」的英文版手語互動後,緊接著是由林思瑋師姊分享康乃馨製作。一開始覺得很有難度的長者們,在一步一步的分解動作後,原本沒有信心完成的,都睜亮了眼睛。隨著一片片、一層層的花瓣被撥開,再纏繞一圈又一圈的花莖,皺紋紙的薄度挑戰了長者們的手力。許多位長者一邊做一邊說:「這真是最好的手指運動啊!」這句話也深深影響了年輕志工的心,原來,看似容易的動作,對年齡大的人來說真的很難,也讓我們體會到回家後,對自己家裡的長輩應該要更有耐心的陪伴。而邱玉亭師姊陪伴著一位長者製作康乃馨時,從一開始老人家覺得太難而不太想做,到完成一朵後,欲罷不能的要求還要再做一朵,看到原本面無表情的老人家,心情轉變成開朗自信的笑容,讓玉亭師姊直呼太神奇了,也算是真正體會到什麼是「手工藝品療癒法」。

 

活動的尾聲,由朱少玲師姊雙手奉上結緣品「壽桃」。老人家們看到這個造型新奇的麵包,都覺得很新奇。當然,在聽過「壽桃」的意義後,更是覺得很驚豔。中國的一些傳統文化意義,對西方的人來說,真是太不可思議了,也幫老人家們在今天的三節合一活動中,融入了更多知性的元素,讓所有人都像是經歷了一次的知性之旅喔!

林思瑋師姊分享康乃馨製作。攝影者:余偉平 長者們用心製作康乃馨。攝影者:余偉平

邱玉亭師姊陪伴著一位長者製作康乃馨。攝影者:甄月群 老人家心情轉變成開朗自信的笑容。攝影者:甄月群

林思瑋師姊向長者們介紹「壽桃」的意義。攝影者:余偉平 由朱少玲師姊雙手奉上結緣品「壽桃」。攝影者:余偉平

慈濟北多倫多聯絡點 深入社區灑播愛的種子

2016/07/12  張素雯(慮緻)、梁延康(惟禮)/加拿大報導

志工以靜思語卡跟市民結善緣,佈善種子。(攝影者:余偉平)@夏日炎炎推廣人文教育好修行

 

由於全球暖化,多倫多的夏日也日漸炎熱。2016年7月12日,在炎炎夏日中,慈濟北多倫多聯絡點的師兄姊頂著驕陽,卻抱著雀躍無比的心參與列治文山市Richmond Green Park 公園愛灑活動。希望透過這次活動,接觸社區民眾,廣招人間菩薩。

 

活動在五點鐘開始,而慈濟志工們早在三點半就已經到達公園開始搭帳篷,擺設海報,佈置攤位,將慈濟人文呈現出來。這是北多倫多聯絡點志工第二次參與由列治文山市議員廖立暉(Castro Liu)舉辦一年一度的與民有約公園BBQ活動,估計約有3千市民湧入公園。

 

夏日傍晚時分,正是全家扶老攜幼出遊的好時刻,慈濟北多倫多人文學校張素雯校長也動員師生們一起參與活動。展開人文學習大招生。人文學校畢業學長丘凌與在校學妹們林妤、林緹和林彤配合師姑們的指示,引導民眾參與轉盤遊戲,藉著介紹慈濟與人文,也享受人人有獎的樂趣。

 

遇有學齡的小朋友與家長,就引薦給在旁的張校長、黃惠英教務主任與彭老師 (共有三位老師前來助緣)。在約克郡,不乏中文學校,但「教之以禮、育之以德」的慈濟人文學校,卻是獨具一格。利用短短幾分鐘,簡介慈濟學校的人文教育理念,並致贈靜思語小卡與大小朋友結緣。許多家長聽到「品格教育」,眼睛一亮,紛紛索取報名表。當天參與活動的民眾,華人佔相當大的比例。因此,人文學校簡介很快發完,也有來自台灣的民眾,很高興得知慈濟在北多倫多設點,覺得分外親切。


張素雯校長向家長介紹慈濟北多倫多人文學校。(攝影者:梁延康) 北多倫多聯絡點互愛長朱少玲(慮寧)師姊向民眾介紹慈濟竹筒歲月。(攝影者:梁延康)
 

@愛灑社區 傳揚愛與關懷

 

除了人文學校外,志工也把握好因緣不停向身邊民眾介紹慈濟加拿大各個志工站,如家暴中心發放,清潔公園,關懷老人公寓長者,遊民中心熱食發放。同時也包括最近志工們為加拿大亞伯達省林火受災民眾在超市內募心募款,與全球醫援會(Global Medic)合作打包物資,加西及加東慈濟志工一同去到愛明頓的收容中心,向災民進行發放超過五千五百條環保毛毯及其他物質,讓愛與善傳揚出去。現場更有人受感動,立刻報名成為發心成為志工。

 

國會議員馬萬里(Majid Jowhari)剛參與慈濟於7月1日舉辦的公民宣誓及今年1月的歲末祝福,對慈濟人文之美印象深刻,在公園裡再次看到慈濟志工身影,很感恩志工們熱情投入社區活動。約克區公校教育局教育委員 陳煥玲(Carol Chan) 曾經被邀請參加過慈濟人文學校的活動,非常欣賞人文學校培育新一代,特別在品德修養方面做得非常之好,慈濟人文學校用不同的活動,譬如有兒歌朗誦、又有故事、又有新年的多元化活動慶祝,令到小朋友在很開心很生活化的環境裡面學習,希望藉著慈濟人文學校做一個主導將這一個這麼好的傳統文化傳揚出去。烈治文山市議員陳志輝(Godwin Chan)也來到慈濟攤位與大家問好,很高興有機會讓很多民眾認識到慈濟的大愛和所做的許多好事。市議員廖立暉更頒發感謝狀予慈濟志工,感謝慈濟志工為加拿大社區締造愛與善的循環,及所作出的許多貢獻。

 

將靜思語種子遍灑在社區是北多倫多慈濟人的使命。願有多大,力就有多大!有上人的法做後盾,我們隨時隨地都能與人結好緣!慈濟北多倫多聯絡點夏日公園愛灑在歡笑聲中圓滿完成 !

邱玉亭(慮昕)師姊與小朋友正在玩靜思輪盤遊戲,人人都有機會中獎,皆大歡喜。(攝影者:梁延康) 黃淑珍(慮讓)師姊向兩位民眾介紹慈濟,9月人文學校開學來當志工。(攝影者:梁延康)

(慮覺)師姊帶小朋友領取獎品。(攝影者:梁延康) 國會議員馬萬里在慈濟於7月1日舉辦的公民宣誓及今年1月的歲末祝福都受邀蒞臨參與,對慈濟人文之美印象深刻。(攝影者:余偉平)

活動主辦人列治文山市議員廖立暉頒發感謝狀予慈濟志工,感謝慈濟志工為加拿大社區締造愛與善的循環,及所作出的許多貢獻。(攝影者:余偉平) 愛灑公園活動當天陽光普照,很多市民在慈濟攤位前排隊。(攝影者:梁延康)

2017/09/07 素食色香味美 長者吃得歡喜健康



加拿大慈濟北多倫多聯絡點,兩年多來固定關懷「金星老人公寓」的長者,結下許多善緣,尤其,每次來都會準備素食晚餐,讓長者們感受素食的好處。因此最近一次慈濟志工邀請大家連署「111世界蔬醒日」的時候,反應很熱烈。 

抽一張靜思語,向來是慈濟志工給長者的第一份禮物。連署響應世界蔬醒日,則是鼓勵長者給自己一份健康的禮物。慈濟志工這次準備了湯品、咖哩飯,一樣是素得好。 

長者 埃爾維拉.吉多:「我想感謝慈濟基金會,為我們提供素食晚餐 真是美妙。」 

兩年多來,「金星老人公寓」是慈濟北多倫多聯絡點的工作站之一,增添了許多歡樂。本身是中醫師的「安娜」覺得慈濟人好美。 

長者 安娜.卡林:「我喜歡拿著這個麥克風,因為我知道這是大愛,我一直觀察大家的笑容與服務,你們為世界做了偉大的榜樣 。」 

每個月的互動,讓長者們瞭解到,慈濟的愛與關懷,不分宗教種族,因此也常常珍惜因緣,在宇宙大覺者前,為世界祝福祈禱。 

梁延康 甄月群 真善美志工-加拿大報導 
(2017.09.20)

2017/09/09 打包淨水器.生活包 馳援三國災區



艾瑪颶風的強大威力,在加勒比海的幾個國家,都造成不小的災情。加拿大非政府組織「全球醫援會」,收到災區的求援,預計提供生活急救包,送往災區。為了打包這些物資,多倫多各區慈濟志工,也緊急動員,協助打包1500份生活包及500組淨水器,將送往三個國家發放。

艾瑪颶風來勢洶洶,同為北美州的一分子,加拿大慈濟志工也想出一分力。

慈濟志工 莊立仁:「我們現在做的事情,等一下會分到三個國家去,我們盡我們的心力,那上人講我們要戒慎虔誠,我們今天做的都是幫助當地的人。」

收到全球醫援會的緊急通知,多倫多各區志工立即動員,來到密西沙加市靠近機場的倉庫,協助救援物資的打包。

慈濟志工 莊立仁:「哈維颶風剛重創德州,接下來,艾瑪颶風也即將登陸美國,所以多倫多的慈濟人,也用自己的心力 我們來到這裡,都能夠把它(物資)打包完成,來對這些災民有一些貢獻。」

每一份生活包中,有牙刷、牙膏、香皂及飲用水淨水片,屆時將可幫助三個國家的五千多位受災民眾。

全球醫援會工作人員 辛:「這些物資將會被送往,安地卡及巴布達 聖馬丁,還有多明尼加,原本以為(臨時通知)不會有人來,但有30幾位志工來幫忙,幫我分擔了一半的工作量,讓我們效率提高一倍 非常感謝。」

多倫多安地卡及巴布達協會主席 亨利:「我們在這裡盡我們,最大的努力來幫助他們,比如經濟上援助 還有生活必需品,就像今天我們在這裡做的,物資打包 希望我們,能給予災區一點點的幫助。」

除了協助打包,慈濟西多倫多聯絡處的吉祥月祈福會,眾人也虔誠為這些國家的民眾祈禱,希望災害能降到最小。

黃淑芳 肖南 真善美志工-加拿大報導
(2017.09.11)

慈濟北多倫多人文學校2017-2018學年度招生

2017/08/08 加拿大人來台 學中文做環保志工



加拿大籍的大衛(David Kehler),今年63歲了,對學中文有興趣的他,在加拿大時就上過慈濟密西加沙人文學校的中文課;退休後來到花蓮,繼續在慈濟大學上中文課。星期天的時候,還會跟著慈濟志工去收環保,把退休生活過得很精彩。

在加拿大就參與過慈濟活動的大衛(David Kehler),因為認同慈濟環保的理念,退休後來到花蓮短暫居留時,星期天的早上會跟著慈濟志工,到花蓮的鄉間,參與環保運送的工作,也將做環保當成一種運動。

志工 大衛凱勒:「我很喜歡跟這些人,志工 他們很歡迎我,他們讓我很感動,也鼓勵我,和他們在一起很快樂。」

對中文有興趣的大衛,在慈濟大學的暑期課程中學中文,他在課堂上是最年長的,同時也勇於表達。

志工 大衛凱勒:「老師很好,我想我會說一點,越多的中文,還有另一個我想來這裡的原因是,因為它是佛教的大學,而且我對慈濟基金會有興趣,想多學習關於它的事。」

退休後,大衛讓自己認識到新的語言和文化,也將對地球環境的關心,化做實際行動去付出,讓退休生活過的精彩又有意義。

黃蘭屏 張揚川 花蓮報導

2017/07/22 救救血液疾患 加華人募捐幹細胞



加拿大血庫發起「救救侯欣欣,募捐幹細胞運動」,華人社區多個組織聯手協助,要幫助當地八百多位血液疾病患者獲得重生機會。慈濟北多倫多聯絡點,已經多次受邀協助民眾登記、採集口腔壁組織。

再度邀請「慈濟北多倫多聯絡點」志工參與幹細胞募集運動,發起人之一,陳嘉年先生分享注意事項。

慈濟志工 邱玉亭:「我們要跟(民眾)講說,如果真的配對成功的時候,你有意願捐嗎? (對。) 一定要講清楚,如果沒有意願捐。(還是不需要。) 我覺得這很重要。」

加拿大血庫(Canadian Blood Services)鼓勵17歲至35歲民眾參加登記,以棉籤採集口腔壁細胞,就有機會挽救當地八百多位血液疾病患者。列治文山市的嘉年華活動,往來民眾多,就能提升救命機會。

真善美志工 梁延康 加拿大報導
夫妻間相處的言行,不僅是直接的身教,也將是子女們的處世範本。
Through their speech and behavior toward one another, parents are actually teaching their children by example, which becomes the model children use in their future behavior.
證嚴法師靜思語